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國際法上的個人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8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Chapter Eight: Citizen in International Law,國際法既是調(diào)整國家之間關(guān)系的法律,同時也涉及各國國民。本章要求掌握個人在國際法上的法律地位;國籍問題;國家對其國民的管轄權(quán);庇護及引渡等主要內(nèi)容。,1. Nationality,1.1 The conception of nationality,A man's nationality is a continuing legal relatio

2、nship between the sovereign state on the one hand and the citizen on the other. Nationality of an individual is his quality of being a subject of a certain state.,1.2 International importance of nationality,It is al

3、ways material to know of which state a particular person is a national. The reason is that nationality has various important incidents at international law: i. The right to diplomatic protection abroad is an essenti

4、al attribute of nationality. We have already seen that in questions of state responsibility, it is regarded as a vital right of each state that it should be entitled to protect its subjects abroad.,ii. The state of whic

5、h a particular person is a national may become responsible to another state if it has failed in its duty of preventing certain wrongful acts committed by this person or of punishing him after these wrongful acts are comm

6、itted. iii. Generally, a state does not refuse to receive back on its territory its own nationals.,iv. Nationality imports allegiance, and one of the principal incidents of allegiance is the duty to perform militar

7、y service for the state to which such allegiance is owed. v. A state has a general right, in the absence of a specific treaty binding it to do so, to refuse to extradite its own nationals to another state requestin

8、g surrender. vi . Enemy status in time of war may be determined by the nationality of the person concerned. vii . States may frequently exercise criminal or other jurisdiction on the basis of nationality.,,修改

9、,國籍,中國,明星,外國,戶口,不知道為什么,如今國人都喜歡使用外國國籍,你比如這些個名演員名導(dǎo)演什么的...,徐帆 加拿大國籍,許晴 日本國籍,胡兵 泰國國籍,蔣雯麗 美國國籍,李連杰 美國國籍,王姬 美國國籍,寧靜 美國國籍,蔣大為 加拿大國籍,蘇瑾 新西蘭國籍,斯琴高娃 瑞士國籍,韋唯 德國國籍,張鐵林 英國國籍,1.3 Acquisition of nationality,1.3.1 By birth, by origin:

10、(1) Acquisition of nationality by descent Nationality maybe acquired by birth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ity of the parents at birth.(2) Nationality by birth place Nationality maybe acquired by birth according to th

11、e territory of birth.(3) Nationality maybe acquired according to both jus soli and jus sanguinis,1.3.2 Acquisition of nationality through naturalization(1) Nationality by grant on application(2) Nationality through ma

12、rriage(3) Nationality through adoption of children by parents who are nationals,案例,2003年8月25日,巴西的里約熱內(nèi)盧機場,46歲的陳建湛攜帶三萬美圓現(xiàn)金準備前往美國,由于在登機前沒有按照規(guī)定向當(dāng)局進行申報,陳被逮捕,悲劇從此發(fā)生。他在巴西已經(jīng)生活了20多年,并已加入巴西籍。兩年前舉家赴美定居。這次赴美據(jù)說是為了辦理移民美國的手續(xù)。8月26日,他被送

13、往一家監(jiān)獄。同牢房的犯人說他被送來時身上已經(jīng)有了明顯的傷痕。8月27日,他暈倒在牢房里。9月4日不治身亡。 發(fā)生在巴西監(jiān)獄的慘劇,使得長期因為華人忍辱負重的天性而被掩蓋的海外華人權(quán)益和安全的問題,第一次清晰地暴露在世人的面前。,勒姆貝爾特訴蓬勿爾案”,在本案中,原告約克林的父親康-勒姆貝爾特出生時為俄國籍。1919年遷居瑞士。1927年同蓬勿爾市女市民考而巴茲結(jié)婚。1927年這對夫婦遷居比利時,生一女取名約克林。但

