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當代大學校園應更加注重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融合</p><p> 摘要:本文通過當下大學校園里出現(xiàn)的教育市場化、學術政治化和學校行政化等現(xiàn)象,在哲學的視野下反思大學校園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缺失,著力用批判的精神去審視大學的建設和發(fā)展,尤其是在科技高速發(fā)展與構建和諧校園的背景下,大學校園培育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顯得更加迫切和更加基礎。 </p><p> 關鍵詞:大學
2、校園 科學精神 人文精神 融合 </p><p> 中圖分類號:G640 </p><p> 當代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互聯(lián)網技術和信息技術給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都帶來了極大方便,大學校園既是新思想的發(fā)源地,又是高科技的實驗室。然而,伴隨科學技術的應用,我們的大學在建設和發(fā)展的過程中,各種現(xiàn)象所隱含的矛盾不斷涌現(xiàn),對這些矛盾需進行理性的分析和思考,以求得促進大學校園和諧發(fā)展。 </
3、p><p> 一、當代大學校園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 </p><p> ?。ㄒ唬┙洕嫌山逃黧w向市場主體轉變。近年來,大學的招生規(guī)模在逐年擴大,全國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shù)將會越來越多,這是一個令很多想上大學的學生興奮的事,也是好事。但是我們在辦學的過程中盲目追求校園的規(guī)模和現(xiàn)代化,造成教育投資成本過大,而且正是由于這種盲目而忽視了校園自身的文化建設。尤其是由老校區(qū)搬遷到新校區(qū)后,新校區(qū)的學術氛圍和人文積
4、淀固然需要一個過程,但是老校區(qū)所形成的濃厚的文化積淀日趨荒蕪著實令人心痛,對硬件的過度重視和對軟件的漠視是科技在高等教育中價值理性缺失的重要原因。一所大學占地動則百畝甚至千畝,盲目追求占地面積擴張,甚至加入到房地產開發(fā)的行列,這與我們大學教育的本質是相違背的。 </p><p> ?。ǘ┱紊嫌伞皩W術圣殿”向行政機關靠攏。大學教育應該有自己的獨立性,我們的大學應具有一定政治屬性,但是不能政治化。近年來,在大學中
5、出現(xiàn)了“副部級”大學,產生了“副部級”大學領導,學術依賴于政治,科學附屬于權力,我們如何才能守住這片文化的凈土?“如果說,根據世界發(fā)達國家城市化、工業(yè)化、現(xiàn)代化的歷程,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中國農民守望的黃土被城市化、工業(yè)化殘食乃是現(xiàn)代化的必由之路;那么,中國知識分子守望的學術凈土被權力和金錢腐蝕乃是歷史的悲哀。就這一點而言,中國的知識分子較之中國的農民更為可憐可悲?!?[1]我們要遵循自身的規(guī)律,以追求科學真理,提高科學素養(yǎng)為目的。
6、決不能為了政治的需要而犧牲自己的獨立性和學術性。 </p><p> (三)文化上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弱化。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凸顯了對科學的無知。由于功利性的心理作祟,學習的動力來源于考試,來源于獎學金,一切以考試為導向,“考什么,學什么”。在教育主體(教師)與教育客體(學生)的這對矛盾中,教師應該起到主導作用,因為大學教育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而且是人生態(tài)度,價值選擇和道德判斷的深入分析和科學引
7、導。對科學的功利主義比對科學的無知更可怕。魯迅先生曾不無悲哀地說:“外國用火藥制造子彈御敵,中國卻用它做炮竹敬神;外國用羅盤針航海,中國卻用它看風水;外國用鴉片治病,中國卻拿來當飯吃;同是一種東西,而中國用法之不同有如此,蓋不但電器而已?!?[2] </p><p> 二、對當下大學教育的思考 </p><p> 大學應該是科學知識的海洋,高尚文化的殿堂?!叭祟惥哂形幕饬x的創(chuàng)造與積累
8、,從一開始就與他們具有科學意義的發(fā)現(xiàn)、總結有著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血緣關系”。[3]科技成果在校園隨處可見,從計算機到MP3,從多媒體到智能手機都見證了科學技術武裝當代大學生的歷史軌跡。當他們拿著MP3欣賞流行音樂時,他們不會再去追問其工作原理;當手機鈴聲在大學的課堂此起彼伏時,又有誰再思考芯片技術的發(fā)展?除了驚訝于鈴聲的美妙,更沒有人從道德的層面去理解禮貌的含義。他們把科技產品充分應用到自己的生活當中,卻對科學本身不感興趣;他們喜歡感性的
9、東西,卻沒有興趣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外面花花世界的誘惑和內心欲望的膨脹,嚴峻的就業(yè)形勢和自身的脆弱的條件。他們矛盾,他們痛苦,他們后悔對科學的無知,對文化的狂妄。正如吳國盛先生所說:“對于科學的無知需要科普,對于人文的傲慢需要抗擊”。 </p><p> 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真正做到“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大學生“回爐”念技校,“大學畢業(yè)等于失業(yè)”等現(xiàn)象,雖然個別,但是很典型。他不僅給我們的大
