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陳國符先生對《道藏》研究的貢獻</p><p> 陳國符先生(1914–2000)是我國近現(xiàn)代著名的道教學者,也是道藏學研究的開拓者。他以現(xiàn)代科學觀念與方法,繼承傳統(tǒng)考據(jù)學之長,成為“我國第一個閱讀全部道藏的學者”。①他的著作《道藏源流考》及增訂版,“被學界公認為道藏研究的開山之作,飲譽海內(nèi)外”。②他探索性地開展對中國煉丹史和煉丹術的研究,著《道藏源流續(xù)考》和《中國外丹黃白法考》,在中國外
2、丹黃白法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受到海內(nèi)外學界的高度評價。 </p><p> 陳國符先生出生于書香之家,從小就打下了堅實的國學功底。他在《自傳》中說:“我自幼喜歡博覽諸書”,“知識范圍:文史、戲曲、碑帖、營造學”。1937年畢業(yè)于浙江大學化工系,1942年獲德國達姆施塔特工業(yè)大學工學博士學位的他,成為我國第一批留德工學博士之一?;貒?,先后任國立西南聯(lián)大、北京大學、天津大學教授,是我國著名的纖維素化學家和
3、教育家。 </p><p> 陳先生對道教的關注,源于他所學的化工專業(yè)。1936年,還在浙江大學化工系學習的陳先生,便經(jīng)常閱讀有關煉丹術的文章。當看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戴維斯教授撰寫的《中國煉丹術》一文后,便將其譯成中文,發(fā)表在當年的《化學》雜志上,引起了國內(nèi)學界的關注,也從此和《道藏》研究結下不解之緣。1942年到西南聯(lián)大任教后,陳先生得以系統(tǒng)接觸《道藏》,“始得見如此卷帙浩繁之《道藏》,即監(jiān)察到自明代以來已無
4、道士能讀《道藏》,故如此浩繁之《道藏》,實為未開墾之廣大學術新園地,即決心研究《道藏》”。③ </p><p> 西南聯(lián)大、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的《道藏》,原為清華大學所有,1943年歸還龍泉鎮(zhèn)清華大學文科研究所。于是,自年初開始,陳先生每周一半時間在城內(nèi)西南聯(lián)大授課,一半時間就去清華大學文科研究所繼續(xù)研究《道藏》。面對浩繁的《道藏》,他毫不畏懼退卻,反而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毫不猶豫地研究全藏。正是由于當年
5、的刻苦攻讀,為他后來進一步開展《道藏》研究打下了扎實基礎。 </p><p> 1946年秋,西南聯(lián)大遷回北平和天津后,陳國符在南京資源委員會任“技正”。④在此期間,他幾乎每天下午都要去金陵大學圖書館翻檢全國方志,摘錄道教研究資料。1952年冬,天津大學成立,陳先生調入化工系任教,繼續(xù)對外丹黃白術、道教音樂、宮觀、道派、醫(yī)藥、人物傳記等進行深入研究。1983年初,他應邀前往澳洲堪培拉澳洲國家大學講學,并為該校亞
6、洲研究院中文系與東方歷史系師生作了《道藏經(jīng)研究紀要》、《道藏經(jīng)中原始自然科學史料》、《道觀研究導論》等研究報告,獲得一致好評?!爸钡剿?000年8月20日逝世,國際道教文化領域的學者們一直把他仰為泰山北斗”。⑤ </p><p> 自1942年開始,陳先生開始研究《道藏》,并于1943年寫成《道藏源流考》初稿。1946年任職于南京資源委員會期間,他經(jīng)常前往國學圖書館、金陵大學圖書館與澤存書庫,查閱道教名山志、宮