14、依比利時國籍法,她并未取得比利時國籍。1933年,他們?nèi)疫w居瑞士。其父母向蓬勿爾市政府提出申請,要求將他們的女兒登記在市民冊上,并發(fā)給證書,但被拒絕。于是,這對夫婦向瑞士聯(lián)邦法院對市政府起訴。,1.4 Losing nationality,1.4.1 Voluntary losing 1.4.2 Involuntary losing,1.5 Conflict of nationality,1.5.1 Double nat

15、ionality or plural nationalityA child is born in a state applying jus soli of parents who are nationals of a state applying ius sanguinisA woman who, marrying somebody not of her own nationality, may retain her nationa

16、lity according to the law of the state of which she is a national and acquire the nationality of her husband according to the law of the state of which her husband is a national. Double nationality through adoption

17、of children by parents who are nationalsDouble nationality by grant on application How to deal with this problem?,1812年,英國與美國曾就英國強迫已在美國入籍的英國人回國服兵役引起爭端。英國當(dāng)時仍堅持其所謂的“永遠效忠”原則,強迫從美國船上捉去已經(jīng)在美國歸化的英國人當(dāng)兵,從而引起兩國的糾紛,并成為兩國當(dāng)年發(fā)生戰(zhàn)爭的原因

18、之一。1915年,美、法之間也因法國要求美籍法人回國服兵役而引起美國政府的抗議。,1.5.2 StatelessnessAn individual may be without nationality knowingly or unknowingly, intentionally or through no fault of his own. .How statelessness occurs?(1)By birth. (2

19、) through marriage(3) through adoption(4) by deprivation,Since stateless individuals do not passess a nationality, the principal link by which they could derive benefits from international law is missing. They may, the

20、refore lack the possibility of diplomatic protection or of international claims being presented in respect of harm suffered by them at the hands of a state. In practice, stateless individuals are in most states treated m

21、ore or less as though they were nationals of foreign states.,國籍的消極抵觸,1995年12月,一架拉脫維亞的安-26運輸機上的5名機組人員在印度被捕,他們被指控在印度西孟加拉邦向分離主義分子空投大批武器,企圖顛覆印度政府。這5名機組人員均為俄羅斯族人,但既非拉脫維亞公民,也沒有俄羅斯國籍,而是生活在拉脫維亞的“永久性居民”。2000年2月,5名飛行員被印度加爾各答德院判處終

22、身監(jiān)禁,5名飛行員在押間,俄羅斯政府批準他們加入了俄羅斯國籍,俄總統(tǒng)普京親自過問此事并致函印度領(lǐng)導(dǎo)人,請求釋放飛行員。2000年7月25日,5名飛行員被印度釋放。,國籍抵觸的解決,國際法方法。國際社會為解決雙重、多重國籍問題以及無國籍問題締結(jié)了一些國際公約,如1930年海牙《關(guān)于國籍法沖突的若干問題的公約》、1957年《已婚婦女國籍公約》、1954年《關(guān)于無國籍人地位的公約》、1961年《減少無國籍狀態(tài)公約》等。另外,有關(guān)解決雙重國籍

23、問題的原則在一些區(qū)域性條約中也有規(guī)定,如1954年的 《阿拉伯聯(lián)盟關(guān)于國籍的公約》和1963年歐洲理事會成員國簽定的《關(guān)于減少多重國籍及在多重國際時兵役義務(wù)的公約>》。有關(guān)國家也通過締結(jié)雙邊條約途徑解決雙重國籍問題。如1955年中國與印度尼西亞《關(guān)于雙重國籍問題的條約》成功地解決了兩國存在的雙重國籍問題。國內(nèi)法方法。從根本上說,解決國籍沖突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是通過各國的國內(nèi)立法加以避免,國家在制訂國籍法時應(yīng)盡量避免導(dǎo)致國籍

