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本科畢業(yè)論文</b></p><p><b> (20 屆)</b></p><p> 男權政治下的女性生命悲劇</p><p> ——淺析《史記·呂太后本紀》的女性形象</p><p> 所在學院
2、 </p><p> 專業(yè)班級 漢語言文學 </p><p> 學生姓名 學號 </p><p> 指導教師 職稱 </p><p> 完成日期 年 月 <
3、/p><p> [摘 要]作為《史記》中唯一單獨被司馬遷單獨列傳的呂后,長久以來大多研究者在研究呂后之時都將其男性化、政治化了,這不免顯得有點牽強。在借鑒前賢時杰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女性視角為切入點,可以發(fā)現(xiàn),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強人呂雉卻是男權政治下的女性生命悲劇形象。 </p><p> [關鍵詞]《史記》;呂后;男權政治;女性生命</p><p&
4、gt; The female life tragedy under patriarchal political</p><p> —analyse the female image of Lu subsequently this discipline</p><p> Abstract: Queen Lu is the only woman collected biographies
5、 by Sima Qian in The 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 long time ,Queen Lu is be masculine and politicized by many resarchers , it would be farfetched . On the base of the important research results , according to female p
6、erspective as pointcut , it can be finded , the fisrt able woman of Chinese history yet is a female life tragedy figures under the patriarchal political .</p><p> Key words: The 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
7、an;Queen Lu;Patriarchal political; Female life </p><p><b> 一、引言</b></p><p> 呂雉,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主,不得不說她有著自己獨特的政治才能和魄力。然而,她也是《史記》中唯一一個被司馬遷單獨列傳的女性人物,由此可見,呂雉實力確實非同一般。</p><p&
8、gt; 中國文學中歷來對呂后的研究者有很多,比如早期馮惠民的《重評呂后》[1],此文多從政治角度去探索和研究呂后,存在將呂雉男性化、完全政治化的傾向,無法全面綜合地對呂后進行研究。這之后,研究者的視角有所改變和創(chuàng)新,他們改變了先前完全將呂后政治化的態(tài)度,肯定了呂后為加強中央集權、防止分裂割據(jù)和維持社會安定所做的政治功績,能夠一分為二地分析問題,這是一個巨大的轉變。如今,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將視角轉向呂后的某個個案,以此為切入點進行探究分
