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10/21/23/7fdf7120-d396-45ae-83d5-2d25ade569e9/7fdf7120-d396-45ae-83d5-2d25ade569e9pic.jpg)
![中西飲食文化差異與融合_第1頁](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10/21/23/7fdf7120-d396-45ae-83d5-2d25ade569e9/7fdf7120-d396-45ae-83d5-2d25ade569e91.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西飲食文化的差異與融合中國自古就有“民以食為天,食以味為先’這一說法。的卻,作為中國人,我們深切地感受到自己對“吃”多么地看重,在網絡上很流行一句話“我是一個有思想的人,我每天都要考慮三個重要的問題,這三個問題分別是早上吃什么、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這純屬一個笑話,但是我認為來形容我們中國人關于吃這一方面的特點卻為之不過,甚至相當貼切。很好笑的一個事實,我們中國人的嘴都很刁,廣東人吃不慣川菜、相對重口味的北方人吃不慣南方菜的清淡。
2、我們中國人對于放進自己口里的東西都相當著重,沒辦法,口味這東西繁多,如果吃另外一個口味對我們自己來說的卻是一件難受的事情,正如中國人到西方國家吃冷盤、西方國家的人來中國吃川菜,能否適應是一個問題,喜不喜歡又是一個問題。很明顯,中西方飲食文化的碰撞是在一八四零年鴉片戰(zhàn)爭正式拉開序幕之后的中西文化碰撞出現的首層交融文化。中西文化的差異,在通過時間的磨合,中西文化之間差異與融合最新表現在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列強統(tǒng)治區(qū)域,如上海、廣州等各大商埠地
3、方出現。呈現出“中菜主導、西菜漸入”的局面。在分析中西飲食文化差異的時候,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感性的中國,理性的西方,當然,我們很有必要首先了解中國飲食文化和西方飲食文化的基本特點。感性的中國。中國根據地域的不同可系統(tǒng)區(qū)分為八大菜系。它們分別是粵菜、川菜、魯菜、淮揚菜、浙菜、閩菜、湘菜、徽菜。每個菜系之下又會細分成其他菜列,則如閩菜,閩菜當為八大菜系之一,其下細分成福州菜、漳州菜、廈門菜、泉州菜、莆田菜五小菜列。每個菜列都有各自獨特的風味
4、,但是它們總體屬于閩菜系。中國飲食文化的特點為風味多樣、四季有別、講究美感、注意情趣、醫(yī)食結合。西方飲食文化的特點為:營養(yǎng)均衡、個性突出、強調精加工、以肉食為主,素食為輔。我們很容易從兩個不同的文化系統(tǒng)看出,我們在關于吃這一方面所著重的地方完全不一樣,我們中國人對于吃是一種感性的吃,而西方則更是一種相對于感性的理性的吃。為什么兩大飲食文化系統(tǒng)的差異會如此突出明顯?簡單可以從中國為固定耕種農業(yè)文明,而西方則是提倡冒險海洋文明這一理論來分析
5、。中國,雖然古代中國戰(zhàn)爭劇烈而頻繁,但這毫不影響目前世上僅有的古文化體系的延續(xù)與發(fā)展,它偎依黃河、長江兩大河流發(fā)展。處于亞熱帶與北溫帶,氣候相對宜人,降水量東南向西北遞減,農作產品豐富,為典型的農業(yè)文明。農業(yè)文明的典型特點是固守家園,在安定的環(huán)境里面自己更新,簡單來說,就是耕種。我們都知道雖然中國人的耕種是屬于精耕細種,但從總體來說,中國古代的農業(yè)文明主導的農業(yè)社會生產效率還是低下的,原因是在中國的主要勞動群體階級為農民階級,農民階級人
6、口眾多,但是狹小的賴以生存的土地則是難以足夠支持他們的需求,在安定的社會環(huán)境里,人口密度迅速增長,甚至難以達到自給自足的局面。所以,農民唯一的生存目的就是用有限的資源以達到自己生存的目的,隨著后來精耕細種程度的上升,低層次的溫飽問題得以解決,人民開始追求相對高層次的物質享受,受我們古中國特色的精神文明所影響,即“天人合一”人與自然的和諧,也就是平衡,人們追求物質層面的同時,相對注意飲食當中菜式的美感、情趣,更高的層次是在達到美感、情趣統(tǒng)
7、一之時還能同時兼顧醫(yī)食結合。在我們熟悉的菜式中就有極多這樣的例子,如閩菜系中得首席古典名菜“佛跳墻”,所謂“廚師三分藝,用料七分功“佛跳墻用料精奇,有海參、鮑魚、魚翅、雞肉等十幾鐘珍貴原料,這些都是相當鮮美的用料,輔料也相對復雜,有桂皮、豬油、姜皮、蔥段等等,在通過繁雜的制作之后,色、香、味俱全的“佛跳墻”才誕生,這佛跳墻味道鮮美,雖然是主要目的就是滿足人們的食欲,在融合“平衡”的思想之后,人們在滿足食欲的同時,在選材與制作的過程之中,
8、滿足各種人群的食療需要。雞肉對營養(yǎng)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勞、月經不調、貧血、虛弱等有很好的食療作用。祖國醫(yī)學還認為,雞肉有溫中益氣、補虛填精、健脾胃、活血脈、強筋骨的功效。魚翅含降血脂、抗動脈硬化慮改變牛扒的必要。西餐的裝盤立體感強,可食性強,所有進盤的食品絕大多數都能食用,點綴品就是主菜的配菜。這一點與中國相對而言也是不一樣的,中餐的裝盤立體感也強,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美感對于中餐是一個分量相當大的評分標準,,但是在可食性這一方面
9、,中餐則是稍遜與西餐了,中餐在烹飪完畢之后,主菜通常置于碟子中間,憑借精細的刀工用紅蘿卜、白蘿卜、豆腐等其他可塑性強的食料雕琢出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點綴品,但是這些點綴品起到的作用也頂多就是點綴,很少食客會去食用這些點綴品,大都是主菜食用后,點綴品仍舊處于空碟子中,最后就會被遺棄,這貌似與之前所提及的與自然和諧共處不相協(xié)調,但是這與中國人的宴席文化有關。中西飲食文化中,在關于宴席這一部分是極度不一樣的,在中國,工作的事在酒桌上辦這似乎是潛規(guī)
10、矩,一杯酒下肚,一切都可以慢慢說,一切都可以慢慢解決。但是西方人在宴會上從來不會提及工作的事情,他們的宴會都是以交誼為目的。我們中國人習慣圍餐,一群人圍坐成一桌,每個人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在桌子中間依次放上各種菜式,由食客自己選取。各項主菜制作精美,除了烹飪味道美味之外,還格外強調它的外在表現,中國人強調味道的搭配與勻稱,主要體現在主菜上面,點綴品只是用來提升菜式的客觀性因為中國人眼中的宴席,一場好的宴席則是關乎到自己面子的問題以及關乎
11、于能否解決問題,菜式的賣相則是宴席的好壞的體現,則是前面所提及的可食性相對于西餐較差的原因。但是西方則是流行自助餐,沒有固定的位置,所有食物一一陳列出來,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動自由,這種方式便于個人之間的情感交流,不必將所有的話擺在桌面上,也表現了西方人對個性、對自我的尊重這一特點。感性與理性的相互交融。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中西飲食文化也開始了很多的融合,如在烹飪方式中,中國很多菜式嘗試冷盤的方法,如魚生等。而西方則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