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版新綴甲骨對歷組卜辭的時代的確證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一版新綴甲骨對歷組卜辭的時代的確證付強(寶雞文理學院陜西寶雞721013)摘要:摘要:在甲骨學中,關于歷組卜辭時代的長期爭論基本上形成了兩種觀點,一種認為歷組卜辭為前期說(即屬武丁、祖庚、祖甲卜辭)另一種認為歷組卜辭為晚期說(即屬武乙、文丁卜辭),本文就這一爭論從一版新綴合的歷組甲骨入手補正了歷組卜辭為前期說的觀點,從而為歷組卜辭為前期說又增加了一條新的例證。關鍵詞:關鍵詞:甲骨綴合;歷組卜辭;斷代Ageconfirmationfan

2、ewacletothecalendargroupinionFuQiang(BaojiUniversityofArtsSciencesshaanxibaoji721013)Abstract:Therearetwokindsofpointofviewsfthecalendaragegroupfromthelongtermcontroversyintheaclebones.Onethinksthecalendarearlysaidtheoth

3、erthinksthecalendargroupinionlatesaid.Thispaperwilladdanewillustrationfthecalendarearlysaid.Keywds:acleconjugateGroupinioncalendardating在甲骨學中,關于歷組卜辭時代的長期爭論基本上形成了兩種觀點,一種認為歷組卜辭為前期說(即屬武丁、祖庚、祖甲卜辭)另一種認為歷組卜辭為晚期說(即屬武乙、文丁卜辭),本文就

4、這一爭論從一版新綴的歷組甲骨入手補正了歷組卜辭為前期說的觀點,從而為歷組卜辭為前期說又增加了一條新的例證。本文關于學者和自己的觀點不甚淺陋,敬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一、歷組卜辭問題的由來一、歷組卜辭問題的由來學術界關于歷組卜辭的爭論是以婦好墓的發(fā)現(xiàn)[1]為契機,從《文物》1977年第11期李學勤先生的《論婦好墓的年代及有關問題》[2]這篇文章開始的。197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在殷墟遺址中心的小屯西北發(fā)現(xiàn)了一座沒有盜掘過

5、的墓葬,由于這座墓所出的青銅器多有“婦好”銘文,所以通稱為“婦好”墓。那麼這個婦好是誰呢?這座墓的年代是何時呢?這些問題一時成為學術界討論的焦點,婦好這個人在《史記殷本紀》[3]中是沒有記載的,但是涉獵過殷墟甲骨的人,對于婦好都是不陌生的。因為在殷墟甲骨中有關于婦好活動的記載,如卜辭中有許多卜問她行祭、出征、分娩等活動的記錄。按說這座墓的墓主和年代由此就可以確定,但是問題就恰恰出現(xiàn)在于甲骨文中記錄的這個婦好,原來在殷墟甲骨中不止是第一期

6、武丁時期的賓組卜辭有婦好這個人物,多出自小屯村中南的一種卜辭也有婦好,這種卜辭字體較大而細勁,只有一個貞人歷,我們稱之為“歷組卜辭”[4]。其實“歷組卜辭”之所以稱之為“歷組”,不過是一種權宜的代號,從研究史的角度來說,該組卜辭根本不是根據(jù)貞人分出的一個類別。而主要是根據(jù)字體、書風分出的一個類別。只是后來在該類的卜辭中偶然發(fā)現(xiàn)了有可能是貞人的“歷”,也就是說這個組是“字體組”而其中包含了一小部分有貞人“歷”的卜辭,所以并不是先有貞人“歷

7、”的卜辭,再根據(jù)有貞人“歷”的卜辭概括出特點然后再用這些特點系聯(lián)的一組卜辭[5]。對于這一點陳煒湛先生顯然是沒有理解所以他才會寫了一篇文章《“歷組卜辭”的討3進行了分析,舉了下面十個單位:(1)YE16共出甲骨299片,見于《甲編》[18]29413176332233243328(已上甲);3329334633613362(以上骨)。根據(jù)陳夢家先生的分析,“這一坑是師組與賓組的匯合”(《殷墟卜辭綜述》[19]148頁)。(2)YH006

