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p><b> 八大山人的傳說</b></p><p> 明末清初,我國誕生了一位杰出的畫家,他就是譽滿中華、名揚海外的八大山人。 </p><p> 八大山人姓朱名耷,號良月。明天啟六年(公元1626年)生于南昌,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卒于贛江邊的歌草堂,終年八十歲。朱耷本是明皇族的宗親,寧王朱權(quán)的后裔。朱權(quán)改封南昌后,在江西繁衍子孫八支
2、,朱耷是弋陽王的七世孫。他家世居南昌,祖父朱多怔和父親朱謀覲都是頗有名氣的詩人和畫家。在家庭的藝術(shù)熏陶下,他從小喜歡詩詞和繪畫藝術(shù),八歲就會作詩,十一歲便能作畫,還能懸腕書寫工整的米家小楷,為他的藝術(shù)道路打下了扎實的基礎(chǔ)。 </p><p> 朱耷十九歲的時候,叛將吳三桂引清兵入關(guān),明崇楨皇帝在煤山上吊,明朝從此滅亡。明亡后,朝廷對明皇室宗親十分苛嚴(yán),派兵四出緝拿,逼得他們不得不改姓換名四處逃竄。朱耷兄弟二人懷
3、著家國之痛,把“朱”字拆開,朱耷改叫“八大山人”,他弟弟改名“牛石慧”。二人奉母攜妻兒棄家出走,循跡于奉新、新建、進(jìn)賢等地的山林之中。后來,他的母親妻兒俱死。于是他二十三歲便在奉新百丈山做了和尚。直到三十六歲時,清廷對明宗室的政策有所緩和,他才回到南昌,住在城郊創(chuàng)建清云圃道院,從此他由僧轉(zhuǎn)而為道,與弟弟牛石慧在清云圃隱居了二十多年。六十二歲以后,他又退隱遷居到南昌城北的――歌草堂,貧困孤寂地度過了他的晚年。 </p>&l
4、t;p> 他一生的許多故事在民間廣泛流傳,現(xiàn)選擇數(shù)則介紹如下: </p><p><b> “摸周”吃墨 </b></p><p> 明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十月二十三日,南昌弋陽王府里張燈結(jié)彩,鞭炮連天。前來賀喜的達(dá)官貴人們進(jìn)進(jìn)出出,處處洋溢著一派節(jié)日的喜慶氣氛。 </p><p> 原來,這天乃是王府七公子朱耷的周歲生日。
5、按照南昌鄉(xiāng)俗,孩子滿周歲的這天,不論貧富都要鄭重其事地舉行一項鄉(xiāng)俗活動――摸周。 </p><p> 所謂“摸周”,就是在孩子滿周歲的時候,將各種物品擺在桌上或床上,讓孩子隨意去摸一樣?xùn)|西。據(jù)說摸到什么,就預(yù)示著孩子長大了會做什么事情。朱耷是弋陽王的七公子,摸周自然要格外熱鬧一番。 </p><p> 這天,弋陽王府經(jīng)過一番準(zhǔn)備,一切均已就緒。大廳正中的紅木八仙桌上,擺滿了五顏六色的物
6、品。有珍珠、瑪瑙、金元寶,也有寶劍、如意、烏紗帽,還有琴、棋、書、畫和文房四寶等物,只等小朱耷摸周完畢,便要入席喝酒了。 </p><p> 這時,弋陽王朱謀覲同夫人抱著剛滿周歲的朱耷來到大廳之上。這小朱耷肥頭大耳胖乎乎的,兩只小手就像潔白的蓮藕一樣,十分逗人喜愛。夫人把小朱耷放在桌子上說:“耷兒,這些東西都是給你準(zhǔn)備的,你要什么就摸什么吧!” </p><p> 眾賀客們也跟著湊熱鬧
7、,有的說:“七公子,摸頂官帽子,長大了好做官?!庇械恼f:“七公子,摸個金元寶,長大了發(fā)大財?!?</p><p> 小朱耷坐在八仙桌上,看到這么多東西,兩只小眼睛滴溜溜轉(zhuǎn)個不停。他東摸摸,西摸摸,然后伸手一抓。大伙都把目光集中到他手上,只見他抓到的不是官帽子,也不是金元寶,而是一只毛筆和一塊徽墨,接著,他又把墨放到嘴里去吮吸,弄的滿嘴是墨,口里還咿咿呀呀的說:“爸爸,畫……畫!” </p><
