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背景:惡性腫瘤一直以來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一類疾病,在世界范圍內(nèi),消化道惡性腫瘤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均較高。為了闡明惡性腫瘤的形成機制,更好地防治惡性腫瘤,一百多年來人們提出了多個惡性腫瘤形成假說,其中“免疫監(jiān)視假說”被廣泛接受,尤其是近年來基于該假說的免疫(細胞)治療技術(shù)在惡性腫瘤的治療領(lǐng)域取得舉世矚目的突破和進展?;谠摷僬f,免疫系統(tǒng)具有識別、殺傷并及時清除體內(nèi)突變細胞,防止腫瘤發(fā)生的功能。當機體免疫功能降低時,腫瘤的發(fā)生率明顯升高,同
2、時腫瘤進行性浸潤生長進一步抑制患者的免疫功能。已有研究發(fā)現(xiàn):惡性腫瘤患者的細胞免疫功能普遍低下,腫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的數(shù)量和NK細胞的活性均顯著下降;小鼠RAG-2基因的敲除對宿主腫瘤影響佐證了免疫監(jiān)視系統(tǒng)的存在。由于免疫細胞的功能直接或間接依賴于細胞內(nèi)ATP的能量供應(yīng),而線粒體是細胞的能量工廠,主要通過氧化磷酸化為細胞提供動力?;诖耍覀兲岢隽恕巴庵苎庖呒毎€粒體功能降低與惡性腫瘤發(fā)生有關(guān)”的假說。
目的:本課題
3、通過對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與健康人外周血單個核細胞線粒體功能的病例對照研究,探討外周血單個核細胞線粒體功能改變與消化道惡性腫瘤發(fā)生之間的關(guān)系,以驗證我們提出的假說,并為今后深入研究惡性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機制以及診斷和治療等提供依據(jù)。
方法:
1.研究對象: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來自天津腫瘤醫(yī)院,所有入選病例組的患者均為首次確診為消化道腫瘤(胃癌、肝癌、結(jié)直腸癌),所有入組研究對象均未進行過手術(shù)切除、放化療。正常對照組來自在同
4、一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72醫(yī)院門診健康體檢人員,沒有腫瘤史。對照組與病例組研究對象的年齡、性別構(gòu)成無明顯差別。所有研究對象均為漢族。
2.外周血單個核細胞分離:采集肘靜脈血,EDTA-K2抗凝,于室溫1600×g離心10min,上層血漿分裝后于-80℃保存待用。采用Ficoll密度梯度離心法獲得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BMCs),主要包括T、B淋巴細胞,NK細胞和單核細胞。
3.機體氧化/抗氧化水平的檢測:利用DCFH
5、-DA探針測定外周血單個核細胞ROS含量。Mito SOX線粒體紅色熒光探針測定外周血單個核細胞線粒體ROS,分光光度計檢測血漿總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丙二醛(MDA)的含量。
4.外周血單個核細胞線粒體DNA拷貝數(shù)的檢測:提取腫瘤患者與健康人外周血單個核細胞總DNA,應(yīng)用實時定量聚合酶鏈反應(yīng)(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
6、ion,real-time qPCR)測定入選病例組及對照組研究對象外周血單個核細胞線粒體DNA拷貝數(shù)。
5.外周血單個核細胞線粒體功能的檢測:外周血單個核細胞經(jīng)羅丹明123(Rhodamine123)染色后,應(yīng)用流式細胞術(shù)分別測定CD3+CD19-T細胞、CD3-CD19+B細胞、CD3-CD56+NK細胞、CD14+單核細胞線粒體膜電位;裂解外周血單個核細胞后,螢火蟲熒光素酶法測定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
7、osphate,ATP)含量,結(jié)果以nmol/mg蛋白表示。
6.統(tǒng)計學分析:對檢測結(jié)果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各組實驗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對于定性數(shù)據(jù),比較各組的分布差別時用卡方檢驗;對于定量數(shù)據(jù),比較各組的差別時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用SNK法進行兩兩比較。各檢驗方法的顯著性水平為雙側(cè)P<0.05。
結(jié)果:
1.研究對象一般資料的分布特征:
消化道腫瘤病例組與正
