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學神經(jīng)癥課件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神經(jīng)癥 (Neurosis),神經(jīng)癥,又稱神經(jīng)官能癥(Psychoneurosis),是一組精神障礙的總稱,在ICD-10中,把神經(jīng)癥歸入“神經(jīng)癥性、應激相關的以及軀體形式的障礙”。CCMD-3將其歸入“癔癥、嚴重應激障礙和適應障礙、神經(jīng)癥”。,一、神經(jīng)癥的共同特點:,1.  起病可與精神應激或心理社會因素有關。 2.  無任何可證實的器質性基礎。 3.  病人對自己的病有相當?shù)淖灾?,一般?

2、 主動求治。 4.  患者病前多有一定的素質與人格基礎。 5.  無精神病性的癥狀。 6. 一般社會適應能力良好。 7.  主要表現(xiàn)有廣泛性焦慮、驚恐發(fā)作、恐怖、 強迫、抑郁、疑病和神經(jīng)衰弱、癔癥癥狀 (如分離型,轉換型各種癥狀)等癥狀。,,,,,,,,,,二、分類:,4 癔癥、嚴重應激障礙和適應障礙、神經(jīng)癥[F40-49] 40 癔癥[F44] 4

3、0.1 癔癥性精神障礙[F44.9] 40.2 癔癥性軀體障礙[F44.4] 41 嚴重應激障礙和適應障礙[F43] 41.1 急性應激障礙[F43.0] 41.2 急性應激性精神病(急性反應性精神病)[F23.91] 41.3 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F43.1] 41.4 適應障礙[F43.2] 41.5 與文化相關的精神障礙[F43.9],42 神經(jīng)癥[F40-49] 42.1 恐懼

4、癥 (恐怖癥) [F40] 42.2 焦慮癥[F41] 42.3 強迫癥[F42] 42.4 軀體形式障礙[F45] 42.5 神經(jīng)衰弱[F48.0] 42.9 其他或待分類的神經(jīng)癥或軀體形式障礙 [F45.8;F48],三、神經(jīng)癥的診斷與鑒別診斷,(一) 診斷 (CCMD-3)1. 癥狀標準:至少有下列1項:①恐懼;②強迫癥狀;

5、 ③驚恐發(fā)作;④ 焦慮;⑤軀體形式癥狀;⑥疑病癥狀;⑦神經(jīng)衰弱癥狀。2. 嚴重標準:社會功能受損或無法擺脫的精神痛苦, 促使其主動求醫(yī)。3. 病程標準:符合癥狀標準至少3個月,驚恐障礙另有 規(guī)定。 4. 排除標準:排除器質性精神障礙、精神活性物質與非成癮物質所致精神障礙、各種精神病性障礙如精神分裂癥與偏執(zhí)性精神障礙、心境障礙。,(二) 鑒別診斷 1. 器質性精神障礙:以下特點為神經(jīng)癥不具備(1)

6、 器質性病變存在(2) 器質性精神障礙的綜合征(3) 精神病性癥狀 2. 精神病性障礙和心境障礙:(1) 精神分裂癥(2) 心境障礙,四、神經(jīng)癥的治療,1. 心理治療: 主要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將各心理治療理論和技術逐漸整合、折衷、合作、融合成的較廣泛、綜合和實用的模式與方法。2. 藥物治療: 抗焦慮藥、抗抑郁藥 和促大腦代謝藥等。,焦慮癥,一、概念:

7、 以焦慮、緊張、恐懼的情緒障礙,伴有植物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和運動不安等為特征,并非由于實際的威脅所致。且其緊張驚恐的程度與現(xiàn)實情況很不相稱。 臨床上分為廣泛性焦慮癥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s) 和驚恐發(fā)作 (Panic attack)。,二、臨床表現(xiàn),(一) 廣泛性焦慮癥:又稱慢性焦慮癥,最常見

8、 1.  心理障礙:擔心、緊張、害怕;易激惹、對聲 音過敏、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 不好;運動性不安;疑懼等。 2.  軀體癥狀:以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活動過度為主 口干、出汗、心悸、氣急、尿頻等 3.  運動癥狀:緊張性頭痛;肌肉

