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1
頁數(shù): 101
大?。?22.29(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藏族人崇尚宗教信仰,藏傳佛教是藏族人的主要信仰,也是藏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藏傳佛教在傳承和發(fā)展的過程中形成了寧瑪派、薩迦派、噶舉派、格魯派等宗派,其中寧瑪派是藏傳佛教各宗派中歷史最悠久的一個派別。寧瑪派的修習次第中強調先顯后密,顯密貫通,在它的教義中吸收了較多的藏族原始宗教苯教的神祗和儀軌,具有濃郁的雪域文化色彩。其教法以大圓滿為正傳。寧瑪派不僅有西藏最古老的佛法僧俱全的寺廟桑耶寺,也有眾多的僧侶集團,寧瑪派的尼僧以規(guī)模大、歷史久及人數(shù)多而著稱。女性,在藏傳佛教的發(fā)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尤其是佛教在吐蕃的早期傳播中,隨著赤尊公主和文成公主的先后入藏,佛教也從印度和漢地先后傳入西藏,她們到西藏后修建了大昭寺和小昭寺。兩座建筑成為了佛教文化和藏族文化的中心地,對藏民族和宗教信仰都產(chǎn)生了極大的向心作用。自吐蕃開始出現(xiàn)以寺廟為中心的僧侶集團后,就涌現(xiàn)了許多大成就者。在歷代的高僧大德中,也有不少是女性,其中比丘尼益西措嘉就是一位家喻戶曉的女活佛。她跟隨蓮花生大師修煉密法,成為吐蕃第一位著名的女密宗大師,被蓮花生大師譽為“與吾等同者”的心傳弟子。并創(chuàng)建了許多以寺院為中心的尼僧集團和尼僧教團組織,且出現(xiàn)了許多瑜伽母和成就者。格迦寺是青海省寧瑪派的尼姑寺院,規(guī)模大,尼僧多,日常修行和法事儀軌中均以誦經(jīng)為主要修持方法。祈愿大法會是眾尼僧為了世界和平,以及有情眾生能解脫輪回之苦舉行的大型誦經(jīng)法會。法會中以集體誦經(jīng)為主,并在超度及加持等法事儀軌中伴有法器(樂器)。格迦寺在誦經(jīng)中非常注重音樂的運用,音樂的學習是她們日常修行中非常重要的一門功課,它的誦經(jīng)音樂以優(yōu)美、委婉而著稱。本文以藏傳佛教寧瑪派格迦寺的祈愿大法會作為研究對象。以田野調查中獲得的第一手資料為主,結合筆者對格迦寺的高僧尼眾的訪談資料和查閱的相關文獻對法會中的經(jīng)文、經(jīng)韻、經(jīng)調以及法器進行分析,對祈愿大法會的宗教思想和音樂在法會中的功能進行研究和闡釋。本文除緒論外,共分為四章。緒論介紹了研究對象、選題意義、研究方法和研究動態(tài)。第二章文化背景介紹。分別對藏傳佛教、寧瑪派的產(chǎn)生及教義和代表人物、格迦寺的歷史、寺院的制度及法事儀軌等方面進行了概述。第二章格迦寺的祈愿大法會及對法會音樂進行田野考察。其中包括法會的起源、內容和法會儀式中的前行準備修持和中行祈愿修持。第三章祈愿大法會誦經(jīng)儀式音樂的形態(tài)分析。對誦經(jīng)音樂及誦經(jīng)中所用的樂器進行詳細的分析,如誦經(jīng)音樂的音階、調式、節(jié)奏節(jié)拍及樂器的形制、色彩、音域等進行論述。第四章闡述祈愿大法會儀式音樂的宗教思想及功能這一部分涉及到了宗教哲學思想、美學思想及音樂治療功用三方面主要從“心識”、贊頌真言、誦經(jīng)音樂中音聲的觀想和加持以及音樂形態(tài)與情緒同步的治療功用等方面進行論述。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80
大?。?17.57(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黑格爾的哲學史既是哲學的歷史,又是歷史的哲學。它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都是自身的哲學體系。哲學史上所表現(xiàn)的種種不同的體系只是一個哲學體系在發(fā)展過程中的不同階段而已,或者說,那些作為各個哲學體系的基礎的特殊原則,只不過是同一思想整體的一些分支罷了。那在時間上最晚出現(xiàn)的哲學體系,乃是此前一切哲學體系的成果,因而包含此前各體系的原則在內。本文的目的在于通過考察哲學史上的諸種體系,理解黑格爾哲學作為哲學史之終結的含義,明了哲學史的進展與概念運動的關系。