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腦出血的血腫擴大和血腫周圍組織損害,廣西醫(yī)科大學 馬朝桂,卒中是人類因疾病而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現我國年發(fā)病近200萬,每年死亡近150萬,現存病人700萬,每年因卒中花費約200億人民幣。腦出血(ICH)是指原發(fā)性非外傷性腦實質內出血,其死亡率和致殘率均遠遠高于缺血性卒中。在美國ICH新發(fā)病病人約每年37萬,每發(fā)1例ICH患者一生中所花費用為12萬美元左右,而社會負擔高達8~9萬美元。Stephan2003年在分析美國一份40000名
2、腦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時發(fā)現約35~52%的病人在發(fā)病后一個月內死亡。,在我國,數據顯示ICH占卒中的比例為25~30%,2004年楊期東教授發(fā)表一篇文章顯示,在長沙地區(qū), ICH占所有卒中的55.4%。我國ICH發(fā)病率為60~80/10萬人口/年,急性期病死率約為30%~40%,甚至有作者報道,在ICH發(fā)病后30天內的病死率可高達50%。因此如何預防ICH的發(fā)生和治療,改善ICH患者預后是臨床工作的一個迫切問題。,我們知道,在缺血性卒中
3、,由于發(fā)現了缺血半暗帶和離子瀑布形成,所以才提出了在治療時間窗內溶栓治療和盡早使用腦保護劑。溶栓治療和腦保護劑治療可說是一個革命性的進展,就是得益于對缺血性中風的病理生理研究的發(fā)現,尤其發(fā)現半暗帶細胞耐受缺血缺氧時限提示了治療時間窗,得出時間就是大腦的重要觀念。然而,以往對腦出血發(fā)病后的病理生理認識不足,在治療方面一直看不到曙光。故多年來臨床醫(yī)師常常自問:對腦出血治療除了降顱壓,我們還能做什么?,董強教授在一篇文章提到,在缺血性中風治療
4、方面,我們至少可以舉出一、二項臨床隨機對照試驗得出陽性結果,如rtPA在3h內靜脈溶栓、尿激酶動脈內溶栓、低分子肝素在48h內對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療效以及自由基清除劑所得到的陽性結果。但對于ICH,還沒有真正有效的治療藥物。,近年來對ICH后的病理生理機制研究再度升溫,熱點是血腫的擴大和血腫周圍組織損傷。眾多研究證實,ICH后除了存在周圍組織水腫外還存在血腫的擴大和周圍組織一系列繼發(fā)性損害。現在,隨著病理生理學認識的不斷加深,希望能針對性
5、地找到一些有效的新的治療手段。,一、腦出血后血腫的擴大,ICH后病理損害機制包括直接損害和繼發(fā)損害。直接損害即血腫形成及血腫擴大;ICH本身的血腫體積是決定其預后的重要因素,如殼核出血達到60~80ml昏迷患者病死率可高達90%。繼發(fā)損害也就是血腫周圍組織的缺血性損害和出血后發(fā)效應。傳統(tǒng)觀念認為,ICH是一單相過程,由于血液凝固和周圍腦組織壓迫,出血會很快停止(數分鐘內)。隨著影像學技術的發(fā)展,人們發(fā)現腦出血后血腫擴大是一種常見現象。,