8、常對照組在性別(P=1.00)、年齡(56.68±8.42 vs57.20±6.81歲,P=0.68)、長期居住地(天津)、吸煙(P=0.89)、飲酒(P=0.79)、生活方式等混雜因素上具有很好的匹配性。正常對照組(60人):男性3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齡:57.20歲。各型消化道腫瘤患者(90人):肝癌患者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齡:56.23歲;胃癌患者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齡:55.8歲;結(jié)直腸癌患者男性18例,
9、女性12例,平均年齡:58歲。
2.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氧化/抗氧化指標的變化情況:
2.1 腫瘤患者血漿氧化/抗氧化水平:
血漿T-AOC、GSH-PX活力、MDA含量在正常對照組分別為4.22±1.21U/ml、346.00±45.34U/ml、3.06±0.59nmol/mL,消化道腫瘤組分別為0.88±0.33U/ml、240.77±44.77U/ml、4.78±1.42nmol/mL,表明消化道腫瘤
10、組血漿T-AOC、GSH-PX活力均顯著低于正常對照組(P<0.01);血漿MDA含量顯著高于正常對照組(P<0.01)。本實驗對不同類型消化道腫瘤患者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血漿T-AOC在胃癌(0.87±0.38U/ml)、肝癌(0.95±0.33U/ml)、結(jié)直腸癌患者(0.83±0.27U/ml)均顯著低于正常對照組(P<0.01)。血漿GSH-PX活力在胃癌、肝癌、結(jié)直腸癌分別為:223.84±43.23U/ml、243.27±53.0
11、8U/ml、255.21±30.75U/ml,均顯著低于正常對照組( P<0.01)。血漿 MDA含量在胃癌(4.99±1.67nmol/mL)、肝癌(4.65±1.39nmol/mL)、結(jié)直腸癌(4.69±1.19nmol/mL)均顯著高于正常對照組(P<0.01)。血漿氧化/抗氧化水平在不同類型腫瘤、不同年齡組、性別間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2.2 消化道腫瘤患者外周血單個核細胞氧化水平:
正常對照組外
12、周血單個核細胞ROS與線粒體ROS分別為284.69±58.89、20.91±4.19,而消化道腫瘤組分別為421.69±108.11、46.33±12.01,可見消化道腫瘤組與正常對照組相比,單個核細胞ROS與線粒體ROS均顯著升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單個核細胞ROS在胃癌(422.30±110.8)、肝癌(424.58±97.39)、結(jié)腸癌(418.18±118.69)均顯著高于正常對照組(P<0.
13、01)。單個核細胞線粒體ROS在胃癌(43.32±8.31)、肝癌(46.11±12.14)、結(jié)腸癌(49.56±14.34)均顯著高于正常對照組(P<0.01)。單個核細胞ROS與線粒體ROS含量在不同類型腫瘤、不同年齡組、性別間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3.消化道腫瘤患者外周血單個核細胞線粒體DNA拷貝數(shù):
消化道腫瘤組外周血單個核細胞線粒體DNA拷貝數(shù)(1.12±0.56)與正常對照組(4.84±1.9
14、0)相比顯著降低(P<0.01)。不同類型消化道腫瘤外周血單個核細胞線粒體DNA拷貝數(shù)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胃癌(0.93±0.64)、肝癌(1.22±0.60)、結(jié)直腸癌(1.21±0.39)均顯著低于正常對照組(P<0.01)。單個核細胞線粒體DNA拷貝數(shù)在不同類型腫瘤間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并且腫瘤患者單個核細胞線粒體DNA拷貝數(shù)在不同年齡組、性別間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4.消化道腫瘤患者外周血單個核細胞線
15、粒體功能的變化情況:
4.1 外周血單個核細胞線粒體膜電位的變化情況:
外周血單個核細胞、T細胞、B細胞、NK細胞、單核細胞線粒體膜電位正常對照組分別為:2809.96±311.54、1567.15±188.66、3206.51±326.87、2512.41±501.76、3127.20±458.74;消化道腫瘤組分別為:1125.88±313.99、1011.38±185.62、1480.98±352.69、129