9、析,以期達到從側面反映呂后的目的。在這個領域比較有代表性的文章及觀點主要是:劉昌安的《呂后的個性心理特征及其形成》[2]一文,作者從不同程度上肯定了呂后的政治功績,但是其更側重于從女性人文角度對呂后的個性形象進行挖掘;張麗的《從呂后的性格特征看其臨朝稱制》[3]一文,作者以呂后的性格特點為切入點,強調了呂后的兇狠和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的殘暴,對其性格特點與臨朝稱制之間的關系進行了較為深入地剖析;孫佰玲的《生命悲劇的形象展示——史記呂太后本
10、紀新解讀》[4]一文,作者從現(xiàn)代心理學角度出發(fā),認為呂后的悲劇是男權社會中男性情欲流離的悲劇,母愛異化的悲劇和欲望幻滅的悲劇,同時</p><p> 二、《呂太后本紀》概述</p><p> 《呂太后本紀》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客觀真實的呂雉。司馬遷站在相對平等真實的立場上,對呂雉殘忍迫害戚夫人及趙王等的不恥行徑加以無情地鞭笞,同時也對她在政治上的功績給予客觀地贊揚。誠然,呂雉是一個復雜的矛
11、盾體,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盛裝走進為帝王列傳的本紀,呂雉有著其他女性無法比擬的政治才能和魅力,同時也有著其他女性所不具備的心狠手辣。下面我們便一起走進呂雉,走進她那個鮮為人知的世界。</p><p> 呂雉,“高祖微時妃也” [7],根據(jù)《高祖本紀》的記載,青春年少的呂雉是一個傳統(tǒng)的封建女性形象。試想,如若不是,呂雉便不會不反抗而僅憑父親的“相面”之術便嫁給當時年長她許多且相貌才能都一般的劉邦了?;楹蟮膮物粢?/p>
12、是一個恪守婦道、孝敬長輩、溫柔善良的好媳婦。因為戰(zhàn)爭等因素,劉邦長年在外,于是新婚的呂雉便不得不獨自一人留守在家侍奉雙親、為劉邦生兒育女,這其中還包括劉邦在與呂雉結婚之前便與曹氏婦人所生的長男劉肥。但是這些所有的辛酸艱難,呂雉全都隱忍在心中,仍然盡心盡力做一個封建社會的好女人[8]。可是一切的一切,都在劉邦稱帝之后悄然無聲地發(fā)生了變化,于是點點滴滴地變化,釀成了千古流傳的一個個悲劇。</p><p> 猶記劉邦
13、稱帝之后,“得定陶戚姬” [7],對其極盡寵幸,生趙隱王如意。后劉邦常因“盈為人仁弱,不類我” [7]為由,欲廢劉盈的太子之位而改立戚姬之子如意為太子。作為讀者,從書中我們可以看出,劉邦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他覺得如意為人不似劉盈仁弱,像他。然而事情真的是這樣子的嗎?作為千年之后的我們來說,當然不能妄加評論或者質疑,但是我想說的是,在一個立太子和廢太子就如選皇位繼承人一樣麻煩的年代,難道僅僅憑性格上的些微不同就致使劉邦下了如此之大的決心想要
14、改立太子嗎?文中云“戚姬幸,常從上之關東,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 [7],而與戚夫人形成鮮明對比的呂雉的命運便是“呂后年長,常留守,希見上,益疏”。 [7]顯而易見的是,在廢立太子的問題上,戚夫人的得寵和呂雉的失寵是這場“太子爭奪戰(zhàn)”的焦點之處,試想,面對一個漂亮女人日日夜夜的哭泣,能有哪個男人不為之赴湯蹈火呢?可以說,太子爭奪戰(zhàn)是呂雉為人處世發(fā)生質的變化的一個分界點,之后的呂雉便開始形成了一個堅強、剛毅、心狠手辣的女性形象。<
15、;/p><p> 呂雉傾盡自己之所能,劉盈的太子之位終以呂雉請出“商山四皓” [7]輔佐劉盈而得以保全。當然經歷了這一場驚心動魄的事件,也讓呂雉內心的情感歷程得以歷練,使得她的追求和性格與前期的她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轉變。劉邦死后,為了確保劉盈能夠順利登上皇位,呂雉便開始了一系列殘忍的“殺人計劃”。呂雉把每一個對自己和劉盈有任何威脅的人都當做隱患想要除去,于是這項殘忍計劃中首當其沖的便是戚夫人和如意。對于戚夫人,呂雉內心