6、Qureshi等發(fā)現,血腫擴大是腦出血后3小時內神經功能惡化的最主要原因,有報道腦葉出血病人發(fā)病12小時內出現癥狀加重通常與血腫擴大有關。Brott等也發(fā)現在無凝血障礙情況下38%的ICH患者發(fā)病3小時內的CT顯示血腫體積增加超過33%,其中2/3病人在基線掃描1小時內的CT就顯示明顯擴大。說明ICH后存在動態(tài)過程,有些患者在發(fā)病早期出血量并不大,但在一定時間內血腫體積會逐漸擴大,從而導致神經功能惡化,這也是影響預后的一個重要因素。故I
7、CH后需要緊急干預,最好在發(fā)病3小時內處理。,ICH后血腫形成立即造成腦組織損害,包括血腫的占位效應腦組織受擠壓移位導致顱內壓(ICP)增高和血腫對腦組織直接破壞。血腫擴大則使腦組織受損加重,預后不良。腦出血病人發(fā)病最初的幾個小時內病情加重50%以上處于不同程度的血腫擴大所致。血腫急速擴大導致顱內壓升高,腦疝形成,是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一)、血腫擴大的判定標準,判定血腫擴大目前僅賴于CT檢查,尚無統(tǒng)一標準。Fujii等提出的標準是血
8、腫體積超過原有體積的50%或血腫增加超過20ml。Kazui等提出血腫擴大1.4倍或12.5ml為血腫擴大的標準。Brott等提出血腫體積增加33%即意味著血腫直徑增加10%就可確定為血腫擴大。國內陽清偉等也以前后兩次CT檢查血腫體積之差≥12.5ml或兩次血腫體積之比擴大1.4倍為血腫擴大的標準??傊?,目前尚無統(tǒng)一標準,但文獻報告描述血腫擴大,常常是出血量增加1倍以上。,(二)、血腫擴大發(fā)生時間,文獻報道不同研究的結果較為一致。一般認
9、為血腫擴大的高發(fā)時間是發(fā)病后6小時內,少數發(fā)生在6~24小時之間,24小時以后幾乎不再出現血腫擴大。陽清偉等報告,發(fā)病后24小時內ICH患者158例有血腫擴大者27例,發(fā)病6小時內的患者95例,發(fā)生血腫擴大20例,占整個血腫擴大病人數的74.8%。有人報道,發(fā)病后數天甚至2周后出血部位的血腫體積增大,但這已經不是早期活動性出血致血腫擴大的概念了,而應屬于再出血范疇。,了解血腫擴大發(fā)生的時間規(guī)律這對我們作病人的預后以及掌握早期治療有著重
10、要意義。病人發(fā)病后1-2小時CT檢查測量到血腫量,還不能作為最后血腫大小,因為6小時內甚至24小時內血腫有可能還要擴大。,(三)、血腫擴大的有關因素和機制,1、凝血機制障礙與血腫擴大的關系:腦出血85%原因是高血壓動脈硬化性腦出血,當然也有15%是A瘤、AV畸形和動脈淀粉樣變所致腦葉出血,只有極少數是凝血病引起,即多數病人出血前無凝血機制障礙。腦出血之后3小時內凝血系統(tǒng)被激活,其激活的程度與出血量很有關系。若凝血酶生成不足血腫容易擴大,
11、故對那些有凝血功能障礙和血小板聚集功能下降、有肝功能損害、常年酗酒的患者,腦出血后血腫容易擴大。,2、血壓升高與血腫擴大的關系:Brodeick報道,在6例有血腫擴大伴神經癥狀加重的患者中,有5例發(fā)病6小時內收縮血壓≥195mmHg。Ohwaki分析76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在校正出血量、clasgow昏迷量表等因素后,發(fā)現最大收縮壓與血腫擴大獨立相關。Fujii等發(fā)現隨著血壓的升高,血腫擴大的比例已逐漸升高,當收縮壓為200-250mm
