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應用磁共振T2Mapping的T2值、DWI的ADC值及DTI的FA值,對腰椎間盤退變進行量化研究,定量分析腰椎間盤退變過程中腰椎間盤在分子水平的改變,從而對椎間盤退變進行更準確的早期診斷,為椎間盤退變分級提供更客觀的量化數(shù)值和更精準的診斷信息從而做到早期預防及時治療,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
材料與方法:
?。?)病例入選標準:無脊柱外傷、腫瘤及手術史;無椎體及椎管內(nèi)疾病所致腰背部疼痛者;無糖尿病、嚴重系統(tǒng)性疾病、
2、腰背部感染及手術治療者;非日常體力勞動者,年齡在20-55歲。將所有受試者分為腰痛組和無癥狀組。
腰痛組:近3年有反復發(fā)作的腰背部疼痛或坐骨神經(jīng)痛病史者47例,其中男25例,女22例,年齡在20-55歲,平均年齡(39.8±12.5)歲;
無癥狀組:近3年無腰背部疼痛、坐骨神經(jīng)痛及脊椎疾病治療史33例,其中男17例,女16例,年齡在20-55歲,平均年齡(34.9±11.6)歲。
(2)研究方法:收集201
3、5年7月至2016年12月間符合入選標準的腰痛組和無癥狀組共計80例,選用GE signa1.5T HD echospeed MRI儀對所有的受試者行磁共振掃描,掃描序列包括矢狀位T2WI、T1WI、T2Mapping、DWI、DTI及軸位T2WI。采用后處理軟件重建和分析T2 Mapping圖、ADC圖及FA圖,選擇矢狀位T2圖、ADC圖和FA圖的正中層面進行T2值、ADC值及FA值的測量,對每一個椎間盤的髓核進行3次感興趣區(qū)的測量,
4、取平均值作最后標準。對腰椎間盤退變的分級由兩位中級職稱及以上的醫(yī)生完成,按照Pfirrmann分級標準(見表1)分別對每個椎間盤進行Pfirrmann分級。運用SPSS18軟件,對所有采集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p<0.05則表明統(tǒng)計結果具有差異性。
結果:
?。?)將腰痛組與無癥狀組腰椎間盤的Pirrmann分級結果進行行*列表卡方檢驗。腰痛組和無癥狀組的Pirrmann分級差異性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腰痛組Pirr
5、mann分級比無癥狀組的分級高。
?。?)將腰痛組與無癥狀組ADC值、T2值及FA值進行對比分析。結果顯示ADC值、FA值、T2值在兩組之間的差異性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腰痛組的T2值和ADC值比無癥狀組的低,而FA值比無癥狀組高。
?。?)將不容易退變的L1/L2節(jié)段和較容易發(fā)生退變的L4/L5、L5/S1節(jié)段的ADC值、T2值及FA值在腰痛組與無癥狀組進行對比分析。結果顯示在L4/L5、L5/S1節(jié)段ADC
6、值、T2值及FA值在腰痛組和無癥狀組之間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在L1/L2節(jié)段ADC值、T2值、FA值在腰痛組和無癥狀組之間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腰椎間盤不同Pfirrmann分級的ADC值、T2值、FA值分別進行比較,分析其與Pfirrmann分級的相關性。結果顯示ADC值、T2值、FA值在PfirrmannⅠ-Ⅱ級和Ⅳ-Ⅴ級之間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在其余各組之間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值與Pfirrmann分級顯著
7、負相關(rs=-0.82,P<0.05);ADC值與Pfirrmann分級顯著負相關(rs=-073,P<0.05);FA值與Pfirrmann分級顯著正相關(rs=0.77,P<0.05)。
