新時期文學的糧食情結(jié)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新時期文學的糧食情結(jié)</p><p>  【摘 要】:中國人向來對糧食有著道不明的復雜感情,這種感情在新時期大量的表現(xiàn)在文學作品中,形成了這一時期獨具特色的糧食文學。糧食文學按照與糧食的聯(lián)系程度可分為三類:以糧食為核心內(nèi)容的作品;以糧食作為反映主題的重要素材的作品;采取糧食的象征意義的作品。新時期文學糧食情結(jié)的產(chǎn)生有歷史、國情、自然等原因。這時期的文學的獨特性表現(xiàn)在:與糧食相符的鄉(xiāng)土性;人物

2、形象的塑造及情節(jié)安排對糧食的依賴性;作品通過糧食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存狀態(tài),具有紀實性;以及作品反映了中國人民對糧食獨特的愛恨情仇。 </p><p>  【關鍵詞】:糧食情結(jié);類別;原因;特點 </p><p>  有關糧食,中國人似乎永遠有說不完的話,道不明的情。特別在新時期以后,對比過往的饑饉年代,人們開始反思回味過去的種種經(jīng)歷與情感,創(chuàng)作出了一批批飽含情感,體現(xiàn)民族靈魂的作品,我們不

3、妨將這種對糧食牽扯不清的獨特情感稱為糧食情結(jié)。 </p><p>  一、新時期糧食文學的類別 </p><p>  縱觀中國當代文學史,此類作品可以說是蔚為大觀、自成體系了。我們可大致將它們分為三類。 </p><p>  最直接,最觸目驚心,最能引起讀者共鳴的一類,是那些以糧食為核心內(nèi)容,“饑餓”貫穿始終的作品,如《犯人李銅鐘的故事》《饑餓的女兒》《我的菩提樹》

4、《狗日的糧食》《豐乳肥臀》《活著》等等。它們不同程度的描寫了60年代左右中國人的饑餓狀態(tài)。 </p><p>  以《犯人李銅鐘的故事》為例,文章主要描寫了李家寨黨支部書記李銅鐘為了全村四百九十多口在饑餓線上掙扎的百姓,向國庫借糧最終成為“搶劫犯李銅鐘”的故事。情節(jié)簡單,線條清晰。然而,文章中對李家寨百姓饑餓狀態(tài)的描寫及李銅鐘不顧艱難堅持為群眾借糧的情節(jié),生動的再現(xiàn)了60年代左右中國百姓的生存狀態(tài)及他們對糧食的極

5、度渴望之情。 </p><p>  其次是以糧食作為反映主題的重要素材的作品,最具代表性的要數(shù)余華的《許三觀賣血記》。 </p><p>  全文寫了許三觀的數(shù)次賣血,讓人映像最深刻的一次是當許三觀全家吃了五十多天玉米稀粥,被饑餓折磨得生活難以為繼之時,一家人躺在床上聽許三觀用嘴炒菜。這些絲絲入扣的描寫是建立在對糧食的深刻依賴情感和饑餓的生存體驗的基礎之上的。作者以許三觀一家面對饑餓時的各

6、種怪異也好艱苦也好的行為,體現(xiàn)匱乏年代人們強烈的求生欲望。 </p><p>  最后,是間接性的采取糧食的象征意義的作品,代表作是莫言的《紅高粱》。 </p><p>  作品以紅高粱命名,將一幅輝煌的紅色畫面在讀者面前鋪展開來。紅高粱寄托著作者的深厚感情,象征著紅高粱一樣熱烈、壯麗的人性之美。文章具有極強的感染力,讓人一旦進入就深入其中、欲罷不能。這種熱烈,這種激情,這種原始的欲望,我

7、想是與作者深厚的鄉(xiāng)土情結(jié)和對代表精神與力量的紅高粱的依賴性有關的。 </p><p>  二、新時期文學糧食情結(jié)的產(chǎn)生原因 </p><p>  這些來自人們內(nèi)心深處的糧食情結(jié)如此真實深刻的展示在我們面前,讓人想要究其根源。 </p><p>  中國人對糧食的深厚感情似乎由來已久并延續(xù)至今。這從中國史上的農(nóng)民起義就可見端倪:李自成欲“均田免糧”,太平天國追求“有