12、Hg時,血腫擴大的發(fā)生率為17%(16/92),而收縮壓>250mmHg時,血腫擴大發(fā)生率增至36%。,陽清偉等報道,對腦出血急性期血壓與血腫擴大關系進行系統(tǒng)評價。他們采用Meta分析方法,納入7個研究共1416例患者,Meta分析顯示:血腫擴大組入院時收縮壓顯著高于非血腫擴大組;入院時舒張壓血腫擴大組與非血腫擴大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3、出血部位與血腫擴大的關系:出血部位與血腫擴大有密切關系??拷饽也康某鲅灰讛U大而丘腦出血的血腫擴
13、大有較高的發(fā)生率。 4、血腫形態(tài)與血腫擴大關系:類圓形血腫更為穩(wěn)定預后較好。不規(guī)則血腫常常易于出現活動性出血,血腫擴大。有人觀察到CT上不規(guī)則血腫擴大比例為24%,是類圓形血腫擴大(11%)的2倍。,(四)、血腫擴大的防治,1、調整血壓:ICH急性期(2周)理想的血壓水平要根據病人具體情況而定。既要降低血壓,防止破裂血管繼續(xù)出血致血腫擴大和加重局部腦組織水腫但又要避免過度過速降低血壓,因為過度過速降低血壓會降低灌注壓,加
14、重血腫周圍組織缺血性損傷。美國心臟學會推薦的血壓控制水平為高血壓患者平均動脈壓(MAP)應低于130mmHg(舒張壓+1/3脈壓差);手術后應維持MAP<110mmHg,如果能檢測顱內壓則應使腦灌注壓維持在70-100mmHg。,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在腦出血治療的調控血壓中指出,血壓≥200/110mmHg時,在降顱內壓的同時可慎重平穩(wěn)降血壓,使血壓維持在略高于發(fā)病前血壓水平或180/105mmHg左右;收縮壓170-200mmHg或舒
15、張壓在100-110mmHg,暫時尚可不必使用降壓藥,先脫水降顱壓,并嚴密觀察血壓情況,必要時再用降血壓藥,血壓降低幅度不宜過大。,ICH時高血壓發(fā)生率非常高。Carlberg等和Morfis等的研究表明,ICH時平均動脈壓>140mmHg者約占34%,>120mmHg者約占78%。Meyer和Bauer對降血壓治療與ICH患者預后關系進行了研究,研究納入連續(xù)的167例ICH病人,治療組123例,另44例未進行降血壓治療。治療組將收縮壓
16、控制在160-180mmHg,觀察6周后治療組昏迷患者比例和病死率均較對照組降低。,1995年Dandapani等87例原發(fā)性ICH患者的回顧性研究,所有患者均伴有高血壓,出血位于丘腦和基底節(jié)。對降低血壓治療6小時MAP>125mmHg和MAP<125mmHg 2組患者30天病死率和30天死亡/重度殘疾患者比例進行比較。結果表明, MAP>125mmHg者30天病死率高達40%,30天重度殘疾或死亡率達60%而MAP<125mmH
17、g者分別只是21%和24%。上述試驗雖然都是回顧性的,但確實提示降低血壓與患者的預后改善有一定聯系。,對于降血壓治療的藥物選擇,都應優(yōu)先考慮使用靜脈降壓藥,最好應用微量輸液泵,只有這樣才能平穩(wěn)控制血壓。微泵硝普鈉能隨時、迅速、平穩(wěn)地降血壓之所需水平,用法1-3微克/kg/min。也可用烏拉地爾(亞寧定)、拉貝洛爾等。1994年美國AHA高血壓ICH治療指南建議使用拉貝洛爾、尼卡地平、依那普利,但提出除非患者收縮壓超過240mmHg或舒張