8、;p> 大伙見了,連忙說:“恭喜,賀喜!” </p><p> 原來,他的父親作畫時,母親常常帶他在身邊觀看,所以他只挑熟悉的東西去抓。他父親見他摸到了筆墨,高興得哈哈大笑,說:“摸的好,摸的好!我兒不愛金錢愛文墨。” </p><p> 眾賀客立即紛紛附和說:“是啊,王爺,七公子將來必定滿腹經(jīng)綸,大有出息??!” </p><p> 這時,他父親正在興
9、頭上,于是吩咐道:“紙墨侍候!” </p><p> 家人連忙收掉了桌上的東西,拿來了一張宣紙和一方硯臺,端放在桌上。這剛滿周歲的孩子哪里會畫畫呢?只見小朱耷抓起筆就在紙上亂涂亂劃,弄得紙上東一團(tuán)墨,西一團(tuán)墨。大伙只是覺得小朱耷天真可愛,模仿性很強而已,但是,他的父親卻把它掛了起來,風(fēng)趣地說:“你們看,這不是一幅稚拙的山水圖么?那高的是山,低的是水,黑的是石,白的是云?。 ?</p><p&
10、gt; 經(jīng)他這么一說,大家再細(xì)細(xì)辨認(rèn)一番,還真的有點像呢! </p><p><b> 觀荷習(xí)畫 </b></p><p> 朱耷的成長,是與他良好的家庭教育分不開的。他十一歲那年,父親拿了一幅元代畫家王冕的《雨荷圖》要他臨摹。父親交待完畢,就訪友去了。朱耷接過《雨荷圖》來到自己書房,把它掛在墻上認(rèn)真進(jìn)行觀察,細(xì)細(xì)揣摩畫中的意境和技法。只見畫上雨后荷池中的水更碧
11、,葉更翠,花更鮮。那滿池的荷花亭亭玉立,荷葉上的雨珠晶瑩透亮,滾滾欲滴,真是畫得好極了! </p><p> 觀察之后,他鋪開紙,研好墨,正要提筆臨畫時,忽聽窗外傳來:“哎呀,荷花已經(jīng)凋謝了”的嘆息聲。他不由放下筆來,走出書房,來到王府花園觀看荷花。他站在荷池邊仔細(xì)觀察殘荷的花、莖、葉的形態(tài)。忽然,他的眼睛一亮:王冕畫的是《雨荷圖》,我何不畫一幅《殘荷圖》呢?想到這里,他連忙拔腿跑回書房,搬來了筆、墨、紙、硯,
12、坐在荷池邊寫起生來。 </p><p> 傍晚,他的父親訪友回來,一見面就問:“你的《雨荷圖》畫好了沒有?” </p><p> 朱耷回答說:“回稟父親,孩兒畫的不是《雨荷圖》,而是一幅《殘荷圖》?!?</p><p> 他父親聽了覺得有些奇怪,就說:“什么《殘荷圖》?拿來我看看?!?</p><p> 說著,他父親來到朱耷書房一看,
13、只見墻上并排掛著兩幅畫:一幅是王冕的《雨荷圖》;另一幅就是朱耷畫的《殘荷圖》。王冕畫的是滿池荷花嬌艷欲滴;朱耷畫的幾枝殘荷隨風(fēng)搖曳。兩幅畫的形態(tài)各異,意境風(fēng)格迥然不同。 </p><p> 他父親佇立畫前,觀看良久,緊鎖的雙眉漸漸舒展開來,滿心歡喜地摸摸他的頭說:“耷兒,你能寫生作畫,這是一件好事,但你年級還小,習(xí)畫的時間還短??!” </p><p> 朱耷腦袋一歪,說:“父親,王冕畫
14、《雨荷圖》的時候,他只有十三歲,孩兒如今也有十一歲了呀!” </p><p> 他父親聽了十分高興,微笑著說:“孩兒能有此志向固然很好,但你習(xí)畫的時間尚短,功力還不夠?。〗窈筮€須繼續(xù)努力刻苦學(xué)習(xí),鉆研技法,博采眾長才是。” </p><p> 從此,朱耷一面加倍努力鉆研名家的繪畫技巧,一面注意細(xì)心觀察生活。后來,終于成為一代寫意派的大師。 </p><p>&l
15、t;b> 淚灑飛鳥圖 </b></p><p> 明朝滅亡以后,朱耷遁跡南昌北郊洪崖村。沒過多久,便跑到奉新縣百丈山的耕香寺當(dāng)了和尚。他白天躬耕寺田,晚上寄情詩畫,過著清靜的隱居生活。 </p><p> 朱耷雖巳身入空門,但卻塵念未斷。他的出家,并非他督信佛教,而是因為他不肯剃半邊頭,打辮子,穿滿服,向清廷拱手稱臣。因此,他的內(nèi)心十分痛苦。他明明知道明王朝的覆滅是
