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復習思考題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怎樣認識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社會性質及其基本特怎樣認識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社會性質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是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中國近代社會的兩對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織在一起的,而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2)社會性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質。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近代以來中國在外國資本主義勢力的入侵及其與中國封建主義勢力相結合的條件下,逐步形成

2、的一種從屬于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畸形的社會形態(tài)。鴉片戰(zhàn)爭前的中國社會是封建社會。鴉片戰(zhàn)爭以后,隨著外國資本帝國主義的入侵,中國社會性質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獨立的中國逐步變成半殖民地的中國;封建的中國逐步變成半封建的中國。(3)基本特征第一,資本——帝國主義侵略勢力不但逐步操縱了中國的財政和經濟命脈,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國的政治,日益成為支配中國的決定性力量。第二,中國的封建勢力日益衰敗并同外國侵略勢力相勾結,成為資本——帝國主義壓迫、奴役中國人

3、民的社會基礎和統(tǒng)治支柱。第三,中國的自然經濟基礎雖然遭到破壞,但是封建剝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廣大地區(qū)內保持著,成為中國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嚴重障礙。第四,中國新興的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雖然已經產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壓迫下,他的發(fā)展很緩慢,力量很軟弱,而且大部分與外國資本——帝國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都有或多或少的聯(lián)系。第五,由于近代中國處于資本——帝國主義列強的爭奪和間接統(tǒng)治之下,

4、近代中國各地區(qū)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fā)展是極不平衡的,中國長期處于不統(tǒng)一狀態(tài)。第六,在資本——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下,中國的廣大人民特別是農民日益貧困化以致大批破產,過著饑寒交迫和毫無政治權力的生活。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及其特征,是隨著帝國主義侵略的擴大,帝國主義與中國封建勢力結合的加深而逐漸形成的。如何理解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及其相互關系?如何理解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及其相互關系?兩大歷史任務: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xiàn)國

5、家富強和人民富裕。關系:前者是后者的前提與基礎,后者是前者的目標與方向。第一,由于腐朽的社會制度束縛著生產力的發(fā)展,阻礙著經濟技術的進步,必須首先改變這種制度,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才能為實現(xiàn)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創(chuàng)造前提,開辟道路。近代以來的歷史表明,爭得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必須進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第二,實現(xiàn)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最終目的和必然要求。近代中國進行的反侵略戰(zhàn)爭具有什么意義?近代中國進行的反侵略戰(zhàn)

6、爭具有什么意義?第一,近代中國人民進行的反侵略戰(zhàn)爭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侵華的野心,粉碎了他們瓜分中國和把中國變成完全殖民地的圖謀。帝國主義列強一次次對中國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絕不僅僅是為了通商,而是為了掠奪和擴大殖民地,為了他們自身的殖民擴張利益。每一次戰(zhàn)爭,都伴隨著更大的貪夢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國人民的反抗,使他們的狂妄野心無法得逞。正是中國人民的英勇斗爭,表現(xiàn)了第一,洋務運動具有封建性。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是“中學為體

7、”“西學為用”,洋務派企圖在不改變中國固有的制度與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產技術為手段,來達到維護和鞏固中國封建統(tǒng)治的目的,這就嚴重限制了洋務運動的發(fā)展。第二,洋務運動對外國具有依賴性。西方列強依據種種特權,從政治經濟等各方面加緊對中國的侵略控制,他們并不希望中國真正富強起來,而洋務派處處依賴外國,企圖以此來達到自強求富的目的,無異與虎謀皮。第三,洋務企業(yè)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務企業(yè)雖然具有一定的資本主義性質,但其管理確是封建式的,

8、企業(yè)內部充斥著營私舞弊、貪污中飽、揮霍浪費等腐敗現(xiàn)象。3、洋務運動失敗的教訓:地主階級不能擔負起中國近代化的歷史重任。戊戌維新運動的內容、意義、失敗的原因和教訓是什么?戊戌維新運動的內容、意義、失敗的原因和教訓是什么?1、內容: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機構,裁汰冗員,澄清吏治,提倡廉政準許創(chuàng)辦報紙和上書言事。經濟方面,設立農工商總局與鐵路礦務總局;提倡開辦實業(yè),獎勵發(fā)明創(chuàng)造設立農會,注重發(fā)展農業(yè),提倡西法墾殖;改革財政,編制國家預決算等。軍事

9、方面,裁撤綠營,改練新式陸軍,采用西洋兵制籌設武備學堂等。(4)文教方面,改革科舉制度,廢八股,改試策論廣設學堂,提倡西學。2、意義:第一,戊戌維新運動是一次愛國救亡運動。維新派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高舉救亡圖存的旗幟,要求通過變法,發(fā)展資本主義,使中國走向富強之路。維新派的政治實踐和思想理論,不僅貫穿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而且推動了中華民族的覺醒。第二,戊戌維新運動是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政治改革運動。第三,戊戌維新運動更是一場思想啟蒙運

10、動。第四,戊戌維新運動不僅在思想啟蒙和文化教育方面開創(chuàng)了新的局面,而且在社會風習方面也提出了許多新的主張。失敗的原因戊戌維新運動的失敗,主要是由于維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強大的守舊勢力的反對。維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現(xiàn)在:一、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義。他們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經濟上,雖然要求發(fā)展資本主義,卻未觸及封建主義的經濟基礎——封建土地所有制。其次,對帝國主義報有幻想。他們大聲疾呼救亡圖存,卻又幻想西方列強

11、能幫助自己變法維新,結果是處處碰壁。三、懼怕人民群眾。維新派的活動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識分子的小圈子。他們不但脫離人民群眾,而且懼怕甚至仇視人民群眾,因此,運動未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4、戊戌維新運動失敗的教訓戊戌維新運動的失敗不僅暴露了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同時,也說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企圖通過統(tǒng)治著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爭取國家的獨立、民主、富強,必須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聯(lián)合統(tǒng)治的

12、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制度。辛亥革命為什么會失敗?它的失敗說明了什么?失敗原因:首先,從根本上說,是因為在帝國主義時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資本主義的建國方案是行不通的。帝國主義與袁世凱為代表的大地主、大買辦以及舊官僚、立憲派一起勾結起來,從外部和內部絞殺了這場革命。其次,從主觀方面來說,在于它的領導者資產階級革命派本身存在著許多弱點和錯誤。第一,沒有提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第二,不能充分發(fā)動和依靠人民群眾。第三,不能建立堅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