16、更多的是嫉妒和怨恨,嫉妒她搶了自己妻子的角色,怨恨她的兒子險些坐上了劉盈的太子之位,于是除去他們二人,一方面是為劉盈順利登上帝位掃清障礙,另一方面更是對他們的報復。雖劉盈得知呂雉想要殺死如意之后對其進行保護,但是最終還是難逃一死;而呂雉在戚夫人身上釀制的“人彘”悲劇,卻間接地逼死了自己唯一的兒子。</p><p> 中年喪子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錐心之痛,更何況是呂雉這樣視子如命的人呢?但是生活似乎又和她開了一個
17、巨大的玩笑,以致將她最終推入欲望的泥潭而不可自拔。太子逝世,對于一個王朝來說是一件大事,它關乎一個朝代的興衰滅亡,于是呂雉還來不及排遣喪子之痛,又便要陷入擔心政權旁落他人身為巨大惶恐之中。后因“王諸呂”[7]的措施而大封呂氏子弟為王侯將相,逐漸使得呂雉的內心得以安心,才能真正釋放內心的悲痛,真切地為自己的兒子哭泣哀悼,我們說這何嘗不是另一種不幸呢?縱使你權傾天下,連哀悼自己的至親都要分時分地分場合,這樣的人生又有什么意義可言呢?即使劉邦
18、早前便看出呂雉內心強大的欲望,立下“白馬之盟”,曰“非劉氏子弟而王,天下共擊之” [7],但是不管偶然亦或者必然,呂雉還是掌握了治理劉氏天下的主動權。在呂雉稱制期間,大肆分封呂氏子弟、誅殺劉氏子弟、重用自己的親信審食其等,其實從呂雉的這些行為舉措看,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她內心的惶恐和不安,為了維護政權,所以她要誅殺劉氏的子弟,但是僅憑她一人之力又無法成事,于是她需要呂氏子弟和親信為自己保駕護航,于是呂氏子弟和審食其榮華富貴了。然而,呂氏始終是一
19、個女人,她害怕因果循環(huán),</p><p> 人總有生老病死的一天,呂雉也不例外。當呂雉病重之時,卻無法安心休養(yǎng),還要時刻擔心著天下政權的大事。大規(guī)模的“王諸呂”之后,朝廷中密密麻麻地安排了很多的呂氏子弟,于是呂雉開始擔心在自己死后,因太子年幼,劉邦當日所立下的“非劉氏子弟而王,天下共擊之”會成現(xiàn)實,她便告誡呂祿、呂產“必據(jù)兵衛(wèi)宮,慎毋送喪,毋為人所制。”[7]呂雉死后,留下遺詔,為呂氏子弟安排好一切,希望呂氏家
20、族世代繁榮昌盛下去??上觳凰烊嗽?,呂雉死后,呂氏家族失去呂雉的庇護,劉氏子弟趁機奪取政權,這場轟轟烈烈的宮廷內戰(zhàn)終以代王劉恒被立為太子而宣告結束。</p><p> 呂雉稱制期間,司馬遷評價其功績之時,曰“百姓得以脫離戰(zhàn)國時期的苦難,君臣都想通過無為而治來休養(yǎng)生息,刑罪很少使用,犯罪的人也很少。百姓專心從事農耕,衣食富足起來了?!?[7]客觀地說,在政治上呂雉是一個有才能、有決斷的女人,她不同于一般的封建女性
21、,能把自己的想法付諸于實踐,然后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的女性領導者;同時,對于呂雉對戚姬、如意等所下的毒手,我們不得不說此時的她是一個殘忍、歹毒的女人。我們看呂雉,表面上的她看似風光無限,我們覺得呂雉輝煌地走完了她的一生,可是一個人的輝煌終究只能屬于她自己,無人分享的喜悅又有誰能知曉這其中的樂趣呢?作為一個女人,呂雉是失敗的,她沒有享受到丈夫的關愛和孩子承歡膝下的樂趣,以致最后的呂雉是帶著自己未盡的政治遺憾而匆匆告別人世的。[9]</
22、p><p> 三、呂雉女性生命悲劇的形象分析</p><p> 一直到西漢初期,封建社會向來都是男子掌握著國家的政權,女子往往是男人的附屬品,是體現(xiàn)男人身份地位的象征。那時候的女性是沒有話語權的,她們沒有表達自己想法的權力,朝廷之上也沒有她們發(fā)言的機會,于是那時候便形成了男權統(tǒng)治天下的局面了。所以,身為女子,當呂雉以社會弱者的身份走入宮殿,走入政治,走入男權的政治中心,掌握著本該由男人掌握