10、學在人才培養(yǎng)上,也為我們的高等教育敲響了警鐘。我們的辦學規(guī)模在擴大,招生人數(shù)在增加,高等教育在發(fā)展,怎樣實現(xiàn)又好又快發(fā)展?怎樣達到科學發(fā)展? </p><p> 三、當代大學校園呼喚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 </p><p> 科技在改變自然的同時也在改變著人類自身。科學技術作為人類改造自然的工具,為人類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和豐富的物質財富。我們在關注物質財富時,卻忽視了最根本的東西――“科
11、學精神”?!翱茖W精神是指從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成果中顯示出來的科學本身所獨有的一種精神氣質,以及與之相應的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4]科學精神放在文化的大視野中也是一種人文精神,體現(xiàn)著人類自身的屬性和本質,是人類在認識和改造自然界過程中不迷失方向的航標。 </p><p> 科學知識是當代大學生應具備的最基本的文化積累,而且高科技產品是科學的直接表現(xiàn)形式,容易為大部分學生所接受。但是在教與學的過程中,老師為教學而
12、教學,學生為學習而學習,都忽視了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茖W知識相對于科學精神更容易獲得,但是從長遠來看,沒有科學精神的科學研究是膚淺的,科學精神是人類在科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的關鍵。大學作為育人的搖籃,對科學的理解將直接影響到“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才,怎樣培養(yǎng)人才”的理解。我們需要的人是具有豐富科學知識、崇高科學精神和深厚人文底蘊的人才,而且當一個人的科學水平越高時,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會顯得愈加重要。掌握高新科技的人,只有具備高尚的道德和偉大的精神,
13、才能為整個人類文明造福。 </p><p> 從某種意義上說,人文精神是一個國家發(fā)展的原動力之所在,是國家綜合國力中軟實力的重要表征。因此,人文教育是大學教育的核心之所在,靈魂之所在。必須改變“重理輕文”的傳統(tǒng)觀念,重新確立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關系,樹立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均衡發(fā)展的思想。 </p><p> 在科學發(fā)展的大時代,讓科學彰顯人文魅力,使人文具有科學色彩?,F(xiàn)代化的大學應具有
14、兼容并蓄、學術自由、民主治校的大學精神,提倡和鼓勵老師埋頭治學、學生一心求學,讓課堂內外彌漫著濃厚的學術氛圍,讓科學與人文在構建和諧校園的功能和作用上協(xié)調發(fā)展,充分發(fā)揮人文對科學的價值導向作用,使科學更加關注人性、關注生命和道德情感。 </p><p><b> 參考文獻: </b></p><p> [1] 劉開云:《中國知識分子“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覺醒
15、》,《江漢論壇》,2001年第10期 </p><p> [2] 魯迅:《電的利弊》,《魯迅全集》(第五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版,第15頁。 </p><p> [3] 馮之浚等編著:《科學與文化》,中國青年出版社1990年版,第7頁。 </p><p> [4] 韓小謙等編著:《科技 社會 人文――現(xiàn)代科學技術概論》,中國人事出版社2005年版,第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融合的當代意義探析
- 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融合的當代意義探析.pdf
- 我國新世紀大學校園建筑環(huán)境與人文精神關系的研究.pdf
- 人文精神影響下的當代大學校園建筑設計研究.pdf
- 論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融合.pdf
- 淺析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
- 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辨證統(tǒng)一及當代意義
- 論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融合
- 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辨證統(tǒng)一及當代意義.pdf
- 基于科學傳播學理論的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融合.pdf
- 科學精神人文精神在當代的統(tǒng)一與融合.pdf
- 大學校園景觀與場所精神.pdf
- 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
- 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人的全面發(fā)展之源.pdf
- “無人新聞”與人文精神
- 試論大學校園精神文化建設.pdf
- 戲劇影視文學教育中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實施
- 大學校園場所精神構建探索研究.pdf
- 高等教育中科學理性與人文精神融合問題研究
- 自然辯證法結業(yè)論文---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