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商炮制了“羅貫中編次”系列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書商炮制了“羅貫中編次”系列</p><p>  人們牢牢地記住了一些署名為“羅貫中編次”的長篇歷史演義小說,認他作小說家;卻淡化了他的劇作家身份,很少提到《錄鬼簿續(xù)編》中所記的三部雜?。骸囤w太祖龍虎風云會》《忠正孝子連環(huán)諫》《三平章死哭蜚虎子》。究其實,后者才是千真萬確不容否認的,有《錄鬼簿續(xù)編》的記載為證。前者純屬牽強附會,捕風捉影。 </p><p>  人們認

2、定羅貫中創(chuàng)作了那些書,是因為書上題署著“羅貫中編次”字樣,于是便聯(lián)系到元末明初的劇作家羅貫中。知情如周亮工一語破的:“予謂世安有為此等書人,當時敢露其姓名者!闕疑可也?!保ā兑驑湮輹啊罚┍救瞬粌H深以為然,并始終認為:是精明的書商策劃出版了“羅貫中編次”系列。 </p><p>  元末明初產生不了長篇通俗小說,更產生不了像《三國志通俗演義》與《水滸傳》那樣的名著(詳見拙著《源流考論》,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版

3、),但自宋元以來長期流傳的其他藝術形式的“三國故事本”、“水滸故事本”、其他朝代的歷史故事本卻大量存在,有連篇累牘的平話,有單個的英雄傳奇,有以某一人、某件事為描寫對象的戲曲,有全國各地的說書等等。機智的書商在匯編成冊,熱心人、有心人在抄錄成本,滿腹才情而又長期淪落的文人在借題發(fā)揮、生發(fā)篡改,這些作品在民間、士人間口耳相傳、暗中授受、不脛而走。直到有了一個寬松的社會環(huán)境,有了一個允許它們合法存在與傳播的文化政策,這才終于有了重大突破,有

4、了集各種藝術形式之大成的長篇通俗小說的脫穎而出,那就是明孝宗弘治年間。 </p><p>  據(jù)《明孝宗實錄》卷63載,弘治五年五月,內閣大學士邱浚就搜集、收藏歷代典籍及本朝圖書給明孝宗上疏,“古今經、史、子、集,下至陰陽、藝術、稗官小說等項文書,不分舊板、新刊及抄本未刻者,系內閣開者,目錄無有者及雖有而不全者,許一月以里送官?!薄吧霞{之”!讓我終于明白中國明代通俗小說為什么少撰著而多“編次”的原因了:是官方提供

5、了這種方便,將各種版本集中一處,那些為之謄寫、校對的有心人,那些掌握了這些抄錄本的官吏,只要有興趣、有傳播之念,更或者有借此機會與書商聯(lián)手賺它一筆的想法,將同一類型的小說故事予以編輯加工,集成一本長篇小說,那是不甚困難的。尤其是精明的書商,豈肯放過這種千載難逢的機會?他們或高價收買,或與這些掌握了抄本資料的聯(lián)合,再予以分類、編輯、加工,一本本長篇小說便問世了。明代中期的郎瑛(1487-1566)對此大致清楚:“舊必有本,故曰編”(《七修

6、類稿&#8226;三國宋江演義》)。標明“羅貫中編次”字樣的幾部小說,都先后產生在這一時期,產生于一個高明的書商的編輯出版策劃里。 </p><p>  為什么說編撰者是書商而不是某個有影響的文人呢?其理由有五: </p><p>  第一,如果是一個文學大家進行過系統(tǒng)的整理加工,小說的語言風格必然一致,而不會多種夾雜;只有急功近利的書商才會不管不顧,把同一形象不同風格的資料進行簡

7、單的加工拼湊,便付梓發(fā)行,這才出現(xiàn)前后風格不一的語言現(xiàn)象。如《水滸傳》,幾乎每一人物語言都有前后不一的地方。 </p><p>  第二,一個有才情的文學家編撰小說,不會出現(xiàn)知識性、常識性錯誤,否則就有損聲望。只有貪財圖快、嫁禍于署名人的書商才不會顧忌這些,不加考察,拼合就算?!傲_貫中編次”系列中出現(xiàn)了大量為當代專家學者指出的知識性、常識性錯誤,只可能出自粗通文墨的說書人之口,書商不做認真修改就拼合起來,讓這些錯

8、誤廣為流傳。仍以《水滸傳》為例,一如許多專家學者所指出的,存在大量地理方位、行政建制方面的知識性、常識性錯誤。 </p><p>  第三,稍有才情的作者不會重復自己的創(chuàng)作,他如果要寫一個長篇歷史小說系列,就一定會在翔實的歷史資料的基礎上,編撰好各具特色的一個個朝代興亡史。他會有意地、小心翼翼地在后來的作品中避免與前一作品雷同,以維持自己滿腹才情的形象。如果后面小說中出現(xiàn)了前面小說業(yè)已出現(xiàn)的情節(jié),實則說明江郎才盡