8、共出甲骨276片,見于《乙編》[20]29946785028531(以上甲);86518656(骨)。根據(jù)陳先生的分析,這坑甲骨是師組與子組的匯合,且有少數(shù)的賓組(《綜述》158頁)(3)YH005共出甲骨5片,見于《乙編》298(甲),86498650(骨),都是師組字體。(4)YH096共出甲骨5片,見于《乙編》485(已綴合),接近第一期字體。(5)YH265共出龜甲7片,見于《乙編》89358936,接近甲骨第一期字體。(6)Y

9、B125共出甲骨18片,見于《乙編》2772898501(已上甲),8646(骨)。除《乙編》283屬于甲骨第二期外,能看清的全部屬于第一期(賓組)。(7)YH370出龜甲1片,見于《乙編》9025,似師組或其他。(8)YM331出骨1片,見于《乙編》9099,似師組字體。(9)HPKM1001出鹿角殘器一件,見于《甲編》3942,刻有“亞雀”二字。同稱謂見于“子組”和所謂午組“卜辭”。(10)YM388所出白陶豆(YM388:208W

10、)的圈足里有陶文,同樣的字體又見于YH006出的一片龜甲(《乙編》385),亦屬于師組。以上十個單位所出甲骨卜辭和其他刻辭、題銘中,有大部分屬于甲骨第一期(賓組),絕對年代相當于武丁時期。有3片(YE16上層出2片,見于《甲編》29422943;YB125出1片見于《乙編》283)屬于甲骨第二期,絕對年代相當于祖庚、祖甲時期。另一部分屬于“師組”“子組”和所謂的“午組”卜辭;其所屬甲骨期別及其絕對年代,學術界有爭論,但是從TE16的下層

11、來看,附屬子組卜辭出于最下層;師祖卜辭從最下層至最上層都與賓組卜辭同出,只是上層(即第三、四層),又與第二期卜辭(《甲編》29422943可以綴合)同出。TH006包含的甲骨,也是師組、子組與賓組同出。因此我們認為這類所謂的“文武丁時代”卜辭為早期。并推定其絕對年代大體相當于武丁時期或稍有前后。[21]由此就推翻了李學勤先生1958年認為“文武丁”卜辭是帝乙時代的看法。那么當時李學勤先生為什么會有這種看法呢?一方面李學勤先生認為子組卜辭

12、的子與帝乙時期征人方青銅器中的那個子為同一人[22];另一方面李學勤先生找到了文武丁卜辭中的“師組卜辭”與董作賓先生所稱第四期(后來稱作“歷組卜辭”)的聯(lián)系如:(1)《甲編》2904胛骨,這是一版比較完整的左胛骨,頸部有“庚申卜扶,令小臣取鶉”一辭為“師組大字類”。右下邊有干支,一行寫天干,一行寫地支,又一行為“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系習刻,屬于“師歴間組卜辭”[23]其子、丑等字尤為典型。(2)《庫方》[24]927胛骨,也就是《英

13、藏》[25]1胛骨,這是版左胛骨,有“戊寅、己卯、丙戌、癸巳”等卜辭,均為“師歴間組”,左下邊有甲子至己巳干支,系“歷組一類字體”[26]。綜上,所以李先生在五十年代把所謂的“文武丁”時代卜辭劃歸到了晚期。到六十年代,由于姚孝遂先生和鄒衡先生的文章推翻了文武丁卜辭屬于晚期的看法,李學勤先生認為既然“文武丁”卜辭與“歷組卜辭”有聯(lián)系,現(xiàn)在證明了文武丁卜辭為前期,那么理所當然歷組卜辭也應該為前期呀![27]所以說李學勤先生在六十年代就有“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