24、沖突的情況發(fā)生。,,《世界人權(quán)宣言》第15條第2款規(guī)定,任何人的國籍不容無理剝奪.國家采取剝奪國籍的措施不應(yīng)違反其承擔(dān)的國際義務(wù),如不得違反減少無國籍狀態(tài)的條約義務(wù),不得基于種族理由而大規(guī)模剝奪國籍.,中國的國籍立法及實踐,1909年清政府頒布的《大清國籍條例》1914年袁世凱政府頒布的《民國三年修正國籍法》1929年頒布的《民國十八年修訂國籍法》。1980年9月10日頒布了新中國的第一部國籍法,總結(jié)了建國以來處理國籍問題的經(jīng)驗

25、,參考了外國立法和有關(guān)國際公約,是既符合我國國情和民族傳統(tǒng),又符合國籍立法發(fā)展趨勢的立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的基本原則,各民族平等和男女平等原則 不承認中國公民具有雙重國籍原則 采取血統(tǒng)主義和出生地主義相結(jié)合的國籍原始取得原則 防止和減少無國籍現(xiàn)象原則 國籍的加入、退出和恢復(fù)采取自愿申請和審批相結(jié)合的原則,不承認中國公民具有雙重國籍原則,中國國籍法第3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承認中國公民具有雙重國籍。”體現(xiàn)這一原則

26、的內(nèi)容是:外國人在中國境內(nèi)所生子女不具有中國國籍(第4條、第6條);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并定居在外國,本人出生時即具有外國國籍的,不具有中國國籍(第5條); 經(jīng)批準加入中國國籍的,不得再保留外國國籍(第8條);定居外國的中國公民自愿加入或取消外國國籍,即自動喪失中國國籍(第8條);申請恢復(fù)中國國籍獲批準的,不得再保留外國國籍。(第13條)。,解決雙重國籍問題是我們處理國籍問題的重點。特別是歷史上遺留下來的華僑的雙重國籍問

27、題,一度影響到中國與有關(guān)國家的關(guān)系。新中國政府在平等互利和互不干涉內(nèi)政的基礎(chǔ)上,就華僑的國籍問題與有關(guān)國家友好協(xié)商,先后與印度尼西亞(1955年)、菲律賓(1973年)、馬來西亞(1974年)、泰國(1975年)等國就華僑雙重國籍問題簽訂條約或發(fā)表聯(lián)合公報,確認了不承認雙重國籍的原則。,中國的辛德勒---何鳳山,茲瓦特迪克基金會人道主義獎的獲得者,在全國政協(xié)九屆二次會議上,由陳鐸、葉佩英等12名委員提出題為《關(guān)于撤消“不承認中國公民具

28、有雙重國籍”規(guī)定的建議》。大意是,我國的國籍法規(guī)定我國不承認雙重國籍。但隨著我國不斷對外開放,在國外學(xué)習(xí)、生活和工作的人越來越多,為了在居住國更好地生存,華人新移民只能選擇居住國的身份入籍。因此,如果我們承認雙重國籍,就可以名正言順地保護我國公民的生命財產(chǎn)。,有關(guān)領(lǐng)事保護的三大誤區(qū),駐外使領(lǐng)館是中國公民理所當(dāng)然的庇護所.領(lǐng)事保護是萬能的使領(lǐng)館提供的領(lǐng)事保護未能達到預(yù)期效果,可以起訴有關(guān)官員,2. The Treatment (The

29、 Legal Status) of Aliens,外國人的法律地位,各國在實踐中對一般外國人都給予必要保護。國際法也因此形成了保護外國人的法律原則和制度,確定了外國人的法律地位。同時為了便于管理并與本國人相區(qū)別,各國大都把無國籍人歸入外國人范疇,給予他們一般外國人的待遇。外國人法律地位的實質(zhì)是確定外國人與所在國之間的權(quán)利和義務(wù)關(guān)系,包括外國人服從所在國的管轄,服從所在國關(guān)于外國人入境、居留和出境的管理,享受應(yīng)享有的待遇等。,2.1

