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 二 章 望 診,【目的要求】,1.掌握得神、失神、假神、常色和病色以及五色所主病證的特征及臨床意義。2.熟悉常見異常形體、姿態(tài)的表現(xiàn)。3.了解望形體、望姿態(tài)、望頭面五官、望肢體皮膚、望二陰、望排出物、望小兒指紋的基本內(nèi)容?!緦W習時數(shù)】 6學時,【概念辨析】,神志失常與失神的鑒別【重點與疑難點】一、重點:1.望神的主要內(nèi)容。2.得神、少神、失神、假神的特點及臨床意義3.五色主病的內(nèi)容及臨床意義。4.常
2、見異常形體、姿態(tài)的表現(xiàn)。,二、疑難點: 1.何謂假神?有何臨床意義? 2.應明確氣與色比較,氣的盛衰有無,對判斷病情輕重和預后比色更重要。,望診概說,一、概念: 望診,是醫(yī)生運用視覺觀察病人的神色形態(tài)、局部表現(xiàn)、舌象、分泌物和排泄物色質(zhì)的變化等以診察病情的方法。 “望而知之謂之神”,說明望診在中醫(yī)診斷學中占有重要地位。,二、望診的內(nèi)容:1、全身望診: (望神、色、形體、姿 態(tài))
3、。重點掌握 2、局部望診: (望頭面、五官、軀體、 四肢、二陰、皮膚) 。3、望排出物(望痰涎、嘔吐物、大便、 小便等) 。4、望小兒指紋(附:望魚際絡脈爪甲) 。5、舌診:舌診內(nèi)容極其豐富,故列專 章討論。,三.注意事項:,1.注意光線 2.注意診室溫度 3.注意受檢部位充分暴露 4.注意整體判斷 5.注意動態(tài)觀察 6.注意望診與其它診法有機結(jié)合,第一節(jié) 全身望診,概念:全身望
4、診是醫(yī)生在診察病人時,首先對病人的神色形態(tài)等整體表現(xiàn)進行扼要觀察,以了解整體情況的診病方法。,意義:可對病情的輕重緩急和病性的寒熱虛實,獲得一個總體的印象,為進一步深入細致地診察病情打下基礎。,“一會即覺”源于豐富的經(jīng)驗,而醫(yī)生經(jīng)驗的產(chǎn)生,往往是一個多次運用模式后概率的增值過程,經(jīng)驗豐富的醫(yī)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儲存的疾病模式多,模式識別的能力強,因此,他可以在很短時間內(nèi)完成“直接心悟”,甚至可直接對某些脈癥作出“經(jīng)驗性診斷”或“下意識的頓悟
5、”。,所謂“醫(yī)者,意也”,這種經(jīng)驗性心悟往往是醫(yī)生的醫(yī)術爐火純青時的真知灼見。所以,只要能儲存大量的生理,尤其是病理變化的信息,是可以達到一針對即覺的,張仲景“單見一癥便是,不必悉俱”即是實例。,一、望 神,(一)概說1、有關概念(1)神——神是對生命現(xiàn)象的高度概括,指機體臟腑組織功能活動和精神意識狀態(tài)的綜合,是神氣與神志的綜合判斷。(2)望神——從整體生命活力的綜合表現(xiàn),來診察病情的方法。,2、望神的原理,神是生命之主宰,為人
6、身三寶之一,與精氣關系密切。神是可以通過色澤形態(tài)的綜合表現(xiàn)流露于外。,3、望神的意義: 通過望神,可以從總體了解臟腑精氣之盛衰,生機之存亡。 以此決病情之輕重安危,預后之遠近善惡。 如“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 《素·移精變氣》,(二)望神的主要內(nèi)容,神的表現(xiàn)雖然是多方面的,但望神的重點則在于兩目、神情、氣色和體態(tài)四個方面。 1.兩目: 眼睛是心靈之窗,人的精神活動,往往
7、于無意中流露于目光;又目系通于腦,其活動受心神支配,所以眼睛是可以傳神的。《靈樞·大惑》說:“目者,心使也”。,2.神情: 指人的精神意識和面部表情,即心所主之神志,心乃“君主之官”,在人體生命活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3.氣色: “指人的周身皮膚(以面部為主)和體表組織的色澤,其榮潤或枯槁,是臟腑精氣盛衰的重要表現(xiàn)?!夺t(yī)門法律》說“色者,神之旗也,神旺則色旺,神衰則色衰,神藏則色藏,神露則色露”。4