16、無法挽回的,但內(nèi)心卻仍寄希望于東南各地此起彼伏的反清斗爭。有一天,他從好友饒宇樸那里得知福建巡撫張肯堂、禮部尚書黃道周等人擁立唐王朱幸鍵在福建稱帝,浙江義軍又奉魯王朱以海在紹興監(jiān)國時,心中不由一陣暗暗高興。誰知沒過多久,就傳來了朱隸鍵與朱以海叔侄二人在大敵當(dāng)前的時候,各存私心,互相攻擊,被清軍各個擊破的消息。朱聾聽了心如刀絞,十分痛惜,感到希望破滅了。 </p><p> 正當(dāng)他心如死灰時,忽又傳來廣東擁立朱隸
17、粵在廣州稱帝,廣西擁立桂王朱由榔稱帝的消息。他的心里又燃起了新的希望。但是,在清兵發(fā)起攻擊時,他二人非但不互相聲援,反而互相爭奪地盤,最后終于導(dǎo)致滅亡,做了個抱恨九泉的短命皇帝。 </p><p> 朱聾的希望又一次像肥皂泡一樣破滅了。他憂心如焚,悲痛萬分,躺在床上翻來覆去怎么也睡不著了。他想起了朱明王朝的盛世,也想起了弋陽王府里的生活,更想起了明末朝廷的腐敗和皇室宗親之間爭權(quán)奪利的斗爭,一種對故國的懷念和痛惜
18、之情油然而生。他不由得長吁短嘆起來,再也控制不住感情的奔涌,于是披衣起床,感概萬千地在昏黃的油燈下作起畫來。 </p><p> 他畫了一幅 《飛鳥圖》。此畫筆墨不多,只有兩只鳥兒棲息在枯木上,互相競詠枝干,欲往南飛,但又不知所措,使人覺得冷落而又凄涼。畫完之后,他眼望南窗沉思良久,然后又提筆在畫上題寫了一首詩: </p><p> 翩翩一雙鳥,折苗采薪木。 </p>&
19、lt;p> 銜木向南飛,辛勤構(gòu)巢窖。 </p><p> 豈知巢本暖,兩鳥自競啄。 </p><p> 巢覆卵亦傾,飛鳥向何屋? </p><p> 這幅畫用飛鳥棲息枯木,還要互相競啄的隱晦手法,暗喻皇親貴族不顧國家和民族利益,互相爭權(quán)奪利,從而造成“巢覆卵亦傾"的無可挽回的結(jié)局,表達(dá)了他內(nèi)心的痛苦和憤滿。 </p><p
20、> 題寫完畢,朱茸頹傷地坐在椅上,一顆顆豆大的淚珠順著他的臉頰流了下來,滴落在《飛鳥閣》上。 </p><p><b> 孔雀牡丹圖 </b></p><p> 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1年),八大山人已經(jīng)六十五歲了。 </p><p> 這年春天,八大山人從西山萬壽宮拜友回來。時值中午,天氣悶熱,便走進(jìn)市內(nèi)一家酒店歇腳。他要了
21、一壺酒,兩碟小菜,自斟自酌起來。 </p><p> 這時,忽聽有人說:“康熙皇帝馬上又要南巡了。他抬頭一看,只見酒店里的客人們一個個交頭接耳,議論紛紛。他不知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忙向?qū)γ孀郎系囊晃焕险叽蚵牎T瓉泶蠹艺谧h論康熙皇帝二次南巡之事,說是曾被譽為,“江左三大家”的名士錢牧齋、吳梅村歸降清朝后都做了大官。錢牧齋做了禮部尚書,吳梅村當(dāng)了國子監(jiān)祭酒。還說康熙此次南巡,帶了他們二人前來安撫江南,不久就要到我
22、們江西來了。八大山人聽了,氣得臉色鐵青,半響說不出一句話來。他端起酒杯一飲而盡,拔腳離開了酒店。八大山人小時候讀過不少錢牧齋和吳梅村的詩文,有些章節(jié)他還能背誦知流。過去他不但喜歡錢牧齋、吳梅村的文采,而且敬重他們的淵博學(xué)問和人品??稍趺匆矝]有想到,像錢,吳這樣的名士也歸降了清朝,而且還要跟隨康禧南巡。他感到無比痛苦,于是加快步子趕回家去。當(dāng)他走到西大街拐角時,剛好又碰到一頂官轎迎面而來。官轎后面有幾個差人抬著兩只孔雀和一缽牡丹。他氣得白
