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我國國有企業(yè)治理結構的制度變遷分析</p><p> 【摘要】公司治理結構作為現代企業(yè)制度的核心,一直備受關注。尤其是在國企改革的進程中,重新梳理國企公司治理結構的制度變遷路徑,不僅是對過往的國企改革經驗進行深刻總結,而且有利于發(fā)現改革中的新突破口。 </p><p> 【關鍵詞】國有企業(yè),公司治理結構,制度變遷 </p><p><
2、b> 一、引言 </b></p><p> 十八大以來,國企改革問題再次成為中國經濟改革的焦點并被納入“十二五”規(guī)劃議程。公司治理結構作為現代企業(yè)理論的核心設計,自然是國企改革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按照諾斯(North)的制度變遷的路徑依賴理論,一個國家的初始稟賦狀態(tài)對制度變遷路徑的選擇有著極其深刻的影響。所以,理清國有企業(yè)公司治理結構的發(fā)展脈絡,合理分析國企公司治理結構的制度變遷對于明確今后的改革方
3、向是至關重要的。 </p><p> 二、我國國有企業(yè)公司治理結構的制度變遷模式 </p><p> 我國政府根據國企在各個歷史時期的不同使命,不斷對國企的公司治理結構進行改革,希冀尋求一種漸進的方式找到“帕累托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模式。按照縱向的時間演變序列,其公司治理結構大致經歷以下幾個階段: </p><p> (一)以“放權讓利”為主要特征的國有企業(yè)公
4、司治理結構階段(1978年—1987年)。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后,圍繞國企改革的方針、措施率先在四川省寧江機床廠等六個企業(yè)試點,確定企業(yè)在增收基礎上,實行國家與企業(yè)在利潤分配上的利潤留成,這一舉措大大地提高了職工自主生產的積極性。1979年,“放權讓利”的國企改革政策開始全面推廣。這一制度性的安排雖然不算公司治理結構的改進,但對于增強企業(yè)活力、探索國企改革新出路奠定了意義非凡的基礎。然而,這一調整仍然局限在國家統一管理的計劃經
5、濟框架內,企業(yè)依舊是政府部門的附屬物,自主經營權并沒有得到充分落實。從新制度經濟學的視角來看,這一舉措確實提高了企業(yè)和職工的受益,但并沒有明晰國家和企業(yè)的產權以及經營權歸屬,模糊的所有權界限反而導致國企內部交易成本的隱性增長。 </p><p> (二)以“兩權分離”為主要特征的國企公司治理結構階段(1987年—1992年)。“兩權分離”開始真正觸及改革病處,也在某種程度上迎合公司制發(fā)展的全球潮流,并開始試圖探
6、索公司治理結構的新框架。在這一框架下,產權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而在政企關系的管理制度上,政府開始探索以間接管理模式代替直接管理。比如,1988年國有資產管理局的成立就是對以產權關系管理國企的第一輪嘗試。此外,在國企組織結構的設定上,老三會(黨委會、職工代表大會和工會)的治理結構逐漸不適應開放經濟下的決策需要,尤其是當面臨信息不對稱造成的“內部人控制”過度時,政治統治變得無能無力,英美模式下的現代企業(yè)制度開始成為國企公
7、司治理結構改革借鑒的藍本。 </p><p> ?。ㄈ┮浴敖F代企業(yè)制度”為主要特征的國企公司治理結構階段(1992年至今)。1992年10月十四大明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這一階段實行以國企和國有經濟為主體,以企業(yè)制度創(chuàng)新為主要內容的改革。大略來說國企公司治理結構的突破主要有以下方面: </p><p> 一是在國企的企業(yè)制度上,明確提出將國企改造成“產權清晰、權責明確
8、、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化企業(yè),徹底改變了國企的制度屬性。 </p><p> 二是在組織結構的設計上,“新三會”(股東會、董事會和監(jiān)事會)的行政領導作用逐步取代“老三會”,1994年底國務院頒布《試點方案》要求國企中“新老三會”有機結合,共同為企業(yè)治理發(fā)揮積極作用。這一制度創(chuàng)新舉措有效地規(guī)避了“內部人控制”過度而給國家?guī)淼膿p失。 </p><p> 三是在法人治理結構上(200