8、.體態(tài): 指人的形體動態(tài)。其動作自如否是機體功能強弱的主要標志。,(三)神態(tài)的分類與判斷,按神的盛衰、病的輕重,可以將神大體分為:得神、失神、假神、少神、神亂五大類。下面根據(jù)望神的方法,列出各類的表現(xiàn)特點和主病意義 。,1、得 神,即有神,是精充氣足神旺的表現(xiàn)【表現(xiàn)】 神志清楚,兩目精彩,呼吸平穩(wěn),語言清晰,面色榮潤,肌肉不削,動作自如,反應靈敏?!局鞑〖胺治觥刻崾菊龤獬渥?,精氣充
9、盛,機體功能正常,為健康的表現(xiàn)。,心的精氣充足:神志清楚,語言清晰,面色榮潤,表情自然;肝腎精氣充足:目光明亮,精彩內(nèi)含,反應靈敏,動作靈活,體態(tài)自如;脾肺精氣充足:呼吸平穩(wěn),肌肉不削。 總之,這是正常人的神氣,即使有病,也是臟腑功能不衰,預后良好。,得 神,2、少神,輕度失神的表現(xiàn)?!颈憩F(xiàn)】精神不振,兩目乏神,面色少華,肌肉松軟,倦怠乏力,少氣懶言,動作遲緩?!局鞑〖胺治觥刻崾菊龤獠蛔悖珰廨p度損傷,機體功能較弱。多見
10、于輕病或恢復期病人,亦可見于體質(zhì)虛弱者。少神多因于心脾兩虛或腎陽不足使然。,少 神,表現(xiàn):精神不振,兩目乏神,面色少華,肌肉松軟,倦怠乏力,少氣懶言,意義:正氣不足,精氣輕度損傷,多見于輕病或恢復期病人,亦可見于體質(zhì)虛弱者。,虛證,少神,形象:目無神采,精神萎靡,面色蒼白,下頦青黑,沉濁色微 主?。壕貌馓撽柼?;氣血雙虧;思傷心脾 陽虛胃脘痛。脾陽不振.病例:肝木乘脾(十二指腸潰瘍),虛證少神,形象:目光呆滯,眼瞼下垂,面色淡黃
11、,沉微而散,頭發(fā)作穗 主?。浩馓撊?;氣血雙虧 病例:瞼廢。脾氣虛弱(重癥肌無力),3、失神,概念:又稱“無神”。是精虧神衰或邪盛神亂的表現(xiàn)臨床表現(xiàn):(參教材P36)意義:提示無論虛實,皆為病重。虛者系正氣大傷。精氣虧虛;實者,提示邪氣亢盛,熱擾神明,邪陷心包,或肝風挾痰,蒙蔽清竅,阻閉經(jīng)絡。,心的精氣衰?。貉哉Z錯雜、面色晦暗。肝腎精氣俱衰:兩目晦暗,反應遲鈍,動作艱難。肺脾精氣衰竭:呼吸氣微,喘促形體羸瘦。熱擾神明:壯熱
12、煩渴,四肢抽搐。邪陷心包:神昏譫語,循衣摸床,撮空是線,的表現(xiàn)。,失神,表現(xiàn):兩目上視,眼珠固定,稱為“戴眼”。本患者為藥物中毒導致昏迷、呼吸衰竭,兩目失神。意義:提示陽氣將絕,生命垂危。,失神,失神,表現(xiàn):兩目直視,面部肌肉消脫,形體羸瘦,是眼和形體的失神表現(xiàn)之一。本患者為子宮癌,久病精氣耗竭。意義:提示病情嚴重,預后不良。,失 神,表現(xiàn):精神萎糜,面色無華,兩目晦暗,呼吸氣微或喘促,語言錯亂,形體羸瘦,動作艱難,反應遲鈍,甚
13、則神識不清。意義:提示正氣大傷,精氣虧虛,多見于慢性久病病人,屬病重。,無神(昏迷),形象:兩目呆滯,目陷睛迷,口開不閉,表情呆板,面容消瘦,色雖不華,尚較明潤。 主?。宏庩柧闼ィ≈厥?。仍屬善色。 病例:虛癆發(fā)痙。肝腎不足,陰陽俱衰。(高度營養(yǎng)不良原因待查;震顫麻痹;泌尿系感染;股骨頸骨折),無神(昏迷),形象:目陷睛迷,雙瞼下垂露睛;面色黧黑,沉濁而甚;口開不閉,呼之不應;表情呆板,項強痙攣 主?。壕珰馑ソ撸簧裰净杳?;預后
14、不良 病例:風痰發(fā)痙。精氣衰竭,肝風挾痰,迷于心竅,目暗睛迷無神,形象:目不欲睜,暗淡無光,神志不清,面色蒼白,消瘦口開。 主病:陰陽具衰,氣血雙虧 病例:腦血栓形成,風中臟腑,重病失神,形象:兩眼發(fā)直,目無神采;面容瘦削,萎黃晦暗,夭然不澤,口唇眼窩發(fā)黑。 主?。浩⒛I俱衰;氣血雙虧;陰精耗傷;陽氣不振。 病例:虛損。脾腎俱衰,氣血耗竭。(風濕性心臟病,腦栓塞),4、假 神,概念:病人出現(xiàn)的精神暫時“好轉(zhuǎn)” 的虛假表現(xiàn),是臨
15、終前的預兆。 意義:提示精氣衰竭,正氣將脫,陰不斂陽,虛陽外越。陰陽即將離決,屬病危。,何謂假神?有何臨床意義?〈分析〉:假神是重危病人出現(xiàn)精神暫時“好轉(zhuǎn)”的虛假表現(xiàn)。一般為久病、重病本已失神,突然神識清醒,目光轉(zhuǎn)亮而浮光外露,欲進飲食,想見親人,面色無華而兩顴泛紅如妝等。局部癥狀的“好轉(zhuǎn)”與整體病情惡化不相符。提示臟腑精氣極度衰竭,正氣將脫,陰不斂陽,虛陽外越,陰陽即將離 絕,屬病危。,《醫(yī)原·望病須察神氣論
