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
通過收集18位患者病史資料、治療相關詳細資料及影像學資料,統(tǒng)計經牙槽嵴頂上頜竇底提升術中僅植入膠原蛋白海綿并同期種植技術的存留率及臨床效果,為簡化手術過程、減輕患者痛苦及經濟負擔提供一種良好的參考。
方法:
從2012年12月份至2016年12月份于山東大學口腔醫(yī)院種植科就診的病例中,選擇經牙槽嵴頂上頜竇底提升術中僅植入膠原海綿并同期種植的病例,共計18例,包含21個牙位。根據2002年Cochra
2、n提出的種植體成功標準:①種植體骨結合穩(wěn)固;②無疼痛及任何主觀感覺;③無頻繁發(fā)作的種植體周圍炎;④種植體周圍無連續(xù)性透射影像;統(tǒng)計其存留率,統(tǒng)計所有術中和術后的并發(fā)癥,同時追蹤觀察負載后半年的存留率和臨床使用情況。并通過對術后及術后6月CBCT的觀測,分別記錄術后及術后6月時近遠中及植體根部提升高度,及術后6月時植體周圍骨結合情況,評價膠原蛋白海綿的成骨效果。使用SPSS軟件對測量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P<0.05時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
3、> 結果:
(1)存留率:在觀察的18例患者,21個牙位中,所有患者術后均未出現上頜竇黏膜破裂穿孔、感染等臨床并發(fā)癥。18例患者,21個種植體在術后6個月均取得良好的骨結合,存留率為100%,最終修復效果好,病人滿意。負載后半年復診時,18例患者,21個牙位的存留率為100%,21個種植修復體均能行使良好的咀嚼功能,未出現種植體松動、感染,上頜竇穿孔、感染等跡象。
(2)數據測量結果:21個牙位的近遠中側牙槽骨剩余
4、高度約為(6.44±2.09) mm,平均值為6.27mm;近中牙槽骨高度為(6.96±2.27) mm,遠中牙槽骨高度為(6.09±1.86) mm。
骨結合后,種植體近遠中側的新骨生成量約為0.94-7.72mm,平均(2.5±1.59) mm;近中竇底新骨高度為(2.57±1.74) mm,遠中為(2.58±1.39) mm。近遠中側新骨生成量無統(tǒng)計學差異。
(3) CBCT觀察:在納入條件的18例患者,21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106例側壁開窗式上頜竇底提升術的回顧性研究.pdf
- 上頜竇底提升技術5年臨床回顧性研究.pdf
- 上頜竇底提升-牙種植術的臨床應用探討.pdf
- 濃縮生長因子在上頜竇提升中的應用.pdf
- 閉合式上額竇底提升術上頜竇黏膜力學研究.pdf
- CGF在上頜竇穿孔修補術中的應用研究.pdf
- 上頜竇底提升術在口腔種植運用中的臨床探索.pdf
- 沖頂法上頜竇底提升同期牙種植體植入術的5年臨床回顧性研究.pdf
- 上頜竇底內提升術犬動物模型的比較研究.pdf
- 人工合成氫氧磷灰石與β型三鈣磷酸鹽骨粉在上頜竇底提升術同期牙種植術中應用的臨床研究.pdf
- 沖頂式上頜竇底提升術不植入骨替代材料的臨床研究.pdf
- 不同骨移植材料在上頜竇提升同期種植中的療效觀察.pdf
- 單純上頜竇外提升同期種植術的臨床研究
- 富血小板纖維蛋白在犬上頜竇提升中應用的實驗研究.pdf
- 上頜竇外提升術種植手術病例報告.pdf
- 上頜后牙根尖與上頜竇底關系及上頜竇粘膜囊腫的CBCT研究.pdf
- 上頜竇假性囊腫摘除同期竇底提升及種植體植入的臨床研究.pdf
- 上頜竇擠壓內提升同期牙種植術的臨床療效研究.pdf
- 經牙槽嵴頂入路上頜竇提升術的動物與臨床研究.pdf
- 上頜竇內提升牙種植術模擬系統(tǒng)的建立與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