30、What are aliens?,外國人(aliens)是指在一國境內(nèi),不具有居留國國籍而具有其他國家國籍的人。一國管轄權(quán)下涉及的外國人包括兩類:一類是根據(jù)國際法享受有外交和領(lǐng)事權(quán)與豁免的外國人,包括外國派駐的外交代表、領(lǐng)事官員,國際組織派駐的代表。另一類是普通外國人,包括外國專家、留學(xué)生、旅游者、外商和華僑等。 廣義的外國人,還包括外國法人,如外國的公司和企業(yè)等。國際法有關(guān)外國人的制度,除專門關(guān)于自然人的規(guī)定以外,都適用于外國法

31、人。,2.2 The principles of admission of aliens,By customary international law, no state can claim the right for its nationals to enter into, and reside on, the territory of a foreign state. The reception of aliens is a mat

32、ter of discretion, and every state is, by reason of its territorial supremacy, competent to exclude aliens from the whole, or any part, of its territory.,About aliens enter a state, there are four ways:(a) A state is un

33、der a duty to admit all aliens.(b) A state is under a duty to admit all aliens, subject to the qualification that it is entitled to exclude certain classes, for example drug addicts, persons with diseases, and other und

34、esirables. (c) A state is bound to admit aliens but may impose conditions with regard to their admission.(d) A state i

35、s fully entitled to exclude all aliens at will.,2.3 The treatment of aliens,The treatment of aliens: national treatmentmost favored nation treatmentdifferential treatment,國民待遇 national treatment,國民待遇是指一國在一定范圍內(nèi)給予外國人

36、的待遇與本國人相同的待遇。根據(jù)這個標準,國家給予外國人的待遇不低于本國人的待遇。另外,外國人不得要求比本國人高的待遇。在法律淵源上,國民待遇主要是通過國內(nèi)立法規(guī)定的。國民待遇的給予通常以互惠為前提條件。國民待遇通常限定在民商事權(quán)利和訴訟權(quán)利的范圍內(nèi),一般都不包括政治權(quán)利。,最惠國待遇 most-favored-nation treatment,最惠國待遇是指一國(施惠國)給予另一國(受惠國)的國民或法人的待遇,不低

37、于現(xiàn)在或?qū)斫o予任何第三國國民或法人在該國享受的待遇。最惠國待遇的特點主要有:最惠國待遇通常是國家間在互惠的基礎(chǔ)上并且是通過條約中的最惠國條款相互給予的。最惠國待遇是不低于現(xiàn)有和將來給予任何享有同類待遇的第三國國民或法人的待遇最惠國待遇主要運用于經(jīng)濟貿(mào)易方面當(dāng)代各國普遍采用互惠的、無條件的、有限制的最惠國待遇。,根據(jù)國際條約和國家實踐,最惠國待遇主要適用于外國人的經(jīng)濟,貿(mào)易和投資活動方面。國家間自17世紀開始訂立最惠國待遇

38、條款,已經(jīng)有300多年的歷史,這項原則仍被廣泛使用著。各國一般都是通過簽定條約或協(xié)定規(guī)定最惠國待遇的給予,條件和范圍的。,不適用最惠國待遇的情形,施惠國給予其鄰國的優(yōu)惠待遇關(guān)稅同盟內(nèi)的優(yōu)惠,自由貿(mào)易區(qū)或經(jīng)濟共同體內(nèi)的優(yōu)惠待遇對發(fā)達國家給予發(fā)展中國家的優(yōu)惠,其他發(fā)達國家不得要求最惠國待遇國際條約規(guī)定的其他不適用最惠國待遇的情形,互惠待遇 reciprocal treatment,互惠待遇是指一國給予外國人某種權(quán)利,利益或優(yōu)惠須以該