16、》中說:“目有眵有淚,精彩內(nèi)含者,為有神;無眵無淚,白珠色藍,烏珠色滯,精彩內(nèi)奪,及浮光外露者,皆為無神氣”。 有報道說“病人出現(xiàn)假神后4~48小時內(nèi)死亡。 回光返照一詞,本是對自然現(xiàn)象的一種描述,如太陽將落時,由于空氣的折射作用,天空可暫時轉(zhuǎn)亮,但很快就會暗下來,中醫(yī)學借此以形容人之陰陽離決時的一種危重象。,假 神,表現(xiàn):久病本已失神,突轉(zhuǎn)神識清楚,目光轉(zhuǎn)亮而浮光外露,言語不休,欲進飲食,想見親人,兩顴泛紅如妝。意義
17、:提示正氣將脫,陰不斂陽,虛陽外越,陰陽即將離決,屬病危。,形象:面色蒼白沉濁,忽然微有紅潤;周身大肉已脫,腹大青筋氣喘,突然目光有神,言語響亮。鼻出血血跡未干 主?。?“回光返照,殘燈復明”陰不斂陽,虛陽浮越;預后不良 病例:臌脹。癥積日久,精氣衰竭,虛陽浮越。(肝硬變并發(fā)肝癌),病危假神,假神,表現(xiàn): 原來面色十分晦暗,突然在顴頰部泛現(xiàn)紅色,稱為“戴陽”,是垂?;颊吲R終前出現(xiàn)的假神。意義:提示正氣衰竭,陰不劍陽,虛
18、陽浮越。圖為白血病患者臨終前的面色表現(xiàn)。,得神、少神、 失神、假神鑒別表,5、神 亂,概念:又稱“精神錯亂”或“神志失?!薄J侵赣捎谡龤獠蛔慊虿⌒皟?nèi)擾,殃及神明,導致意識障礙的異常表現(xiàn)。多見于癲、狂、癇、臟躁病人。 臨床表現(xiàn):焦慮恐懼、狂躁不安,淡漠癡呆,卒然昏倒等,且大多反復發(fā)作而緩解期不出現(xiàn)神志失常。,須指出的是,神志失常只能作為診病的依據(jù),而不具備前述“失神”的臨床意義。 表現(xiàn):見心病辨證。神亂之主病亦應了解之。,【概念
19、辨析】: 神志失常與失神的鑒別 〈分析〉神志失常是臨床上一些專有的神志病變。如痰阻心神的癲病,痰火擾心的狂病,肝風挾痰的癇病以及毒氣攻心的狂犬病、破傷風等病,在發(fā)病時可出現(xiàn)神志失常的癥狀 ,但與失神的臨床意義不同。,因為上述病,出現(xiàn)神志失常,是由于其本身的病因、病機及其發(fā)病規(guī)律所決定的。出現(xiàn)煩躁、昏迷或精神癡呆等癥狀,并不意味著病情的嚴重性。而失神時出現(xiàn)的神志昏迷,目 睛呆滯,表情淡漠
20、,反映遲鈍等癥狀則是疾病后期臟腑精氣與功能極度虛弱所致,多屬病情嚴重,預后不佳。,焦慮恐懼——多屬虛證,可見于卑蹀、臟躁等病,多由心膽心虛,心神失養(yǎng)所致狂躁不安——多屬陽證,主見于狂病等,多由痰火擾亂心神所致淡漠癡呆——多屬陰證,主見于癲病、癡呆等,多由痰濁蒙蔽心神所致卒然昏倒——多屬癇病,多由肝風挾痰上逆,阻閉清竅所致,煩躁:煩屬自覺癥狀,躁屬他覺癥狀;煩為“神”不安,躁為“身”不寧;煩者熱輕,躁者熱(重)盛。抑郁三聯(lián)征:情緒
21、低落,思維遲鈍,言語行動減少。 狂躁三聯(lián)征:情緒高漲,思維敏捷,言語行動增多。,臟躁,形象:淚眼模糊,哭泣面容,面色蒼白,微黃而沉,雖較明潤,儀表不整,抬上病床,數(shù)問不答。 主?。焊螝庥艚Y(jié),肺氣不足;心氣虛,神不足。 病例:臟躁。心肺氣虛,金不制木(癔病),神亂(手舞足蹈),神亂,神志異常,癡呆,形象:兩眼發(fā)直,內(nèi)眥距寬,眼裂開大,呈倒八字型。面色粉白(因反射強光而有失真),頭發(fā)作穗 主?。荷裰景V呆,智能不全;氣血不足,心
22、神失養(yǎng)。 病例:癡呆。腎氣不足,心血虧虛(先天智能發(fā)育不全,愚魯型),(四)補充說明,1、失神與假神的關系。兩者皆是正氣衰敗,預后兇險之候。故本質(zhì)大致相同,現(xiàn)象則各有真假。假神是失神的本質(zhì),出現(xiàn)了假象的特殊類型;是走向死亡的一種特殊反映。前人比喻為“殘燈復明”、“回光返照”。,2、得神與假神的鑒別 一為精氣內(nèi)充,一為精氣外泄。表現(xiàn)雖似,但必同中有異。如:本癥鑒別:目光、面色等是否有根病史鑒別:與病程過程等是否一致
23、素體鑒別:與體形舌脈等是否相得,(五)望神的注意事項:,1.重視診察病人時的第一印象。 應做到“一會即覺”。因患者所流露的表現(xiàn)于無意時最真。2.做到形神合參 因形與神關系密切,有一致性,亦有不一致性,如形羸而色敗,雖神志尚清醒,亦屬失神。,3.抓住重要癥狀和體征。 因有些癥狀和體征對判斷失神具有重要意義,如神昏譫語,骨枯肉脫等,一量出現(xiàn),即示病重。4.注意假神與重病好轉(zhuǎn)的區(qū)別。 重病好轉(zhuǎn)時,其精神好轉(zhuǎn)是逐漸的,并與