9、緊張痛和強直; 手輕微震顫;坐臥不安、易疲乏、 睡眠障礙等。 4. 繼發(fā)癥狀:抑郁、強迫、恐懼、人格解體等,(二) 驚恐發(fā)作:又稱急性焦慮癥 1.  明顯的植物神經(jīng)癥狀 如心悸,劇烈的心跳、心慌、呼吸困難、胸悶、 胸痛、四肢發(fā)

10、麻,不能控制的發(fā)抖出汗。 2.  有瀕死之感。 患者覺死亡將至,或奔走、驚叫、呼救。 3.  發(fā)作時短則1~20分鐘, 長可達數(shù)小時, 有時發(fā)作后可 數(shù)天臥床不起。,三、診斷與鑒別診斷:,(一) 診斷:根據(jù)焦慮癥的臨床特點,診斷一般不難。驚恐障礙要求一個月之內至少有3次發(fā)作,或首先發(fā)作后繼發(fā)害怕再發(fā)的焦慮持續(xù)1個月;廣泛性焦慮癥病

11、期要求6個月。,(二) 鑒別診斷: 1.  軀體疾?。?(1)  冠心病、二尖瓣脫垂。 (2)  甲狀腺功能亢進伴有焦慮、易激惹、不安 寧、震顫和心動過速。 (3)  嗜鉻細胞瘤 (4)  美尼爾綜合征(Meniere syndrome) 2. 藥源性焦慮 (1) 擬交感藥:苯丙胺、可卡因、咖啡

12、因等 (2) 致幻劑 (3) 長期應用激素、鎮(zhèn)靜催眠藥、抗精神病藥,3. 精神疾?。?(1) 其他神經(jīng)癥: (2)   抑郁癥 (3)  精神分裂癥 (4) 創(chuàng)傷后精神障礙,四、治療,(一)  心理治療: 1. 一般性心理治療 (1)

13、  引導病人認識疾病,消除疑慮。 (2)  去除病因(精神因素),改善個性 (3) 合理安排工作、學習,不宜全休。 (4)  指出反復發(fā)作的原因, 增強病人治療信心 2. 認知治療 3. 行為治療,2. 藥物治療: (1)  苯二氮卓類: (2)  芳香哌嗪類抗焦慮藥如丁螺環(huán)酮等 (3) 抗抑郁藥:三環(huán)類

14、 選擇性5-HT 再攝取抑制劑 博樂欣等雙抑制劑 (4) β-腎上腺素能受體阻滯劑:常用心得安,強 迫 癥,強迫癥(OCD,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s) 是以強迫觀念、強迫意向和強迫行為為特征的疾病。,,,,一、共同特點,1. 患者意識到這種強迫觀念、意向和動作是不必 要的

15、,但不能為主觀意志加以控制。2. 患者為這些強迫癥狀所苦惱和不安。3. 患者可僅有強迫觀念或強迫動作,或既有強迫 觀念又有強迫動作,強迫動作可認為是為了減 輕焦慮不安而做出來的準儀式性活動。4. 患者自知力保持完好,求治心切。,二、臨床表現(xiàn):,1.    強迫觀念: (1)   強迫性懷疑(obsessive doubt) (2)

16、0;  強迫性回憶(obsessive reminiscence) (3)   強迫性窮思竭慮(obsessive ruminations) (4)  強迫性對立思維 (obsessive contradictory ideas),2.  強迫意向及動作: (1)   強迫意向(obsessive intentions) (2)&#

17、160; 強迫性洗滌(obsessive washings) (3)   強迫計數(shù)(obsessive counts) (4)   強迫性儀式動作(obsessive ritrals) 3. 焦慮癥狀,三、診斷與鑒別診斷,(一)   診斷標準 (二)  鑒別診斷: 1.    

18、 焦慮癥 2. 恐怖癥 3. 抑郁癥 4. 精神分裂癥 5. 器質性疾病,四、治療,(一) 心理治療 1.  解釋性心理治療      2.     