16、0.40±340.47、1360.83±436.14,可見消化道腫瘤組不同細胞線粒體膜電位均顯著低于正常對照組(P<0.01)。胃癌組單個核細胞線粒體膜電位(1171.94±478.86)、T細胞線粒體膜電位(1024.18±140.16)、B細胞線粒體膜電位(1545.99±67.85)、NK細胞線粒體膜電位(1358.99±481.15)、單核細胞線粒體膜電位(1381.11±514.54)與正常對照組相比均顯著下降(P<0.01)
17、;肝癌組單個核細胞線粒體膜電位(1053.43±196.71)、T細胞線粒體膜電位(937.30±196.55)、B細胞線粒體膜電位(1476.68±309.56)、NK細胞線粒體膜電位(1226.63±159.94)、單核細胞線粒體膜電位(1308.02±431.87)與正常對照組比較均顯著下降( P<0.01);結(jié)直腸癌組單個核細胞線粒體膜電位(1152.28±161.92)、T細胞線粒體膜電位(1072.65±194.24)、B細
18、胞線粒體膜電位(1420.28±373.64)、NK細胞線粒體膜電位(1285.57±299.30)、單核細胞線粒體膜電位(1393.36±357.93)與正常對照組相比均顯著下降(P<0.01)。不同類型腫瘤間各細胞線粒體膜電位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并且腫瘤患者各細胞線粒體膜電位在不同年齡組、性別間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4.2 消化道腫瘤患者外周血單個核細胞ATP含量變化情況
外周血單個核細胞A
19、TP含量正常對照組為15.18±5.15,消化道腫瘤組為6.96±2.16 (P<0.01)。不同類型消化道腫瘤的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胃癌(7.34±2.05)、肝癌(6.49±2.31)、結(jié)直腸癌(7.04±2.11)ATP含量均顯著低于正常對照組(P<0.01)。外周血單個核細胞ATP含量在不同腫瘤組間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并且腫瘤患者外周血單個核細胞ATP含量在不同年齡組、性別間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20、 結(jié)論:
1.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存在氧化/抗氧化失衡,表現(xiàn)為:血漿T-AOC與GSH-PX活力顯著下降;血漿MDA含量上升;外周血單個核細胞ROS含量與線粒體ROS含量均明顯升高。
2.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外周血單個核細胞線粒體DNA的拷貝數(shù)明顯降低。
3.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外周血單個核細胞線粒體功能降低,即:線粒體膜電位明顯下降,ATP合成明顯減少。
綜上所述,消化道腫瘤患者機體的氧化/抗氧化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化療干預(yù)對惡性腫瘤患者外周血單個核細胞功能的影響.pdf
- 上消化道惡性腫瘤診治進展
- 隱血試驗篩檢上消化道惡性腫瘤的評價.pdf
- 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配偶創(chuàng)傷后成長水平及影響因素分析.pdf
- 常見消化道惡性腫瘤相關(guān)焦慮、抑郁的危險因素研究.pdf
- 同時異源性多原發(fā)消化道惡性腫瘤
- 中藥對婦科惡性腫瘤化療后消化道反應(yīng)的療效研究.pdf
- 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營養(yǎng)狀況及生活質(zhì)量相關(guān)性研究.pdf
- 安徽農(nóng)村居民消化道惡性腫瘤影響因素研究.pdf
- 上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血清多項腫瘤標志物聯(lián)合檢測的臨床意義
- B細胞惡性腫瘤患者外周血B細胞刺激因子研究.pdf
- 消化道惡性腫瘤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分子標志識別
- 靜脈化療對晚期消化道腫瘤患者細胞免疫功能影響的研究.pdf
- 化療對惡性腫瘤患者細胞免疫功能影響的研究.pdf
- 消化道腫瘤患者能量代謝研究.pdf
- 胃腸道惡性腫瘤與非惡性腫瘤老年患者認知功能的研究.pdf
- 消化道惡性治療腫瘤的內(nèi)科治療-非腸癌
- 紅細胞成分輸血促進消化道腫瘤患者EIIAF的實驗研究.pdf
- 質(zhì)子放療對惡性腫瘤患者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pdf
- 胃癌患者外周血單個核細胞HLA表達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