24、整體狀況的好轉(zhuǎn)相一致,假神是精神突然好轉(zhuǎn),與整體病情的惡化不相符合。,The end,二、望 色,觀察病人面部及全身皮膚的顏色與光澤。 色——皮膚的顏色,色調(diào)變化。 (赤青黃白黑) 澤——皮膚的光澤,明度變化。 (光明潤澤或晦暗枯槁),值得提及的是,望色實際上還包括對體表粘膜、分泌物和排泄物顏色的觀察,只是本節(jié)重點敘述面色,其它參見有關章節(jié)。,(一
25、)望色診病的原理:,1.面部血管豐富,為臟腑氣血之外榮,凡臟腑的虛實,氣血的盛衰,皆可通過面部色澤的變化而反映出來。 《靈樞·邪氣臟腑病形》所說:“十二經(jīng)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于面而走空竅”。,2.面部不同部位,為內(nèi)在臟腑之外應,觀察面部不同部位色澤的變化,可診察相應臟腑的病變。,《靈樞·五色篇》的分法,把整個面部的名稱分為:,鼻—明堂。眉間—闕。額—庭(顏)。頰側(cè)—藩。耳門—蔽。,庭-面首闕上-
26、咽喉。闕中(印堂)-肺。闕下(下極,山根)-心下極之下(年壽)-肝。肝部左右-膽。肝下(準頭)-脾。方上(脾兩旁)-胃。中央(顴下)-大腸。挾大腸-腎。明堂(鼻端)以上-小腸。明堂以下-膀胱子處。,《素問·刺熱篇》把五臟與面部相關部位,劃分為: 左頰—肝 右頰—肺 額——心 頦——腎
27、 鼻——脾,,面部是整體的完整縮影:“創(chuàng)立于本世紀七十年代的全息生物學是一門新的前沿科學,其原理表明:生物的整體與相對獨立的部分之間存在著全息關系,一切系統(tǒng)的整體信息貯存于各相對獨立的部分之中,因此,可以從部分認識整體”。望面部色澤變化診斷全身病變的原理即是全息生物學理論的體現(xiàn)。 ——摘自 黃岑漢 面部色診法中的全息思想初探 廣西中醫(yī)藥 1993(3):29,現(xiàn)代研究:運用紅外熱象儀配合攝象機與電視進行彩色照像
28、,以辨陰證、陽證、寒證、熱證,可獲客觀指標。,(二)色與澤的意義:,1.可反映疾病的不同性質(zhì)和不同臟腑的疾病。 面部顏色屬血、屬陰,能反映血液的盛衰和運行情況。 《靈樞·五色》說:“青黑為痛,黃赤為熱,白為寒”。,2.可反映臟腑精氣的盛衰,判斷病情輕重和預后。 面部光澤屬氣、屬陽,是臟腑精氣外榮的表現(xiàn),凡面色榮潤光澤者,提示臟腑精氣未衰,為無病或病輕,凡面色晦暗枯槁者,為臟腑精氣已衰,屬病重。,《望診遵經(jīng)》說
29、: “有氣不患無色,有色不可無氣也”。明確指出了氣的盛衰有無,對判斷病情更為重要,即“氣至色不至者生,色至氣不至者死”。 色與澤的臨床意義比較:色側(cè)重反映病因與病位,而澤側(cè)重反映病情的輕重與預后,故光澤的有無,比五色的改變更為重要。,(三)望色的方法,1、望色十法:浮沉、清濁、微甚、散搏、澤夭。 (1)浮沉分表里: 浮是色顯于皮膚之間,主病在表; 沉是色隱于皮膚之內(nèi),主病在里。 初浮后沉是病自表入里; 初
30、沉后浮是病由里出表。,,,(2)清濁辨陽陰: 清是清明,其色舒,主病在陽; 濁是濁暗,其色慘,主病在陰。 自清而濁,是陽病轉(zhuǎn)陰; 自濁而清,是陰病轉(zhuǎn)陽。,,,(3)微甚辨虛實:,微是色淺淡,主正氣虛; 甚是色深濃,主邪氣盛。(4)散摶知遠近: 散者疏離,其色開,主病邪將解; 摶者壅滯,其色閉,主久病邪漸聚。 先散后摶,病雖近而邪漸聚; 先摶后散,病雖久而邪將解。,,,,(5)澤夭觀勝?。?澤是氣色潤澤,主生;
31、 夭是氣色枯槁,主死。 先夭而漸澤,精神復盛; 先澤而后夭,血氣益衰。 總之,十法可從總體上辨表里、陰陽、虛實、久近、成敗。,,,(四)常色與病色,1.常色:(1)概念:指人在正常生理狀態(tài)時面部的色澤。(2)表現(xiàn):面部皮膚光明潤澤。(3)意義:是有神氣的表現(xiàn),顯示人體精充神旺、氣血津液充足、臟腑功能正常。,中國人正常人面色應是紅黃隱隱,明潤含蓄。這就是有胃氣、有神氣的常色。 但是由于體質(zhì)稟賦不同,有
32、人可能偏紅、偏黑或偏白;由于生理活動的變化,有時可能偏青、偏白、偏紅等等。這些都是正常現(xiàn)象,所以不論何色,只要有神氣、有胃氣,便是常色。 有神氣:即光明潤澤; 有胃氣:即隱約微黃,含蓄不露。,常色,【表現(xiàn)】面部皮膚光明潤澤?!疽饬x】是有神氣的表現(xiàn),顯示人體精充神旺、氣血津液充足、臟腑功能正常,(4)分類:常色可分為主色和客色。 主色:是人生來就有的基本面色, 屬個體素質(zhì),一生基本不變。,主黃色,形象:面黃明潤,