立足于絕對理念,探索哲學史之理性。我們從巴門尼德哲學出發(fā),在考察了古代本體論哲學和近代認識論哲學之后,進入到黑格爾時代,整個哲學史的發(fā)展過程印證了黑格“邏輯與歷史同一”的觀點。黑格爾的哲學史講演錄就是絕對的終點,也是黑格爾哲學的終點。這樣我們就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并可以憑借著這個已經(jīng)彰顯的“歷史與邏輯的同一性”,進一步地去領會“現(xiàn)實”的合理性。這就是說,存在即是“合理”的。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39
大?。?1.34(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赫爾曼梅爾維爾是美國十九世紀著名的作家。其作品白鯨是美國文學史上公認的經(jīng)典文學著作,是史詩般的小說。這部小說絕不是一部單純地敘述發(fā)生在海洋上的一個人與鯨生死相搏的傳奇故事。梅爾維爾在這部悲劇作品中對人類的生存狀態(tài)進行了探討。梅爾維爾在第一章中引用納西索斯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證。我們所追求的生活是流沙幻影,每個人都在上下求索中痛苦掙扎。梅爾維爾曾在給霍桑的信中說道,白鯨是一本壞書,他在寫完這本書后如同羊羔般純潔。這句話聽起來有些玄妙,無論過去還是現(xiàn)在,這樣的自白都不能不帶給讀者幾分迷惑。說白鯨是一本“壞書”,是因為梅爾維爾對人類生存的本質做出了描述。他向人展示了人生是痛苦的,虛無的。梅爾維爾說寫完這本書后如同羊羔般純潔是因為他在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的同時,經(jīng)歷叔本華所強調的“從生存到藝術”的痛苦解脫之道。叔本華哲學思想的根本是世界是我的表象。叔本華強調,生存本身是一場悲劇,因為它本身是一場夢幻,而且,意志欲望對日常生存的絕對支配造成了生存痛苦的不可根除性。在叔本華看來,人們應當要藝術的生存,從而達到解脫。其哲學思想包含悲劇理論、藝術生存論以及審美論。本文把白鯨這部悲劇從叔本華的哲學思想的三個方面進行探索,旨在探討人類生存的狀況以及人類痛苦的根源,學會從生存到藝術的解脫之道,并領略白鯨的藝術美。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43
大?。?1.95(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宗教對社會生活的影響姓名李昭申請學位級別碩士專業(yè)宗教學指導教師陳堅20070910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ABSTRACTASASOCIALHIS蛹CPL硝∞M即。瑪RELIGIONH鷦IT’SOWNMI銘OF鋤∞增ENCE’D刪瞄OPⅢNEMAND翻血枷ONNHASALWAYSB啪PLAYIILGⅨ坩∞ABLC∞I鼯INH啪ANHISTOFYANDSOCIALLIFEREH西∞鋤DPOLM∞A北ALWAYSIN嘲ARABIE,AIIOFTHC∞CIAICL戤STAKE他II嘶鶴LHETOOLAND讎刪瑚啪TTO腫惦吐THEIRO咖BENEI弧THELE眥曲僦FO皿SOF托LIGION眥LITILIZEDBYTHCNLLINGCLA鼴S切把坨LIGION,THE啪CY缸DN∞S協(xié)把RELIGI蛐,THE∞A鶘AL∞THF∞咖L吐ILIZCDBYTHEMLEDCI硒S_叫,EVON訊THTBEHMN盯OFRELIGI咀REFOJMOF把IIGI∞ANDCH嘣粗HERETICALMI∞LO盱ANDPAGANI鋤M吖EM陽LH位∞咖P啪RYCONDJ廿ONS’THE∞GATIVEC飪BCBOF他LIGI∞TO硼腳ALJONDPOLIⅡ偽ANDIILTA衛(wèi)ATIONALRELATIONSBEO咖CSOBVIOUS柚DCONC既吐R鋤E正SUCHASCTLLICALCONFIICTANDAR齟CONFIICTORI西N刪BY塢LIGI∞∞NNICT,INT黜睇A嘲佗LALIONAILDINTERRLATIONALINTE】RV觚∞C眥SEDBYOPPOSNC、M∞∞N∞PT’∞N心∞OF他X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1