9、,等于糟蹋個人名譽。只有賺錢的書商才會不顧忌這些,他們看準了有利可圖,推出第一部以后緊趕著編輯第二部、第三部……在材料不夠、字數(shù)不夠的時候,不惜把前書中的情節(jié)一再重復。他們是毫無顧忌的,原就是冒名頂替,損的是人家之名,發(fā)的是自己之財。在“羅貫中編次”系列中,抄襲、模仿《三國演義》與《水滸傳》已有情節(jié)的現(xiàn)象不勝枚舉。前輩專家學者多有論及(如柳存仁《羅貫中講史小說之真?zhèn)涡再|》),恰可說明非羅貫中所寫。 </p><p&g

10、t;  第四,如果是一個小說家執(zhí)筆,就不會出現(xiàn)形象塑造、情節(jié)設計的前后矛盾。只有以賺錢為是的書商,才會把出自不同作品中的同一形象組合起來,出現(xiàn)前后矛盾現(xiàn)象?!傲_貫中編次”系列中的人物形象,都程度不同的存在這種情況,仍以《水滸傳》為例,所謂三十六天罡,有的在上梁山之前與之后幾乎判若兩人。 </p><p>  第五,書商犯有任意增刪的前科。我們說書商是不擇手段的,他們所犯任意增刪的前科,亦可作為任意編撰的佐證。這里

11、只舉一個例子,那就是光怪陸離的《水滸傳》簡本系列。傅隆基先生通過比較,從六個方面指出了書商的任意性:一是全書的脈絡線索,二是回目的省并,三是文詞的刪削,四是情節(jié)的改篡,五是詩詞韻文的增刪改易,六是田、王故事的增補(《從“評林本”看〈水滸〉簡本與繁本的關系》,《水滸爭鳴》第5輯,武漢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既然如此,只要賺錢,還有什么是他們所不敢做的呢! </p><p>  據(jù)此,有的書商精心策劃出版了“羅貫中

12、編次”系列說,已大致可以成立。但是,我們仍不禁要問:為什么署上“羅貫中編次”?這得從《三國志通俗演義》說起。 </p><p>  《三國志通俗演義》是“羅貫中編次”的濫觴,蔣大器參與了該書的策劃,這是該書的序言告訴我們的:1、只有參與策劃者才會那樣清楚出版動機,即通過對“理微義奧”的“史之文”進行通俗化與趣味化的編撰,讓更多的人閱讀、了解這一時期的歷史。2、只有參與策劃者才會為該書的暢銷設計優(yōu)秀的廣告:“文不甚

13、深,言不甚俗,事紀其實,亦庶幾乎史。蓋欲讀誦者,人人得而知之,若詩所謂里巷歌謠之義也”。3、只有參與策劃者才會始終關注從“編次”到出版的全過程――“書成”、投向社會,產生了“士君子之好事者,爭相謄錄”的效果,這才決定付梓出版。 </p><p>  中國第一部長篇通俗小說完成之后,署名必須大費周折。在那個通俗文學大受歧視甚至讓人身敗名裂、祖宗蒙羞的年代,誰都不愿把自己的真名實姓署上去。親手署上的不是托名,即是假名

14、。后來的文人引以為風雅的筆名,其起始應該是這種無可奈何的選擇。 </p><p>  為什么選中“羅貫中”呢?首先看中的自然是他的名聲。元末明初市井文藝的主要形式是戲劇與說書。明代前期,在采取文化專制政策的同時,最高統(tǒng)治者也想到了依靠文人治理天下的重要性,采取了重用讀書人、不為我用者殺的手段,差不多的讀書人都弄去當官了。偶爾有那么幾個被遺忘的、有那么一批陷在說書、演戲的圈子里沒有資格當官的,已被文字獄弄得膽顫心驚

15、,絕不敢言及帝王將相,更不敢創(chuàng)新。他們賴以糊口時采用的說書、演戲的底本,依然是前代遺傳的話本、劇本,在這些話本、劇本中,又以元末的創(chuàng)作最新。元末動蕩的歲月中有創(chuàng)作問世的作家不多,羅貫中居然有三部劇作傳世,他因此自然而然地成了元末明初文藝界的名人,以他的名字編纂的書不就跟著響亮了!這是其一。還有其二,羅貫中生活的元末距明中葉業(yè)已100多年,托他的名,可以起到掩蓋真面目、混淆視聽的作用,即使陷于文字獄,也還有辯解的余地,到哪里找100多年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