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原油價格波動與我國通貨膨脹指數關聯的實證研究[畢業(yè)論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本科畢業(yè)論文</b></p><p><b>  (20_ _屆)</b></p><p>  國際原油價格波動與我國通貨膨脹指數關聯的實證研究</p><p>  所在學院 </p><p>  專業(yè)班級

2、 金融學 </p><p>  學生姓名 學號 </p><p>  指導教師 職稱 </p><p>  完成日期 年 月 </p><p><b>  目 錄

3、</b></p><p><b>  摘要3</b></p><p><b>  關鍵詞3</b></p><p>  Abstract3</p><p>  Keywords3</p><p><b>  引言3</b></

4、p><p>  1.國際原油價格的波動與我國通貨膨脹指數的變動4</p><p>  1.1國際油價近期波動情況4</p><p>  1.2我國通貨膨脹指數的波動情況5</p><p>  2.國際油價波動與我國通貨膨脹指數關聯程度的理論探討6</p><p>  2.1國際原油價格波動對我國通貨膨脹指數產生影響

5、的傳導途徑6</p><p>  2.2國際油價波動對我國通貨膨脹指數作用的影響因素7</p><p>  2.2.1我國經濟對石油的依賴性大7</p><p>  2.2.2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7</p><p>  2.2.3我國石油進口貿易逐步放開8</p><p>  2.2.4國內原油價格與國

6、外聯動程度加強8</p><p>  3.國際油價波動與我國通貨膨脹指數關聯程度的實證分析9</p><p>  3.1實證分析方法9</p><p>  3.1.1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9</p><p>  3.1.2向量自回歸模型9</p><p>  3.1.3脈沖響應函數10</p>

7、;<p>  3.2實證分析過程10</p><p>  3.2.1數據的選取與處理10</p><p>  3.2.2序列平穩(wěn)性檢驗10</p><p>  3.2.3Granger因果檢驗11</p><p>  3.2.4建立VAR模型12</p><p>  3.2.5脈沖響應函數分析

8、13</p><p>  3.3實證結果分析14</p><p>  4.結論與政策建議14</p><p><b>  附錄16</b></p><p><b>  參考文獻18</b></p><p>  致謝錯誤!未定義書簽。</p><p

9、>  摘要:隨著全球經濟的發(fā)展,被譽為現代工業(yè)經濟的血液的石油資源已成為各國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戰(zhàn)略物資,原油價格的波動必然對經濟產生一定的影響。本文首先對油價對我國通貨膨脹影響的傳導機制及影響因素進行理論分析,得到國際原油價格變動對我國通貨膨脹指數有著一定的影響,但傳導受到一定阻礙的結論。然后,選用2007年至2010年的月度數據,運用Granger因果檢驗和VAR模型進行分析,得到國際油價變動對我國中上游的生產領域的沖擊可持續(xù)1

10、到2年,而對下游的消費領域的作用不顯著的結論。對該結論進行分析后,本文提出了增加石油進口渠道、完善戰(zhàn)略石油儲備體系、發(fā)展石油替代能源、調整產業(yè)結構、完善石油期貨市場的政策建議。</p><p>  關鍵詞:國際油價;通貨膨脹;實證分析</p><p>  Abstract:A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economy ,the oil resources

11、 which are known as the blood of the modern industrial economy have been become the strategic materials of a nation’s economy and social life. And the fluctuations of oil price certainly will have some impact on the econ

12、omy. Firstly, I use the theoretical way to analyze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international oil prices on Chinese inflation index. I find that the changes of the international crude</p&g

13、t;<p>  Keywords:international oil price;inflation;empirical analysis</p><p><b>  引言</b></p><p>  石油資源作為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其對世界經濟的重要性是不可質疑的,被譽為現代工業(yè)經濟的血液的石油資源已成為各國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戰(zhàn)略物資。經濟全球化的

14、不斷推進使得石油的消費在全世界能源消費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高,原油對一個國家經濟的發(fā)展越來越重要,甚至已經上升為關系到國家政治安全的層面。因此,石油的價格已不僅僅是一種原材料的價格,而更變現為一種經濟信號,其變動會引起一個經濟體全方位的反應,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幾次大的石油危機讓人們切實地感受到了這一點。 </p><p>  近年來由于自然因素等供給方面的原因,原油的產量已逐漸進

15、入瓶頸期,石油的價格走勢總體不斷向上。又由于石油的需求價格彈性相對較小,供給價格彈性相對較大,同時又受到諸如國際局勢、地緣政治、產油國政策變化、美元匯率變動、國際壟斷行為、國際投機資本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因此具有較劇烈的波動性,特別是近年來在經濟形勢不斷變動的情況下國際油價也不斷大幅度地變動。 </p><p>  石油資