8、田同耕,有飯同食,無處不均勻,不人不飽暖”?!凹Z”成為農(nóng)民起義的根源之一。隨后進入近代,中國人無往不在壓迫之中,也無時不刻不在饑餓當中。就算進入現(xiàn)代,中國也是天災人禍并行,人民公社、大躍進,幾經(jīng)折騰,加上自然災害,人們更是難以存活。時至今日,我們糧食問題仍常常被提上桌面。長期的糧食匱乏形成了可算作是民族性的對糧食的渴望。可見,糧食情結(jié)是有著歷史淵源并被繼承發(fā)展至今的。 </p><p>  從橫向來看,糧食情結(jié)的

9、產(chǎn)生也是有理可循。中國向來是地大物博的,但這“大”與“博”放在眾多的人口面前講就那么有氣勢了。人一旦多起來,這“饑”便長期解決不了,這情結(jié)就幾乎要成為一種民族性格。 </p><p>  事實上,除去這些人文原因,天災也是一大禍首。撇開史上無法計算的饑荒不談,1960年左右的那次自然災害幾乎成為所有新時期糧食文學的大背景。無止盡的饑餓感,遍地的餓殍,加之無情的洪荒,這些實實在在的記憶永遠烙印在經(jīng)受者心中永不磨滅。

10、 </p><p>  三、新時期糧食文學的特點 </p><p>  他們將這些情懷借以文字的形式表達,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糧食文學。以劉恒的《狗日的糧食》為例,這類文學的特色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p><p>  首先,該類作品具有與糧食相符的鄉(xiāng)土性。故事一般發(fā)生在農(nóng)村,于是當?shù)氐淖匀槐尘?、鄉(xiāng)土文化及人物行為語言散發(fā)出來的鄉(xiāng)土氣息成為作品的一大看點。 </p

11、><p>  《狗日的糧食》發(fā)生在中國北方山村,洪水峪。主人公楊天寬用二百斤谷子換回癭袋女人做老婆,在女人下坡小解時,便讓他扛到草垛子里呼天搶地地做了事。這種原始欲望的暴露開篇就奠定了文章粗獷的鄉(xiāng)土基調(diào)。 </p><p>  洪水峪這一山村背景加上全篇以種糧爭糧吃糧為內(nèi)容,構成了文章的鄉(xiāng)土氛圍。而作為文章重要部分的語言也很是生動、真實的反映了農(nóng)村中的鄉(xiāng)土氣。這些都與糧食是處于同一背景格調(diào)下的

12、。 </p><p>  其次,作品人物形象的塑造及情節(jié)安排對糧食具有依賴性。 </p><p>  《狗日的糧食》中,對曹杏花的形象塑造極為傳神,好像一個肩上頂著癭袋尖酸刻薄又很精明持家的丑女人要從文字間蹦出來一般。而她的這種成功的形象塑造很大程度上應歸功于糧食。 </p><p>  文章在情節(jié)安排上也是與糧食緊密相連。最能體現(xiàn)這一點的是女人的到來與離去。女人來

13、到楊天寬面前是因了他從山里背來的二百斤新谷。女人離楊天寬而去是因為丟了楊家的購糧證。二者前后形成照應關系,既是一種巧妙的安排,又是一種隱含的諷刺。糧食這東西,給人喜亦讓人憂。 </p><p>  再次,作品通過糧食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存狀態(tài),具有紀實性。 </p><p>  文章圍繞糧食展開各種描寫,曹杏芳一輩子都在種糧、偷糧、斂糧,卻落得被購糧證害死的下場。洪水峪似乎一直都處在饑餓的狀

14、態(tài)。楊天寬從青年到中年直至老年都還“鬧不清自己是怎么長的,也鬧不清自己肚里是什么下水?!?[1]反映了匱乏年代人民生活的困窘,也體現(xiàn)了五六十年代中國社會的發(fā)展歷程,具有一定的紀實性。 </p><p>  最后,該類作品反映了中國人民對糧食的獨特的道不明的愛恨情仇。 </p><p>  還有,文章最具深意,最具影響力的一句話,就是曹杏花臨死前的那句“狗日的......糧食!”那是罵嗎?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