18、壓超過140mmHg,否則應避免使用能使周圍血管快速擴張的硝普鈉。因為硝普鈉雖然能快速降低血壓,但可能導致ICP迅速升高并嚴重影響CPP。,2、止血:發(fā)病后3-4小時內進行止血治療可以減少血腫擴大、改善預后。越早開始治療預后越好。以往使用的抗纖維蛋白溶酶劑(如氨基已酸和氨甲環(huán)酸)它可限制已有血拴的分解但并不能促進凝血塊的形成,效果不佳。一項關于6-氨基已酸防止血腫擴大的預試驗因無效被中途停止。最近國外使用重組活化凝血因子Ⅶ有了令人鼓舞的
19、結果。,Mayer在399例發(fā)病在4小時內腦出血患者隨即分為四組,4小時內分別給予rFⅦa40微克/kg、80微克/kg、160微克/kg和安慰劑。3種劑量組的血腫擴大的平均比例為16%、14%和11%,而安慰組患者血腫擴大29%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11),治療組的病死率下降38%。,結果顯示:給予rFⅦa比安慰劑血腫擴大明顯減小且隨劑量增加效果越明顯。發(fā)病4小時內給予rFⅦa可限制血腫擴大,降低死亡率,改善病人預后。另外有學者指
20、出使用rFⅦa,若在腦出血3小時之后才開始用藥則與安慰劑組比其血腫增大趨勢沒有什么差別,說明該項治療干預的治療時間窗是很短的。,rFⅦa作用是促進局部受損血管的止血,在國外一些學者認為是急性ICH內科治療中最有前途的藥物。Ulla Hedner稱其是“萬能止血因子”!人凝血因子Ⅶ(FⅦa)作為凝血途徑的啟動因子而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血管受傷后組織因子(TF)暴露并迅速與FⅦa形成復合物(TF-FⅦa),其可激活小量的FⅩ而形成活性的FⅩa
21、,并形成小量的凝血酶。凝血酶促使血小板在傷口處聚集,同時小量凝血酶又在活化血小板附近激活FⅪ、FⅦ、FⅤ這樣就啟動了凝血瀑布。另外TF-FⅦa復合物也激活FⅨ?;罨“褰Y合FⅨa、 FⅧa、 FⅤa產生大量FⅩa從而產生大量的凝血酶,放大整個凝血酶促反應。,rFⅦa結構與血漿提取的FⅦa存在差異,但體外試驗已證明兩者的生物學功能完全一致。注射rFⅦa后TF被大量的rFⅦa飽和從而發(fā)揮最大的生理作用。另外在放大凝血酶促反應階段rFⅦa
22、不依賴TF產生FⅩa ,因此止血效率更高。rFⅦa其獨特的作用機制決定了它只作用于血管損傷部位,而不會激活全身凝血過程,而且rFⅦa的半衰期短(2.5h),可能會成為腦出血超早期治療的一個理想制劑。國外臨床觀察顯示:凝血功能正常的ICH患者,在4h內使用能顯著降低死亡率和致殘率,并且可使存活患者獨立生活能力可能增加一倍。,1999年美國FDA批準rFⅦa上市以來,眾多研究者對腦出血早期使用rFⅦa進行了一系列的臨床試驗。Mayer等在
23、2001年8月-2002年10月在7個國家14個研究中心開展小型Ⅱ期臨床試驗,以判斷rFⅦa在腦出血早期治療的安全性和可行性。48例ICH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安慰劑組,治療組在3h內分別用rFⅦa 10、20、40、80、120、160微克/kg,結果顯示從10-160微克/kg的劑量范圍內rFⅦa都是安全的。,在看到rFⅦa治療令人鼓舞的效果時,也應注意其存在的并發(fā)血栓形成可能性。就是Mayer隨后的臨床研究中發(fā)現,在rFⅦa治療組,大中