16、源是我國工業(yè)化進程中的重要資源,在我國的能源消費結構中位于第二位,僅低于能源系數最高的煤炭資源,因此石油資源對我國未來的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據統(tǒng)計,我國的原油儲量為163億桶,僅占全世界原油儲量的1.3%,儲量壽命為12.1年,遠遠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40.5年?!彪m然近年來我國一直致力于原油生產和加工的增長,但仍無法滿足我國快速發(fā)展的經濟的需求,而且我國經濟尚處于工業(yè)化階段,經濟的發(fā)展對能源的依賴十分大,這就使得對能源的需求十分大

17、,如此之大的能源消耗量和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模式大大加劇了對石油資源的需求。因此,我國自身生產的原油遠遠無法滿足經濟發(fā)展對其的需求,我國從1993年起便開始成為石油產品凈進口國,1996年起成為原油凈進口國,并于2003年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的石油消費國。國內石油供需缺口的逐年不斷拉大,使得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越來越高,1994年的石油對外依存度僅為1.9%,2000年猛升到31%,2005年和2006年分別達到了42.9%和47%,2009年達

18、到了53.6%,2010年則站上了55%的高位。據預測,到2020年,我國石油供需缺口將達到2.4-2.95億噸,</p><p>  隨著自1998年開始的原油價格與國際油價的逐步接軌,以及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的逐年提高,國際油價的波動對我國經濟發(fā)展的影響日益顯著。進入21世紀以來,國際經濟環(huán)境發(fā)生了劇烈的變化,不斷發(fā)生的一系列經濟大事件使得國際油價波動的幅度更大、更頻繁,這些變動對我國經濟的穩(wěn)定發(fā)展產生了深刻的

19、影響。正因如此,關于國際原油價格對我國經濟影響的研究正在逐漸引起相關學者們的重視。 </p><p>  在當前后危機時代的背景下,發(fā)展中國家經濟迅速復蘇與發(fā)達國家經濟持續(xù)低落的對比已經對我國造成了很大的輸入性通貨膨脹,而國際原油價格的節(jié)節(jié)攀升有又加深了我國通貨膨脹的壓力,在這一背景和環(huán)境下對我國當前亟待解決的通貨膨脹問題的影響進行研究又有了其

20、新的意義。 </p><p>  1.國際原油價格的波動與我國通貨膨脹指數的變動</p><p>  1.1國際油價近期波動情況</p><p>  近期國際油價經歷了一個類似于“過山車”的大起大落的波動過程,這也反映了近期國際經濟相應的起落

21、趨勢。</p><p>  從2007年開始,國際原油價格便如脫韁的野馬般進入了史無前例的“井噴”時期。如圖1.1中所示,WTI原油現貨價格在2007年從年初的每桶60美元左右一路上揚至每桶96美元,漲幅達到了將近60%的幅度。 </p><p>  圖1.1 2003-2010年WTI原油現貨

22、月均價格走勢</p><p>  2008年上半年,國際油價依然保持著強勁的上沖趨勢,在3月突破每桶110美元之后,又于5月連續(xù)沖破每桶120美元和每桶130美元的關口,7月更是突破每桶140美元,創(chuàng)下了每桶147.27美元的歷史最高價格,僅2008年上半年這半年的漲幅就將近60%??梢哉f是史無前例的,這也證明了這半年來全球經濟的過熱與泡沫。但隨著美國的次貸危機演變成為一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世界經濟增長速度馬上

23、明顯放緩,國際油價也立即徹底改變了單邊暴漲格局。2008年7月,國際油價在觸頂后迅速回落,開始了暴跌的過程。l2月24日,WTI現貨價格每桶32.35美元的歷史低位,僅2008年下半年這半年中,國際原油價格就下跌了超過100美元,跌幅超過70%,這在歷史上也是鮮見的。 </p><p>  2009至2010年,國際原油價格又步入了比較穩(wěn)定的穩(wěn)步上升的階段,雖然期間受國際

24、經濟形勢不明朗的影響,有局部向下調整的階段,但從整體趨勢上來看仍然是向上的。2009年在調整后便不斷向上突破,如圖1.1中所示,WTI原油現貨價格在年末達到每桶79.39美元。之后2010年國際油價的走勢也與2009年的走勢頗為相似,經過上半年的調整,2010年12月,WTI原油現貨價格就沖破了每桶90美元,并于年末收于每桶95.95美元的新高,全年漲幅超過20%。

25、 </p><p>  1.2我國通貨膨脹指數的波動情況</p><p>  近三年,我國通貨膨脹指數的走勢從整體上看與國際原油價格的波動趨勢可謂是“如影隨形”。 </p><p> 

