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1,第十章 暑 溫,2,概述,1、定義:由暑熱病邪引起的,以病初即見陽明氣分熱盛證候,傳變迅速、易耗氣傷津,多化火、動風(fēng)、生痰之變?yōu)樘卣鞯募毙酝飧袩岵。l(fā)于夏季。,3,2.沿革:,《內(nèi)經(jīng)》中有病暑之名:“凡病傷寒而成溫者,先夏至日者為病溫,后夏至日者為病暑?!?葉天士明確提出了“夏暑發(fā)自陽明”及“暑必兼濕”的見解,突出了暑病的病理特點。 吳鞠通《溫病條辨》首創(chuàng)暑溫之名, 認(rèn)為是“暑病之偏于熱者”。,4,病因病機(jī)

2、 一、病因發(fā)病,1、病因:暑熱病邪 挾濕 ——暑濕病邪 2、發(fā)病條件:      素體虛弱   元氣素虛 勞作過度     飲食失節(jié)素體濕盛,,5,二、病機(jī)演變:暑入陽明 暑傷津氣 津氣欲脫 陽氣外脫 暑濕困阻中焦

3、 暑濕彌漫三焦 暑濕化燥 暑傷肺絡(luò) 暑入營血 暑入心營 痰瘀滯綹 暑入血分 暑熱動風(fēng) 暑傷心腎,,,,,,,,,,,,,,,6,發(fā)病季節(jié)——暑季(夏至到處暑) 典型癥狀——初起即見

4、陽明熱盛見證 病變過程——傳變快,變化多,既可化火、動風(fēng)、生痰,又易產(chǎn)生津氣外脫、閉竅、動血等危重證候。,診斷要點,7,辨證論治 一、辨治要點:(一)辨證要點,1、辨病邪兼夾—辨兼表、兼濕、兼寒等邪,以判斷暑溫本病、暑溫兼濕、暑濕兼寒等病證。2、辨邪熱輕重—熱勢愈盛,持續(xù)越久,越易發(fā)生變證3、辨正傷程度—有津傷、津傷氣耗、肝腎真陰耗灼、心陰虧耗、津氣大傷而元氣欲脫等。4、辨昏痙先兆—應(yīng)及早發(fā)現(xiàn)昏痙先兆癥狀,8,(二)

5、治則治法 1、治則:清暑泄熱 2、治法: 葉天士引用張鳳逵所說:“首用辛涼,繼用甘寒,再用酸泄酸斂” 王倫:“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最好” 3、治療禁忌: 1、用下法應(yīng)慎; 2、多夾濕,慎用滋膩。,9,首用辛涼-暑溫初起,暑熱熾盛陽明-辛寒清暑泄熱-白虎湯繼用甘寒-暑溫中期中其,暑熱熾盛,耗傷津氣-以甘寒之 品,清滌暑熱,益氣生津-王氏清暑益氣湯       酸泄-暑溫后期,暑熱久

6、羈,損傷心腎,心火          偏亢,腎水不足-以酸苦泄熱之品,清           心火,滋腎水-連梅湯再用酸泄酸斂       酸斂-暑溫后期,暑熱大傷津氣,暑熱雖去,           津氣欲脫-以甘酸收斂之品,益氣生 津,斂汗固脫-生脈散,,10,二、常見證型診治,11,(一)氣分證治1、暑

7、溫本?。?)暑入陽明 癥狀:壯熱,汗多,頭痛且暈,面赤氣粗,口渴,齒燥,或背無惡寒,苔黃燥,脈洪數(shù)或洪大而芤。 治法:清暑泄熱,如津氣受傷兼益氣生津 方藥:白虎湯、白虎加人參湯,12,(2)暑傷津氣 癥狀:身熱息高,心煩溺黃,口渴自汗,肢倦神疲,脈虛無力。 治法:清熱滌暑,益氣生津 方藥:王氏清暑益氣湯 清滌暑熱-西瓜翠衣、黃連、知母、竹葉; 益氣生津-西洋參、石斛、麥冬、粳

8、米,13,(3)津氣欲脫 癥狀:身熱已退,汗出不止,喘喝欲脫,脈散大。 治法:益氣斂津,生脈固脫 方藥:生脈散 本方用于暑熱之邪已退者,徐靈胎:“不可徇俗而視為治暑之劑” 。,14,(4)熱結(jié)腸腑 癥狀:身灼熱,日晡為甚,腹脹滿硬痛,譫語狂亂,大便秘結(jié)或熱結(jié)旁流,循衣摸床,舌卷囊縮,舌紅,苔黃燥,脈沉數(shù)。 治法:通腑泄熱,熱毒盛者伍以清熱解毒。 方藥:調(diào)胃承氣湯,解毒承氣湯。

