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0年線性代數(shù)與解析幾何教學大綱2007年9月8日段志生編制課程說明課程說明:該大綱按38次課(76學時)編制,適用于2010年北京大學工學院一年級本科生基礎課《線性代數(shù)與解析幾何》的教學內容與進度參考。教學參考書教學參考書:[1]鄭廣平裘祖干陸章基線性代數(shù)與解析幾何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2]DavidCLay著,劉深泉等譯,線性代數(shù)及其應用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5.[3]王萼芳石生明修訂高等代數(shù)(第三版),北京大學代數(shù)與幾何教研
2、室,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丘維聲解析幾何,北京大學出版社,北京,2003。學時安排:學時安排:按16周計,單周兩次課,雙周三次課,共38次課。其中教學內容與復習安排37次課,期中考試1次課。成績評定方法:成績評定方法:作業(yè)及課堂考查占作業(yè)及課堂考查占:2020分,分,期中考試占期中考試占:3030分,期末考試占分,期末考試占:5050分。第一章第一章行列式(行列式(6次課)次課)第1次課(2學時)課程介紹1.1排列第2次課(2
3、學時)1.2行列式的定義1.3行列式的性質第3次課(2學時)1.4行列式按一行(列)展開第4次課(2學時)1.5克蘭姆法則第5次課(2學時)1.6拉普拉斯定理第6次課(2學時)復習與習題練習第二章第二章矩陣(矩陣(6次課)次課)第7次課(2學時)2.1矩陣的定義,2.2矩陣的運算第8次課(2學時)2.3方陣的逆矩陣第9次課(2學時)2.4矩陣分塊第10次課(2學時)2.5矩陣初等變換.第11次課(2學時)2.6矩陣的秩第12次課(2學時
4、)復習與習題練習第三章第三章線性方程組(線性方程組(6次課)次課)第13次課(2學時)3.1消元法,3.2n維幾何向量空間第14次課(2學時)3.3線性相關性第15次課(2學時)3.4向量組的等價及其秩第16次課(2學時)3.5線性方程組有解的判別定理第17次課(2學時)3.6線性方程組解的結構第18次課(2學時)總結復習期中考試期中考試第1919次課次課(約1111月8號)第四章第四章向量代數(shù)、平面與直線(向量代數(shù)、平面與直線(7次課
5、)次課)第20次課(2學時)4.1向量及其線性運算第21次課(2學時)4.2仿射坐標系與直角坐標系第22次課(2學時)4.3向量的數(shù)量積第23次課(2學時)4.4向量的向量積第24次課(2學時)4.5混合積與復合積第25次課(2學時)4.6平面,4.7直線第26次課(2學時)4.8交角與距離第五章第五章線性空間(線性空間(6次課)次課)第27次課(2學時)5.1線性空間的定義第28次課(2學時)5.2維數(shù)、基與坐標第29次課(2學時)5
6、.3基變換與坐標變換第30次課(2學時)5.4線性變換的概念第31次課(2學時)5.5線性變換的矩陣、值域與核第32次課(2學時)總結與習題第六章第六章特征值與特征向量(特征值與特征向量(6次課)次課)第33次課(2學時)6.1特征值與特征向量第34次課(2學時)6.2相似矩陣第35次課(2學時)6.3相似對角化第36次課(2學時)6.4約當型簡介第37次課(2學時)5.5總結與習題第38次課(2學時)全課總結與復習期末考試學校統(tǒng)一安排
7、期末考試學校統(tǒng)一安排2010年線性代數(shù)與解析幾何教學大綱2007年9月8日段志生編制課程說明課程說明:該大綱按38次課(76學時)編制,適用于2010年北京大學工學院一年級本科生基礎課《線性代數(shù)與解析幾何》的教學內容與進度參考。教學參考書教學參考書:[1]鄭廣平裘祖干陸章基線性代數(shù)與解析幾何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2]DavidCLay著,劉深泉等譯,線性代數(shù)及其應用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5.[3]王萼芳石生明修訂高等代數(shù)(第三版),北
