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性止血過程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生理性止血過程,生理性止血過程,血管收縮:反射性、血管肌源收縮、血小板釋放活性物質。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1-2s內聚集、粘附內皮膠原上。血液凝固:啟動凝血系統(tǒng)?!“逶谏碇寡齻€過程中居于中心地位。,血液凝固,是指血液流動的液體狀態(tài)變成不能流動的凝膠狀態(tài)的過程。實質是血漿中的可溶性纖維蛋白原轉變成不溶性的纖維蛋白的過程。纖維蛋白交織成網,把血細胞和血液其他成分網絡在內,從而形成血凝塊。其實,血凝塊形成并不是完結,纖維組織

2、進一步增生,長入血凝塊,這才達到永久性止血。 血液凝固是一系列復雜的酶促反應過程,需要多種凝血因子的參與。,凝血過程,血液凝固是由凝血因子按照一定順序相繼激活而生成的凝血酶,最終使纖維蛋白原轉變成纖維蛋白的過程。大體分為:凝血酶原激活復合物的形成、凝血酶的激活、纖維蛋白的生成三個步驟。,凝血因子,血漿與組織中直接參與血液凝固的物質,統(tǒng)稱凝血因子。共14種,按照羅馬數字編號FⅠ~FⅩⅢ(FⅥ實際是FⅤ的活化成分所以不再單列)、高分子

3、量激肽原、前激肽釋放酶;,幾個凝血因子名稱,FⅠ :纖維蛋白原FⅡ :凝血酶原FⅢ:組織因子FⅣ:鈣離子FⅧ:抗血友病因子FⅨ:血漿凝血活酶FⅩⅢ:纖維蛋白穩(wěn)定因子。,凝血因子特點,多數凝血因子都是以無活性的酶原形式在血液中存在,一系列的凝血因子相繼被酶解激活(激活的凝血因子代號上加a表示)就產生一個逐級放大的效果。凝血因子多數在肝臟合成(FⅢ組織因子、FⅣ鈣離子、FⅤ例外),其中FⅡ、FⅦ、FⅨ、FⅩ的合成都需要維生素K

4、參與。,,除FⅣ外都是蛋白酶。FⅡ、 FⅦ 、FⅨ、FⅩ、 FⅪ 、FⅫ 都是絲氨酸蛋白酶。除FⅢ(組織因子)外,其他都存在于新鮮血漿中。FⅢ 、FⅤ、 FⅧ、高分子量激肽原為輔因子的作用,可使相應絲氨酸蛋白酶凝血因子的催化速率增快成千上萬倍。,凝血過程,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分別通過內源性和外源性途徑,之后進入共同途徑---在(血小板或者損傷組織提供的)磷脂膜上形成FⅩa-Ⅴa-Ca++-磷脂的復合物(凝血酶原激活物),凝血酶

5、的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激活凝血酶原(FⅡ)為凝血酶(FⅡa),凝血酶再使得纖維蛋白原FⅠ分解,纖維蛋白單體繼而聚合,在FⅩⅢ以及Ca++的參與下,交聯形成穩(wěn)定的纖維蛋白多聚體凝塊,這樣就形成比較牢靠的血凝塊堵住破口。,內源性途徑:,是指參與凝血的因子全部來源于血液。當血管損傷,血液與帶有負電荷的膠原或者其他異物接觸,FⅫ首先被激活,繼而FⅪ→FⅨ→FⅧ逐級激活,最后激活FⅩ,成為FⅩa,之后就是進入共同途徑。內源性途徑最初的FⅫ表

6、面激活還有HMW-K和Pre-K的參與,FⅪ活化以后的每一步都有Ca++的參與(鈣離子,即FⅣ,實際上參與凝血過程中除了內源性途徑最初兩步外的所有過程,)。,分解說明,FⅫ → FⅫa, FⅫa主要激活FⅪ → FⅪa啟動內源性途徑,此過程叫表面激活;高分子量激肽原作為輔因子參與表面激活,可加速表面激活。FⅫa同時還激活前激肽釋放酶,前激肽釋放酶再反過來促進FⅫa的形成。 FⅫa、激肽釋放酶也可激活纖溶酶原。FⅪa在鈣離子存在下激活