26、 如圖1.2中所示,當油價在2007年至2008年上半年處于高速上沖階段時,我國通貨膨脹指數也隨其不斷上升;當油價處于2008年下半年急速下挫階段時,我國通貨膨脹指數也隨之下降;在2009年下半年國際油價處于回升階段時,我國通貨膨脹指數也隨之出現回升的階段。而且在國際油價達到峰值以后,我國的通貨膨脹指數也隨之出現峰值,反之亦然??傊?,我國的通貨膨脹指數波動的趨勢總是跟隨著響應期間內國際油價波動的趨勢而升降的。

27、 </p><p>  由此可見,國際原油價格與我國通貨膨脹指數之間是存在著一定的關聯的。 </p><p>  圖1.2 2007-2010年WTI原油現貨月均價格同比增長與我國通貨膨脹指數</p><p>  2.國際油價波動與我國通貨

28、膨脹指數關聯程度的理論探討</p><p>  2.1國際原油價格波動對我國通貨膨脹指數產生影響的傳導途徑</p><p>  石油資源作為我國經濟發(fā)展過程中的第二大能源,其價格的波動所產生的影響必然會涉及到很長的產業(yè)鏈,廣泛的行業(yè),因此其傳導作用強。概況來說,國際原油價格波動對我國通貨膨脹的影響主要通過兩種途徑進行。

29、 </p><p>  第一是通過直接影響國內油氣產品價格進行傳導。原油價格的波動會直接國內油氣產品的價格產生相關影響,進而影響航空等相關交通運輸業(yè)的經營成本,從而對物流業(yè)等相關服務業(yè)的價格產生相應的影響,直至影響與這些產業(yè)相關的國民經濟各個行業(yè)的產品價格。這條傳導路徑是顯而易見的,而且也是比較快速能感受到的一條。由于油氣產品的需求價格彈性相對較小,一般來說,油價的上漲不會造成對油氣產品的消費量的大幅較少,

30、因此這將直接導致消費支出的增加。另一方面,油氣產品價格的上漲會帶動相關的替代能源如煤炭、天然氣等能源價格的上漲,而這些能源價格的上漲又會直接影響電力的價格,這必然會引起相關能源價格水平的上漲。 </p><p>  第二是通過對以石油為原料的有機化工產品的影響來傳導。國際油價的上漲,會帶來國內原油價格的上漲,

31、進而推動以國際原油為原材料所提煉的有機化工產品的價格的上升。一方面,會帶來以有機化工產品為原材料的合成制造業(yè),如塑料制造業(yè)、化纖制造業(yè)、皮革制造業(yè)、橡膠工業(yè)等相關制造行業(yè)的價格的上升,并進而提高以纖維、塑料和橡膠等工業(yè)中間品為原材料的下游加工企業(yè)如汽車制造企業(yè)的產品成本。另一方面,有機化工產品的價格上升會進一步提高農藥、化肥等農業(yè)的相關生產成本,由此激發(fā)糧食價格上漲。 </p><p>  當國際油

32、價的上漲通過這兩個傳導途徑帶來相關消費品價格的上漲之后,這一系列物價的上漲反過來又會推動租金、利率、工資等這一系列的上揚,這必然會觸發(fā)價格水平的全面上揚。 </p><p>  2.2國際油價波動對我國通貨膨脹指數作用的影響因素</p><p>  通過

33、前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國際原油價格的上漲會對我國通貨膨脹指數產生一定的影響,也可以說成是按照一個一定的因果關系鏈條而串聯起來,但是其中傳遞的通暢性等方面,會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因此,我們需要考慮到一些有可能會影響到這一傳導的相關約束條件。 </p><p>  2.2.1我

34、國經濟對石油的依賴性大</p><p>  目前,我國仍然處于工業(yè)化的重要發(fā)展階段,經濟快速發(fā)展,但是經濟增長方式主要為粗放型,能耗較高的產業(yè)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較大。另一方面,我國節(jié)能和替代能源相關方面的研究與發(fā)展緩慢。目前我國一次能源消費中,煤炭占70.4%,石油占17.9%,天然氣占3.9%,水電、核能、風電占7.8%。與主要發(fā)達國家的能源消費結構相比較,我國在天然氣、水電、核電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上占比很小。

35、 </p><p>  正是因為以上原因,我國的單位GDP油耗偏高,經濟發(fā)展對石油的依賴性很大。據統(tǒng)計,我國每萬元GDP能耗是日本的8倍、美國的2.3倍、歐盟的4.5倍、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因此,國際原油價格的波動必然會對我國的企業(yè)生產成本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從而影響到我國的總體物價水平。

36、 </p><p>  2.2.2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p><p>  近年來我國經濟強勁的發(fā)展與對石油的依賴使得我國對石油的需求不斷上升。我國對石油的已經日均消費量從1993年的305.1萬桶猛升到2009年的822萬桶,這期間增長了2.7倍。然而相對于需求量的快速增長,我國石油產量的增長卻很緩慢。從1993年的1.411億噸