24、動脈血栓形成事件的發(fā)生率占7%超過對照組的2%。2005年中期Mayer等也啟動一項為期二年的納入580例ICH患者使用的Ⅲ期臨床試驗,進一步觀察其療效和并發(fā)癥問題。另外,實驗證實在活體使用rFⅦa可增加循環(huán)中的某些致炎細胞因子的含量,如白細胞介素-6和白細胞介素-8。因此應謹慎使用rFⅦa ,以免由于大量致炎因子的釋放導致病情進一步惡化。,3、超早期手術治療:腦出血后血腫擴大是在發(fā)病后最初數小時,如果早期手術處理出血血管有可能避免血腫
25、擴大,但國外一項超早期(4小時內)手術的臨床試驗,在進行了11例后因術后再出血的比例較大(4/11)而中止。由美國紐卡斯爾大學Gregson等發(fā)起的多中心開放性前瞻性隨機試驗——國際性腦出血外科治療研究共納入27個國家83個研究中心的1033例發(fā)病16-49h的ICH患者隨機分為早期手術組(24h內)和內科治療組結果顯示兩組療效無明顯差異,12h內和12h后手術亦無明顯差異。,國內42家醫(yī)院納入377例病人(微創(chuàng)治療組195例對照組18
26、2例)的微創(chuàng)穿刺治療基底節(jié)區(qū)腦出血的臨床隨機對照研究。結果:病死率沒有明顯差別,但治療組臨床14天及3個月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和日?;顒幽芰γ黠@要好于對照組。,理論上,血腫清除術能將腦出血引起的腦損傷降低,可減輕占位效應,阻止來自血腫的毒性產物釋放,預防腦出血后早期發(fā)生的血腫擴大。但目前對血腫清除術仍存在支持者和反對者兩種觀點。一些國家如荷蘭極少開展手術,一些國家如美國有約20%的腦出血患者接受手術,而另外一些國家如德國和日本的一些中心則有
27、50%或更多的患者接受血腫清除術。,日本學者Kanaya和Kuroda在一項回顧性非隨機研究中,對3638例接受血腫清除術的殼核出血患者與3372例接受內科治療的患者進行了比較研究結果,他們建議血腫體積超過30ml(殼核出血)且意識水平為嗜睡或淺昏迷者應進行手術治療。他們還發(fā)現對于意識清楚或淺昏迷患者,立體定向抽吸的功能轉歸優(yōu)于傳統(tǒng)血腫清除術。,二、腦出血后血腫周圍組織水腫,腦水腫是ICH后的重要并發(fā)癥,許多動物實驗和臨床CT、MRI等
28、影像學研究都證實在血腫周圍存在著水腫帶,離血腫越近水腫帶越明顯。有專家指出,這種水腫帶體積往往大于血腫本身的體積,常常導致顱內壓急劇升高使病情惡化,甚至造成腦疝危急病人生命。有證據顯示,ICH后24小時內神經功能缺損加重的原因除血腫擴大外,腦水腫和中線結構移位起了重要作用。ICH后腦水腫形成原因很多,涉及到一系列的機制。,1、ICH后數小時[3-6小時]水腫就開始出現,這是流體靜力壓變化所致。隨之血塊回縮,血漿蛋白從凝血塊中分離出來在血
29、腫周圍間質中快速積聚,間質中的滲透壓升高、導致水分從血液滲透到腦組織里。這種腦水腫至少維持72小時,有的病人腦水腫高峰期為24小時至5天,完全消失長達4-6周。另一方面,ICH后局部腦組織血流下降,局部腦組織缺血,血腦屏障受損是產生腦水腫又一原因。,(一)腦水腫發(fā)生機理,2、ICH后很快發(fā)生凝血級聯反應產生凝血酶以終止腦出血的繼續(xù)發(fā)展,但大量的凝血酶可加重腦水腫和神經組織損害。體外研究證實,每毫升血漿可產生260-360u的凝血酶而1m