39、外國人的國籍國給予該國在其境內(nèi)的國民同等優(yōu)惠,權(quán)利或利益為前提.這項原則旨在避免外國人在本國獲得某些片面的權(quán)益或優(yōu)惠。,差別待遇,差別待遇是指國給予外國人的待遇與本國人不同,或者給予不同國籍的外國人以不同的待遇。外國人的待遇與本國人有差別,一般是指外國自然人或法人的待遇在某些方面低于本國人。由于民族、歷史、地理文化等原因,某些國家和國家集團的關(guān)系密切一些,因而相互給予對方的國民或法人在某些方面比較優(yōu)惠的待遇,而不給予第三國的公民或

40、法人。但是,采取差別待遇不能有任何的歧視。如果采取的差別待遇是由于種族、宗教和政治原因而帶有歧視性的,則違反了國際法。,普遍優(yōu)惠待遇,普惠制是一種單向優(yōu)惠。其含義是:在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的經(jīng)濟交往中,發(fā)達國家應(yīng)給予發(fā)展中國家優(yōu)惠。但發(fā)展中國家并不給予發(fā)達國家優(yōu)惠。它已經(jīng)成為發(fā)展中國家為建立新的國際經(jīng)濟秩序的正當(dāng)合理的要求。1975年,46個發(fā)展中國家和歐共體9國經(jīng)過艱苦的談判達成的《洛美協(xié)定》規(guī)定,歐共體國家允許這46個發(fā)展中國

41、家的全部工業(yè)品和90%的農(nóng)產(chǎn)品免稅進入歐共體,而不要求后者給予相同的待遇。目前,已有十幾個發(fā)達國家給予我國普遍優(yōu)惠的待遇。,品名 價格 關(guān)稅率 在歐盟的售價發(fā)動機 1萬元 20% 1萬元發(fā)動機 1萬元 20% 1.2萬元 在中國的售價 手機

42、1千元 50% 1.5千元人工耳蝸 20萬元 50% 30萬元,對外國人的管轄,根據(jù)國際法,外國人的所在國對外國人享有屬地管轄權(quán),同時,外國人的本國對其國民享有屬人管轄權(quán)。因而,外國人處于受所在國和國籍國的雙重管轄的地位。給予外國人何等待遇是一國主權(quán)范圍內(nèi)的事,別國無權(quán)干涉。但居留國在規(guī)定外國人的法律地位時,需顧及國際法的一般原則和通例,不得違背該國所負的國際義務(wù)。對于居留國基于屬

43、地管轄權(quán)而對外國人實行的管轄,外國人的本國也應(yīng)予以尊重。外國人的本國對他行使屬人管轄權(quán)時要受到居留國屬地管轄權(quán)的限制。,外國人處于受所在國和國籍國的雙重管轄的地位。根據(jù)屬地管轄權(quán),國家可以制定和實施關(guān)于外國人的法律,外國人必須遵守所有國的法律法規(guī),不得危害所在國的國家或國民的利益。理查斯·安德里克是美國公民,1985年4月18日到哈爾濱洽談業(yè)務(wù)。當(dāng)日21時30分左右,理查斯酒后回到1116號房間,吸煙入睡,不慎將燃著的煙頭

44、掉在床上。理查斯仰睡床上,穿的西服上衣右后肩及方臂外側(cè)燒成條形焦糊狀并粘有床罩纖維,右耳后下側(cè)的頭發(fā)被燒焦。他被煙嗆醒后,離開了房間,跑到樓道。由于房門打開,形成空氣對流,火勢迅速蔓延列室外,燒及21間客房,其中重毀六間。 6月26日,經(jīng)哈爾濱市人民檢察院批準,哈爾濱市公安局依法逮捕了理查斯。7月1日,哈爾濱市人民檢察院就此案向哈爾濱市中級法院提起公訴,同時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組成合議庭,于1985年7月11日