33、腮紅含蓄,口角生瘡。 主?。貉劳?、火癤。風火客于陽明。三叉神經(jīng)痛。,主色白,形象:無論男女老幼,其色皆含蓄不露,榮潤明朗,目光炯炯有神,主色黑,形象:無論男女老幼,其色皆含蓄不露,榮潤明朗,目光炯炯有神,主色黃,形象:無論男女老幼,其色皆含蓄不露,榮潤明朗,目光炯炯有神,客色:是因季節(jié)、氣候不同而發(fā)生正常變化的面色。 春應稍青,夏應稍紅,長夏應黃,秋應稍白,冬應稍黑,四季皆黃。
34、 人的面色也可因情緒變化、劇烈運動、飲酒、水土影響等而發(fā)生變化,但只要明潤含蓄,均非病色。,客色赤,形象:滿面通紅,浮露而(左顴白色是反射強光之故) 主病:剛剛服過藥酒,2.病色:特點是晦暗暴露(1)概念:疾病時的面部色澤。(2)表現(xiàn): 一切反常的色澤都屬病色。病色的出現(xiàn),不論何色,或晦暗枯槁,或鮮明暴露,或雖明潤含蓄,但不應時應位,或某色獨見,皆為病色。,(3)分類:善色惡色 善色:即面色光明潤澤。
35、說明雖病而臟腑精氣未衰,胃氣尚能上榮于面,稱為"氣至"。屬新病、輕病、陽證,易于治療,預后較好。,《素問·五臟生成篇》“青如翠羽,赤如雞冠,黃如蟹腹,白如豕膏,黑如烏羽”,善色,左腮獨紅,形象:主色面黃而獨,左腮浮紅而聚,環(huán)口晦暗,明堂亦濁。 主?。焊位鹕涎?;腎水侮脾;濕熱蘊結(jié)。 病例:痺證。肝經(jīng)濕熱(多發(fā)性大動脈炎),惡色:面色枯槁晦暗。說明臟腑精氣已衰,胃氣不能上榮于面,稱為"氣不至&qu
36、ot;。屬久病、重病、陰證,不易治療,預后較差,故稱惡色。,常色與輕病、重病面色鑒別表,五 色 正常 輕病(善色) 重病(惡色)青 如以縞裹紺 如翠羽 如草茲赤 如以縞裹朱 如雞冠 如衃血黃 如以縞裹栝蔞實 如蟹腹 如枳實白 如以縞裹紅 如豕膏 如枯骨黑 如以縞裹紫 如鳥羽 如炲,輕
37、病(善色)赤如雞冠,,重病(惡色)黃如枳實,《望診遵經(jīng)》所說的“有氣不患無色,有色不可無氣也”。 明確指出了氣的盛衰有無,對判斷病情更為重要,即“氣至色不至者生,色至氣不至者死”。,3.病色交錯(1)概念: 正病正色——病與色相應。 病色交錯——病色不相應。,,色生?。杭兄?病色交錯相生為順
38、 病生色:吉中小逆生克順逆 病克色:兇中之順 病色交錯相克為逆 色克?。簝粗兄?,,,白(金)兇中之逆 黃(土)兇中之順肝?。荆?青(木)正病正色 黑(水)相生之順 赤(火)相生之逆,,
39、病 色 交 錯五臟 正病正色 色生病 病生色 病克色 色克病 肝 青 黑 赤 黃 白 心 赤 青 黃 白 黑 脾 黃 赤 白 黑 青 肺 白 黃 黑 青 赤 腎 黑
40、 白 青 赤 黃 吉中之順 吉中小逆 兇中之順 兇中之逆,顏色包括青赤黃白黑,屬陰屬血,光澤為光明潤澤(枯槁晦暗)屬陽屬氣。所以說有氣不患無色,有色不可無氣也。值得提及的是,望色所見的并非一般所見的五色,而是三原色(赤青黃)按油的比例組合的純度不等的五色。因此,臨床上所見的五色是以某種色調(diào)為主的混合色。,(五)五色主?。?學習五色主病,既要明其色,又要知其病,還應熟悉色與病
41、的相應與不相應(相應為順,不相應為逆,相生為順,相克為逆)。方能把握其病變與病情之輕重和預后。,《通俗傷寒論》說“辨色,色貴明潤……五色這中,青黑暗慘,無論病之新久,總屬陽氣不振。惟黃色見于面目,而不至索澤者,皆為向愈之候。若眼胞上下如煙煤者,寒痰也;眼黑頰赤,熱痰也;……?!?1、黃色:,黃色屬土,主長夏,其氣為濕,是足太陰脾的本色。常人宜黃“如羅裹雄黃”,忌“如黃土”,病則“黃如蟹腹”者為善色,“黃如枳實”者為惡色。,(1)主病:脾
42、虛、濕證。(2)病機:脾虛或濕蘊,運化失健,機體失養(yǎng)(化源不足,機體失養(yǎng)) 。(3)辨證:淡黃憔悴(萎黃):脾虛化源不足(脾胃氣虛)黃而虛浮(黃胖):脾虛濕蘊水泛肌膚。目、面、爪甲俱黃(黃疸):濕熱或寒濕。 脾病面黃暴露、枯槁晦暗為真臟色見,“腎病面黃無華為難治”。,,面黃色散而沉,形象:面頰淡黃,色散而沉,印堂準頭色黃明潤,面目虛浮,口唇略暗。主?。浩⑻摚荒I水侮土;病退胃氣來復。,面色萎黃,口唇淡白,形象:面色萎黃