30、l血液凝固僅需1u的凝血酶,腦出血后大量富余的凝血酶一部分透到組織間隙另一部分與血纖維蛋白原結合亦釋放到組織間隙。腦和脊髓神經細胞中有大量的凝血酶結合位點,另外腦血管內皮細胞缺乏一種凝血酶抑制因子血栓調節(jié)素,這樣神經細胞易受到凝血酶攻擊產生凝血酶導致的神經毒性損傷。致神經細胞死亡、細胞凋亡和腦水腫。,Lee(1996年)分別將全血、血清、濃縮紅細胞和未凝血提取的血漿注入大鼠尾狀核,24小時后發(fā)現,只有全血才能引起腦水腫。如果在未凝血提取
31、的血漿中加入促凝血酶原,結果也可產生類似全血引起的腦水腫,若同時注入凝血酶特異性抑制劑水蛭素,則可抑制腦水腫的發(fā)生。因此證實凝血酶是引起腦水腫的主要物質。,水蛭素是凝血酶特異性抑制劑,不僅可以與游離凝血酶結合,還可以完全阻斷已與纖維蛋白原結合的凝血酶的作用,1u水蛭素可完全抑制1u凝血酶的活性。日本有醫(yī)師開始在24-72小時內使用水蛭素治療腦出血,他們觀察用水蛭素可減少腦水腫和細胞死亡、細胞凋亡,但在什么時候用和在什么情況下用仍須進一步
32、觀察,過早使用勢必會使血腫擴大。,3、在ICH發(fā)生三天后水腫形成與紅細胞溶解和血紅蛋白(Hb)釋放有關。Xi等用紅細胞、血紅蛋白以及溶解的紅細胞分別注入大鼠基底節(jié),結果顯示:注入血紅蛋白和溶解的紅細胞的大鼠24小時出現明顯腦水腫而注入紅細胞的大鼠第三天才出現腦水腫,說明Hb有著明顯的神經毒作用,可導致腦水腫。,Hb的毒性作用與其分解產物有關。亞鐵血紅素是Hb的分解產物,在腦內被亞鐵血紅素氧化酶分解為高價鐵離子、co、膽綠素。Goldst
33、ein將亞鐵血紅素加入體外培養(yǎng)的神經細胞培養(yǎng)基后,可見神經細胞死亡和氧自由基水平增高;如再加入鐵螯合劑不但可減少神經元死亡,而且也減少氧自由基生成。鐵和氧化應激與ICH后遲發(fā)腦水腫有密切關系。紅細胞溶解后造成腦內高價鐵離子超載,鐵超載通過脂質過氧化形成自由基,從而導致腦氧化損傷。實驗證明,使用抗氧化劑和鐵鰲合劑可減輕Hb造成的腦水腫和神經細胞的死亡。,4、 ICH后隨著血塊的凝固退縮而發(fā)生纖維蛋白溶解,而且往往伴隨繼發(fā)性纖溶亢進。Xue
34、等的研究,分別向大鼠腦內注入纖溶酶原、纖溶酶、tpA(組織性纖溶酶原激活物)和生理鹽水,其中以纖溶酶原和纖溶酶造成的腦損傷最嚴重。上述Hb造成包括腦水腫和其他腦損害,而tpA能擴大Hb的毒性作用。Wang等研究將pc12細胞分別置于Hb和Hb+tpA的培養(yǎng)基中,結果tpA可明顯促進Hb引起的細胞死亡。Wang等證實,大劑量tpA對腦組織是有害的。tpA還可引起炎癥發(fā)生,Asahi等認為tpA損傷可能與自由基增加有關。聯合使用抗自由基治療
35、,可以減少tpA導致的腦損傷。,(二)腦出血后腦水腫的治療,繼發(fā)性腦水腫是急性ICH后顱內壓增高的主要原因,是預后不良的重要因素,因此ICH后抗腦水腫治療非常重要。關于ICH后腦水腫的治療在此不作詳細論述,僅強調下列幾點: 1、ICH后3~6小時即可開始出現腦水腫,24小時至5天到達高峰,完全消退則需4~6周。必須嚴密觀察病情變化,一旦出現明顯顱內壓升高表現,應積極抗腦水腫治療??鼓X水腫治療5~7天內是關鍵。,2、降低顱內
36、壓首選滲透療法。甘露醇(是血漿滲透壓4倍)使用一般不超過5天。Kalita等使用SPECT觀察未發(fā)現注射甘露醇60分鐘后對血腫周圍腦血流的影響,因此認為甘露醇不存在繼發(fā)性腦缺血的弊端。中國指南提到滲透性治療也可采用甘油果糖。美國高血壓ICH治療指南建議用甘露醇和3%鹽水[1ml/kg/h]治療腦水腫。,滲透性脫水劑是通過建立血管內和腦組織之間的滲透壓梯度,使水從細胞內和間隙內進入毛細管內,導致腦組織內水含量減少和ICP降低。理想的滲透壓