37、,到2010年的2億噸,我國原油產量僅僅增長了41.74%,而且近幾年甚至還出現了負增長的情況,石油的生產很可能已經進入了峰值平臺。由此可見,近十幾年來我國石油生產的量和增長率明顯低于要對石油的需求。 </p><p>  圖2.1 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示意圖</p><p>  隨著我國石油生產與需求的缺

38、口逐年增大,據預測到2020年,我國石油供需缺口將達到2.4-2.95億噸,而我國只能主要通過石油的進口這一方法來彌補這一缺口。因此,我國自1993年開始成為石油產品凈進口國以來,1996年便成為了原油凈進口國,而且原油和成品油的進口逐年增長,尤其是原油的進口增幅明顯不斷擴大,2010年原油和成品油的進口量分別達到2.4億噸和3688萬噸,這使得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如圖2.1所示,我國1994年的石油對外依存度僅為1.9%,20

39、00年猛升到31%,2005年和2006年分別達到了42.9%和47%,2009年達到了53.6%,2010年則站上了55%的高位。據國際能源機構的預測,這一數字將于2020和2030年分別達到76.9%和82%。 </p><p>  可見,我國國內石油供求缺口的不斷擴大會進一步加大我國石油的進口規(guī)模,這必然會導致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的不斷提高,從而增

40、大國際油價變動對我國通貨膨脹指數的影響程度。 </p><p>  2.2.3我國石油進口貿易逐步放開</p><p>  雖然石油是關系到國家政治安全的重要戰(zhàn)略物資,我國石油行業(yè)放開的步伐也一直是持有比較謹慎的態(tài)度,但是隨著我國對外貿易體制的不斷變

41、革,我國石油進口貿易一直在逐步地不斷放開。 </p><p>  我國按照入世議定書中的承諾,已經從2004年起取消了原油和成品油的進口配額和許可證管理制度。雖然只將原油和成品油的進口貿易納入國營的范圍,非國營的仍舊實行配額制,但同時也規(guī)定了非國營貿易企業(yè)經營原油和成品油的進口配額從2

42、006年至2010年期間內每年增長15%。2010年是我國履行WTO承諾的最后一年,非國營貿易進口的原油、成品油配額分別達到了2530萬噸和1409萬噸,分別占了我國原油和成品油總進口量的10.5%和38.2%。 </p><p>  不久前發(fā)布的《商務部公告2010年第58號》和

43、《商務部公告2010年第57號》公布了2011年我國原油和成品油的非國營貿易進口配額分別為2910萬噸和1620萬噸,都比2010年增加了15%,可見我國石油進口貿易的開放正在穩(wěn)步進行中。而石油進口貿易的逐步開放必然會進一步減小國際原油價格波動向國內油價傳導的阻礙,這也將進一步加強國際油價波動對我國通貨膨脹的影響。 </p>

44、;<p>  2.2.4國內原油價格與國外聯動程度加強</p><p>  1998年我國原油定價機制正式與國際油價接軌,此后國內原油價格隨著國際市場價格的變化而變化,由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員會根據上個月國際市場相近品質的原油的離岸價格和關稅確定原油的基準價。 </p><

45、p>  國內成品油價格則于2000年6月開始實現與國際市場價格的聯動。這一定價機制大致為:“首先,由國家發(fā)改委制定原油的基準價和成品油的零售中準價,再由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石化集團公司參照基準價由雙方協商確定購銷原油的價格,具體零售成品油價格由兩大集團在8%上下浮動的幅度內制定?!逼渲兄袦蕛r于2001年10月改為根據鹿特丹、紐約和新加坡三地的成品油價格變化加權而定。2007年2月,我國開始實行“原油加成本”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就是

46、以布倫特(Brent)、迪拜(Dubai)和米納斯(Mi-nas)三地的原油價格為基準平均值,再加上煉油、關稅、流通等相關成本和適當的利潤空間,形成國內成品油零售中準價”。 </p><p>  我國現行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將原來的零售基準價格允許上下浮動改成最高零售價格,并將

47、流通環(huán)節(jié)差價浮動空間由原先8%縮小為4%。“最高零售價格,將以出廠價格為基礎,加流通環(huán)節(jié)差價確定?!蓖瑫r當國際原油價格有連續(xù)22個工作日的移動平均價格浮動超過4%的范圍時,可以相應地調整國內成品油的價格。 </p><p>  雖然在這種體制下,國內油價與國際原油價格仍存在一定的時滯,但是發(fā)改委已經擬在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基礎上進一步改進和完善成品

