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關節(jié)炎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下肢力線與早期臨床效果關系的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背景:
  骨關節(jié)炎(osteoarthritis,OA)是最常見的關節(jié)炎形式,是由于機械性和生物性因素的作用,破壞了關節(jié)軟骨細胞及細胞外基質、軟骨下骨的正常合成與降解導致的,主要累及膝關節(jié)和髖關節(jié),是導致中老年人關節(jié)功能障礙甚至慢性殘疾的主要因素。OA的本質是關節(jié)及其組成部分的退行性改變與修復重建過程失調的病理狀態(tài),常常伴有繼發(fā)炎性改變,主要表現(xiàn)為關節(jié)疼痛、關節(jié)周圍腫脹、壓痛、活動及功能受限等。隨著我國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OA患

2、者的數(shù)量將會明顯增加,將會給社會、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因此,這不單純是一個公共健康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
  人工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被譽為20世紀骨科領域的重大進步,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尤其給骨關節(jié)炎患者帶來了福音。大量研究表明,目前TKA可以有效地緩解OA患者的關節(jié)不適癥狀,促進關節(jié)功能的早期恢復,極大的提高了術后生活質量。TKA手術獲得成功的核心是要精確的重建下肢力線和恢復

3、正常的膝關節(jié)生物力學結構,如果下肢力線對位不良,將會導致膝關節(jié)疼痛、關節(jié)失穩(wěn)、假體松動、聚乙烯襯墊磨損松動等并發(fā)癥,最終導致TKA失敗。盡管關于TKA下肢力線定位的新方法不斷研究提出,但是傳統(tǒng)TKA優(yōu)勢獨特,并且大量關于術后效果的中、短期臨床研究也未發(fā)現(xiàn)二者間存在顯著的差異。因此,本研究從傳統(tǒng)TKA出發(fā),隨訪觀察術后臨床效果,討論下肢力線允許偏離正常中立位的范圍并探索其發(fā)生偏離的主要原因。
  目的:
  1.觀察膝關節(jié)OA

4、行TKA后下肢力線情況,隨訪TKA術后早期臨床效果,并分析二者之間的關系;
  2.討論下肢力線允許偏離中立位的范圍;
  3.探索TKA術后下肢力線發(fā)生偏差的主要原因。
  方法:
  回顧性分析第四軍醫(yī)大學唐都醫(yī)院關節(jié)置換中心自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間行初次TKA的138例(203膝)膝骨關節(jié)炎患者,術后隨訪10.5±3.2月,手術前后拍攝下肢全長X線片(LLR)、測量脛骨股骨機械軸夾角

5、(MFTA)、股骨遠端外側角(LDFA)、脛骨近端內側角(MPTA)。采用術后膝關節(jié)活動度(ROM)、美國膝關節(jié)協(xié)會評分(AKS)、特種外科醫(yī)院膝關節(jié)評分(HSS)評價 TKA術后效果。將MFTA分為控制在2°以內組和3°以內組分別討論下肢力線允許偏離中立位的范圍,利用LDFA、MPTA與術后臨床效果的關系分析術后下肢力線出現(xiàn)偏差的主要原因。
  結果:
  1.TKA術后下肢力線較術前明顯改善,由術前9.9°±8.2°改善

6、到1.2°±2.8°。TKA術后效果顯著,ROM由術前96.7°±22.1°提高到術后108.5°±9.8°;AKS關節(jié)評分與功能評分分別由術前的36.2±14.2、30.5±16.0提高到術后91.6±5.5、87.3±8.3(P<0.05),HSS評分由術前44.2±10.6提高到術后89.6±5.1(P<0.05);術后優(yōu)良率達99%。
  2.采用3°作為衡量下肢力線的標準:-3°≤MFTA≤3°組術后AKS關節(jié)與功能評分

7、、HSS評分高于MFTA>3°或MFTA<-3°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ROM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采用2°作為標準:-2°≤MFTA≤2°組與MFTA>2°或<MFTA-2°組相比,術后除AKS關節(jié)評分外,ROM、AKS功能評分、HSS評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以3°為標準對LDFA、MPTA分別進行分組時,除術后ROM外,-3°≤LDFA≤3°組的AKS關節(jié)、AKS功能

8、評分、HSS評分高于LDFA>3°或<-3°LDFA組,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MPTA≤3°組與MPTA>3°或MPTA<-3°組相比,術后ROM、AKS關節(jié)、AKS功能評分、HSS評分組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1.傳統(tǒng)TKA術后下肢力線重建精確,短期隨訪臨床效果確切;
  2.下肢力線偏離中立位的范圍以3°最適宜,即外翻3°~內翻3°;
  3.TKA術后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