8、京大學代數(shù)與幾何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丘維聲解析幾何,北京大學出版社,北京,2003。學時安排:學時安排:按16周計,單周兩次課,雙周三次課,共38次課。其中教學內容與復習安排37次課,期中考試1次課。成績評定方法:成績評定方法:作業(yè)及課堂考查占作業(yè)及課堂考查占:2020分,分,期中考試占期中考試占:3030分,期末考試占分,期末考試占:5050分。第一章第一章行列式(行列式(6次課)次課)第1次課(2學時)課程介紹1
9、.1排列第2次課(2學時)1.2行列式的定義1.3行列式的性質第3次課(2學時)1.4行列式按一行(列)展開第4次課(2學時)1.5克蘭姆法則第5次課(2學時)1.6拉普拉斯定理第6次課(2學時)復習與習題練習第二章第二章矩陣(矩陣(6次課)次課)第7次課(2學時)2.1矩陣的定義,2.2矩陣的運算第8次課(2學時)2.3方陣的逆矩陣第9次課(2學時)2.4矩陣分塊第10次課(2學時)2.5矩陣初等變換.第11次課(2學時)2.6矩陣的
10、秩第12次課(2學時)復習與習題練習第三章第三章線性方程組(線性方程組(6次課)次課)第13次課(2學時)3.1消元法,3.2n維幾何向量空間第14次課(2學時)3.3線性相關性第15次課(2學時)3.4向量組的等價及其秩第16次課(2學時)3.5線性方程組有解的判別定理第17次課(2學時)3.6線性方程組解的結構第18次課(2學時)總結復習期中考試期中考試第1919次課次課(約1111月8號)第四章第四章向量代數(shù)、平面與直線(向量代數(shù)
11、、平面與直線(7次課)次課)第20次課(2學時)4.1向量及其線性運算第21次課(2學時)4.2仿射坐標系與直角坐標系第22次課(2學時)4.3向量的數(shù)量積第23次課(2學時)4.4向量的向量積第24次課(2學時)4.5混合積與復合積第25次課(2學時)4.6平面,4.7直線第26次課(2學時)4.8交角與距離第五章第五章線性空間(線性空間(6次課)次課)第27次課(2學時)5.1線性空間的定義第28次課(2學時)5.2維數(shù)、基與坐標第
12、29次課(2學時)5.3基變換與坐標變換第30次課(2學時)5.4線性變換的概念第31次課(2學時)5.5線性變換的矩陣、值域與核第32次課(2學時)總結與習題第六章第六章特征值與特征向量(特征值與特征向量(6次課)次課)第33次課(2學時)6.1特征值與特征向量第34次課(2學時)6.2相似矩陣第35次課(2學時)6.3相似對角化第36次課(2學時)6.4約當型簡介第37次課(2學時)5.5總結與習題第38次課(2學時)全課總結與復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線性代數(shù)與空間解析幾何”課程ii教學大綱
- 《高等代數(shù)與解析幾何》課程教學大綱
- 《線性代數(shù)》教學大綱
- 解析幾何教學大綱
- 線性代數(shù)課程教學大綱
- 線性代數(shù) 課程教學大綱
- 線性代數(shù)課程教學大綱
- 線性代數(shù)課程教學大綱
- 《解析幾何》課程教學大綱
- 解析幾何課程教學大綱
- 高等線性代數(shù)課程教學大綱
- 《線性代數(shù)b》課程教學大綱
- 高等線性代數(shù)課程教學大綱
- 高等線性代數(shù)課程教學大綱
- 高等線性代數(shù)課程教學大綱
- 《高等代數(shù)與解析幾何》大綱
- 線性代數(shù)4課時課程教學大綱
- 線性代數(shù)4課時課程教學大綱
- 幾何與線性代數(shù)攻略
- 線性代數(shù)與空間解析幾何電子科技大課后習題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