48、油機制,力爭盡快出爐相關修改方案。隨著我國原油定價機制的逐步改革,國內原油價格與國際油價的聯動必將進一步增強,國際原油價格對國內通貨膨脹的影響也將進一步加強。 </p><p>  3.國際油價波動與我國通貨膨脹指數關聯程度的實證分析</p><p>  從上一節(jié)的理論分析可以看出,國際原油價格的變動對我國的通貨膨脹

49、是具有一定的影響的,但在傳導過程中由于政策等方面的原因又受到了一定的阻礙。因此,這一節(jié)將運用實證的方法對國際油價波動與我國通貨膨脹指數的關聯程度進行進一步分析。</p><p>  3.1實證分析方法 </p><p>  3.1.1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p><p>  在計量經濟學中,通常會使用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來判斷不同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格蘭

50、杰因果關系檢驗對兩變量y與x估計以下回歸:</p><p><b>  式(3.1)</b></p><p>  原假設H0為x不是y的Granger原因,即β1=β2=…=βk=0,備擇假設為至少存在一個i使得βi≠0。 </p&

51、gt;<p>  對式(3.1)計算F統(tǒng)計量:</p><p><b>  式(3.2)</b></p><p>  其中RSSu和RSSR分別為包含x滯后項和不包含x滯后項的殘差平方和,m為x的滯后項個數,n為樣本容量,k為無約束回歸中待估參數個數。如果F值大于給定顯著性水平下的臨界值,則拒絕原假設,即x是y的格蘭杰因,否則接受原假設。</p&g

52、t;<p>  此外,“格蘭杰因果檢驗對于滯后期的長度比較敏感,因此常進行不同滯后期長度的檢驗”。另一方面,格蘭杰因果檢驗是針對平穩(wěn)的序列進行的,如果序列不平穩(wěn),那么這個序列所構成的統(tǒng)計量就不會服從F分布,進行檢驗也就沒有什么意義了?!捌椒€(wěn)序列是指生成序列的隨機過程在某一個常數均值下達到均衡,偏離這個均值波動的概率在任何時間點上都是一樣的?!蓖ǔS肁DF檢驗、DF檢驗和PP檢驗這三種方法對序列進行單位根檢驗來判斷其是否平穩(wěn)

53、。本文采用運用廣泛的ADF(Augmented Dickey-Fuller)檢驗方法。</p><p>  3.1.2向量自回歸模型</p><p>  向量自回歸(VAR)模型在計量經濟學中常用來分析隨機擾動對系統(tǒng)所產生的動態(tài)影響,并以此進行相關的預測。VAR模型的數學表達式一般為:</p><p>  yt =A1yt-1+…Apyt-p+B1xt+…+Brxt

54、-r+εt 式(3.3)</p><p>  在式中,y是內生變量向量,x是外生變量向量,A1…Ap和B1…Br是待估計參數矩陣,內生變量和外生變量分別有p和r階滯后期,εt是隨機擾動項。</p><p>  一般通常希望滯后期充分大,這樣就可以更全面的反映模型動態(tài)的特征,但是過長的滯后期會使得模型中的待估計參數過多,會減小模型的自由度。因此要選擇一個最佳滯后期,一般

55、根據LR統(tǒng)計值,AIC和SC信息準則來確定模型的最佳滯后階數。</p><p>  3.1.3脈沖響應函數</p><p>  由于VAR模型很難對模型中所有的滯后項全都進行解釋,要分析施加一個標準差的沖擊對一個系統(tǒng)中各個內生變量的現在和將來的走勢所產生的影響時,一般利用脈沖響應函數來描述。脈沖響應函數就是用于反映一個變量的擾動對其他變量所產生的影響的軌跡和趨勢的。</p>

56、<p><b>  3.2實證分析過程</b></p><p>  3.2.1數據的選取與處理</p><p>  目前我國反映通貨膨脹的指數主要有MPI、PPI和CPI。MPI是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反映了工業(yè)企業(yè)在購買所需要的原材料、燃料和動力產品時,需要支付的價格的變動。PPI是工業(yè)品出廠價格指數,反映了總體工業(yè)產品的出廠價格的變動。MPI和

57、PPI是代表了生產者的價格指數,也就是在價格傳導過程中處于中上游的位置。CPI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反映了居民購買并且用來消費的商品和服務的總體價格的變化,這個指標代表了消費者,在價格傳導過程處于下游的位置。</p><p>  國際原油的定價基準有三種,分別是美國的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WTI)、中東的迪拜高硫原油(Dubai)和歐洲的北海布倫特輕質原油(Brent)。由于各種原油的成分各不相同,價格也就各不相同,