9、 調(diào)胃承氣湯(見風(fēng)溫章) 解毒承氣湯,15,解毒承氣湯,大黃、芒硝、枳實、厚樸-通腑瀉熱          ?。ù蟪袣鉁S連、黃芩、黃柏、梔子-清暑解毒           (黃連解毒湯)僵蠶、蟬蛻-息風(fēng)止痙,16,2、暑溫夾濕(1)暑濕在衛(wèi) 癥狀:身熱,微惡風(fēng)寒,頭痛脹重,身重肢節(jié)痠楚,無汗或微汗,脘痞,口不渴,舌尖紅,苔白膩或微黃膩,脈浮滑數(shù)或濡數(shù)。 兼寒濕可見發(fā)熱無

10、汗,惡寒,身形拘急,胸脘痞悶,心中煩,時有嘔惡,舌苔薄膩,脈象浮弦。 治法:透邪達(dá)表,滌暑化濕。 方藥:衛(wèi)分宣濕飲、新加香薷飲。,17,新加香薷飲 香薷-解表散寒,滌暑化濕 厚樸-燥濕和中 銀花、連翹、扁豆花-清熱滌暑,衛(wèi)分宣濕飲 香薷-解表散寒,滌暑化濕 青蒿-清解暑邪,宣化濕熱 杏仁-宣暢肺氣 鮮荷葉-芳香清暑 滑石、茯苓、通草、冬瓜皮-通利暑濕 淡竹葉-清熱生津,18,(2)暑濕困阻中焦

11、 癥狀:壯熱煩渴,汗多溺短,脘痞身重,脈洪大。 治法:清熱化濕 方藥:白虎加蒼術(shù)湯加減,19,(3)暑濕彌漫三焦 癥狀:身壯熱,面赤,耳聾眩暈,咳痰帶血,不甚渴飲,胸悶脘痞,惡心嘔吐,小便短赤,大便溏臭或下利稀水,舌紅赤苔黃滑,脈滑數(shù)。 治法:清熱利濕、宣通三焦。 方藥:三石湯 杏仁——宣開上焦肺氣, 石膏、竹茹——清泄中焦邪熱, 滑石、寒水石、通草——清利下焦

12、濕熱 銀花、金汁——滌暑解毒,20,(二)營血分證治,21,1、暑入心營 癥狀:灼熱,煩躁,夜寐不安,時有譫語,神昏,譫語妄言,或昏憒不語,舌紅絳,脈細(xì)數(shù)。 或突然昏倒,不知人事,身熱肢厥,氣粗,舌絳,脈數(shù)。(暑厥) 治法:清營泄熱,清心開竅 方藥:清營湯送服安宮牛黃丸、紫雪丹暑厥-暑熱之邪卒中心營,內(nèi)閉心包,一病即見昏厥,22,2、氣營兩燔 癥狀:壯熱,頭痛如劈,口渴飲冷,心煩躁擾

13、,甚或譫語、神昏,或有斑疹隱隱,舌絳,苔黃燥,脈弦數(shù)或洪大有力。 治法:清氣涼營,解毒救陰。 方藥: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細(xì)生地、玄參方      石膏、知母―清氣泄熱      玄參、生地、麥冬―清營滋陰,23,3、暑熱動風(fēng)(暑風(fēng)、暑癇)癥狀:灼熱,四肢抽搐,甚或角弓反張,牙關(guān)緊閉,神迷不清,或喉有痰壅,脈弦數(shù)。治法:清泄暑熱,息風(fēng)定痙。方藥:羚角鉤藤湯 羚羊角、鉤藤―涼肝息風(fēng)止痙桑葉、菊花―透

14、熱外出生地、白芍、甘草―滋補(bǔ)陰液,酸甘化陰茯神―寧心安神暑風(fēng)-暑熱亢盛,引動肝風(fēng),一病即見動風(fēng)(暑癇),24,4、暑入血分 癥狀:灼熱躁擾,斑疹密布,色紫黑,神昏譫語,吐血、衄血、便血,或四肢抽搐,角弓反張,喉中烏黑聲漉漉,舌絳苔焦。 治法:涼血解毒,竅閉者則清心開竅。 方藥:神犀丹合安宮牛黃丸 犀角、金汁、銀花、連翹、紫草、板藍(lán)根、黃       芩、生地、玄參——涼血解毒 天花粉(生地、玄參)—

15、—養(yǎng)陰生津 豆豉(紫草、生地)——涼血透斑 石菖蒲——化痰開竅,25,5、暑傷肺絡(luò)(暑瘵) 癥狀:灼熱煩渴,頭目不清,咳嗽氣粗,驟然咯血、衄血,舌紅苔黃,脈細(xì)數(shù) 治法:涼血安絡(luò),清暑保肺。 方藥:犀角地黃湯合黃連解毒湯   犀角地黃湯-涼血解毒   黃連解毒湯-清暑解毒暑瘵-暑熱傷肺,灼傷肺絡(luò),而致聚然咯血、咳嗽,26,(三)后期證治 1、暑傷心腎 癥狀:心熱煩躁,消渴不已,麻痹,舌紅,苔

