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原核生物基因組島預測結果比較及核生物基因組島預測結果比較及島內島內必需基因分析需基因分析Comparisonofthepredictionsofprokaryoticgenomicislsanalysisofprokaryoticessentialgenesingenomicisls學科專業(yè):生物物理研究生:張曦指導教師:高峰教授天津大學理學院二零一六年三月中文摘要中文摘要原核生物包括細菌和古菌,涉及健康、醫(yī)藥、環(huán)境、能源等諸多領域,與
2、人類生活休戚相關?;蚪M島是原核生物中水平轉移來的一簇外源基因,經研究發(fā)現(xiàn)這些基因與原核生物的致病、耐藥、分泌、抗菌和代謝等密切相關?;诨蚪M島上出現(xiàn)的某些序列特征或對不同物種間的基因組進行序列比較,國內外科研人員已經研發(fā)出了大量識別基因組島的工具,比如基于序列組成的識別基因組島的方法IslPath,SIGIHMM,ZislExpler和基于比較基因組的方法IslPick和MobilomeFINDER。面對種類繁多的基因組島預測方法,
3、如何選擇合適的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的前半部分工作著重對原核生物基因組島預測結果進行比較。文中先介紹了基因組島的功能類型和序列特性,其次介紹了目前常用的基因組島識別工具和網絡資源,最后我們用多種代表性的識別方法預測了28個原核生物的基因組島。通過與實驗預測基因組島的比較,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不同基因組島識別方法在預測結果上的差異?;诒容^可信的原核生物基因組島預測結果,科研人員逐漸把目光轉向了基因組島上的功能和成分分析,比如通過研究其中的耐藥基
4、因,可以進一步分析原核生物耐藥機理,從而為研制新的抗生素和耐藥靶點提供依據(jù)。在本文的后半部分,我們研究了原核生物基因組島中的必需基因,并對島內外必需基因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必需基因是指對細胞生存起關鍵作用的基因所編碼的蛋白質能夠維持細胞存活的基本功能。文中先介紹了必需基因的實驗識別方法和相關數(shù)據(jù)庫。其次,通過統(tǒng)計學方法進一步分析了28個原核生物島內和島外必需基因的比例,結果發(fā)現(xiàn)必需基因在島內要比島外顯著地少。最后,通過BLAST比對基因組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原核生物基因及基因組結構分析.pdf
- 原核生物基因組預測模型性能比較研究.pdf
- 原核基因組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及其對基因預測結果的影響.pdf
- 9247.真核生物基因組注解及原核生物基因組測序數(shù)據(jù)研究
- 7742.不同類型原核生物基因組編碼蛋白基因組成及進化特征分析
- 原核生物基因識別程序zcurve1.0的發(fā)展及基因組序列分析
- 40959.原核生物基因組復制起始點的識別與結構分析
- 基因組島預測與可視化研究.pdf
- 原核生物基因識別程序zcurve1.02的研發(fā)和微生物必需基因的分析
- 基因組島數(shù)據(jù)庫及分析平臺構建.pdf
- 鉤體56602株全基因組測序及比較基因組分析.pdf
- 鴨和鴿支原體基因組測序及比較基因組學分析.pdf
- 基因組島識別算法研究及應用.pdf
- 臨床分離馬紅球菌基因組的結構及比較基因組學分析.pdf
- 多重耐藥鮑曼不動桿菌基因組與“耐藥島”的比較基因組學研究.pdf
- 番茄和馬鈴薯基因組染色體?的比較基因組測序及初步分析
- 無參考基因組的比較基因組學研究.pdf
- 基于茶樹基因組測序信息的UGTs基因的分析、克隆與原核表達研究.pdf
- 人類及酵母基因組功能區(qū)的核小體定位預測.pdf
- 嗜熱鏈球菌KLDS SM基因組學分析及比較基因組學分析.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