58、但是由于不同種的原油之間的替代性很強,因此這幾種原油的價格波動情況是基本上一致的。隨著全球化的不斷發(fā)展,這幾種原油之間的價差也在逐步縮小?!耙话闱闆r下是WTI價格首先變動,布倫特油價和歐佩克油價隨后跟進。”因此本文選用WTI原油現貨價格來代表國際原油價格。</p><p>  我國目前公布的MPI、PPI、和CPI都是同比數據,因此已經消除了季節(jié)性變動的影響,可直接使用。為了實證需要,本文將WTI原油現貨價格的月

59、度數據處理為同比增長率序列,并以該序列作為自變量,以MPI、PPI和CPI的月度數據分別作為應變量。由于國際油價從2007年至今經歷了一個上升,回落,再回升的周期,本文選取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月度數據進行實證。物價數據從國家統(tǒng)計局網站上獲取,WTI現貨價格來源于美國能源部(EIA)網站。原始數據見附錄。</p><p>  3.2.2序列平穩(wěn)性檢驗</p><p>  運用E

60、views軟件對序列進行ADF檢驗,結果如表3.1所示。 </p><p>  從表3.1中可以看出,WTI、CPI、PPI和MPI序列的ADF檢驗值在任一顯著性水平下都大于其臨界值,因此是非平穩(wěn)的,而它們的一階差分序列是平穩(wěn)的。因此,需要對各序列都進行一階差分的處理之后再作Granger因果檢驗。</p><p>  表3.1 變量ADF單位根檢驗

61、</p><p>  3.2.3Granger因果檢驗</p><p>  用Eviews做dWTI分別與dMPI、dPPI、dCPI的Granger因果檢驗,得到結果如表3.2-3.4所示。</p><p>  表3.2 dMPI和dWTI的Granger檢驗</p><p>  表3.3 dPPI和dWTI的Granger檢驗</p

62、><p>  表3.4 dCPI和dWTI的Granger檢驗</p><p>  從Granger因果檢驗的結果中可以得到,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在滯后1到6期這六個滯后期中,國際油價的變動很明顯是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的Granger原因,也是工業(yè)品出廠價格指數的Granger原因,但卻不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Granger原因。</p><p>  3.2.

63、4建立VAR模型</p><p>  從上一節(jié)的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結果可以發(fā)現,國際原油價格的變動是我國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和工業(yè)品出廠價格指數的Granger原因,但不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Granger原因。因此,在這一節(jié)中將對dWTI分別與dMPI、dPPI做VAR模型,進行進一步地檢驗分析。</p><p>  在構建VAR模型時,都需要確定一個滯后階數作為最佳的,

64、用Eviews進行最佳滯后階數的選擇,如表3.5-3.6所示。</p><p>  表3.5 dWTI與dMPI的VAR模型最佳滯后階數檢驗</p><p>  表3.6 dWTI與dPPI的VAR模型最佳滯后階數檢驗</p><p>  注:“*”表示該檢驗值所推薦的最佳滯后階數</p><p>  從表3.5和3.6中可以看出,這兩個模型

65、的各個檢驗值的最佳滯后階數比較分散,于是根據各個檢驗值,并結合Granger因果檢驗中得出的顯著性結果,決定對dWTI與dMPI的VAR模型選擇2階滯后,對dWTI與dPPI的VAR模型選擇1階滯后。得到式(3.4)與式(3.5)兩組VAR模型。 </p><p>  dMPIt= 0.77dMPIt-

66、1+ (-0.25)dMPIt-2+0.05dWTIt-1+ 0.01dWTIt-2+0.03 式(3.4)</p><p>  [4.89] [-2.17] [6.19] [1.09] [0.24]</p><p><b>  R2= 0.89</b></p><p>  dPPIt= 0.59d

67、PPIt-1+ 0.03dWTIt-1+ 0.02 式(3.5)</p><p>  [6.92] [4.65] [0.18]</p><p><b>  R2= 0.78</b></p><p>  注:方括號內為t統(tǒng)計量</p><p>  從

68、以上的VAR模型中可以看出:</p><p>  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顯著地受到國際原油價格的1階和2階滯后值的影響,且是正向推動作用。工業(yè)品出廠價格指數顯著地受到國際原油價格的1階滯后的影響,且是正向推動作用。</p><p>  3.2.5脈沖響應函數分析</p><p>  為了保證得出的結果穩(wěn)健、可靠,在計量經濟學中進行脈沖響應分析之前,要對VAR

69、模型進行相應的穩(wěn)定性檢驗。這樣做出的脈沖響應函數才有意義。如圖3.1所示,可以很明顯的看出這兩組模型的根都落在圖中的紅色的單位圓內,因此這兩組模型是穩(wěn)定的,可以進行接下來的脈沖響應函數分析。</p><p>  a dWTI和dMPI VAR(2)</p><p>  b dWTI和dPPI VAR(1)</p><p>  圖3.1 VAR模型穩(wěn)定性檢驗&l