37、性脫水劑應該是不容易通過血腦屏障的。血腦屏障對鈉和氯的通透性很低(NS翻轉系數高于其他滲透性脫水劑),從理論上講,NS應是比甘露醇更有效的滲透性脫水劑。,Quereshi等在神經重癥監(jiān)護室對頭部外傷、術后腦水腫、高血壓ICH和腦梗死后ICP增高應用3%鹽水結果發(fā)現,在頭部外傷和術后水腫時,高張鹽水引起的Na+濃度增加與ICP降低之間非常顯著相關。但在ICH和腦梗死患者中未觀察到非常肯定的關系,然而這項研究也提示,高張鹽水可能控制高血壓性
38、腦出血的腦水腫使ICP降低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中國指南提到的其他治療可酌情選用呋塞米(速尿)、七葉皂甙鈉和白蛋白。不主張使用類固醇。甘油鹽水溶血作用較多亦不推薦使用。許多國家指南認為對滲透性脫水來說,甘油治療ICH腦水腫也是無效的。應用脫水藥物要注意水及電解質平衡。,3、亞低溫治療一直被認為是減輕腦水腫降低顱內壓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亞低溫治療越早越好,最好是能在12小時內開始。在發(fā)病4-12小時內將體溫控制在36.5℃,其病死率比正常體溫
39、和體溫升高組明顯降低。ICH后8小時開始亞低溫療法,持續(xù)4-10天,可降低3個月的病死率。ICH后出現顱內壓增高表現者進行亞低溫治療,顱內壓降至正常后亞低溫治療應再維持24小時。,,三、腦出血后血腫周圍組織腦血流下降,臨床上看到一些腦出血病人在發(fā)病一些時間內神經缺失體征仍在加重,這時復查CT并未發(fā)現血腫擴大。這提示腦出血急性期除血腫對周圍腦組織直接擠壓損傷外,尚存在血腫周圍組織繼發(fā)性損害,其中包括了血液成分的毒性作用、炎癥反應損害和局部
40、腦血流(rCBF)下降等所致損傷。,rCBF是描述腦缺血的重要指標。安靜正常情況下腦血流量為40-60ml/100g/min 。 KaKim認為若rCBF低于18±2ml/100mg/min腦組織 就處于缺血半暗帶即出現細胞突觸傳遞功能停止,細胞有氧代謝降低、泵功能抑制、神經細胞去極化、無氧酵解產物如乳酸增多。就是說此時由于缺血,細胞代謝障礙了,細胞功能停止了,但細胞的損害尚未達到細胞結構的破壞,尚未達到細胞死亡的不可逆
41、的程度。只要數小時內增加rCBF量,這些組織細胞仍可恢復功能,此缺血區(qū)域稱之為缺血半暗帶。在缺血性卒中中心梗死區(qū)周邊明確存在缺血半暗帶。,ICH后血腫周圍組織是否存在半暗帶呢? Dringer對12例急性腦出血患者與正常人對照組進行PET研究發(fā)現, rCBF分別為33.2±14ml/100g/min和50.0±10.9ml/100g/min。說明ICH后血腫周圍組織確實存在rCBF下降。國內郭富強對108例
42、急性腦出血患者進行了動態(tài)CT, SPECT研究發(fā)現入院時CT顯示的血腫體積明顯小于SPECT顯示的原發(fā)性缺血體積,認為血腫周圍確實存在rCBF下降。,ICH后血腫周圍組織rCBF下降,局部缺血是已經成為共識,但這種rCBF下降是否達到缺血半暗帶程度仍存在不同的看法。饒明俐教授通過Xe-CT(氙-CT)對ICH病人灶周組織血流量測定。發(fā)現ICH后3天內rCBF僅有輕度下降,發(fā)病第7天血腫周圍血流量下降明顯,下降至21.5ml/100g/m
