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百年教科書出版文化的變遷及啟示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近代百年教科書的出版文化是與中國近代教育變革、教科書編制思想和發(fā)展歷程相統(tǒng)一的,更是近代進步出版人士思想與智慧的物質凝結,教科書出版代表了一部分思想啟蒙、開放變革者的基本精神,并濃縮了先進人士的社會理想與國民塑造的文化與價值期待。并且,教科書從數(shù)量到質量、從形式到內容的變革與進步人士的文化反省和文化自覺的過程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一方面,其先進思想引領了教科書的發(fā)展;另一方面,其評價收益又受制于教科書的發(fā)展。這一時期的教科書所代表的

2、普及教育的理念、大眾教育的思想等,是近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文化科學化與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核心,也是中國近代出版文化的重要表征。因此,探討由近代到現(xiàn)代的百年來教科書文化的變遷歷程,深入描繪中國近現(xiàn)代教科書編制思想及出版文化的蹤跡,是發(fā)現(xiàn)其經(jīng)濟價值背后的歷史與文化思想價值的關鍵。這一經(jīng)驗和結論,必將在回顧百年教科書出版歷史和梳理其文化價值的過程中啟示當下教科書出版文化建設事業(yè)的新思路和新發(fā)展。01近代教科 近代教科書與新式出版機構在物 與

3、新式出版機構在物質上推 上推動教科 教科書出版文化的 出版文化的發(fā)展(一)中國近代教科 (一)中國近代教科書的發(fā)展帶動 帶動了出版 了出版業(yè)的勃 的勃興教科書是民族文化選擇的重要結晶和載體,它一方面生動地呈現(xiàn)著本民族文化的發(fā)展變遷;一方面又以其自身的更新與發(fā)展,從歷史的高度與廣闊的視野,詮釋并重塑新時代文化選擇的價值趨向和基本形態(tài)。教科書自先秦到兩漢,再到明清時期,經(jīng)歷了從無到有、從有到變的發(fā)展演進歷程,其內容也從先秦時期的百家學說、善

4、本,演變?yōu)樗沃撩髑鍟r期的儒家經(jīng)典?!扒迥S著西方列強的侵入,中西文化發(fā)生了激烈碰撞,傳統(tǒng)教育也不得不由單一儒家禮學向近代教育的多元化變革,以中學和西學為內容的教科書也出現(xiàn)了相互混雜;辛亥革命以后,在內憂外患的社會大動蕩時期,承載中國傳統(tǒng)文化傳承形式的教育改革之走向的教科書編寫、探論成為不同教育思想碰撞思辨的陣地,中國教育和教科書的構建步入了迷茫與選擇期。 ”[1]“近代意義上的教科書一詞,按照通行的觀點,是 19 世紀 70 年代末由

5、基督教傳教士首先使用的。 ”[2]本文所討論的教科書“特指與國家規(guī)定的學制相適應的課本”[3]。自鴉片戰(zhàn)爭以來,中國社會各層面的巨變使得傳統(tǒng)秩序分崩離析,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質疑和改造,社會對文化的選擇經(jīng)歷了三種態(tài)勢的更迭,即由“文化反省”到“文化自覺”再到“文化斷層”,并終于顛覆了傳統(tǒng)教育體制,確立了近代教育制度。近代教育制度確立的同時,也造就了學校教育在基礎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和核心價值。著名美國歷史學家、東方學研究專家本杰明·

6、;艾爾曼(Benjamin A. Elman)認為, “學校象征了一個社會的集體夢想”[4]。而作為學校教育內容載體的教科書,尤其是基礎教育階段的中小學教科書與社會主流思想和近代中國的歷史最為親近,更能體現(xiàn)社會的集體期待,成為教育制度化最為典型的重要表征。然而,我國古代的教科書是“泛教科書”,并不是現(xiàn)代意義上的教科書。現(xiàn)代意義上的教科書應具備幾個基本條件:“第一,產(chǎn)生了現(xiàn)代學制,根據(jù)學制,依學年、學期而編寫使用;第二,有與之配套的教授書