70、t;/p><p>  根據這兩組VAR模型得到如圖3.2中的脈沖響應函數曲線,從總體的趨勢中可以看出這兩組脈沖響應函數曲線都是收斂于0的。</p><p>  圖3.2 dMPI和dPPI分別受dWTI沖擊的脈沖響應函數曲線</p><p>  根據得出的圖3.2中脈沖響應函數曲線,可以看出:</p><p>  在受到當期一個單位的油價波動沖擊

71、后,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立即產生了比較明顯的正向反應,并在滯后4個月左右時受到沖擊所產生的反應達到最大值。在滯后第8個月,國際油價對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開始有了較弱的負沖擊效應,這是一種非正常的沖擊效應,此后沖擊效應逐漸減弱,并在第15個月轉換為微弱的正沖擊效應,之后效應逐漸減弱,到第20個月左右減弱為零。</p><p>  在受到當期一個單位的油價波動沖擊后,工業(yè)品出廠價格指數剛開始的反應

72、較弱并不明顯,在滯后第3個月左右受到沖擊所產生的反應達到最大值,此后沖擊效應逐漸減弱,持續(xù)15個月左右后減弱為零。</p><p><b>  3.3實證結果分析</b></p><p>  從以上的實證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國際原油價格的變動對我國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和工業(yè)品出廠價格指數都會產生明顯的影響,而且對我國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沖擊的持續(xù)時間

73、長達20個月之久,對我國工業(yè)品出廠價格指數的沖擊持續(xù)15個月左右,而對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卻沒有顯著的影響。這說明了國際原油價格的變動對處于傳導機制中上游的生產領域所產生的作用較明顯,但是對處于下游的消費領域沒有明顯的影響。</p><p>  隨著我國對石油需求的增加、石油供需缺口的擴大、石油貿易的開放以及定價機制的改革等多方面的變化,國際原油價格的變動對我國油價的傳導逐漸通暢。又由于原油的加工行業(yè)有著獨特的寡

74、頭壟斷性質,它們能夠很容易地向下游轉嫁原油價格上漲的成本。這就能很容易地使得以石油提煉的有機化工產品為原材料的橡膠、皮革等相關制造業(yè)的價格上升,這樣就對我國的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和工業(yè)品出廠價格指數產生了顯著的影響。但是,我國目前的石油定價機制等相關石油的制度依然受到政府的管制,我國離石油價格市場化的目標仍存在著一段距離。因此,國際原油價格的波動在滯后8到15個月之間對我國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產生了異常的弱的負沖擊效

75、應,且在長達一到兩年的滯后期中都對我國的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和工業(yè)品出廠價格指數有所沖擊。</p><p>  而近年來我國下游產品市場的競爭使其逐漸由賣方市場轉變?yōu)橘I方市場,下游的企業(yè)就很難再通過漲價的方式來轉移原材料成本上升所帶來的壓力,對于大部分成本的上升只能進行自身消化。而且進入我國居民消費領域的石油產品比例相對較少,我國對成品油的價格也仍然存在著一系列的管控,這使得原油價格的變動不能完全有效的

76、向下游消費者進行傳導。</p><p><b>  4.結論與政策建議</b></p><p>  本文通過上面的理論與實證分析,得出國際原油價格的變動對我國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和工業(yè)品出廠價格指數都會產生明顯的影響,而且對我國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沖擊的持續(xù)時間長達20個月之久,對我國工業(yè)品出廠價格指數的沖擊持續(xù)15個月左右,而對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

77、數卻沒有顯著的影響的結論。雖然目前國際原油價格的變動由于定價機制和市場開放等原因對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沒有明顯的影響,但隨著我國各個市場的逐步開放與國內油價的市場化步伐不斷邁進,國際油價的波動對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影響必然將逐步加強,國際油價的上漲必然會使我國面臨較大的通脹風險。因此,必須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來規(guī)避國際油價波動對我國的物價指數所帶來的風險。</p><p>  一是拓寬進口渠道,爭取進口的多源化

78、和多元化。我國應通過能源外交等相關政策措施,全面拓展在非洲、俄羅斯、拉美和東南亞等各個產油地區(qū)的進口市場。同時也應積極開展“走出去”的戰(zhàn)略,逐步加大對國際油田資源以及石油運輸通道的控制,形成一條完整的石油開采、加工和運輸的產業(yè)鏈,通過這些措施來保證能源供應的多源化。另一方面,我國也應該重視油氣能源產品進口的多元化,比如成品油、天然氣等的進口可以滿足國內不同領域和不同目的的使用需求。</p><p>  二是完善我