45、至8月13日對此案進行了五次公開審理,確認理查斯的行為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06條第2款的規(guī)定,犯有失火罪。,保護外國人的合法權(quán)利和利益,各國在對外國人行使屬人管轄權(quán)的同時,也應(yīng)依照國際法保護外國人的合法權(quán)益。外國人在中國的地位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合理待遇時期(公元前206年---1518年)從西漢到明末都是皇帝特許權(quán)利階段。排外時期(1518---1840年)從明末倭寇及葡萄牙、荷蘭入侵至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為止,長期奉行閉

46、關(guān)鎖國政策。特權(quán)時期(1840---1949年)中國人在國外受屈辱,而外國人在中國享有以領(lǐng)事裁判權(quán)為主要內(nèi)容的特權(quán)地位。,猶太富商和他的哈同花園,,2.4 The legal status of aliens in China,,3. Diplomatic Protection,3.1 The conception of diplomatic protection,外交保護是指國家通過外交途徑對在國外及本國國民的合法權(quán)益所進行的保護,

47、目的是補償本國國民所受的損害或糾正本國國民因別國違反國際法的行為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實行外交保護既是行使國家固有的權(quán)利,也是為了維護本國國民的利益,二者密切相連,具有互補性。如果一國行使外交保護權(quán),就把受侵害的本國人與東道國的爭端轉(zhuǎn)變成了國與國的爭端,有利于保護受害人的利益。,3.2 The conditions of exercising diplomatic protection,(1) The damage was cause

48、d by wrongful act which arise responsibility of foreign state. (2) The alien protected must has the nationality of protecting state (3) The state in which alien stayshas used all internal measures,3.3 The wrong

49、ful acts,The wrongful acts mainly include: a. The person residing abroad is arrested unlawful b. The person residing abroad is refused by justice c. Their property is confiscated d. They are not giv

50、en enough protection by state they residing e. They received biased treatment, deportation and persecution without reason etc.,卡爾沃主義,阿根廷法學(xué)家卡爾沃針對西方列強常常以外交保護為借口侵略或干涉弱小國家的行為,提出外國人在南美國家不應(yīng)享受比本地人更多的保護,外國人在私法上的權(quán)利爭議應(yīng)屬當(dāng)

51、地普通法院的管轄,任何外來干涉即使是外交干涉也會造成強國欺凌弱國的結(jié)果,會形成本國人與外國人的不平等。這一理論通稱為“卡爾沃主義”(Carlavo doctrine),是“卡爾沃條款”的理論基礎(chǔ)。,卡爾沃條款,南美國家涉外契約中的條款,要求外國人在契約的執(zhí)行問題上,聲明放棄其本國政府的外交保護權(quán);南美國家的憲法或法律中的條款,內(nèi)容是否定或限制外國人要求東道國進行賠償?shù)臋?quán)利,規(guī)定在這方面外國人應(yīng)當(dāng)與本國人同樣看待;南美國家相互間及其與

52、歐洲國家間訂立條約中的條款,其內(nèi)容是國家對于個人因內(nèi)戰(zhàn)造成的損失,不承擔(dān)責(zé)任,除非政府有疏于防范的過失。若干仲裁裁決承認了卡爾沃條款。在南美洲國家范圍內(nèi),卡爾沃主義成為美洲國際法的一項原則。西方國際法學(xué)家大都否認卡爾沃條款效力。,,4. asylum and extradition,4.1 extradition,4.1.1 The definition of extradition Extradition is t

53、he surrender of an individual accused or convicted of a crime by the state within whose territory he is found to the state under whose laws he is alleged to have committed or to have been convicted Of the crime.4.1.2 Th

54、e basis of extradition-----extradition treaty,4.1.3 The subject of extradition------requesting states and requested states4.1.4 The object of extradition------extraditable criminal4.1.5 The process of extradition4.1.6

55、 The principles of extradition (1) The principles of dual crime (identity) (2) The principles of speciality (3) The principles of non-extradition of political criminal (4) The principles of domestic peop