43、,色濁而散,夭然不澤,口唇淡白,準頭明潤,目睛清亮。 主?。浩⑽笟馓摚瑺I血不榮;脾虛血虧。 病例:疳積。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貧血原因待查),黃濁,面浮胖,形象:面目虛浮胖腫,色濁淡黃無光,鼻柱發(fā)黑,口唇色淡。 主?。浩馓撍?;脾腎陽虛;氣血不足;濕邪內(nèi)阻。 病例:陰水。脾腎陽衰,濕濁上(慢性腎炎,尿毒癥),面色萎黃,形象:面色萎黃,暗淡不澤,口唇尚紅,準頭明潤。 主??;脾胃氣虛;胃病虛寒;氣血不足;胃氣尚存。 病例:虛損。脾
44、胃氣虛(慢性肝炎),面色萎黃而黑,形象:面色萎黃而濁,天庭黧黑,眉上額角有圓形白斑,為灰白鱗屑,左鼻孔下有紅斑,口唇發(fā)紅。 主病:脾虛濕盛;濕熱蘊積;腎精久耗;蟲積。,2、白色:,白色屬金,主秋令,其氣為燥,是手太陰肺經(jīng)的本色。常人宜“白欲如鵝羽”,忌“白如鹽”,病則“白如豕膏者”為善色,“白如枯骨者”為惡色。,(1)主?。禾撟C、寒證、脫血、奪氣。(2)病機:氣虛血少,陽虛寒盛,組織粘膜失榮。(3)辨證:面、唇、舌淡白——血虛、
45、失血證面色恍白——陽虛或陽虛水泛。面色蒼白——陽氣暴脫或陰寒內(nèi)盛。,面色蒼白,形象:面色蒼白而濁,天庭、眼窠、山根、口角皆黑,口唇暗紅。 主?。簥Z氣;失血;虛證;寒證;陽虛寒盛,血行不暢。 病例:咳嗽。肺腎氣虛,寒飲內(nèi)盛(慢性支氣管炎),面色黃白,形象:面色黃白如雞皮,夭然不澤,準頭黃潤。 主病:血虛、奪血;脾氣不足;胃氣尚存。 病例:崩漏。氣血雙虧(更年期綜合征,子宮出血),面色淡白,形象:面色淡白,唇舌色淡,唇生口瘡,天
46、庭明堂色黃,尚較明潤。 主?。貉?、奪血;氣血雙虧;脾胃虛寒。 病例:痄腮。濕熱傷脾,氣血不足(腮腺炎病后恢復期),面白顴紅,形象:面白透出嫩紅,眼圈發(fā)紅,精神萎靡。舌胖而紅,邊有齒痕,苔白有紅點,根黃膩。,面色恍白,兩目虛浮,形象:面色恍白,面瞼虛浮,隱約可見紅色浮絡,口唇獨紅。 主?。宏枤獠蛔悖粴庋怀?。 病例:水腫。脾腎陽虛(伴有陰囊腫大),3.赤色:,赤色屬火,主夏令,其氣為暑,是手少陰心經(jīng)本色,常人宜“赤欲如白裹朱”,
47、忌“赤如赭”;病則“赤如雞冠”為善色,“赤如衃血”者為惡色。(衃血:凝聚的死血),(1)主?。簾嶙C、亦可見戴陽證。(2)病機:熱迫血涌或虛陽上越。(3)辨證: 滿面通紅——實熱證(邪熱亢盛) 兩顴潮紅——陰虛證(虛火上炎)。 泛紅如妝,游走不定——戴陽證 (虛陽外越)。 心病面赤暴露、枯槁無華為真臟色見,“肺病面赤無華為難治”。,,滿面通紅,形象:滿面通
48、紅,兩腮、口鼻尤甚。 主病:外感發(fā)熱;臟腑實熱 、頭痛、牙痛。病例: 胃熱肝火(高血壓病),面赤色聚,形象:主色面黃,兩腮甚紅,浮露摶聚,清而潤澤,兩目微赤,下唇腫起。 主?。宏柺l(fā)熱;臟腑實熱;病久漸聚;脾濕肝熱。 病例:眩暈。肝火上炎,脾蘊濕熱(高血壓?。?面赤色散,形象:面色紅黃浮散,明潤不夭。 主?。和飧邪l(fā)熱;臟腑實熱;病近將解。 病例:濕溫病。上焦?jié)駸幔òl(fā)熱待查),面色紅黃,吐弄紅舌,形象:面瞼浮腫,其色紅黃,額黑
49、沉而濁,腮紅浮而聚。舌紅吐弄。 主?。簼駸醿?nèi)蘊;心脾蘊熱;腎水上泛 病例:水腫。風熱襲肺,水道不通(急性腎小球腎炎),右腮浮紅,唇紅,形象:面色明潤,右腮浮紅而散,口唇略紅,皮膚黝黑。 主?。和飧酗L熱;肺熱。 病例:溫病。肺熱氣陰兩傷(大葉性肺炎,恢復期),4.青色:,青色屬木,主春令,其氣為風,是足厥陰肝經(jīng)之本色,常人宜“青欲如蒼壁之澤”,忌“青如藍”;病則“青如翠羽”者為善色,青如草茲“為惡色。 肝病面青暴露、枯槁晦
50、暗為真臟色見,“脾病面青無華為難治”。,(1)主?。汉C、疼痛、氣滯、血瘀、驚風。(2)病機:寒凝氣滯、瘀血阻絡或筋脈拘急、 氣血不暢。(3)辨證:淡黑或青黑:寒盛痛劇見于陰寒腹痛等病人。突發(fā)青紫、肢厥:心陽暴脫,如真心痛。面青唇紫:心氣衰、肺氣閉,如心衰、肺衰。眉間(小兒)鼻柱、唇周發(fā)青:驚風
51、 (高熱抽搐)。,,病色青黃,形象:面色青黃而濁,夭然不澤,天庭泛起白屑,口唇暗紅 主病:虛證;瘀血;寒證;痛證;水停,癥積 病例:癥積。血瘀水停,氣血不榮(肝硬變、腹水),山根青黃,耳前生瘤,形象:面色不華,色濁而沉。面頰青黃,印堂山根發(fā)青,下頦晦暗,耳前生瘤,耳輪發(fā)紅 主?。后@風;瘀血;寒證;痛證;腎虛;水飲 病例:咳喘。肝旺乘脾侮肺,水飲痰濁阻于喉間(支氣管肺炎、喉炎,先天性腦脊膨出術后,先天性耳聾失語),青