23、的政治大權,它便激化了男人的矛盾,因為女性執(zhí)政挑戰(zhàn)了中國千百年的封建男權政治。然而,呂雉畢竟是一名女性,從女性視角來看,她確實是一位女性生命悲劇形象。</p><p><b> ?。ㄒ唬矍榈娜笔?lt;/b></p><p> 女人是一種感性的動物,千百年來亦如是,更何況是把婚姻生活當做女性第一生命的封建社會呢?從婚姻生活來說,我們說呂雉是一個失敗者,偏激一點說,是缺失
24、的愛情造成了她后期過重的心理壓力,以致一步步走向悲劇的命運。</p><p> 客觀地說,劉邦、呂雉結婚之后,夫妻二人一直都是過著聚少離多的日子,呂雉幾乎沒有享受過幸??鞓返淖涛???墒?,之前的日子對于呂雉來說是別無選擇的,她只能被動的接受現(xiàn)實,去做一個標準意義上的好老婆、好媳婦、好母親[8]。呂雉之所以能夠無怨無悔地去接受這一切,那是因為在她的內心有一個期盼,那時候的她還能夠光明正大地在家盼著自己的丈夫早日歸來
25、。后來劉邦飛黃騰達了,但是貴為一國之君的劉邦卻嫌棄呂雉的年老色衰,書中云“呂后年長,常留守,希見上,益疏” [7]。是啊,經常不見面的兩個人,縱使之前有再深厚的感情也經不起時間的消磨,于是,感情消耗殆盡的結果便是危機了自身的妻子之絕色,也危及到了兒子的太子之位。呂雉原本以為生活安定之后,自己能夠和丈夫幸福地生活了。不幸的是,丈夫的身邊已經有了比自己更加年輕漂亮的女人了,這時候呂雉的內心充滿了嫉妒和不甘:嫉妒的是自己的愛情被別的女人分割了
26、,不甘的是自己為劉邦所付出的無法得到應有的回報。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一種催化劑,在呂雉心中生根發(fā)芽,以致在最后兇猛地爆發(fā)出來,摧毀別人的同時,也深深地傷害了她自己。</p><p> 男權政治下,封建社會的女子的生活重心便是她身邊的男子,當呂雉失去生活的重心,她內心的追求需要有個寄托的地方,理所當然的,這個寄托之地便是她的兒子劉盈,這也就是為什么后來呂雉對其子的母愛會發(fā)生變異,或許就是因為承載了呂雉雙倍的付出,這
27、份母愛便顯得過于沉重了。不同于一般的封建女子,呂雉并不是一個“無才便是德”的女子,相反,她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于是其子劉盈便成了呂雉成就自己雄心壯志的執(zhí)行者,所以才會有了后來一系列的明爭暗斗。</p><p> 愛情的缺失,不管從生理上還是從心理上來說,對于呂雉都是一個重要的打擊。當時的呂雉年紀并不大,在生理上她需要自己丈夫正常的愛情關懷,然而劉邦卻吝嗇地給予呂雉。于是身處深宮大院的可憐女子,只能獨自一人寂寞孤
28、孤獨,久而久之便很容易導致心情、脾氣、性格等的巨大變化,直接影響自身的心理調節(jié)。從心理角度看,呂雉在家庭生活中缺少了最為重要的愛情之后,身邊又沒有人能夠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所有的事情只能一個人思考、分析、然后得出結論,最后很可能會和正常的情況發(fā)生觀念上的差異,然后導致自己走上不歸路。在婚姻生活中,呂雉是可憐的,她也曾想要好好地做個平凡的小女人,在家相夫教子即可,然而一切的變化都仿佛把呂雉往風口浪尖在推,最終為大家演繹了一場悲壯的宮廷大劇
29、,不禁讓人扼腕嘆息。</p><p>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 [10],是啊,如果當時的呂雉能夠再多一點點的信念想要去爭取自己的愛情的話,說不定今日的《呂太后本紀》便要改寫結局了。然而,歷史不會重演,這也不過是我內心的一個執(zhí)念而已。在愛情之上,我對呂后有的是深深地同情,對她不幸的愛情生活感到難過,也因為愛情的缺失給她后來造成的不幸感到遺憾和惋惜。</p><p><b>
30、 ?。ǘ┠笎鄣淖儺?lt;/b></p><p> 對于呂雉來說,劉盈除去兒子的身份之外更多的是一種精神上的寄托。沒有了愛情之后的呂雉,可以說她把自己全部的希望都托付在劉盈身上,希通過他的太子之位幫助自己走向權利的高峰。或許一開始呂雉并沒有想過要爭權奪利,但是丈夫的背叛、多年的歷練使得呂雉不得不改變自己對于未來宮廷生活的看法,所以最后的她選擇了欲望和權利,也成就了自己倉皇悲劇的一生。</p>