(5)分析ADC值、T2值及FA值之間的相關性。ADC值和T2值存在正相關,r=0.477;ADC值和FA值存在負相關,r=-0.582;T2和FA存在負相關,r=-0.641。
?。?)ADC值、T2值及FA值在鑒別不同椎間盤
8、退變分級的相關參數(shù)。T2值鑒別Ⅱ級與Ⅲ級AUC=0.89、診斷界點87.11ms、靈敏度84%、特異度87%;Ⅲ級與Ⅳ級AUC=0.86、診斷界點66.9ms、靈敏度80%、特異度82%。ADC值鑒別Ⅱ級與Ⅲ級AUC=0.74、診斷界點1.96×10-3mm2/s、靈敏度71%、特異度71%;Ⅲ級與Ⅳ級AUC=0.90、診斷界點1.73×10-3mm2/s、靈敏度86%、特異度82%。FA值鑒別Ⅱ級與Ⅲ級AUC=0.84、診斷界點0.0
9、9、靈敏度86%、特異度69%;Ⅲ級與Ⅳ級AUC=0.88、診斷界點0.14、靈敏度84%、特異度80%。
結論:
?。?)ADC值、FA值、T2值的量化改變能反映椎間盤退變時腰痛的發(fā)病機制。椎間盤退變是引起下腰部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中腰痛組比無癥狀組的Pfirrmann分級高,ADC值、FA值、T2值在腰痛組與無癥狀組的差異性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腰痛組T2值和ADC值比無癥狀組低,而FA值比無癥狀組高,說明有腰痛癥
10、狀的病人部分椎間盤已有退變的發(fā)生,相應分子成分和結構上的改變較無疼痛癥狀的明顯。臨床進行診療時,可參照導致疼痛的機制,結合自身的退變分級程度及ADC值、FA值、T2值,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來控制疼痛的癥狀及病情的進展。
?。?)ADC值、FA值、T2值能為臨床提供更精準、更客觀的定量分級信息。隨著Pfirrmann分級的升高,T2值和ADC值逐漸下降而FA值逐漸升高,MRI可通過ADC值、FA值及T2值定量分析腰椎間盤的退變程度,
11、并反應退變過程中分子成分的改變,對腰椎間盤退變進行定量分級,從而為臨床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及預后評估提供參考依據(jù)。
(3)ADC值、FA值及T2值均可以用于腰椎間盤退變的早期診斷。T2值在診斷PfirrmannⅡ-Ⅲ的診斷界點87.11ms,AUC為0.89,對早期退變的診斷價值最大,ADC在診斷PfirrmannⅢ-Ⅳ的診斷界點1.73×10-3mm2/s,AUC為0.90,用于中晚期退變的診斷價值最大。ADC值、FA值及T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腰椎間盤退變的T2mapping定量研究分析.pdf
- 磁共振T1ρ、T2Mapping及DWI定量檢測技術診斷腰椎間盤退變的初步研究.pdf
- 腰椎間盤退變MRI定量分析研究.pdf
- MRS、T2Map、DWI多種方法對腰椎間盤退變評價的相關性研究.pdf
- 腰椎間盤退變和骨密度的相關性分析.pdf
- 女性腰椎骨密度與腰椎間盤退變的相關性分析.pdf
- 腰椎間盤退變的MRI與病理相關性評價及臨床研究.pdf
- 絕經(jīng)年限與腰椎間盤退變的相關性研究.pdf
- HMGB-1與腰椎間盤退變程度的相關性研究.pdf
- 腰椎間盤退變與痤瘡丙酸桿菌感染的相關性研究.pdf
- 腹主動脈鈣化與腰椎間盤退變的相關性分析.pdf
- 3.0t磁共振t1ρ與t2mapping對腰椎間盤退行性變分級評價的對照研究
- 腰椎間盤退變的磁化傳遞率定量研究.pdf
- 腰椎間盤退變程度與軟骨終板形態(tài)的相關性研究及夾脊電針對模型兔退變腰椎間盤水彌散能力的影響.pdf
- 腰椎間盤退行性變的相關性研究.pdf
- OPG、RANKL在退變腰椎間盤軟骨終板上表達的變化及相關性分析.pdf
- 正常及退變腰椎間盤DTI及ADC值聯(lián)合應用對比評價.pdf
- 許莫氏結節(jié)與腰椎間盤退變分型的相關性研究.pdf
- 腰椎間盤髓核細胞活性與MRI退變分型的相關性研究.pdf
- 腰椎間盤終板退變與髓核內(nèi)炎癥因子及下腰痛的相關性.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