16、薄黃或薄黑而干,脈細(xì)數(shù)。  治法:清心火,滋腎水 方藥:連梅湯 黃連——苦寒清心火 烏梅——配合黃連酸苦泄熱 配合生地、麥冬酸甘化陰 生地、麥冬、阿膠——甘寒養(yǎng)陰,27,2、暑濕傷氣癥狀:身熱自汗,心煩口渴,胸悶氣短,四肢困倦,神疲乏力,小便短赤,大便溏薄,舌苔膩,脈大無力或濡滑帶數(shù)。治法:清暑化濕,培元和中。方藥:東垣清暑益氣湯  黨參、黃芪、甘草-益氣固表,

17、扶正斂汗  蒼術(shù)、白術(shù)-健脾燥濕  澤瀉-利水滲濕  麥冬、五味子-養(yǎng)肺生津  黃柏-清熱瀉火  當(dāng)歸-養(yǎng)血和陰  升麻、葛根-升舉清氣  青皮、陳皮、六曲-理氣和胃消食,28,3、余邪未凈(1)暑濕未凈,蒙擾清陽 癥狀:低熱未除,頭目不清,昏眩微脹,口渴不甚,舌淡紅,苔薄膩。  治法:清化暑濕余邪。 方藥:清絡(luò)飲    西瓜翠衣、鮮銀花、絲瓜皮-清暑泄熱    鮮荷葉邊、鮮扁豆花-清暑化濕    鮮竹

18、葉心-清心利水,29,(2)暑熱未凈,痰瘀滯絡(luò) 癥狀:或有低熱,心悸煩躁,手足顫動,神情呆純,默默不語,甚或癡呆,失語,或手足拘攣,強(qiáng)直,或抽搐、癱瘓。   治法:清解余邪,化痰祛瘀 方藥:三甲散加減。 地鱉蟲、炒鱉甲、炮山甲、僵蠶——通絡(luò)化痰  柴胡——配合鱉甲入陰以透邪  桃仁——活血破瘀,30,附: 一、冒暑——暑月感冒 感受暑邪以肌表、肺衛(wèi)見證為主要表現(xiàn)的暑熱疾患。,31,(一)暑濕內(nèi)

19、蘊,寒邪束表 癥狀:發(fā)熱惡寒,頭痛無汗,身形拘急,脘痞心煩,舌苔薄膩。 治法:疏表散寒,滌暑化濕 方藥:新加香薷飲 香薷——辛溫散寒,祛暑化濕 厚樸——燥濕和中,理氣開痞 銀花、連翹——清熱滌暑 扁豆花——清暑散邪(吳鞠通:“夏月所生之物多能解暑,惟扁豆花為最?!保?32,2、暑熱挾濕,犯于肺衛(wèi) 癥狀:頭暈,寒熱汗出,咳嗽,苔薄膩。 治

20、法:滌暑清熱,化濕宣肺。 方藥:雷氏清涼滌暑法 青蒿、扁豆、連翹、西瓜翠衣——清滌暑熱,透邪外達(dá) 滑石、甘草、茯苓、通草——泄熱利濕,33,二、暑穢  暑熱穢濁之邪而致卒然悶亂、煩燥的病證  癥狀:突然頭痛脹,胸脘痞悶,煩躁嘔惡,膚熱有汗,甚則神昏耳聾。 治法:芳香辟穢,化濕滌濁 方藥:藿香正氣散,通關(guān)散,玉樞丹,34,藿香正氣散(《和劑局方》)藿香-辛散風(fēng)寒,芳化濕濁半夏曲

21、-燥濕降氣,和胃止嘔厚樸-行氣化濕,寬胸除滿茯苓、白術(shù)-健脾運濕大腹皮、陳皮-理氣化濕和中蘇葉、白芷-疏表散邪桔梗-宣肺利膈炙甘草、生姜、大棗-調(diào)和脾胃,通關(guān)散(《丹溪心法附余》)豬牙皂、細(xì)辛等分。為細(xì)末取少許吹鼻取嚏。玉樞丹(又名紫金錠) (《外科正宗》)山慈菇、五倍子、千金子霜、紅芽大戟、朱砂、雄黃、麝香。制成丸藥。,35,病案舉例 萬××,男,12歲,學(xué)生。于1973年8月22日

22、就診。急診號:1537。 病史:據(jù)患者家屬介紹,患兒發(fā)熱二天,微惡寒,發(fā)熱,頭痛,飲食減少,嘔吐一次,為胃內(nèi)容物。家長自取“感冒藥”服,未能取效,熱勢反劇,逐漸出現(xiàn)昏睡,神志不清,并發(fā)生抽搐,急送醫(yī)院。 癥狀:患者呈昏迷狀態(tài),時有抽搐,口噤,項強(qiáng)直,面色不華,呼吸急促,苔黃膩,舌紅絳,脈細(xì)弦數(shù)。 檢查:體溫40.3℃,脈搏118/分,白細(xì)胞計數(shù):總數(shù)12000/mm3, 中性78%,淋巴22%。瞳孔輕度擴(kuò)大,對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