31、<p> 在關于太子廢立的問題上,好似一個臨界點,是呂雉發(fā)生質的變化的一個分界線。劉邦常因“孝惠為人仁弱,不類我”而“欲立戚姬子如意”,這個消息深深地刺激了呂雉。試問,一國之君難道真的會僅憑性格上的些許不同而廢一國太子?文中記載“戚姬幸,常從上之關東,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 [7],看來是戚姬的眼淚使劉邦改變了既定的太子人選,所以從本質上來講還是因為呂雉的失寵才危及了劉盈的太子之位。不同于一般封建社會的女性,呂雉是一
32、個有智慧、有才能的女人,所以在這場驚心動魄的“太子爭奪戰(zhàn)”中呂雉憑借自己多年積累的人脈,劉盈的太子之位終得以保全。然而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最終促成了呂雉內心巨大的改變。可以這么說,作為一個女人,呂雉對于劉邦已心灰意冷;作為一個母親,呂雉覺得自己需要盡最大的力量去保護子女;作為一個皇后,呂雉渴望擁有更多的權利……于是一層層的枷鎖都套在了她的身上,使她動憚不得……</p><p> “太子爭奪戰(zhàn)”激發(fā)了呂雉內心全部的
33、母愛,她妄想通過自己幫助兒子取得權利的途徑來實現(xiàn)自己對劉盈的母愛,然而她想錯了?;蛟S劉盈生性善良,無法做到呂雉的不擇手段。真正的悲劇發(fā)生在劉盈登上皇位之后。為了鏟除異己,為了劉盈的皇位能夠做的順暢,可以說,呂雉所采取的手段是“寧可錯殺一千,也不放過一百”的殘酷行徑。然而真正使得劉盈不肯茍同的便是呂雉對于戚夫人母子的變態(tài)迫害。 呂雉對于戚夫人有著千般怨、萬般恨,所以當劉邦逝世,劉盈登上帝位之后,她便把自己前期所受的委屈和怨恨全部發(fā)泄出來,
34、加倍地進行報復。于是呂雉“斷戚夫人手足,去眼,燴耳,飲庴藥,使居廁中” [7],根據(jù)書中語句的記載,讀來便使人感到慘不忍睹,更何況是親眼目睹呢?所以當呂雉讓劉盈前去觀看此“人彘”之時,劉盈痛哭,后因病,“歲余不能起” [7]。劉盈因此而一病不起,這是呂雉所無法想到的,在呂雉看來,除去戚夫人和如意便是對劉盈最大的母愛,因為自此之后覬覦他皇位的人都不會成什么大氣候??墒撬脲e了,對于戚夫人,呂雉積怨太深,所以她對戚夫人殘害得越無情,對于自己
35、兒子的傷害也就越大。猶記后來劉盈對于“人彘”之事曾說“此非人所為。臣為太后子,終不能治</p><p> 呂雉作為一個母親,我們可以理解她為劉盈所做的一切;作為一個太后,我們可以理解她在為自己兒子登上皇位之后所做的一些必要的手段……然而凡事都有一個度,當所有發(fā)生的事情都需要背負在劉盈身上的時候,他自身的抗壓能力便會崩潰,所以呂雉那沉甸甸的母愛對其子劉盈來說便已是變異了的母愛,因為他已經承受不了了,所以最終他選擇
36、了死亡。愛情的缺失,呂雉是被動的,然而,親情的失去,卻是她自己造成的,人生中最重要的兩種情感接連失去,充分地體現(xiàn)了其悲劇蒼涼的形象。</p><p><b> ?。ㄈ┬愿竦霓D變</b></p><p> 我們很還念當初那個年輕善良的呂雉,那個一心一意養(yǎng)兒育女、孝敬雙親的賢惠女子,可是后來的呂后,讓人簡直無法相信這個心狠手辣的女人就是當初那個傳統(tǒng)的封建女性。是什么改
37、變了呂雉的性格?讓她在往后的生活中與之前判若兩人呢?</p><p> 呂雉性格的轉變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p><p> 其一,“呂后為人剛毅”[7],《呂太后本紀》中有句話是這么形容呂雉的性格的,顧名思義,“剛毅”便是剛強、堅毅的意思。然而千百年來,形容女子的詞匯往往是溫婉、溫柔等帶有柔弱性質的詞語,但是偏偏在呂雉身上有了改變。那么是什么樣的事情促成了呂雉“剛毅”的性格呢?客觀地
