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歷史復習課的課堂效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聯(lián)系地址:北京市房山區(qū)星城北里綜合辦公樓(學科網)郵政編碼:102413電話:0105842525567傳真:010893138981如何提高歷史復習課的課堂效率摘要:多數(shù)歷史復習課堂中,學生參與性不強,課堂沉悶。如何讓學生愛上歷史復習課,提高歷史復習課的效率?筆者總結日常教學經驗,得出以下方法:構建知識框架,讓學生積極有效地參與課堂教學;比較對照,辨析異同,縱橫串聯(lián),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面向學困生,提高復習課的有效性。復習課是對一段時間內

2、所學知識進行復習的課堂,因為復習內容均是已學過的知識,所以多數(shù)復習課教法單一,常常是“填鴨式”的滿堂灌,或將所學內容進行簡單的重復,學生參與性不強,課堂氣氛沉悶,復習效果因而不理想。歷史復習課更是如此,如何讓學生愛上歷史復習課,提高復習課的課堂效率?這里談談筆者日常復習課的一些做法:一、構建知識框架,讓學生積極有效地參與課堂教學法國數(shù)學家笛卡爾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方法的知識?!睂W習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光靠“死記硬背”“拼時間”是不行的。

3、新課改理念下,課堂的功能變了,課堂不僅是知識技能的訓練,更是科學的學習方法的掌握。復習課同樣如此,有效的復習絕不是對知識進行再次講解,而是盡可能地調動學生的多個器官——耳、眼、口、手,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活動參與到復習中來,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他們覺得歷史復習課并不枯燥,學習歷史有法可循,日積月累就會對歷史復習課產生興趣。在教學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一些學生,他們確實非常努力,恨不得把教師講的每句話都記下來,但他們不會整理知識,沒有歷

4、史的思維方法,所記憶的知識零散而不成系統(tǒng),非常容易忘記。最終,他們雖然努力卻成績平平。對于這類學生,就需要教師教會他們學習歷史的方法:如何整理知識,形成知識框架,掌握歷史知識要素;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教師尤其要將自己歸納、綜合、分析、比較歷史問題的思維過程和方法展示給學生,教會學生積極思維,將學習引向深入。如:在復習《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中國近代史)時,筆者就引導學生先看目錄,整理出兩條中心線索:列強的侵略和中國人民的反抗。

5、這便是“樹干”。列強的侵略有鴉片戰(zhàn)爭、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日甲午戰(zhàn)爭、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日本全面侵華戰(zhàn)爭。這樣就“揪出”了“小樹枝”,再擴展到鴉片戰(zhàn)爭發(fā)生的背景、目的、導火線、經過、結果、影響……這樣就由“小樹枝”擴展到“樹葉”,既能喚醒學生對舊知的“再次訪問”,又能使學生融會貫通。這樣的知識框架的構建,強化了復習的系統(tǒng)性,同時,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也掌握了自己梳理知識、構建知識框架的能力。用同樣的方法,學生能夠自己整理出另一條“樹干”——

6、中國人民反抗斗爭的知識結構圖。教師將自己歸納知識的過程展示給學生,再要求學生自己解決同類問題,從而讓學生參與到課堂當中,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真正提高了復習課的課堂效率。二、比較對照,辨析異同,縱橫串聯(lián),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僅僅掌握基礎知識是不夠的,學生還要學會運用,能夠審題、解題。在全面掌握知識系統(tǒng)性的前提下,要教會學生重新組合教材,縱橫串聯(lián),進行知識歸納。如:《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中提到臺灣問題,就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縱橫串聯(lián):(1)臺灣

7、自古以來是中國領土的史實;(2)臺灣與大陸的三次分離,兩次回歸;(3)我國對臺方針政策的變化;(4)海峽兩岸關系的發(fā)展;(5)阻止臺灣回歸的因素;(6)你對祖國統(tǒng)一有何認識?通過縱橫串聯(lián),既鞏固了對基礎知識的記憶,又加深了對知識全貌和實質的理解,有助于提高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同時,在歷史復習中,學生還需要學會比較對照、辨析異同。比較教學法是學習和研究歷史的一種重要方法。復習課中運用比較法可以對教材的重點內容進行前后貫通、中外交錯地復習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