56、le not to be extradited,引渡制度的歷史,公元前1280年,埃及第19王朝法老拉姆西斯二世與赫悌國王哈杜西里三世簽定了和平條約,規(guī)定相互遣返罪犯。 1794年,英美兩國簽訂了包括引渡條款的《杰伊條約》。此后法國、丹麥等國也相繼簽訂一系列雙邊引渡條約,并逐步擴大可引渡罪行的范圍。一些國家頒布了國內(nèi)引渡立法。1833年的《比利時引渡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引渡立法。1870年英國的《引渡法》為后來許多國家的引渡立法所仿效

57、。1990年12月聯(lián)大通過了〈引渡示范條約〉,確定了有關(guān)引渡問題的一般原則。,請求引渡的主體,請求引渡的主體,即有權(quán)請求引渡的國家。一切對犯罪具有管轄權(quán)的國家都有權(quán)請求引渡罪犯。有權(quán)請求引渡的國家包括:(1)犯罪行為發(fā)生地國,根據(jù)屬地優(yōu)越權(quán),有權(quán)要求引渡;(2)罪犯國籍所屬國,根據(jù)屬人優(yōu)越權(quán),有權(quán)要求引渡;(3)受害國,根據(jù)保護性管轄權(quán)有權(quán)要求引渡;(4)罪犯所在國以外的所有國家,根據(jù)普遍管轄權(quán)都有權(quán)要求引渡。,引渡的對象,引渡

58、的對象,即被請求國指控為犯罪或判刑的人(也包括與犯罪有關(guān)的物品)。可以引渡的罪行在不同時期是有變化的。19世紀前,國家間主要引渡的是政治叛亂者、異教徒教徒和逃兵。 到了19世紀,由于資產(chǎn)階級革命的勝利,罪刑法定主義和民主原則的確立使引渡的對象發(fā)生了根本的改變。各國從引渡政治犯、宗教犯和逃兵變?yōu)橐善胀ㄐ淌路浮?引渡的對象,引渡對象就人而言,可以是任何犯罪者.無論他是請求國國民,還是被請求國國民,或是第三國國民,或是無國籍者,都可以引

59、渡.實踐中,一些國家堅持屬人主義而不把本國人引渡給外國.也有些國家不拒絕引渡本國國民,如美國,英國等就堅持在條約沒有相反規(guī)定的情況下,對被要求引渡的 本國國民和其他人不作任何區(qū)別.但均建立在互惠的基礎(chǔ)上,實踐中并不多見.,引渡的依據(jù),從國際法講,引渡的依據(jù)是國際條約的規(guī)定。一國與另一國之間若沒有訂立引渡條約,它就沒有義務(wù)將某人犯移交給別國,因為國際法并未加諸各國普遍的引渡義務(wù). 從國內(nèi)法的角度,國家可以依其憲法、刑法、刑事訴訟法

60、及其他相關(guān)法律規(guī)定引渡罪犯,也可以指定專門的引渡法作為其引渡的依據(jù)。自1833年比利時頒布了引渡法后許多國家都制定了引渡法,列舉罪名、規(guī)定程序,以規(guī)范國家的引渡。,引渡的程序,引渡程序一般經(jīng)過三個步驟:提出引渡請求,請求國通過外交途徑向被請求國提出引渡請求書.被請求國審查,在請求國提出引渡請求或被請求國決定是否引渡時,都須先經(jīng)司法機關(guān)對引渡罪行進行法律審查然后再由行政機關(guān)綜合考慮條約義務(wù),對等原則等因素,作出最后決定,這稱為“雙重審