38、說,呂雉自嫁給劉邦之日起,沒有過過幾天開心舒服的日子,以前是因為戰(zhàn)爭,她不得不飽嘗顛沛流離的辛酸,但是當劉邦得天下之后,本以為經歷重重磨難之后能夠安享生活的呂雉卻不得不面對丈夫的喜新厭舊。面對奪去丈夫全部寵愛的女子,呂雉也為之嫉妒地發(fā)瘋,然而這并不是導火線。當劉邦真正想要廢了劉盈的太子之位而改立戚夫人的兒子如意為太子之時,才真正點燃了呂雉內心那根憤恨的導火索。于是一個女子為了在復雜的宮廷生活中生存下去,必須使自己變得剛毅,才能保護自己,
39、才能保住劉盈的太子之位。當初艱辛的生活,呂雉承受的是不得已的艱苦;當榮華富貴在身時,呂雉承受的卻是人為的折磨,可以說,婚后的呂雉一直在磨難中生活,所有的經歷對她來說都是一種歷練,而每一次歷練洗禮之后,可怕的生存環(huán)境使得呂雉不得不漸漸從一個溫順的女子變成一個為人剛毅的女子了。[7]</p><p> 其二,呂雉性格變化中殘暴不仁的一面。[11]鴆殺如意、人彘戚姬,這兩件悲劇的釀制可以說是呂雉性格中殘暴不仁一面的集
40、中體現(xiàn)。對于如意,呂雉擔心他會威脅到劉盈的太子之位,于是便下令賜死他??v使劉盈多次維護如意,與其同吃同睡,但終逃不過呂雉的毒手。這其中,也不難看出呂雉性格中剛毅堅持的一面。與如意相比,呂雉對戚夫人的怨恨可謂是由來已久,奪夫之痛、太子爭奪之戰(zhàn)都使得呂后想要找一個契機能夠發(fā)泄自己全部的新仇舊恨。劉邦死后,戚夫人母子已無所依靠,于是呂雉便肆無忌憚地開始了自己殘酷的報復計劃。呂雉認為,直接殺掉戚夫人無法排遣自己不平的情緒,所以才想出這種生不如死
41、的“人彘”計劃。可想而知,呂雉的內心要有多恨,才能如此眼睜睜地實施這種毫無人性的報復方式。悲劇的是,呂雉的殘暴不仁卻成為了間接害死自己兒子的兇手。劉盈無法接受母親這種變態(tài)的報復計劃,便終日飲酒昨日,不理朝政,不久便離開了人世。呂雉的血腥屠殺,充分暴露了她殘暴不堪的一面,與前期的呂雉相比較,讀來讓人覺得不寒而栗。</p><p> 其三,呂雉性格變化中矛盾的一面。古語云“人性本善”,我們相信如若不是生活在帝王之家
42、,平凡的呂雉許是一個持家有道的封建小女人,也許注定了呂雉是要千古流傳的。在呂雉殘暴不仁一面的背后,同時她也表現(xiàn)出了自己性格中矛盾的一面。她懂得知恩圖報,書中曰“孝惠帝及高后德嬰之脫孝惠、魯元于下邑之間也,乃賜嬰縣北第第一,曰‘近我’,以尊異之” [7],可見,呂雉并沒有失去本性,她沒有對任何人都變得喪心病狂,這點是值得慶幸的;同時,對于曾幫助過呂雉的審食其,在呂雉稱制期間便官運亨通,榮華富貴了,同樣的,呂雉對于審食其的賞賜便是對他曾經的
43、幫助的一種感謝。由此可見,呂雉性格中的本性尚存,只是在她長期的性格變化中,殘暴、剛毅的一面掩蓋了她本性中善良的一面,所以我們看到的便是一個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的女人。</p><p> 人的性格轉變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誠然呂雉也是。在面對外來不斷發(fā)生的巨大事件,呂雉需要時間去接受和消化,于是每一次事情的結束便是呂雉性格細小變化的過程。當一次次地積累之后,便促成了最后其性格質的變化,也就是后來為大家最熟知的呂后形象—
44、剛毅、殘暴不仁、矛盾。</p><p><b> ?。ㄋ模┯钠茰?lt;/b></p><p> 呂雉中年喪子,對于她來說是一個無比巨大的打擊。但是可憐的呂雉在失去親生兒子之時卻只能隱忍不哭,書中曰“發(fā)喪,太后哭,泣不下” [7],雖然哭泣對于已經逝去的人來說于事無補,但是眼淚能夠發(fā)泄一個人內心的情緒,對于至親之人的離去,可憐又可悲的呂雉卻為了擔心政權旁落他人而不得不
45、隱藏自己真是的情感表現(xiàn),這不得不說是一個悲劇。后來留侯子張辟彊按丞相所言“請拜呂臺、呂產、呂祿為將,將兵居南北軍,及諸呂皆入宮,居中用事,如此則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脫禍矣” [7],并告知呂太后,果然內心得到保障的呂雉便才真正痛哭流涕。也許呂雉有不得已的苦衷,但是此時呂雉的心中對于權權力的欲望已經占了上風。</p><p> 呂后稱制之后,第一步所采取的措施便是“議欲立諸呂為王” [7]?;蛟S劉邦生前便已看出呂雉
