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乳腺癌遺傳高風險人群BRCA1-2突變特點及其與乳腺癌臨床病理特征相關關系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研究背景和目的:
  根據《2015年中國癌癥統(tǒng)計》報道,乳腺癌在中國女性癌癥發(fā)病率中占首位,約占每年新發(fā)癌癥的15%;在年齡小于45歲的人群中,乳腺癌是引起女性癌癥性死亡的首要原因[1]。
  乳腺癌是在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發(fā)生的,其中,家族史是導致乳腺癌發(fā)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大約15-20%的乳腺癌患者伴有明顯的家族病史[2]。在美國,對于家族背景信息提示可能具有腫瘤的遺傳高風險的家族成員,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將

2、建議其進行基因檢測,以確定本人的患癌風險。
  隨著基因測序及解讀技術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基因被證明與乳腺癌的發(fā)病相關。其中,BRCA1和BRCA2基因是最早被發(fā)現(xiàn)的也是目前被認為與遺傳性乳腺癌發(fā)病最為密切相關的兩個基因[3-5]。有研究報道,在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中,20-25%為BRCA1或BRCA2基因突變的攜帶者[6,7]。
  在乳腺癌患者中,BRCA1/2基因突變攜帶者具有不同于非攜帶者的特點。攜帶BRCA1/2基因突

3、變的乳腺癌患者,對側乳腺癌的患病風險明顯增高:散發(fā)性乳腺癌患者10年對側乳腺癌發(fā)生風險為1%,而攜帶BRCA1/2基因突變的乳腺癌患者10年對側乳腺癌發(fā)生風險高達25%[8]。此外,對于已鑒別出攜帶BRCA1/2基因突變的正常人群,規(guī)律地自檢及體檢可以有效地監(jiān)測腫瘤發(fā)生,必要時可進行藥物預防或手術預防[9]。
  除了預測發(fā)病風險,BRCA1/2基因檢測結果還可有助于臨床治療決策的制定。越來越多的對BRCA1/2基因突變患者敏感的

4、藥物目前已被發(fā)現(xiàn),這為改善遺傳性乳腺癌患者的預后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因此,如何有效地篩選出遺傳性乳腺癌患者及遺傳性乳腺癌相關基因突變攜帶者至關重要。而目前,關于中國人群BRCA1/2基因突變情況由于缺乏大規(guī)模的樣本觀測數(shù)據尚未形成一致共識,對于如何有效地選擇基因檢測的目標人群也尚未形成統(tǒng)一的標準。本研究利用NGS技術,對中國人群中遺傳高風險乳腺癌患者外周血BRCA1/2基因49個外顯子序列進行檢測分析,尋找致病性突變位點、SN

5、Ps位點,并分別探討其與乳腺癌臨床病理特征之間的關系,旨在能(1)豐富中國人群BRCA1/2基因突變數(shù)據庫;(2)有助于建立適合中國人群的乳腺癌遺傳風險基因檢測標準及風險預測模型,從而更好地篩查并防治乳腺癌。
  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的收集于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就診于第二軍醫(yī)大學附屬長海醫(yī)院,滿足入組條件并經病理證實的乳腺癌患者。本研究共收集符合標準的研究對象71例。
  2.基因檢測方法利用NGS技

6、術對患者外周血中BRCA1和BRCA2基因49個外顯子序列進行檢測及分析,鑒別出有害突變位點及SNP位點。
  3.臨床病理資料收集通過病歷記錄、病理報告及電話隨訪確認并收集完整的臨床及病理資料。
  4.統(tǒng)計學處理發(fā)病年齡、月經初潮年齡及首次妊娠年齡等計量資料間的比較采用t檢驗;是否為雙側原發(fā)性乳腺癌、有無乳腺癌或卵巢癌家族史及腫瘤臨床病理特征指標等計數(shù)資料間的比較采用x2檢驗。檢驗水準(α)為0.05。統(tǒng)計分析采用統(tǒng)計學

7、軟件SPSS22.0(IBM,Armonk,New York)進行。
  結果:
  第一部分 BRCA1/2有害突變攜帶情況及其與乳腺癌臨床病理特征關系
  本研究共檢出13例有害突變攜帶者,有害突變攜帶率為18.3%。該13例患者中共涵蓋有害突變位點11個,6個位于BRCA1基因,5個位于BRCA2基因。其中7個有害突變位點在亞洲人群中尚未見報道。位于BRCA1基因的c.3626T>G和位于BRCA2基因的c.38

8、83C>T為無義突變,導致蛋白翻譯的提前終止。
  乳腺癌臨床病理特征與是否攜帶BRCA1/2基因有害突變存在顯著相關性。攜帶BRCA1/2基因有害突變的患者更傾向于Her2表達陰性(93.3% vs.57.8%,P=0.014),傾向于更高的腫瘤組織學分級(P=0.009)以及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家族史(66.7% vs.32.8%,P=0.021)。BRCA1基因有害突變攜帶者傾向于HR表達陰性,BRCA2基因有害突變攜帶者更傾向

9、于HR表達陽性。
  第二部分 BRCA1/2編碼區(qū)SNP攜帶情況及其與乳腺癌臨床病理特征關系
  本研究共檢出34個SNP位點,其中14個位于BRCA1基因,20個位于BRCA2基因。在34個SNP位點中,18個為高頻突變位點,16個為低頻突變位點。在18個高頻突變位點中,僅rs799917位點的突變頻率小于正常人群攜帶頻率。
  其中,rs80356892位點多態(tài)性與患者臨床病理特征存在顯著的相關性。該突變在本研究

10、中的檢出頻率為7.0%,明顯高于正常人群攜帶頻率。攜帶rs80356892位點突變的患者傾向于發(fā)生雙側原發(fā)性乳腺癌(60.0%vs.7.6%,P=0.004)、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家族史(100.0% vs.43.7%,P=0.008)以及表現(xiàn)為TNBC(87.5% vs.18.3%,P<0.001)。另外,rs80356892位點突變與腫瘤HR表達為陰性相關。
  結論:
  1.目前可鑒別的BRCA1/2基因有害突變僅為遺傳

11、性乳腺癌發(fā)生的原因之一,另外仍有其他有害突變位點或其他基因的突變可導致乳腺癌的發(fā)生。
  2.由于遺傳高風險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突變風險高于散發(fā)性乳腺癌患者及健康人群,因此必要時可建議其進行基因檢測,從而采取有針對性的防治措施。
  3.本研究通過基因檢測及分析,豐富了中國人群乃至亞洲人群BRCA1/2基因突變數(shù)據庫,有助于建立更優(yōu)的乳腺癌發(fā)病風險預測模型及更適合于中國人群的BRCA1/2基因檢測標準,從而更好地預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