頁數(shù): 61
大?。?1.86(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指導小組成員名單鄭召利教授鄒詩鵬教授王德峰教授莊國雄副教授王金林副教授工具理性的哲學批判啟蒙辨證法的文本解讀中文提要霍克海默和阿多諾的啟蒙辯證法在法蘭克福學派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它第一次對工具理性提出了系統(tǒng)的哲學批判,從而在法蘭克福學派開啟了工具理性批判的序幕,并由此根本轉換了法蘭克福學派理論批判的研究路徑,奠定了法蘭克福學派對現(xiàn)代性問題的分析框架。這種分析框架對法蘭克福學派后來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法蘭克福學派后來發(fā)生的幾次學術分歧正是在這種框架下發(fā)展出來的不同研究路徑之間的分歧。那么,霍克海默和阿多諾是如何提出他們的批判的,即他們進行論說的問題域是什么他們是如何在啟蒙辯證法的文本中展開他們的批判的以及后人是如何在此基礎上展開他們不同的研究路徑,從而推動法蘭克福學派不同的理論轉向的本文將分三章來探討這些問題。第一章,簡要論述文本所依據(jù)的背景和前提,點明工具理性與理性的關系,以及追溯到文明原初來進行工具理性批判的必要性;第二章,在探討了對這本書產(chǎn)生重要影響的現(xiàn)實經(jīng)驗和理論資源后,分四部分來對啟蒙辯證法進行解讀;第三章,綜合前面兩章的分析,探討后人在啟蒙辯證法的基礎上展開的不同的研究路徑以及不同的理論轉向?!娟P鍵字】啟蒙辯證法工具理性批判霍克海默阿多諾現(xiàn)代性理性中圖分類號B0891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1
頁數(shù): 52
大?。?3.03(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中世紀時期的安達盧西亞是歐洲乃至整個世界范圍內民族成份最復雜、宗教矛盾最激烈和文化種類最多樣的地區(qū)之一。從711年到1031年后倭瑪亞哈里發(fā)王朝滅亡為止,阿拉伯人與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各個民族在伊斯蘭旗幟下,通過移民、雜居、通婚等方式展開民族大融合的進程。本論文試圖運用民族關系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理論,對中世紀安達盧西亞前期民族關系的發(fā)展進行梳理。探討這一時期民族關系發(fā)展的階段特征、決定因素、交往方式和具體表現(xiàn)等。尤其側重對民族關系中宗教和文化因素的分析。在這一時期影響民族關系發(fā)展的諸多因素中,宗教和文化因素占據(jù)了主導地位。從宗教因素看,由于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的神教信仰立場造成的“一元別異”思維模式,使宗教成為這一時期民族矛盾和沖突的直接來源從文化因素看,文化上的差異既是民族關系發(fā)展的前提和動力,也是其不斷發(fā)展的結果和表現(xiàn)。論文第一章對“民族”的相關概念及應用范圍作出了說明和界定。第二章通過分析各個階段民族交往的背景、形式、特征和表現(xiàn),從宏觀上展現(xiàn)安達盧西亞前期民族關系的發(fā)展脈絡。其中每個階段的側重點各有不同。第三章從基督教和猶太教兩者的角度出發(fā),論述了他們在穆斯林政權下政治、宗教、經(jīng)濟和文化生活情況,從微觀上展示民族關系的發(fā)展對各個民族產(chǎn)生的具體影響及其表現(xiàn)形式。最后第四章嘗試從宗教與民族關系理論的角度來探討宗教因素在安達盧西亞民族關系發(fā)展和演變中所起的作用。總的來說,中世紀安達盧西亞前期民族關系的發(fā)展呈現(xiàn)出了民族關系發(fā)展的共性,即民族的聯(lián)系和交往通常隱藏在政治斗爭之中,與政治因素密切相關但也展現(xiàn)出了自己的特點,那就是宗教和文化因素在民族認同和民族發(fā)展中始終占據(jù)主導地位。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133