52、黃,形象:面色青黃,天庭山根尤顯,腮紅沉濁而散,口唇色淡。 主病:虛證;瘀血;寒證;痛證;肝強脾弱;氣血不足 病例:虛癆。氣陰兩傷,氣虛血瘀(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面色青黃,形象:面色青黃,山根尤顯,不濁不夭,舌尖紅赤,苔薄白膩,滿布紅點 主病:痛證;濕證;瘀血;血熱;脾虛肝旺。 病例:濕熱痺。血分濕熱(風濕性關節(jié)炎),5.黑色:,黑色屬水,主冬令,其氣為寒,是足少陰腎經(jīng)的本色。常人宜“黑如重漆色”,忌“黑如地蒼”。病則“黑如烏羽”
53、為善色,“黑如煙”為惡色。 腎病面黑暴露、枯槁(無華)晦暗為真臟色見,“心病面黑無華為難治”。,(1)主?。耗I虛、寒證、水飲、血瘀。(2)病機:陽虛水液不化或寒盛血凝 (突出陰寒水盛,血失溫養(yǎng))。(3)辨證: 淡黑而暗——腎陽虛。 焦黑而干——腎陰虛。 黧黑、肌膚甲錯——血瘀日久。 黧黑(黑中帶黃),,(六)望色的注意事項:1.注意常色與
54、病色的比較(教材論述較詳,參考之)2.注意整體色診與分部色診相結(jié)合《內(nèi)經(jīng)》中面部分部色診的理論和前人根據(jù)五行學說提出的“五色生克順逆”的理論可作為臨床診病的參考。3.注意面部色澤的動態(tài)變化。4、注意非疾病因素對面色的影響(如光線、晝夜、情緒、飲食等),三、望形體,概念:即觀察病人形體的強弱、胖瘦、體質(zhì)形態(tài)和異常表現(xiàn)以診察病情的方法。 《素問·經(jīng)脈別論》說:“觀人勇怯、骨肉、皮膚、能知其情,以為診法也”。,(一)望形體
55、診病的原理,1、原理: “有諸內(nèi)者,必形諸外”,即近代控制論的黑箱理論相似?!皟?nèi)盛則外強,內(nèi)衰則外弱”。形體強弱與五臟功能盛衰相統(tǒng)一。,人內(nèi)有五臟,外有五體,內(nèi)外關系密切,如心之合脈也,肺之合皮等。也就是說,五體(形體)賴臟腑精氣充養(yǎng),臟腑精氣盛衰和功能強弱可通過形體(五體)反映于外。再者,不同的體質(zhì)形態(tài),陰陽盛衰不同,對疾病的易感性和發(fā)展轉(zhuǎn)歸也不同。此無疑規(guī)定了中醫(yī)視其外形,以診其內(nèi)的診法。,2、意義: 可診察臟腑的
56、虛實、氣血的盛衰、抗病能力的強弱,以及對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和預后。,(二)望形體的內(nèi)容,1.形體強弱 特征:骨骼粗大,胸廓寬厚, 肌肉充實,皮膚潤澤。 體強 意義:內(nèi)臟堅實,氣血旺盛, 抗病力強。 應該指出的是,真正的體質(zhì)強壯當是“體魄俱健”。,
57、,愈后體強,形象:面色黃而明潤,隱隱透紅,行動活潑機靈,嬉戲如常人。 主病:一個多月前,患中毒性痢疾,昏迷抽搐,繼發(fā)中毒性腦病后遺癥致聾啞癱瞎,已是重病失神,屬熱毒深入下焦,吸爍真陰,傷及肝腎。服用大定風珠一個多月后治愈。觀察動態(tài)亦為望神的重要方面。,特征——骨骼細小,胸廓狹窄,體弱 肌肉瘦削,皮膚枯槁。 意義——內(nèi)臟脆弱,氣血不足,
58、 抗病力弱。,,脾虛體弱,形象:神疲乏力,面色萎黃,手足不溫,喜臥懶動 主?。簹馓?,脾失健運,肺氣不足 病例:缺鐵性貧血,營養(yǎng)不良,病中體弱,形象:浮腫虛胖,貪玩易疲,喜臥懶動。 主?。簹馓?,陽虛。脾腎兩虛 病例:慢性腎炎,治療中。,2.形體胖瘦:,能食、肉堅、神旺、有力,形氣有余, 屬精充氣足體健。體胖 食少
59、、肉松、神疲、乏力,形盛氣虛, 屬陽虛,多痰濕。,,胖瘦,形象:太極拳師,年老體胖,曾患中風已康復,其弟子年輕體壯,較瘦。 主?。悍逝侄嗥⑻?、陽虛,痰濕阻絡,易患中風。消瘦多陰虛,易患癆嗽。青年多陰精不足。 病例:太極拳師老當益壯,與其弟子練太極推手,顴紅、膚干,為形瘦陰虛, 屬陰血不足,內(nèi)有虛火。體瘦 久臥、骨瘦如柴,為臟
60、腑精氣 衰竭、氣液干枯,屬病危。,,體瘦食多,屬中焦有火。體瘦食少,屬中氣虛弱。形瘦顴紅,皮膚干焦者,多屬陰血不足、內(nèi)有虛火的表現(xiàn),易患肺癆等病。即“瘦人火多”。久病臥床不起,骨瘦如柴者,為臟腑精氣衰竭,氣液干枯,屬病危,即"大骨枯槁,大肉陷下"。,形體消瘦,形象:面色蒼白沉濁,忽然微有大青筋氣喘,突然紅潤;周身大肉已脫,腹目光有神,言語響亮。鼻出血血跡未干 主?。?