46、內心強大的欲望,便立下“白馬之盟”,想要在自己死后能夠限制呂雉的權力。所以呂雉提出的“王諸呂”得到了右丞相王陵的強烈反對,結果可想而知,王陵被免去了丞相之位,隨后即告老還鄉(xiāng)。反之,擁護呂雉提議的陳平和審食其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獎勵和賞賜。同時,得到一定支持的呂雉也通過“追尊酈侯父為悼武王” [7]而開開始了諸呂為王的歷程,這也是呂雉想要實現(xiàn)自己終極欲望的第一步。</p><p> 欲望的閥門一旦打開,便很難再關上
47、。隨后,呂雉便開始大規(guī)模賜封“諸呂為侯” [7]。為了能夠更加鞏固自己的勢力,最大限度地在朝廷周圍遍布她自己的人脈,于是呂雉在“封侯”之后又開始了更進一步的“封王”。據(jù)記載,當時只要和呂氏家族沾親帶故的都能得到一定的眷顧,一時之間,呂氏家族便都位列望族。其實,從呂雉大規(guī)模的“封王封侯”的情形來看,恰恰顯示了她自己內心強烈的害怕和不安。呂雉擔心劉邦生前留下的“白馬之盟”會得到前朝大臣的擁護而推翻自己的政權,所以她急需在朝廷中安插自己的勢力
48、。然而,呂雉身邊并沒有最親近的人,她只能選擇相對親近的呂氏家族。所以,后來的我們看到的就是這么一個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而玩弄手段的女人。</p><p> 不管怎么說,呂雉始終是一個女人,她性格中矛盾的一面非常突出。呂雉在誅殺趙王之后,性格中的矛盾使得她會不斷地質疑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確,給自己無形之中增加了很大的負擔。所以當出現(xiàn)日食之時,呂雉便以為是所謂的因果報應,是上天對她錯殺趙王而所作的懲罰,由此悶悶不樂,曰“
49、此為我也”。呂雉始終無法做到男人的心狠手辣,在她的內心始終會有女子的柔弱性在支使她,也或許這就是呂雉的政治生命終將短暫結束的原因罷。[11]</p><p> 從趙王事件之后,心有郁積的呂雉身體狀況便每況愈下,之后便逝世了。雖然呂雉生前權傾一時,但是在死前也始終未能真正看著呂氏家族的人真正掌握大漢實權,即使她對呂祿、呂產千叮萬囑,呂家之人終無法獨享天下。呂雉就這么急匆匆地結束了自己的一生,我們看《呂太后本紀》,
50、看見的是呂雉一生不停歇地爭名逐利,然而她最終的欲望在病痛折磨面前也就這么消散幻化了,為自己留下的卻是滿紙是非。</p><p> 政治權利的破滅,仿佛是呂雉生命結束的象征。這是一個悲慘凄涼的女子,她的一生為我們演繹了一出無言的悲劇。最終的最終,屬于呂雉的一切她自己都無法真實擁有,只能任它離去。然而,高傲的女子啊,她也不愿俯身去委曲求全,便由呂雉自己導演了這么一出出的悲劇事件,終將自己送上一條不歸之路,令人唏噓不
51、已。</p><p><b> 四.結語</b></p><p> 褪去塵世的浮華,褪去附加在呂雉身上的枷鎖,最真實的呂雉不過是一介女子而已,而且還是一個封建社會的傳統(tǒng)女人。命運的必然性是她自己無法選擇的,于是登上殿堂的她便開始了自己實則悲劇的一生?;赝@個表面堅強,實則內心寂寥的女人的生命歷程,我們也曾為她的孤單寂寞感到揪心,我們也曾對她的殘暴不仁感到憤懣,我們
52、也曾為她最后的離世感到傷感……然而一切的一切都將塵埃落定,當呂雉死去,回顧她稱制之時,也曾為天下蒼生盡心盡力,取得不俗的政績。所以,對于孰是孰非的評價,向來難以達到平衡,這就要看我們從哪個方面去看待問題了。</p><p> 呂雉是一個矛盾的個體,一方面她有著其他封建女性所不具備的才干和能力,但另一方面女性特有的優(yōu)柔寡斷也時刻束縛著她的內心。當出現(xiàn)難題之時,她會不斷地質問自己,長期的精神壓力加上無法排遣的不安,