7、觀志及各省方志,“載錄歷代各道藏與道書庋藏,增入《道藏源流考》”。⑥又親赴茅山、龍虎山、當涂、武進、吳縣、上海、北京,調查收集相關資料?!胺草d籍記其庋有道藏者,咸親往訪問?!雹摺兜啦卦戳骺肌窋?shù)易其稿,1949年由中華書局正式出版,海內(nèi)外學界為之轟動。此后,陳先生繼續(xù)對外丹黃白術、道教音樂、宮觀、道派、醫(yī)藥、人物傳記進行深入研究。1963年出版《道藏源流考》增訂版,在初版基礎上增加了不少內(nèi)容,更加全面完備。《道藏源流考》一書被學界公認為道
8、藏研究的開山之作,成為“通向道藏王國的必讀之書,經(jīng)典性的著作”。⑧ </p><p> 《道藏源流考》對三洞四輔經(jīng)之淵源及傳授進行了詳細考證,指出“東晉葛洪撰《抱樸子》,尚未有三洞之稱。至劉宋陸修靜總括三洞,《三洞經(jīng)》之名,實昉于此”。⑨對此,日本學者吉岡義豐認為,陳國符這一獨立的研究,在道教教理研究史上是劃時代的成果。在對于三洞四輔經(jīng)典的成書、類集、演變的研究中,《道藏源流考》整理和考證了大量道教歷史人物傳記
9、,這些傳記匯自各種經(jīng)籍、正史和方志資料,并經(jīng)陳先生詳細辯證,為日后學界開展道教史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 </p><p> 《道藏源流考》對歷代道教經(jīng)籍的編目、成藏以及存佚情況作了考證,認為陸修靜的《三洞經(jīng)書目錄》是“道書目之最古者”。⑩在《道藏源流考》中,陳先生還提出了修補殘缺的《道藏》和再續(xù)《道藏》的愿望,稱:“北京白云觀《道藏》,雖經(jīng)道光間修補,仍稍有缺卷。宜搜訪各處道觀殘藏,輯印補遺。又敦煌卷子,頗存《道
10、藏》佚書。內(nèi)且有元藏中已亡佚之書。萬歷三十五年,距今已三百五十余年。晚出道書,道教名山志,宮觀志,卷帙不少。皆宜收集校印,以成再續(xù)《道藏》。海內(nèi)學者,希留意焉。”?由此可見陳先生的遠見卓識。此外,陳先生還據(jù)方志記載、道門人士介紹和實地調查結果,對于明、清兩代各地宮觀所收藏正、續(xù)《道藏》的情況作了較為完整的介紹,為人們了解和研究《道藏》提供了諸多信息和資料。 </p><p> 《道藏源流考》對其所引用的各種傳紀
11、典籍的版本、源流和作者等都作了考證,為道教經(jīng)典研究做了大量的基礎工作。其中有《道藏》所收的《真誥》、《三洞珠囊》、《云笈七簽》、《歷世真仙體道通鑒》等,也有《道藏》未收的已經(jīng)亡佚的《道學傳》、《洞仙傳》等。在《甘水仙源錄》之下,還有作者李道謙事跡的詳細考證,填補了道教史空白。《道藏源流考》另有多則關于道教史研究的專題論證,如三十六部異說、方士道士術士、道及道教、道教形成考原等。這些考證言必有據(jù)、詳實可靠,是道教史研究所取得的豐碩成果。
12、</p><p> 在《道藏源流考》1963年增訂本中,《道樂考略稿》首次對歷史悠久、意蘊深遠的道教音樂進行了論述。《南北朝天師道考長編》是其中最重要部分,極大拓展了《三洞四輔經(jīng)之淵源與傳授》中關于天師道的內(nèi)容,為天師道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料?!吨袊獾S白術考論略稿》則具體揭示了道教的煉丹術與近代化學之間的關系,從此世人得以窺視隱藏在道教理想追求下開展的實踐活動方式。 </p><p>
13、 陳先生“對《道藏》研究的另一個重大貢獻,就是對煉丹術的研究”。?由于所學化工專業(yè)的特殊優(yōu)勢,他始終把對經(jīng)典的考證與具體的試驗相結合,取得了開拓性的重大成績。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道藏源流考》增訂版所載《中國外丹黃白術考論略稿》、《說周易參同契與內(nèi)丹外丹》和專著《道藏源流續(xù)考》之中。另外,陳先生1997年又出版了《中國外丹黃白法考》一書,其內(nèi)容雖與《道藏源流續(xù)考》有諸多相同之處,但也有一些新的研究內(nèi)容,或在原基礎上的修訂、延伸和拓展。其