23、了他們一眼,扭頭就往回走。 </p><p> 誰知竟有人喊起他幾十年前的稱號。他不覺一驚,回頭一看,原來此人姓吳名志,乃是舊時王府的一個幕僚,為人奸詐巧辯,最善阿奉承,是個見利忘義的無聊文人。八大山人一見是他,便昂首向天,不理不睬。吳志素知八大山人性情高傲,心中暗忖如今的七公子是名揚天下的大畫家,人人敬仰,連康熙皇帝都知道他的大名哩!我何不勸他為皇上作畫一幅,那我豈不是又可以加官進(jìn)爵嗎?于是滿臉堆笑地說:“七
24、公子乃曠世奇才,倘肯為圣上作畫一幅,定可流芳百世,傳為美談啊!” </p><p> 八大山人輕蔑地“哼”了一聲,一甩袖子頭也不回地走了。吳名志討了個沒趣,只好灰溜溜地命人抬起孔雀、牡丹,前往撫臺衙門拍烏屁去了。 </p><p> 八大山人平生最恨那些溜須拍馬沒有骨氣的文人,今天剛聽說錢牧齋、吳梅村降清,心里本來非常惱,現(xiàn)在又遇上吳志這樣的小人,簡直就像吞進(jìn)了一只蒼蠅般難受。于是他急
25、急忙忙趕回家里,鋪開紙,飽蘸墨,奮筆畫了一幅《孔雀牡丹圖》。 </p><p> 牡丹本是花中之王,最為嬌艷富貴,孔雀又是最為濃艷華貴的珍禽,而八大山人畫的卻是兩只拖著花翎的丑陋孔雀,禿頂凹腮,裝模作樣地站在一塊上大下小的石頭上,畫幅的上方是一束形態(tài)怪異的牡丹和竹枝從巖石中伸了出來,好像在招引那兩只拖著三根尾翎的孔雀。畫完之后,他凝視著畫面,仍覺得言未盡,意未了,于是又在畫上題寫了一首七言詩: </p&g
26、t;<p><b> 孔雀名花雨竹屏, </b></p><p><b> 竹梢強半墨生成; </b></p><p><b> 如何了得論三耳, </b></p><p><b> 恰是逢春坐二更。 </b></p><p> 這
27、幅畫和詩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原來他在這引用了《孔叢子》里所記的“臧三耳”的一個典故?!瓣啊笔桥?,“三耳”是說奴才有三只耳朵?!澳档ぁ毕笳鞲毁F,而孔雀的三根尾翎則是象征清朝大官的“三眼花翎”。八大山人的這幅詩畫,用隱晦曲折的手法,諷刺挖苦那些甘心做奴才的人的丑惡嘴臉。其意思是說:“有什么了不起呢?你們這些喪失人格的奴才!正常的人只有兩只耳朵,而你們這些奴才還要有一只唯命是聽的第三只耳朵。主子三更要去上朝見皇帝,你們二更就要可憐巴巴地在那里
28、等候哩!”畫完之后,他感到一陣輕松,臉上露出了輕蔑的微笑。 </p><p><b> 焚魚戲霸 </b></p><p> 八大山人晚年的時候。在南昌章江門外塔了間筒陋的草棚。自稱為“寤歌草堂”,孤寂地過著淡泊自守的生活。 </p><p> 章江門外散居著窮苦的漁民、纖夫、瓜農(nóng)和一些賣苦力的放排工和挑夫。八大山人住在這里,作作畫,種種
29、瓜,和這些窮苦百姓相處得十分融洽。他有時獨自一人坐在江邊凝視遠(yuǎn)方,若有所思,有時高興起來就到江邊碼頭的小店里去喝酒。日子長了,大家都曉得這個古怪老頭就是有名的畫家八大山人。因此,也常常置酒相待,請他寫些字畫,他也慨然應(yīng)允,從不拒絕。 </p><p> 卻說章江門外不遠(yuǎn)的圜丘街上,有個漁霸名叫徐老三。他本不識幾個宇,更不懂繪畫,卻又喜歡附庸風(fēng)雅,在他家的廳堂、臥室中掛上一些名人字畫裝點門面。這一年恰逢徐老三五十
30、大壽,他想借此機會敲榨盤剝窮苦的漁民。于是打發(fā)人挨家挨戶散發(fā)大紅請?zhí)P炖先腊舜笊饺耸莻€有名的畫家,于是親自登門恭請八大山人為他畫一幅 《壽星圈》。八大山人早就聽說徐老三是個兇狠的漁霸,本想把他趕出門去,但他轉(zhuǎn)而一想:我何不借此機會為漁民門出出氣呢?于是點頭應(yīng)允,并說祝壽這天他會親自送到府上。徐老三見八大山人答應(yīng)為他畫《壽星圖》,還說會親自送畫上門,高興得哈哈大笑,連說:“有勞,有勞,到時候請您老到家喝杯喜酒。在下還有厚金相酬呢!”