61、“回光返照,殘燈復明”陰不斂陽,虛陽浮越;預后不良 病例臌脹。癥積日久,精氣衰竭,虛陽浮越。(肝硬變并發(fā)肝癌),形體消瘦,所謂體質(zhì),是指個體在其生長發(fā)育過程中形成的形體結(jié)構(gòu)與機能方面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機體陰陽氣血盛衰稟賦特點和對疾病的易感受性。人體形態(tài)結(jié)構(gòu)表現(xiàn)的類型,即稱為體型。體型與體質(zhì)的關系,十分密切,不同的體型反映著不同的體質(zhì)特征性。,3、體質(zhì)形態(tài):,(1)陰臟人:形態(tài)特征:體型矮胖、頭圓頸粗,肩寬體厚,身體姿勢多
62、后仰。體質(zhì)特點:陽較弱而陰偏盛,患病易從陰化寒。 《醫(yī)學心傳》說:“陰臟者陽必虛,陽虛者多寒”。,(2)陽臟人:形態(tài)特征:體型瘦長,頭長頸細,肩窄胸平,身體姿勢多前俯。體質(zhì)特點:陰較虧而陽偏旺,患病易從陽化熱。 《醫(yī)學心傳》說:“陽臟者陰必虛,陰虛者多火”。,(3)陰陽平和人形態(tài)特征:體型介于胖瘦之間。體質(zhì)特點:陰陽平衡,氣血調(diào)勻。 《醫(yī)學心傳》說:“平臟之人,或寒飲或熱食,俱不妨事”。,(4)畸型:頭部畸型如大頭殼:
63、上大下尖(腦積水)胸廓畸型如扁平胸、桶狀胸腹部畸型如臌脹腹、舟狀腹 骨骼畸型 如雞胸、龜背、籮圈腿等,桶狀胸舟狀腹,形象:胸廓前后徑增大,如園桶狀,稱桶狀胸,肋間隙變寬,肌肉瘦削。腹部凹陷如舟狀,稱舟狀腹 主?。和盃钚貫樗赜蟹嫹e痰,以致肺氣耗散,或傷及腎氣,腎不納氣而虛喘。舟狀腹見于胃腸干癟,為臟腑精氣衰敗之惡候。西醫(yī)稱惡液質(zhì),為嚴重營養(yǎng)不良,見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腫瘤等 病例:支氣管哮喘、肺氣腫、肺心病,四、望姿
64、態(tài),即觀察病人的動靜姿態(tài)和異常動作以診察疾病的方法。(一)望姿態(tài)診病的原理:1、原理:人體的陰陽盛衰和疾病的寒熱虛實屬性規(guī)定著其姿勢和動態(tài)。如:“陽、熱、實證多表現(xiàn)為躁動不安,陰、寒、虛證多表現(xiàn)為喜靜懶動?!?、意義:可了解人體的陰陽盛衰及寒熱虛實之性。,(二)望姿態(tài)的內(nèi)容:1.動靜姿態(tài):望動靜姿態(tài)診病的要點:動、強、仰、伸——陽、熱、實證。靜、弱、俯、屈——陰、寒、虛證。 望動靜姿態(tài)的主要表現(xiàn)和意義,如:坐而喜仰
65、,喘粗痰多——多屬肺實氣逆;坐而喜俯,少氣懶言——多肺虛體弱等,余則參考教材 P46 。,2.衰憊姿態(tài):,表現(xiàn)及意義如: 頭部低垂、目陷無光者,精氣神明將衰憊之象; 后背彎曲,兩肩下垂者,心肺宗氣將衰憊之象也……余皆參考教材 P46 。,3.異常動作: 表現(xiàn)及意義如: 瞼、唇、指、趾顫動者,為動風先兆,或氣血不足,筋脈失養(yǎng); 卒然昏倒,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是謂中風……余則參教材 p46 。 注
66、釋:角弓反張——病人頭項強直,腰背反折,向后彎曲如角弓狀,為風病或熱極動風的一種癥狀。,《證治準繩》中說:“凡病人身輕,自能轉(zhuǎn)側(cè)者,易治;若身體沉重,不能轉(zhuǎn)側(cè)者,則難治也。蓋陰證則身重,必足冷而倦臥,其人常如向壁臥……。大抵陽證身輕而手足和暖,開目而欲見人為可治……”。,第二節(jié) 局部望診,中醫(yī)學認為,整體的病變可反映于各個局部,局部的病變可影響全身,故局部望診的意義,可進一步深入,細致地了解病情,補充全身望診的不足,有利于診察局部和
67、全身的病變。 局部望診的內(nèi)容包括望頭面、五官、軀體、四肢、二陰、皮膚等。,一、望頭面:(包括頭形、囟門、動態(tài)、頭發(fā)),(一)望頭部: 頭為諸陽之會,精明之府,中藏腦髓,故診察頭部之外形、囟門、動態(tài)及發(fā)的色澤變化情況,可以了解腎、心(腦)的病變和臟腑精氣的盛衰。,1.頭形: (1)小兒頭顱均勻增大,顱縫開裂,面部較小,智力低下者,多屬先天不足,腎精虧損,水液停聚于腦所致。,解顱(腦積水),《中醫(yī)臨證備要&
68、#183;頭縫不合》中說:“小兒頭顱骨縫分裂,前囟擴不能閉合,稱為解顱,因先天不足,腦髓不充,常伴頭現(xiàn)青筋 ,面色恍白,神情呆滯,甚至顱骨擴大,頸骨細弱不能支持,并內(nèi)眼珠下垂,白睛異常顯露,目光無神”。,(2)小兒頭顱狹小,頭頂尖圓,顱縫早合,智力低下者,多因腎精不足,顱骨發(fā)育不良所致。,(3)小兒前額左右突出,頭頂平坦,顱呈方形者,亦是腎精不足或脾胃虛弱,顱骨發(fā)育不良的表現(xiàn),可見于佝僂病 、先天性梅毒等患兒。,(4)動態(tài) :病人頭搖不
69、能自主,不論成人或小兒,多為肝風內(nèi)動之兆,或為老年氣血虛衰,腦神失養(yǎng)所致。,2、囟門,囟門是嬰幼兒顱骨接合不緊所形成的骨間隙,有前囟、后囟之分。后囟呈三角形,約在出生后2~4個月時閉合。前囟呈菱形,約在出生后12~18個月時閉合,是臨床觀察的主要部位。,(1)囟門突起:稱為囟填。多屬實證。為溫病火邪上攻,或腦髓有病,或顱內(nèi)水液停聚所致。但在小兒哭泣時囟門暫時突起為正常。 (2)囟門凹陷:稱為囟陷。多屬虛證??梢娪谕聻a傷津、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