14、單篇論文主要集中收錄于《陳國符道藏研究論文集》之中。 </p><p> 《道藏源流續(xù)考》是上世紀70年代陳先生對《道藏》中外丹黃白術研究的重要成果,全書收入論文8篇。其中《中國外丹黃白法詞誼考錄》收集外丹黃白術經(jīng)訣之文籍中的名詞術語600余條,“對煉丹史中期極為常用的術語作出了恰切的解釋,對破譯煉丹術原著作用很大”。?《石藥爾雅》“是一部外丹術名詞小詞典。作者仿照《爾雅》文體,列舉各種金石藥物、丹藥、丹法及丹
15、書之名目,并注釋其別名異號”。?陳先生研究后對《石藥爾雅》已列或未列之藥名或隱名,所注涉及諸藥名之出處、書題解釋、造藥物法之出處等進行了補注?!吨袊獾S白術所用草木藥錄》共收藥90余味,錄自《道藏》中現(xiàn)存外丹黃白術經(jīng)訣,都是《本草綱目》中所沒有的?!短褰?jīng)考略》提出了《太清經(jīng)》亡佚于元代之說,并指出外丹黃白術經(jīng)訣大多應入太清部(亦有屬于上清經(jīng)者),然正統(tǒng)《道藏》分部混淆,幾乎全部誤入洞真部眾術類。這種前無古人式的考證對于道教煉丹術研究
16、來說,實在是難能可貴的。 </p><p> 《中國外丹黃白法考》是陳先生晚年出版的最后一部關于煉丹術研究的專著。1979年陳先生應邀參加了在瑞士舉行的世界第三次道教國際學術會議,他以《道教與中國自然科學之相互關系》為總題目,發(fā)表了4篇論文,引起了很大反響?;貒螅瓣愊壬鷮@4篇文章進行了多次修改與補充,并撰寫了《詞誼考釋例》和《黃白術經(jīng)訣研究法》、《詞誼待考篇》等,構成了《中國外丹黃白法考》這部巨著”,?1
17、997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p><p> 《陳國符道藏研究論文集》所收錄的部分煉丹術研究論文,也是陳先生多年來潛心研究的成果。在文集附錄中,收錄了陳先生《關于外丹黃白法研究之簡要說明》,對后世研究者很有啟示。他認為研究外丹黃白法:首先要“考明詞義”,即“深入思考,開始創(chuàng)造性研究法”;其次是“考訂外丹黃白經(jīng)訣出世朝代”。他還進一步指出:“研究中國外丹黃白法,需要文史與化學二方面之知識,而文史方面之知識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陳慎吾先生對柴胡劑之運用
- 論陳直先生的史記和漢書研究
- 略論陳振孫對目錄學的貢獻.pdf
- 早期道經(jīng)諸天結構研究——以道藏本太上靈寶五符序為中心
- 對顧曰國先生禮貌準則的批評性研究.pdf
- 略論陳子莊先生的繪畫藝術
- 早期道經(jīng)諸天結構研究——以道藏本《太上靈寶五符序》為中心.pdf
- 陳自明對“世界音樂”在中國傳播的貢獻.pdf
- 論周一良先生對魏晉南北朝時期史學發(fā)展研究的貢獻
- 道教對中國古代物理認識的貢獻——《道藏》中相關物理學史料整理分析.pdf
- 舒昭先生對四川二胡教育事業(yè)的貢獻
- 正統(tǒng)道藏編纂研究
- 龔升先生生平及其學術貢獻.pdf
- 論陳直先生的《史記》和《漢書研究》_14920.pdf
- 《正統(tǒng)道藏》編纂研究.pdf
- 吳家國先生邏輯思想初探
- 《道藏》中的元代小說研究.pdf
- 楓江陳莘田先生外科臨癥1(陳莘田)
- 論周一良先生對魏晉南北朝時期史學發(fā)展研究的貢獻_6188.pdf
- 《道藏》中的唐代小說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