7、FⅨ → FⅨa, FⅨa在鈣離子的作用下與FⅧ在活化的血小板提供的磷脂表面結合成復合物(凝血因子FⅩ酶復合物,激活物) → FⅩa。,分解說明,FⅧa作為輔因子參與FⅨa → FⅩa激活速度提高20萬倍。FⅧ正常時與vWF以非共價鍵結合成復合物,防止被蛋白C滅活。FⅧa 、FⅨa是FⅩ重要激活物的組成成分。如兩者缺少可導致FⅩ激活物生成障礙,表現凝血過程緩慢,輕微外傷導致出血不止。如血友病。,外源性途徑:,所謂外源性,即始動因子是

8、組織因子FⅢ(一種跨膜糖蛋白,存在多數組織細胞內,而不是血液中,細菌內毒素、免疫復合物、腫瘤壞死因子等均可刺激血管內皮細胞和單核細胞表達組織因子。),暴露于血液中而啟動的凝血過程,又稱組織因子途徑。血管損傷暴露的組織因子在Ca++的參與下和FⅦ形成復合物,并使FⅦ激活為FⅦa,并進一步激活FⅩ成為FⅩa,進入共同途徑。另可同時激活FⅨ,在進一步激活FⅩ成為FⅩa(內源性)。,,在生理情況下,直接與血液循環(huán)接觸的血細胞和內皮細胞不表達組織

9、因子。但約0.5%的FⅦ處于活化狀態(tài)。當血管損傷時,暴露出組織因子與FⅦa結合成FⅦa-組織因子復合物,后者進一步激活FⅩ成為FⅩa。組織因子是FⅦ、FⅦa受體定位,又是作為輔因子能使FⅦa催化FⅩ激活增加1000倍。,,生成FⅩa反過來FⅦ生成更多的FⅩa。FⅦa-組織因子復合物在鈣離子存在情況下還能激活FⅨ → FⅨa, FⅨa在鈣離子的作用下與FⅧ在活化的血小板提供的磷脂表面結合成復合物(凝血因子FⅩ酶復合物,激活物) →

10、 FⅩa。同時也能反饋激活FⅦ。因此,FⅦa-組織因子復合物的形成,使內外源性凝血途徑相互聯系和促進,共同完成凝血。,凝血酶原激活物及凝血酶原激活,內外源性途徑達到共同途徑:形成FⅩa-Ⅴa-Ca++-磷脂的復合物(凝血酶原激活物)。凝血酶原激活成凝血酶。FⅤa作為輔因子,可使FⅩa激活凝血酶原的速度提高10000倍。,凝血酶的生理作用,凝血酶是一個多功能凝血因子。主要是將纖維蛋白原轉變成纖維蛋白單體。凝血酶激活FⅩⅢ,在鈣離

11、子參與下將纖維蛋白單體聚合不溶的交聯纖維蛋白多聚體凝塊。凝血酶還可激活FⅤ、FⅧ、FⅪ,正反饋。凝血酶使血小板活化提供磷脂。,體內生理性凝血機制,當組織和器官損傷,暴露出組織因子和膠原,分別可啟動內外源性凝血途徑,但以外源性途徑最重要。先天缺FⅫ、高分子量激肽原、前激肽釋放酶患者幾乎不出血,說明不重要,生理情況下以組織因子啟動為重要。但內源性凝血途徑可在外源性作用下起了“截短的”放大作用,最終產生大量凝血酶。FⅧ、FⅨ缺乏可有

12、明顯出血。,凝血啟動和放大,整個凝血過程呈現巨大放大現象。通過外源性途徑僅能生成少量凝血酶,但這些凝血酶可激活FⅤ、FⅧ、FⅪ和血小板活化作用而產生放大效應,通過“截短的”內源性途徑生成大量的凝血因子FⅩ酶復合物, 進而激活足量的FⅩa和凝血酶,最終完成纖維蛋白原的轉化。例如1分子FⅪa最終可產生上億分子的纖維蛋白。,血液凝固的調控,日常生活中常有輕微血管損傷,有低水平凝血系統(tǒng)激活,但血液凝固在時間上和空間上收到嚴格的調控。這是一

13、個多因素綜合作用結果,其中血管內皮細胞在防止血液凝固反應的蔓延中其中重要作用。1、內皮細胞的抗凝作用。2、纖維蛋白的吸附、血流的稀釋和單核-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3、生理性抗凝物質。,1、內皮細胞的抗凝作用。,內皮細胞屏障功能,避免血液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與內皮下的膠原和組織因子接觸,避免凝血系統(tǒng)及血小板激活。具有抗凝血和抗血小板作用。內皮細胞合成硫酸乙酰肝素,能與血中抗凝血酶結合滅活凝血酶、FXa等多種活化凝血因子。內皮細胞合成凝血酶