19、  行為療法 3. 認知治療 4. 精神分析療法 5. 森田療法 (二)  藥物治療,恐怖癥,恐怖癥(phobia),或恐懼癥是以恐怖癥狀為主要臨床象的神經(jīng)癥。病人對某種特定的客體或處境或與人交往時而發(fā)生強烈恐懼,并主動采取回避方式來解除這種焦慮不安。,一、特征:,1. 患者對某種場合存在的客體發(fā)生

20、強烈恐怖, 明知過分、不合理、不必要、又無法控制, 伴有明顯的焦慮不安及植物神經(jīng)癥狀。2. 一定有回避行為,愈是回避說明病情愈重。3. 因為要回避則常影響正常生活。,二、臨床表現(xiàn):,1.   單純性恐怖癥 (Simple phobia)2.   廣場恐怖 (Agoraphobia)3. 社交恐怖 (Social pho

21、bia),三、診斷與鑒別診斷:,(一)   診斷: (二)  鑒別診斷: 1.    焦慮癥 2.    強迫癥 3.    精神分裂癥,四、治療,1.    心理治療:支持療法、行為療法 2. 藥物治療:

22、抗焦慮藥、抗抑郁藥,軀體形式障礙,軀體形式障礙(somatoform disorders)的主要特征是病人反復陳述軀體癥狀,不斷要求給予醫(yī)學檢查,無視反復檢查的陰性結果,不相信醫(yī)生的無軀體疾病的再三保證。 包括軀體化障礙、未分化的軀體形式障礙、疑病障礙、軀體形式的自主功能紊亂、軀體形式的疼痛障礙等。,神經(jīng)衰弱,神經(jīng)衰弱(neurasthenia)是指大腦由于長期的情緒緊張和精神壓力,從而產(chǎn)生精神活動能力的減弱,其主

23、要特征是精神易興奮和腦力易疲乏,常伴有情緒煩惱易激惹等,及睡眠障礙、頭痛、多種軀體不適等癥狀,這些癥狀不能歸于已存在的軀體疾病、腦器質性病變或某種特定的精神疾病。病程遷延,病情波動。 心理社會因素如壓力過重、負性情緒等是發(fā)病的重要原因。 需與神經(jīng)衰弱綜合征、精神分裂癥、抑郁癥、焦慮癥相鑒別。治療以心理治療為主,輔以藥物、物理或其他療法。,分離障礙 (癔 癥),癔癥(Hysteria)或稱

24、歇斯底里,是由于明顯的心理因素,如生活事件,內心沖突或強烈的情緒體驗,暗示或自我暗示等引起的一組病癥。 有些患者其疾病的發(fā)生,癥狀和病程與患者的病前性格特征有關 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感覺障礙,運動障礙或意識改變狀態(tài)等而缺乏相應的器質性基礎。,一、病因和發(fā)病機制,1.  心理因素 2.   遺傳因素 3.

25、60;   性格特征: (1)   情感豐富 (2) 暗示性高 (3)    自我中心 (4) 富于幻想 4.    器質性因素,二、臨床表現(xiàn),(一)   分離型障礙(dissociation disorder

26、) 1.  意識障礙(disturbance of consciousness) 2. 情感暴發(fā)(emotional outburst) 3. 癔癥性癡呆(hysterical dementia)        又稱假性癡呆(pseudodementia) 4. 癔癥性遺忘(hysterical

27、amnesia) 5.    癔癥性精神病(hysterical psychosis),(二) 轉換型障礙(conversion disorder) 1.感覺障礙(sensory disorder) 癔癥性失明(hysterical blindness) 癔癥性耳聾(hysterical deafness)

28、 2. 運動障礙 癔癥性抽搐(hysterical seizures) 癔癥性癱瘓(hysterical paralysis) 癔癥性失音 (hysterical obmutescence, mutism) (三) 其他形式的癔癥,三、診斷與鑒別診斷:,(一)  

29、0; 診斷要點 (二)    鑒別診斷: 1.    癲癇大發(fā)作 2.   反應性精神病 3.     詐病,四、治療,1.   一般性心理治療: (1)  讓

30、患者認識疾病是非器質性的,是可以 治愈的。 (2)  引導患者認識病因,分析病因與治療的 關系。,2.   對癥治療: (1)   暗示療法: A 催眠暗示 B 醒覺狀態(tài)下暗示: 直接暗示 間接暗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