9、2年—2005年),主要是在部分企業(yè)實現股份制改造之后,通過實行股權多元化,試圖建立出資人到位、權責明確、相互制衡、監(jiān)督有效的法人治理結構來劃分終極所有者和出資人所有者之間的權屬關系,增強國企的市場經營管理水平和市場競爭能力。 </p><p> 四是在股權結構上,開始逐漸實行多元化(2005年之后)。治理結構改革探索的主要涉及國企股權多元化、董事會改革、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等問題,并逐步探索國有制的多種有
10、效實現形式,并確立了股份制的主體地位。 </p><p> 五是在管理層任命方面,開始以公開招聘中央企業(yè)高級經營管理者為突破口,把黨管干部原則和市場化選聘相結合,探索建立適應現代企業(yè)制度要求的選人用人新機制;以財務監(jiān)督和風險控制為抓手,強化出資人監(jiān)管,逐步推進國企布局和結構調整,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 </p><p> 三、國有企業(yè)公司治理結構的發(fā)展方向 </p>&l
11、t;p> 一是探尋公司治理機構的中國模式。在討論英美模式、日德和歐洲大陸模式孰優(yōu)孰劣時,實際上往往忽略是否可以定義一個中國模式。實際上,各種治理模式無不體現其國家的市場和文化表征,譬如英美模式,都是為了適應其社會分工高度細化和高度發(fā)達的市場經濟而建立的。同時,英美模式還充分體現了英美文化中的個體主義和平民主義,其企業(yè)治理主要借助資本市場的外部治理、不同利益主體權力制衡的內部治理以及以剩余索取權分享的經理激勵為主。因此,我國國企在
12、進行模式選擇時不能直接“制度移植”,而應通過“制度創(chuàng)新”探索適合國企公司治理結構的中國模式。 </p><p> 二是國企法人治理結構應進一步精簡和明確職責。從兩權分離的制度要求來看,真正的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不應通過中間機構的協調,既然要放手實現“自負盈虧”的目標,就應該給與管理層充分的決策權和管理權。就目前來看,針對國企中黨組織和管理組織并存的結構,必須要明晰界定黨組織在公司治理決策中的權利,減少行政管理
13、對經濟決策的干擾。 </p><p> 三是國企公司治理目標應該多元化。按照現代契約理論的觀點, 企業(yè)應該是一切要素所有者之間締結的契約網,一種企業(yè)要素價值的實現依賴于其他相關要素價值的實現。在完善國企公司治理結構時,也要充分考慮到企業(yè)利益相關者的價值最大化,同時加強外部利益相關者的監(jiān)督。比如引入居民社區(qū)評價體系、環(huán)境污染預警機制、對企業(yè)員工福利指數的提高程度等指標來多元化國企的治理目標。 </p>
14、<p><b> 參考文獻: </b></p><p> [1]林琴、張文隆、陳素蓉.國企公司治理模式演進研究—從行政型治理到經濟型治理的視角[J].公司治理評論,2010年9月 </p><p> [2]張佳康.中國國企公司治理制度變遷[J].學習與探索,2013年第4期 </p><p> [3]李傳軍.公司治理的制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國有企業(yè)公司治理結構變遷、路徑依賴與制度創(chuàng)新
- 試析我國國有企業(yè)公司治理結構
- 債轉股對我國國有企業(yè)治理結構的效應分析
- 淺析我國國有企業(yè)公司治理結構問題
- 公司治理結構理論與我國國有企業(yè)治理結構研究.pdf
- 我國國有企業(yè)改革中正式制度變遷研究.pdf
- 我國國有企業(yè)治理結構的優(yōu)化策略研究.pdf
- 企業(yè)制度與市場結構——轉軌經濟中國有企業(yè)治理結構分析.pdf
- 國有企業(yè)治理結構的創(chuàng)新.pdf
- 國有企業(yè)資本結構的歷史變遷及其新制度經濟學分析
- 國有企業(yè)制度變遷及制度創(chuàng)新.pdf
- 論我國國有企業(yè)公司治理結構及其完善.pdf
- 我國國有企業(yè)改革與公司治理結構的演進
- 轉型時期我國國有企業(yè)公司治理失效分析
- 我國國有企業(yè)法人治理結構的探究
- 關于我國國有企業(yè)公司治理結構的若干思考
- 經濟轉型期國有企業(yè)就業(yè)制度的變遷分析.pdf
- 國有企業(yè)制度創(chuàng)新中的治理結構問題研究.pdf
- 論我國國有企業(yè)公司治理結構的多樣化選擇
- 我國國有企業(yè)產權制度改革分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