14、調節(jié)蛋白,與蛋白質C系統(tǒng)滅活FⅤa、FⅧa。內皮細胞合成組織因子途徑抑制劑,和抗凝血酶等抗凝物質。,,內皮細胞合成前列環(huán)素和一氧化氮,抑制血小板聚集。通過以上,內皮細胞可滅活自凝血部位擴散來的活化凝血因子,防止血栓擴大到完整內皮細胞部位。內皮細胞合成、分泌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降解已形成的纖維蛋白,保證血管通暢。,2、纖維蛋白的吸附、血流的稀釋和單核-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纖維蛋白和凝血酶有高度親和力,85-90%被纖維蛋白吸附,

15、防止擴散。進入循環(huán)的活化凝血因子被血液稀釋,并被抗凝物質和單核巨噬細胞吞噬。,3、生理性抗凝物質。,體內生理性抗凝物質可分為三類:分別抑制維生素k依賴的凝血因子(FⅦa除外)、激活的輔因子Ⅴa、Ⅷa以及外源性凝血系統(tǒng)。1、絲氨酸蛋白酶抑制物;2、蛋白質C系統(tǒng);3、組織因子途徑抑制物。,1、絲氨酸蛋白酶抑制物;,抗凝血酶:負責滅活60-70%的凝血酶。肝素輔因子Ⅱ:負責滅活30%的凝血酶。抗凝血酶由肝臟和血管內皮細胞產生,能與內源

16、性途徑產生的蛋白酶如凝血酶(FⅡa),和凝血因子FⅨa、FⅩa、FⅪa、FⅫa等分子活性中心結合而抑制其活性。但在缺乏肝素的情況下,抗凝血酶的作用慢而弱,但與肝素結合,作用增強2000倍。但正常體內只有內皮細胞的硫酸乙酰肝素與抗凝血酶結合發(fā)揮作用。,2、蛋白質C系統(tǒng);,凝血過程,FⅤa和FⅧ a是 FⅩ和凝血酶激活的限速因子。蛋白質C系統(tǒng)可滅活FⅤa和FⅧ a。蛋白質C系統(tǒng)包括蛋白質C、凝血酶調節(jié)蛋白、蛋白質S。蛋白質C在肝臟合成。

17、蛋白質C以酶原存在,當凝血酶離開損傷部位,而與正常細胞表面凝血酶調節(jié)蛋白結合后激活蛋白質C,后者滅活FⅤa和FⅧ a,抑制FⅩ和凝血酶原激活,避免凝血擴大。,,蛋白質C還能促進纖維蛋白溶解作用。蛋白質S是活化蛋白質C的的輔因子,使蛋白質C滅活FⅤa和FⅧ a大大增強。,3、組織因子途徑抑制物。,組織因子途徑抑制物是一種糖蛋白,目前認為是體內主要抗凝物質。主要由內皮細胞產生,是外源性凝血途徑的特異性抑制物。只有結合FⅩ a,才能結

18、合FⅦa-組織因子復合物,抑制其活性。,4、硫酸乙酰肝素,由內皮細胞產生,覆蓋在內皮細胞表面。能與血中抗凝血酶結合滅活凝血酶、FXa等多種活化凝血因子。組織因子途徑抑制物可與硫酸乙酰肝素結合,注射肝素可引起內皮細胞結合的組織因子途徑抑制物釋放,達到抗凝作用。,肝素(低分子肝素)的抗凝作用原理,是一種酸性粘多糖,主要由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產生。肺、心、肝和肌組織內含量豐富。 主要通過加強抗凝血酶的活性而發(fā)揮間接抗凝作用。此外還

19、可刺激血管內皮釋放組織因子途徑抑制物,達到抗凝作用。還能與血小板結合,不僅可抑制血小板表面凝血酶、還能抑制血小板聚集與釋放低分子肝素只能與抗凝血酶結合,對FⅩ a抑制作用大于對凝血酶的抑制。,枸櫞酸鈉抗凝作用原理,血液凝固中Ca++參加多個環(huán)節(jié),故通過枸櫞酸鈉結合Ca++作為體外抗凝劑。枸櫞酸鈉結合Ca++而除去血漿Ca++,從而起到抗凝作用。,華法令抗凝作用原理,維生素K 拮抗劑(華法令)可抑制FⅡ、FⅦ、FⅨ、FⅩ等維生素K依賴