大?。?7.48(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本文從施特勞斯對于政治與哲學間關系的探討入手,總結出施特勞斯獨特的政治哲學觀形式上“溫良的政治哲學觀”。這一政治哲學觀獨特之處在于限制哲學對政治社會毫無保留的批判性,保全政治社會原有的偏見、宗教體系。對于這一形式上的政治哲學觀,本文持批判的態(tài)度,批判的視角有兩個。首先,是這一政治哲學觀的自洽性,包括了施特勞斯“政治實在論”的合理性和“俗白教導”與“隱諱教導”操作上的有效性。通過對溫良政治哲學觀自洽性的審視,發(fā)現(xiàn)其理論內部的自相矛盾和不合時宜的精英主義和民粹主義傾向。第二個批判的視角是他的理論動機,也就是他為什么構建和堅持“溫良的政治哲學觀”這個理論動機是克服現(xiàn)代性危機虛無主義和相對主義危機。在這一部分批判中我們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性危機的根源,無論是從實踐上還是從理論上,都不是近代政治哲學觀知性真誠的誤用,哲學對于政治社會的改造,所以溫良政治哲學觀的立場根本不可能力攬現(xiàn)代性危機的狂潮,而且這一政治哲學觀對于現(xiàn)代社會中的虛無主義和相對主義也沒有起到積極的抑制作用。那么,如此看來,施特勞斯對于溫良政治哲學觀的堅持就顯得很尷尬了。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40
大?。?2(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宗教改革時期新教教會組織制度探究以路德宗、加爾文宗、安立甘宗為主要對象的研究姓名焦揚申請學位級別碩士專業(yè)世界史指導教師張曉華20090601ABSTRACTTHESTUDYOFCHRISTIANITYHASBEENVERYPOPULARIN0111“COUNTRYFOR30YEARSBUTATTHESAMETIME,WECANFINDTHATTHESTUDYOFTHECHRISTIANITYCHURCHISNOTABUNDANCE,ESPECIALLYTHEINVESTIGATIONOFPROTESTANTISMCHURCHDURINGTHEREFORMATIONINTHISARTICLE,THEWRITERATTEMPTTODISCUSSTHEORGANIZATIONOFPROTESTANTISMCHURCHBASEDONCORRELATIVEMATERIALSANDTHEKNOWLEDGEOFRELIGIONSOCIOLOGYANDHISTORYTHESTUDYMAKESUPOFFOREWORD,TEXTANDEPILOGUETHEFOREWORDINTRODUCESTHESTUDYABOUTORGANIZATIONOFPROTESTANTISMCHURCHNOWADAYSTHROUGHANALYZINGANDSUMMINGUPTHESTUDYACTUALITYFMDOUTTHETHESISABOUTTHEORGANIZATIONOFPROTESTANTISMCHURCHANDEDUCETHETEXTTHETEXTDISCUSSESTHEORGANIZATIONOFCATHOLICISMINTHEMIDDLEAGESFIRSTLYANDTHANINTRODUCESTHECHURCHOFPROTESTANTISMARERTHATSTATESTHEREASONOFTHEREFORMATIONANDTHEEFFECTSINDETAILTHELASTPARTSUMSUPTHEWHOLETEXTANDDEDUCESTHECONCLUSIONKEYWORDSCHURCHORGANIZATION;LUTHERANISM;CALVINISM;ANGLICANISM;REFORMATIONLL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42