43、in,第15天更明顯降至17.55ml/100g/min,第21天回升至23.0ml/100g/min,第28天達26.3ml/100g/min。認為局部缺血未達到缺血半暗帶閾值。,,最近吉林大學第一醫(yī)院劉群等報導了他們使用Xe-CT(氙-CT)對腦出血血腫周邊組織局部腦血流量經時動態(tài)變化進行的觀察。入組病人21例,結果顯示,腦出血發(fā)病24小時時血腫周圍組織CBF較鏡像區(qū)下降了17.5%,呈輕度低灌注狀態(tài)。到第7天血腫周圍組織CBF下降
44、已明顯,達34.2%,至2周時血腫周圍組織CBF達最低點,下降了48.5%,到發(fā)病的第21天和第28天血腫周圍組織CBF有所恢復,分別下降為40.5%和38.5%,仍為低灌注狀態(tài)。,作者認定, 以CBF<10ml/100g/min為血腫壞死區(qū);10ml≤CBF <20ml/100g/min為血腫周圍組織缺血區(qū); 20ml≤CBF <30ml/100g/min為血腫周圍組織低灌注區(qū)。,發(fā)病不同時間點血腫周圍缺血區(qū)的局部C
45、BF值(ml/100g/min),從表中可以看到,腦出血后的第14天血腫周圍組織的為最低,在血腫周圍形成缺血半影區(qū)。,缺血半暗帶區(qū)主要的代謝變化特點是葡萄糖利用率下降,當rCBF下降時,神經細胞缺氧、線粒體氧化代謝障礙、ATP產生減少。ATP的減少刺激磷酸果糖激酶的活性,加速無氧酵解,使乳酸(lac)生成增多。因此lac被認為是人類腦組織缺血損傷的標志產物。,應用MRI系列成像技術DWI和H-MRSI(H-磁共振頻譜成像)對血腫周圍組
46、織缺血損傷研究,可以發(fā)現ADC(彌散系數)下降和lac升高。Carhuapoma應用DWI和H-MRSI對9例腦出血病人血腫周圍組織的ADC(彌散系統(tǒng))和Lac/NAA(乙酰天冬氨酸)波譜進行研究,發(fā)現1例病人(出血量為80ml)出血后ADC下降,2例患者出現lac峰。說明少數患者血腫周圍缺血損害是明顯的。,總之,ICH后血腫周圍組織的rCBF下降和缺血損害是存在的,但這種rCBF下降是否達到缺血半暗帶程度,有待進一步研究。由于ICH后
47、血腫周圍組織rCBF下降,故臨床上常常使用一些擴張血管制劑、活血化淤中藥,甚至使用抗凝劑。但也有專家認為, ICH后血腫周圍組織rCBF下降未達到缺血半暗帶程度,使用上述藥物,特別使用抗凝制劑是沒有根據的。,四、腦出血后血腫周圍組織的細胞凋亡,在ICH發(fā)病后24小時內的血腫周圍組織中即可檢測到凋亡細胞,5天時仍可存在凋亡現象,但普遍認為ICH后出現細胞凋亡的時間窗為24h-72h,針對細胞凋亡研究了許多治療藥物但目前仍停留在實驗室階段。
48、水蛭素可控制凝血酶活性,ICH發(fā)病后24h-72h內給予水蛭素可減輕凝血酶誘導的細胞凋亡。,炎癥是具有血管系統(tǒng)的活體組織對損傷發(fā)生的反應,Rosenberg研究發(fā)現腦出血后6-12h血腫周圍出現中性粒細胞浸潤。在腦出血動物模型發(fā)現腦出血48h中性粒細胞黏附在血管壁或從毛細血管、小靜脈內游出。 研究發(fā)現腦實質內注射纖維蛋白溶酶原、纖維蛋白溶酶和凝血酶后48h都能引起中性粒細胞浸潤。中性粒細胞可釋放各種細胞因子、TNFa、白細胞介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