20、凝血因子的合成,因而在體內具有抗凝作用。,阿司匹林類(阿司匹林、波立維等),抗血小板功能、抗聚。,纖維蛋白的溶解,生理情況下止血栓纖溶在空間和時間上都受到嚴格控制:活動亢進可提前溶解血栓引起出血傾向,活動低下加重血栓栓塞,不利于血管再通。纖溶系統(tǒng)包括纖溶酶原、纖溶酶、纖溶酶原激活物、纖溶抑制物(包括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劑、纖溶酶抑制劑)。纖溶分為纖溶酶原激活與纖維蛋白(或纖維蛋白原)的降解。,纖溶酶原、纖溶酶、,正常情況下,血漿中纖溶

21、酶以無活性的纖溶酶原存在。纖溶酶原主要由肝臟產生,嗜酸性粒細胞也可長生少量。纖溶酶原在激活物下轉變成纖溶酶。,纖溶酶原激活物,纖溶酶原激活物有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t-pA)和尿激酶型纖溶酶原激活物。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t-pA)產生部位:血管內皮細胞尿激酶型纖溶酶原激活物產生部位:腎小管、集合管上皮細胞,,正常情況下, t-pA對纖溶酶原激活作用較低,在纖維蛋白存在下, t-pA對纖溶酶原親和力大大增加1000倍,有利于纖維

22、蛋白生成即刻啟動纖溶和局限在血凝塊內。此外, FⅫa、激肽釋放酶也可激活纖溶酶原。,纖維蛋白與纖維蛋白原的降解,纖溶酶最敏感的底物是纖維蛋白與纖維蛋白原。將纖維蛋白與纖維蛋白原被分解為許多可溶性小肽,成為纖維蛋白降解產物,部分有抗凝作用。纖溶酶是血漿活性最強的蛋白酶,特異性較低,除分解纖維蛋白與纖維蛋白原外,還能分解FⅡ、 FⅤ、 FⅧ 、FⅩ、 FⅫ等凝血因子。當纖溶亢進時,可因凝血因子大量分解和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的抗凝作用而有

23、出血傾向。,抗纖溶酶——纖溶抑制物,體內可有多種物質抑制纖溶系統(tǒng)活性,主要有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和α2-抗纖溶酶。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主要由血管內皮細胞產生,通過與t-pA和尿激酶結合而使之滅活。α2-抗纖溶酶產生于肝細胞,通過與纖溶酶結合成復合物而抑制其活性。因此,纖溶酶半衰期很短,約0.1-0.5s。但在血凝塊中, α2-抗纖溶酶被纖維蛋白占領,不能滅活纖溶酶。,纖溶調控,正常情況下,由于血管內皮細胞分泌的纖溶酶原激活

24、物抑制物-1的量10倍于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t-pA),加之α2-抗纖溶酶對纖溶酶的滅活作用,血液中纖溶活性很低。當血管壁有纖維蛋白時,細胞分泌t-pA增多,同時由于纖維蛋白對t-pA和纖溶酶親和力較高, t-pA、纖溶酶、纖維蛋白的結合,避免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和α2-抗纖溶酶的滅活。這樣,保證有血栓的地方既有適度的纖溶過程,又不至于全身纖溶亢進。維持凝血和纖溶動態(tài)平衡。,出血時間(BT),生理性止血是多種因子和機制相互作用,

25、維持精確平衡的結果。臨床上常用小針刺破耳垂或指尖,使血液自然流出,然后測定出血延續(xù)時間,稱出血時間。正常人不超過9分鐘。反應生理性止血功能狀態(tài),生理性止血功能減退時,可有出血傾向;生理性止血功能過度激活,則可導致血栓形成。,凝血時間(CT),將靜脈血放入玻璃管中,自采血開始到血液凝固所需時間稱為凝血時間。正常人為4-12分鐘。主要反映自FⅫ凝血因子被異物表面(玻璃)激活到纖維蛋白形成所需時間。,PT(血漿凝血酶原時間),是檢測外源性

26、凝血途徑凝血因子有無缺陷的敏感篩查指標,是體外完全模擬外源性凝血的全部條件,測定血漿凝固所需的時間,用以外源性凝血因子是否正常。國際標準化比值(INR=病人的PT值/正常對照的 PT值,一般0.8-1.2)方法:在抗凝血漿中加入足夠量的組織凝血活酶(含有組織因子),和適量鈣離子,即可滿足全部外源性凝血的全部條件。從加鈣離子到血漿完全凝固所需時間即為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意義,較正常對照延長或縮短3秒為異常。延長見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