大小: 1.96(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分類號密級Y971371單位代碼10422學號◎厶東只孥碩士學位論文SHANDENGUNIVERSLTYMASTER’STHESIS論文矗目?!陨蠟榇瘛虐稩足曲抬售定多作者姓,名壺亟盜專韭蔓塹墨塾魚塑星指導數(shù)_姓名專業(yè)棼術職務』鱟L蛆擊NJ年4月哆日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_●___●_一II_●_●●___●●●_●_______●_●●I_中文摘要“以人為本”的發(fā)展觀,基于對“人”的科學詮釋人是什么人的本質怎樣馬克思以前的人的學說在根本上是抽象的和思辨的,例如黑格爾雖然認識到了勞動的本質。把對象性的、真正的人理解為自己勞動的結果。但他所說的勞動仍然是抽象的精神勞動,人及其本質是與自我意識相等同的;費爾巴哈則用感性的人代替人的自我意識,從而堅持了唯物主義立場,但他所謂的人是被剝奪了創(chuàng)造生機、主體能動性的消極的人馬克思不滿足于這類對人的抽象把握,著力尋找真正意義上的。人”馬克思認為人不是抽象的存在物,而是社會的存在物,他首先是處于一定社會關系之中的、從事社會實踐活動的現(xiàn)實的個人人的本質歸根到底是由人的實踐活動所形成的社會關系決定的人的實踐活動是不斷發(fā)展的,人的本質從而是不斷生成著的“以人為本”發(fā)展觀所指稱的人,是指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占人口絕大多數(shù)的人民群眾,主體是全體社會主義建設者這是作為“此在”的。人”的特定歷史內涵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構成人類實踐活動的基本維度隨著實踐活動的擴展和深化。人在自然和社會中的地位也在變化以人為本只能通過人與自然的關系和人與社會的關系維度得以表征在人與自然的關系維度上,以人為本是建立在入與自然的內在必然聯(lián)系基礎上的,它并不具有超越自然規(guī)律的優(yōu)越性;人在自然中的主體地位決定了人是自然借以環(huán)繞的中心,人的價值是最高價值,對人與自然關系的認識和把握必須服務于以人為本的發(fā)展目標但是,在人類歷史發(fā)展的一定階段造成了人與自然關系的全面緊張狀態(tài),直接危及到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以人為本的發(fā)展觀就是以滿足人的生存和發(fā)展的需要為宗旨,以認識和遵循自然規(guī)律為前提,通過可持續(xù)地開發(fā)、利用自然資源,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良性循環(huán)與動態(tài)平衡,克服以單純經(jīng)濟增長為最高價值趨向的傳統(tǒng)發(fā)展模式,最終克服人與自然關系的緊張狀態(tài)和敵對性質在人與社會的關系維度上,以人為本必須以認識和尊重歷史規(guī)律為基礎,揭示人與社會之間的辯證關系,這是把握和實施“以人為本”發(fā)展觀的前提;同時,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49
大小: 1.74(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章學誠在清代思想史上占據(jù)著特殊的位置,一方面他的學術思想與當時占主流地位的考據(jù)學格格不入,以至于在當時的學術界備受冷落;另一方面章學誠又被后世的清代思想史研究者奉為與戴震并列的“清代考證學運動思想代言人”。章學誠思想的這種詭譎命運透露出的信息是,實證主義的思想方法在中國學術界正在逐步退潮,對思想和義理的重視又重新占據(jù)了上風。本文首先回顧了自清末至當代百余年來章學誠思想研究的進程與發(fā)展,對其中較為重要和有影響力的五部著作進行了具體的評述。在總結前人理論得失的基礎上,本文對章學誠的思想作了全面的審視,認為“文史校讎之學”是章學誠學術思想的基礎,章學誠以“文史校讎之學”與清代考據(jù)學的“經(jīng)學訓詁”分庭抗禮,以“史學明道”為目標,建立了完整而嚴密的思想體系。就這一思想體系本身進行分析,可分為“歷史哲學”、“文本詮釋思想”和“考據(jù)學批判”三個部分,而最終則是要在“文史之學“的基礎上“推原道術”,以史釋經(jīng),推翻經(jīng)學的壟斷地位。章學誠的“歷史哲學思想”論述了“道”在歷史進程中的逐步展開,歷史變動的最終原因為“理勢”。