53、終將這個可憐又可恨的女子帶離了人世。無論呂雉外表有多么地堅強,但實質上她始終無法擺脫性別給她帶來的宿命的悲劇。呂雉的生命底色是悲涼的,她的一生都在渴望愛的過程中度過,之前她渴望丈夫的愛,當愛情無望后,她便渴望兒子的愛,然而當兒子都離她而去之后,她便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權力欲望之中,直至生命終結也未能得償所愿,實在可悲可嘆。[12]</p><p> 女性,從中國封建社會一直傳承至今,它仿佛都是一個弱者的代名詞。長久
54、以來,中國的文學并沒有把過多的注意點放在女性的身上,今日筆者只是想賦予呂雉一個最普通的女性身份,看看她最終走向悲劇的多面原因,還原一個真實客觀的呂后。本文并不是想為呂雉正名,因為她所釀制的“人彘”等悲劇事件已經觸犯了中國傳統(tǒng)的道德底線,我相信任何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都無法接受做出這種壞事的“好人”。誠然,呂雉確有很多的身不由己,但是她卻選擇了錯誤的方式來進行所謂的對自己有利的舉動來保護自己,實則傷的最重的卻是她自己。[13]</p&
55、gt;<p><b> 注釋:</b></p><p> [1]馮惠民.重評呂后.山東師范學院學報,1980.(2)</p><p> [2]劉昌安.呂后的個性心理特征及其形成. 漢中師范學院學報,1999.(3)</p><p> [3]張麗.從呂后的性格特征看其臨朝稱制.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3.(3)</
56、p><p> [4]孫佰玲.生命悲劇的形象展示——史記呂太后本紀新解讀.汕頭大學學報,2004.(5)</p><p> [5]丁毅華.呂后與戚姬.華中師范大學學報,1999.(5)</p><p> [6]胡捷.漢初呂后的“女人交易”.湘潭師范學院學報,2003.(5)</p><p> [7]司馬遷.史記-呂太后本紀. 上海:中華書局
57、,1983.24—45</p><p> [8]王立群.王立群讀史記之呂后.上海:文藝出版社,2008.4,5,23 </p><p> [9]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 上海:中華書局,1983.15</p><p> [10]王彥輝.漢高祖皇后呂雉傳.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35</p><p> [11]裴多菲.自由與愛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男權統(tǒng)治下的女性悲劇——淺析《史記·呂太后本紀》中的女性形象【開題報告】
- 關于司馬遷《史記·呂太后本紀》中女性主義的分析
- 淺析《史記·項羽本紀》中的項羽的性格特征與形象
- 《呂太后本紀》閱讀練習
- 淺析西德尼·謝爾頓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畢業(yè)論文】
- 《史記·項羽本紀》閱讀答案附譯文
- 淺析曹植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畢業(yè)論文】
- 畢業(yè)論文淺析《詩經·國風》中的婚戀題材
- 唐靈·畢業(yè)論文
- 畢業(yè)論文開題報告·
- 史記-周本紀
- 史記-周本紀
- 淺析西德尼·謝爾頓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開題報告】
- 《史記》的女性形象研究.pdf
- 畢業(yè)論文溫庭筠詞中的女性形象
- 畢業(yè)論文張藝謀電影中的女性形象
- 《紅旗譜》女性形象分析——畢業(yè)論文
- 奧黛麗·赫本紀念相冊[002]
- 論老舍小說中的女性形象——畢業(yè)論文
- 畢業(yè)論文曹七巧形象淺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