61、查原則”。引渡的執(zhí)行.一經(jīng)通知準予引渡,被請求國和請求國應(yīng)不遲延地安排被指控的人犯移交.,引渡的理由,引渡的理由,一般是普通刑事犯罪,且必須是請求引渡國和被請求引渡國都認定為犯罪的行為,即“相同原則”或“雙重犯罪原則”(principle of identity)?!兑墒痉稐l約》規(guī)定可引渡的犯罪行為系指按締約國雙方法律規(guī)定可予監(jiān)禁或以其他方式剝奪其人身自由最長不少于1至2年或應(yīng)受到更為嚴厲懲罪的行為。,引渡的后果,關(guān)于引渡的后

62、果,一般要求請求國在得到被引渡的人犯后,對其審判或處罰要遵守”特定罪行原則”(principle of specialty).這意味著對人犯的審判或處罰應(yīng)只限于請求引渡和準予引渡所依據(jù)的罪行,或者至少限于有關(guān)的引渡條約所列舉的罪行.確立這一原則的目的是為防止有關(guān)國家將政治犯罪者以普通刑事犯名義引渡回國,然后再以其他罪名任意審判或處罰.此外,未得到被請求國同意,不得再次將該人犯引渡到第三國.,Difficult problems ari

63、se under the treaties that list extraditable crimes when the act committed by the fugitive is punishable in the requisitioning state and listed in the treaty, but not punishable in the asylum state because the law of the

64、 latter defines the crime differently.,波蘭海員案,1955年,7名波蘭海員在航行途中拘禁了自己的船長和部分海員,并將船駛進英國港口,同時要求政治避難。波蘭政府以“故意傷害”、“非法拘禁”等罪名向英國提出引渡的請求。而英國法院卻認為這7名海員的行為構(gòu)成政治犯罪。因為根據(jù)當(dāng)時波蘭的法律,這7名船員可能被以“叛逆罪”處置,因而受到政治迫害。,斯密斯案,斯密斯是英國北愛爾蘭人,1978年因企圖謀殺貝爾法斯

65、特監(jiān)獄長官,被判徒刑二十年。1983年,他從梅茨監(jiān)獄逃出,潛居美國舊金山。數(shù)月后被發(fā)現(xiàn)。英國政府獲悉后,根據(jù)1972年的英美《引渡條約》,向美國政府提出引渡請求,要求美國把斯密斯引渡回英國繼續(xù)服刑。英美《引渡條約》中包含一項傳統(tǒng)的政治犯不引渡條款。根據(jù)該條款,締約任何一方都可以以“帶有政治性質(zhì)”為理由拒絕對方的引渡請求。美國法院曾數(shù)次拒絕把英國北愛爾蘭部隊的成員引渡給英國,其理由是被請求引渡者的罪名構(gòu)成政治罪。,拒絕引渡的強制性理由,

66、被請求國認為作為請求引渡原因的犯罪行為屬政治性罪行;被請求國有充分理由確信,提出引渡請求是為了某人的種族、宗教、民族、政治見解等原因而欲對其進行起訴或懲處,或確信該人的地位會因其中任一原因而受到損害。,拒絕引渡的任擇性理由,被要求引渡者為被請求國國民,如被請求國因此拒絕引渡,則它應(yīng)在對方提出請求的情況下將此案交由其本國主管當(dāng)局審理,以便就作為請求引渡理由的罪行對該人采取適當(dāng)行動。被請求國主觀當(dāng)局已決定不就作為請求引渡原因的罪行對該

67、人提起訴訟,或已決定終止訴訟。按被請求國的法律作為請求引渡理由的罪行應(yīng)判處死刑,除非該國作出被請求國認為是充分的保證,表示不會判處死刑。被請求國雖考慮到罪行性質(zhì)和請求國的利益,但認為在該案情況下,鑒于該人的年齡、健康或者個人的具體情況,將該人引渡不符合人道主義的考慮。,4.2 Asylum,4.2.1 The conception of asylum The conception of asylum in internat

68、ional law involves two elements: a. shelter, which is more than merely temporary refuge; and b. a degree of active protection on the part of the authorities in control of the territory of asylum.庇護,又稱領(lǐng)土庇護,是指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