31、 </p><p> 到了祝壽的這天,徐府大廳布置一新。正中的八仙桌上鋪著大紅壽字桌布,桌上堆滿了金銀、壽桃、壽酒。一對紅燭足有三尺長??蛷d兩邊的墻上掛著四幅條屏,只有正中的墻面是空的,那是留著掛《壽星圖》的。徐老三見賀壽的客人已經(jīng)到齊。只有八大出人和他的《壽星圖》還沒送來,急得連忙打發(fā)他的大管家趕快去催請。那些前來賀壽的漁民門暗暗發(fā)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p><p> 正當(dāng)徐
32、老三急得團(tuán)團(tuán)轉(zhuǎn)時,只見八大山人不慌不忙,掖著一卷畫軸慢悠悠地向徐府走來。大管家連忙高喊:“八大山人到!”徐老三聽說八大山人來了,立即裝出一副禮賢下士的樣子,吩咐大開中門,親自到門口迎接,口里連說:“歡迎!歡迎大駕光臨!”八大山人也不答話,徑直來到大廳。徐老三連聲高喊:“準(zhǔn)備接畫,掛中堂!”賀客們一個個伸長脖子爭著觀看,這哪里是什么《壽星圈》,畫上只有兩條游魚瞪著眼睛一鼓一鼓,一副半死不活的樣子。惹得大家一陣哄堂大笑。 </p>
33、;<p> 這一下徐老三氣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鐵青著臉對八大山人吼道:“你……你竟敢戲弄于我!”漁民們素知徐老三是個心腸狠毒的家伙,又與官府有勾結(jié),都替八大山人捏了一把冷汗。誰知八大山人卻滿不在乎地哈哈大笑道,“魚是活魚,畫是寶畫。你要就要,不要就算了?!闭f著,他又從隨身帶來的筆囊中取出筆硯,提筆在畫上添了兩筆江河之水,那兩條魚立即在水里搖頭擺尾地游來游去。這下把個徐老三和眾賀客們看得發(fā)了呆!可還沒等徐老三回過神來,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八大山人專題(作文素材)
- 八大山人荷花題材研究——以八大山人《蓮房小鳥》、《河上花圖卷》為例.pdf
- 八大山人、潘天壽繪畫構(gòu)圖對照研究
- 八大山人晚年書法風(fēng)格研究.pdf
- 八大山人藝術(shù)精神研究.pdf
- 八大山人繪畫空間關(guān)系研究.pdf
- 八大山人晚年的繪畫思想研究.pdf
- 試論八大山人的繪畫藝術(shù)作品.pdf
- 八大山人藝術(shù)風(fēng)格研究.pdf
- 八大山人繪畫作品的隱喻性.pdf
- 八大山人書風(fēng)形成的過程及其啟示
- 八大山人書法空間構(gòu)成特征及其成因.pdf
- 八大山人與傅山書法比較研究.pdf
- 八大山人山水畫用線研究.pdf
- 八大山人花鳥畫的虛實關(guān)系研究.pdf
- 八大山人花鳥畫之冷逸.pdf
- 八大山人書法筆法研究——兼談我的創(chuàng)作
- 寂寞人生與帝王血統(tǒng)下的八大山人繪畫
- 真空妙有——八大山人的禪宗思想淵源.pdf
- 八大山人繪畫形式之美研究_21259.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