79、國的石油儲備體系。這是“應對短期石油供應沖擊(大規(guī)模減少或中斷)的有效途徑之一”。雖然通過近幾年的努力,我國目前的石油儲備量已經達到了30天的水平,但是離國際能源署所規(guī)定的90天的標準仍存在一定的距離,因此我國應該 “以他國的石油儲備經驗為借鑒,有計劃地建立我國的石油儲備制度,分步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國特點的石油儲備體系”。</p><p>  三是大力發(fā)展石油的替代能源,減少經濟對石油的依賴。目前我國一次能源消費中

80、,煤炭占70.4%,石油占17.9%,水電占6%,天然氣占3.9%,水電、核能、風電占7.8%。與主要發(fā)達國家的能源消費結構相比較,我國目前在天然氣、水電、核電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上占比很小。要保障國家能源的安全以支撐國民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我國就應該盡快發(fā)展可以替代石油、煤炭這些傳統(tǒng)能源的新型清潔能源,以減小我國經濟對石油的依賴程度。要建立能源多元化的格局,我國就需要在政策導向和稅收等相關方面對風能、太陽能、核能等這些可再生能源和新型的清潔

81、能源的開發(fā)給予相應的優(yōu)惠與支持。</p><p>  四是調整產業(yè)結構,推進節(jié)能戰(zhàn)略。目前我國仍然處于工業(yè)化階段,經濟的增長方式以高能耗、粗放型為主,經濟的增長必然會受到逐步升高的油價的制約。因此,我國要重視產業(yè)結構的調整和能源的節(jié)約使用,變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為集約型,大力發(fā)展地產、金融和服務等第三產業(yè),加大對制造業(yè)的研發(fā)投入,推動制造業(yè)向“高、精、尖”方向發(fā)展,提高產品附加值,降低對能源的依賴。</p&g

82、t;<p>  五是完善石油期貨市場,規(guī)避油價波動風險。盡管目前我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的石油消費國,每年進口大量的石油,但是我國對國際原油價格的影響卻不到0.1%,可以說是微乎其微。這是因為我國目前還沒有大規(guī)模地參與全球原油的衍生品交易,這就缺乏了對原油價格風險進行轉嫁的機制,只能被動接受油價的波動。我國在2004年已經在上海期貨交易所推出了燃料油的期貨交易,燃料油期貨市場初步具有了價格發(fā)現和套期保值的功能,但是其他原油相關

83、產品的發(fā)展緩慢。我國應該進一步加快推進國內成品油價格的市場化,加快推出成熟品種的石油衍生品交易,提供一個可以規(guī)避油價波動風險的市場。這也能進一步提高我國對國際石油價格體系的影響。</p><p><b>  附錄</b></p><p>  2007-2010年WTI原油現貨價格月均同比增長與我國通貨膨脹指數數據</p><p><b&g

84、t;  續(xù)表</b></p><p><b>  參考文獻</b></p><p>  [1]白明.國際市場油價上漲影響中國物價幾何[J].西部論叢,2008(2):19-22.</p><p>  [2]江凱,鄢斗,汪浩.國際油價波動對宏觀經濟影響的若干探討[J].海南金融,2010(4):40-43.</p>&l

85、t;p>  [3]康萌萌.國際原油價格與我國通貨膨脹之間的聯動效應研究[J].價格月刊,2009(389):7-10.</p><p>  [4]李少民,吳韌強.我國石油定價機制探討[J].價格月刊,2007(1):19-20.</p><p>  [5]李子奈,潘文卿.計量經濟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p><p>  [6]什么是戰(zhàn)略石油儲備

86、?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978518.html.</p><p>  [7]覃玉婷.國際油價波動對我國通貨膨脹的影響[D].上海交通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2008.</p><p>  [8]習文靜.對石油定價機制改革的經濟學分析[J].中國物價,2009(5):14-17.</p><p>  [9]肖乾.原油價格波動對

87、我國經濟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09.</p><p>  [10]易丹輝.數據分析與Eviews應用[M].中國統(tǒng)計出版社,2002.</p><p>  [11]張元峰.國際油價波動對我國物價水平的影響研究[D].中南大學,2006.</p><p>  [12]張琰.國際油價波動對我國經濟發(fā)展影響及對策問題研究[J].特區(qū)經濟,2009(9)

88、:211-212.</p><p>  [13]周立.我國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回顧與前瞻[J].中國石化,2007(1):28-30.</p><p>  [14]周寅鑫.國際石油價格波動對我國物價的影響分析[J].管理與財富,2009(9):38-39.</p><p>  [15]J.Cunado,F.Perez de Gracia.Oil prices,econ

89、omic activitiy and inflation :evidence for some Asian countries[J].The 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2005(45):65-83.</p><p>  [16]Alessandro Cologni , Matteo Manera .Oil prices, inflation and i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