從“理勢”的觀點來看,古今本為一體,歷史學的知識不僅是“藏往”而且是“知來”,因此對歷史的理解和認識貴在“心知其意”,“史義論”是章學誠歷史認識方法的核心。最后章學誠探討了各種“史體”的演變,主張以一種靈活變動的方式書寫歷史。章學誠盼“文本詮釋思想”是由其歷史哲學衍生出來的。章學誠主張在歷史書寫中要透露出作者主體的“別識心裁”,這不僅是就史學領域而言,而且應該成為一切學術活動的中心原則。章學誠的“文本詮釋思想”就建立在“別識心裁”的基礎上。章學誠的“文本詮釋思想”認為對語言的分析應注重“言外之意”,“文史”知識的構成有其主觀性的成分,在具體的詮釋方法上,章學誠認為除了要探究客觀事實和“作者之心志”,詮釋者主觀的生存感受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在現(xiàn)代哲學解釋學的視野下,章學誠的“文本詮釋思想”體現(xiàn)了“存在論”的特征。章學誠的“考據(jù)學批判”則從“衡論戴震”和“六經(jīng)皆史”兩個角度出發(fā),對清代考據(jù)學的方法和思想原則進行了批判。在“衡論戴震”部分,章學誠指出戴震的學術能“見古人之大體,進窺天地之純”,雖以訓詁考據(jù)為根底但又不為其所牢籠,破漢學“墨守”之執(zhí),在思想和義理方面達到了極高的成就。但戴震“心術未醇”,對考據(jù)學的方法過分夸大,從而使清代考據(jù)學的發(fā)展走上了狹窄的專門化道路。在“六經(jīng)皆史”部分,章學誠從經(jīng)史源流的關系出發(fā),指出“史為經(jīng)之源、經(jīng)為史之遺”,六經(jīng)是“即器明道”,器變道亦變,對“道”的認識應當從歷史事變著眼而不是拘守六經(jīng)。“六經(jīng)皆史”批判了清代考據(jù)學“經(jīng)學明道”的思想原則,開辟了以史釋經(jīng)、史學明道的學術路向。本文最后從清中期思想史的變動趨勢中考察了章學誠思想的時代意義。清中期的思想界正發(fā)生著微妙的變動,漢宋之爭趨于激烈,古文經(jīng)學告退,今文經(jīng)學興起,乾嘉考據(jù)學在總結自身得失的基礎上也在醞釀著“內在轉向”,思想界的整體趨勢是由“考據(jù)事實”向“追詢思想”轉變,章學誠的思想正是這一變動趨勢的反映。同時,章學誠雖然是考據(jù)學的批評者,但其思想方法則是清代考據(jù)學理論的“會通”和“綜合”。在這一意義上,章學誠實為清中期思想史承前啟后的人物。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139
大?。?8.18(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1分類號密級學校代碼10414學號2012010007碩士研究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生學位論文錢穆政治哲學思想研究錢穆政治哲學思想研究ONQIANMUONQIANMU’SSIDEOLOGYIDEOLOGYRESEARCHRESEARCHOFOFPOLITICALPOLITICALPHILOSOPHYPHILOSOPHY孫天培孫天培院所政法學院導師姓名易燕明學科專業(yè)中國哲學研究方向近現(xiàn)代哲學1獨創(chuàng)性聲明本人聲明所呈交的學位論文是本人在導師指導下進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據(jù)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別加以標注和致謝的地方外,論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經(jīng)發(fā)表或撰寫過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為獲得或其他教育機構的學位或證書而使用過的材料。與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對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貢獻均已在論文中作了明確的說明并表示謝意。學位論文作者簽名簽字日期年月日學位論文版權使用授權書學位論文版權使用授權書本學位論文作者完全了解江西師范大學研究生院有關保留、使用學位論文的規(guī)定,有權保留并向國家有關部門或機構送交論文的復印件和磁盤,允許論文被查閱和借閱。本人授權江西師范大學研究生院可以將學位論文的全部或部分內容編入有關數(shù)據(jù)庫進行檢索,可以采用影印、縮印或掃描等復制手段保存、匯編學位論文。(保密的學位論文在解密后適用本授權書)學位論文作者簽名導師簽名簽字日期年月日簽字日期年月日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58