27、ⅤⅦⅩ缺乏及纖維蛋白原缺乏,后天凝血因子缺乏主要見于維生素K缺乏、嚴重的肝臟疾病、血液循環(huán)中抗凝物質(肝素、FDP等)纖溶亢進、DIC、口服抗凝劑等;縮短見于血液高凝狀態(tài)和血栓性疾病、口服避孕藥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是體外完全模擬內源性凝血的全部條件,測定血漿凝固所需的時間,用以內源性凝血因子是否正常。長短反映了內源性凝血因子因子Ⅷ、Ⅸ和因子XI、12水平,共同途徑FⅡ、FⅠ、FⅤ等。 方法:在抗凝血漿中加入足夠

28、量的活化接觸因子激活劑(如白陶土),和部分凝血活酶(代替血小板磷脂)和適量鈣離子,即可滿足全部內源性凝血的全部條件。主要反映內源性凝血系統(tǒng)狀況,常用于監(jiān)測肝素用量。,,參考值相差10s為異常,參考37+-3.3秒。增高見于先天性血漿因子Ⅷ、Ⅸ和因子XIFⅫ水平減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及因子XI缺乏癥;獲得性:DIC、嚴重肝臟疾病。肝素抗凝血治療。降低見于高凝狀態(tài):如促凝物質進入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況:DIC高凝期;血栓疾病

29、、如心梗、不穩(wěn)定心絞痛、腦血管疾病、肺栓塞、DVT; 妊高癥;腎病綜合征;嚴重燒傷等。,,①對內源凝血途徑因子(Ⅷ、Ⅸ、Ⅺ)缺乏較CT敏感(血小板異常不影響APTT),能檢出Ⅷ:C小于25%的輕型血友病。對凝血酶原、纖維蛋白原缺乏則不夠敏感,故APTT延長的最常見疾病為血友病。此時可進一步作糾正試驗,即于患者血漿中加入1/4量的正常新鮮血漿、硫酸鋇吸附血漿或正常血清(試劑參見凝血酶原消耗試驗的糾正試驗),再作APTT,如正常血漿和吸附血

30、漿能糾正延長的結果而血清不能糾正,則為因子Ⅷ缺乏;如吸附血漿不能糾正,其余兩者都能糾正,則為因子Ⅸ缺乏;如三者都不能糾正,則為病理性循環(huán)抗凝物質。。,,②在使用肝素治療時,多用APTT監(jiān)測藥物用量,一般以維持結果為基礎值的2倍左右(1.5~3.0倍)為宜(75~100s之間)。但應事先檢測所用部分凝血活酶試劑是否對肝素敏感,即向正常人血漿中加入不同量肝素(從每毫升0.1~1.0IU),看其APTT是否相應延長。③血管性血友?。河捎诨颊?/p>

31、vWF缺陷,使FⅧ不穩(wěn)定,導致FⅧ:C活性減低,故APTT延長。不同類型vWD FⅧ:C活性降低不一樣,故APTT延長的程度也不同。,,④異常抗凝物增多;血友病A患者長期輸注FⅧ,可產生FⅧ抑制物,引起APTT延長。一些患者存在狼瘡抗凝物(LAC),使APTT延長。⑤纖溶亢進: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纖溶亢進(如DIC),產生大量的FDP,使APTT延長,TT凝血酶時間,主要反映纖維蛋白原轉為纖維蛋白的時間。16-18s,較對照延長3s為異常

32、。增高見于血液中存在肝素或類肝素抗凝血物質,如DIC纖溶亢進期,低(無)纖維蛋白原血癥,異常血紅蛋白血癥,血中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FDPs)增高;降低無臨床意義。,FIB纖維蛋白原,主要反映纖維蛋白原的含量。增高見于急性心肌梗死減低見于DIC消耗性低凝溶解期、原發(fā)性纖溶癥、重癥肝炎、肝硬化;,活化凝血時間ACT,用于檢測內源性凝血途徑功能,常應用檢測體外循環(huán)和腎替代治療時肝素的用量。腎替代治療期間一般維持在180-250s。,D

33、-二聚體,為交聯的纖維蛋白被纖溶酶降解后的產物,提示凝血后的繼發(fā)性纖溶,增高反映了高凝狀態(tài)和纖溶亢進。,常用止血藥物分類(七類),①作用于血管的止血藥:通過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從而縮短凝血時間,或者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直接收縮毛細血管、小靜脈及小動脈,例如:垂體后葉素、去甲腎上腺素、卡克洛、酚磺乙胺。,,② 抗纖維蛋白溶解藥:例如:氨甲環(huán)酸、氨甲苯酸、氨基乙酸、二乙酰胺乙酸 乙二胺、抑肽酶。,,凝血酶類:直接提供凝血酶,例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