7、(教授法、教學法)或教學參考書,對教師的教學有具體的建議;第三,依據(jù)教學或課程計劃按學科課程分門類地編寫使用。 ”[5]鴉片戰(zhàn)爭以后,中國開始了學校教育的近代化歷程,真正意義上的現(xiàn)代教科書的歷史就是從新式教育制度的變革、新式學校的建立和教科書系統(tǒng)的科學化開始的。由此,可以將中國近代教科書的發(fā)展史劃分為三個階段:一是 19 世紀末到 20 世紀初,教科書的引進與自編自創(chuàng)相結合、引進教科書逐漸被自編教科書取代的“自立自強”階段;二是 20

8、世紀初到 1937 年,教科書走向系統(tǒng)化、制度化的“多樣繁榮”階段;三是可見,清末各類新式學堂的創(chuàng)辦為近代新式教科書的誕生提供了必要條件,使之呼之欲出;而近代出版機構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為近代教科書的生長提供了重要支持,使之呱呱墜地。近代教科書與出版機構相互裹挾,在物質層面上刺激并保障了教科書出版事業(yè)的發(fā)展。盡管他們“對編輯新式教科書的探索還不夠完善,明顯帶有新舊雜糅的特點,但它推動了我國近代自編教科書的進程,促進了新式教育的發(fā)展”[7],在中

9、國教科書出版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02教科 教科書出版事 出版事業(yè)的繁榮是近代教科 的繁榮是近代教科書出版文化的 出版文化的現(xiàn)代化價 代化價值趨 值趨向(一)民國教科 (一)民國教科書繁榮的兩大 繁榮的兩大陣地中華書局和商務印書館是民國教科書繁榮的兩大陣地。中華書局在民國初年異軍突起迅速占領出版市場,形成與老牌教科書巨頭商務印書館近乎平分天下的局面,就是由于抓住了時代轉型期教科書市場的巨大商機。清末,商務印書館幾乎壟斷教科書市場,引領

10、教科書發(fā)展的整體動向。清朝將亡之時,原商務印書館任職的陸費逵認為革命必定成功,教科書應用大改革,在勸說商務印書館張元濟編印共和性質的新式教科書失敗后,與戴克敦等人創(chuàng)辦中華書局,提出“教科書革命”和“完全華商”的自辦教科書口號。把握了“教科書革命”先機的中華書局,于 1912 年 2 月率先發(fā)行了民國時期第一套國文教科書《中華教科書》。這套體現(xiàn)共和意志、符合政治體制的新式教科書,一經(jīng)出版就幾乎占盡了教科書市場的全部份額。之后,為適應南京臨

11、時政府新學制頒行之需,中華書局又著手編印了《新制中華教科書》全套。該套教科書分初小、高小、中學、師范四類,全面貫徹了民初的教育宗旨,體現(xiàn)了新時代的精神,社會反響熱烈。面對中華書局的崛起,商務印書館不甘落后,迅速采取了應對策略,將原舊書依照教育部精神全部改訂并加緊編輯,于 1912 年秋出版了《共和國新教科書》。緊接著多家出版機構競相加入,僅在“國文”一科上的成果就猶如百花齊放,有中國圖書公司出版的《新國民國文課本》、新教育社出版的《中華

12、民國國文教科書》、彪蒙書室推出的《中華大民國新國文教科書》、新學會社出版的《初等小學民國新國文教科書》等,使得教科書在良性競爭的氛圍里得到長足發(fā)展。1924 年后,世界書局也加入中小學教科書的編輯,并逐漸與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形成教科書出版三足鼎立之勢。1937 年抗戰(zhàn)前后,這三家教科書出版機構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民國時期的教科書發(fā)展事業(yè)也漸趨沒落。(二)代表性教科 (二)代表性教科書的出版是近代出版文化 的出版是近代出版文化現(xiàn)代化

13、的先聲 代化的先聲《中華教科書》與《共和國教科書》是近代教科書出版的重要代表。中華書局于 1912 年 1 月出版、1913 年出齊的《中華教科書》,是新時代、新政體之下第一套系統(tǒng)且完備的教科書。該書一經(jīng)推出便廣泛流行,迅速占領并幾乎壟斷了當時的教科書市場,也使得中華書局大獲全勝。該套教科書能夠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三點。其一,把握先機,預測準確,合乎新時代要求,得到從政府到民間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支持和推行。該套資產(chǎn)階級民主共和性質的教科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