大?。?1.56(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當前在我國流行的“價值”定義主要是主客體相互作用論基本觀點就是從客體滿足主體需要這一角度出發(fā)來理解哲學“價值”范疇把“價值”定義為“作為主體的人同滿足其某種需要的客體屬性之間的一種關系”。這種定義摒棄了主體價值論和客體價值論的共同缺陷割裂了主客體之間的關系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體現(xiàn)了主客體的統(tǒng)一這是符合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精神的。但是這種以“客體滿足主體需要”為準繩而界定的哲學“價值”與馬克思本人所使用的“使用價值”概念有著割裂不了的復雜關系在某些方面這兩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混同性;而且這種哲學“價值”定義顯然在一定程度上預設了“人的需要”的天然合理性;此外這種關于“價值”的定義投射出的是主體對客體的功利性把握是以合目的性的實踐方式達到的主客體統(tǒng)一始終是站在“人類中心主義”的立場來審視客觀事物的價值這種把握雖然可以比較好的說明“物的價值”問題卻不足以全面說明“人的價值”問題在談及“人的價值”時往往缺少真正的“人格價值”的取向。從根本上來說這種“價值”定義的框架或前提仍過于狹隘它將價值關系僅僅局限在主客體相互作用的關系領域并不能說明所有現(xiàn)象還不能稱為普遍有效的模式。針對當前國內流行的這種關于哲學“價值”范疇的定義不禁要疑問對哲學價值范疇的界定究竟有沒有更好的、更為寬廣的視域是否可以超越對哲學價值范疇工具理性意義上的定義而找到一種更好的定義又是否存在著一種最高的最為普遍的絕對價值本文以李秀林等主編的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一書為主要參考文本在厘清當前國內流行的哲學“價值”定義的基礎上提出了對當前國內流行的這種哲學“價值”定義的幾點質疑并在此基礎上繼續(xù)闡述了對哲學價值范疇進行重新理解的基本思路及當代意義。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78
大?。?3.11(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文章開篇描述了中國城市景觀設計現(xiàn)狀,指出中國環(huán)境藝術設計存在膚淺與拿來主義等情形。通過分析可知,其根源在于藝術哲學的缺失,從而引出關于藝術哲學的探討。通過中國古代哲學,其中主要是儒家、禪宗及道家思想對中國古典園林的影響,以及西方各時期哲學思潮對各自時期景觀設計的影響的闡述,進一步明確藝術哲學對于景觀設計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在此之后,通過分析中國藝術哲學發(fā)展的現(xiàn)狀,遇到的困難以及困難的根源等情況,繼續(xù)追尋中國景觀設計的出路與方向。最后,對中國景觀設計未來的發(fā)展做了一個概括,通過對未來景觀設計中要堅持的設計原則的闡發(fā),提出景觀設計要遵循以下設計原則功能性、大眾審美性、景觀藝術設計的獨創(chuàng)性與時空性。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21
大?。?0.69(MB)
子文件數(shù):
-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111
大?。?5.05(MB)
子文件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