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
觀察導管動脈導管未閉(PDA)患者經(jīng)導管介入封堵術后24小時與長期隨訪中,左心結構與功能變化的規(guī)律,探索影響術后左心結構與功能變化規(guī)律的因素。
方法:
選擇784例1998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31日于山東省立醫(yī)院小兒心臟科行經(jīng)導管PDA介入封堵術病例為樣本,以其中具有完整住院信息的754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集其相關信息包括:性別、年齡、體重、術前合并癥、術后24小時并發(fā)癥、PDA分流情況、P
2、DA最窄內(nèi)徑、主動脈端寬度、肺動脈端寬度、術前與術后24小時左房內(nèi)徑(LA)、術前與術后24小時左室內(nèi)徑(LV)、術前與術后24小時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術前與術后24小時肺動脈收縮壓(PASP)、二尖瓣及主動脈瓣反流情況的樣本信息,根據(jù)術前術后心腔內(nèi)徑差值及比值大小,將其分為改善組與未改善組,分析各因素在患者術后24小時左心腔結構恢復的作用。對122例患者進行長期隨訪,收集復查患者LA、LV、LVEF、PASP、隨訪分流情況、二尖
3、瓣及主動脈瓣返流情況及是否出現(xiàn)手術并發(fā)癥,觀察患者術后長期左心恢復情況。
結果:
1.784例患者中男性256例(32.78%),女性528例,全部患者封堵成功,手術成功率為100%;年齡為(0.2-65)歲,中位數(shù)為3.21歲,體重為(4.4-95)Kg,中位數(shù)為15Kg;其中COOK彈簧圈56例,PFM12例,ADOI143例,ADOII42例,VSD封堵器14例,ASD封堵器1例。
2.術前LV增大7
4、10例(90.56%710/784),LA增大729例(92.99%729/784),LA與LV均增大678例(86.48%678/784),LV與正常值差值明顯高于LA與正常值差值(0.73±0.59 vs0.62±0.44cm P=0.00)。
3.與術前相比,術后24小時593例LA明顯縮小,81例不變;629例LV明顯縮小,65例不變;LA、LV、LA及LV與正常值差值均明顯縮小(2.71±0.36 vs2.40±0.
5、48 P=0.00,4.29±0.99vs3.89±0.87 P=0.00,0.63±0.44vs0.35±0.35P=0.00,0.74±0.60vs0.39±0.44 P>0.00)
4.LA與LV進行比較,術后24小時LV與正常值差值大于LA與正常值差值(0.39±0.44vs0.34±0.34 P=0.00);術前術后LV差值與比值均大于LA術前術后差值與比值(0.35±0.33vs0.28±0.33 P=0.001.
6、14±0.16 vs1.10±0.09P=0.00)
5.將術前LA與正常值差值進行分組比較中,LA改善組高于未改善組(0.66±0.45vs0.39±0.30 P=0.00),而在LV改善組與未改善組中無區(qū)別(P=0.056);將術前LV與正常值差值進行分組比較中,LA及LV改善組均明顯高于二者對應的未改善組(0.76±0.60vs0.59±0.50 P=0.000.77±0.60vs0.40±0.48 P=0.00)。
7、r> 6.女性患者在LV恢復率高于男性(X2=6.22 P=0.013),在LA無性別差異(X2=0.627 P=0.429)。
7.不同年齡階段術前術后LA恢復程度有差異(X2=6.521 P=0.011),在LV術前心腔增大程度存在差異(F=6.793 P=0.00)。
8.主動脈端寬及肺動脈端寬在LA改善組明顯大于未改善組(0.69±0.30vs0.48±0.19 p=0.001,0.37±0.22&0.32
8、±0.18 P=0.019)。
9.將術前術后LV差值及比值進行分組比較,未合并心臟基礎疾病組明顯高于合并基礎疾病組(&0.36±0.33vs0.23±0.34 P=0.0091.11±0.09vs1.06±0.08 P=0.002);而術前術后LA差值與比值與是否合并心臟基礎疾病無關(P>0.05)。
10.術后24小時PASP明顯下降(54.54±20.98&37.78±17.34 P=0.00),術前與術后24
9、小時及長期隨訪研究中LVEF無明顯差異(P值均>0.05)。
11.長期隨訪中96.92%(118/122)患者6個月內(nèi)心腔結構恢復正常,85例(10.84%85/784)患者出現(xiàn)一過性短期并發(fā)癥,全部患者隨訪中均未出現(xiàn)遠期并發(fā)癥。
結論:
1.經(jīng)導管PDA介入封堵術是一項安全高效的手術,手術成功率高,并發(fā)癥少,可作為目前PDA治療首選。
2.術后24小時心腔結構就能得到明顯的恢復,而LVEF在術
10、前及術后均無明顯的變化。
3.左房左室術前增大程度不一致,在恢復時均呈現(xiàn)先快后慢的特點,大部分患者術后6個月時心腔大小已接近正常。
4.術前心腔的增大程度對術后左心結構的恢復起重要作用,左房的恢復不但受到左房本身增大程度的影響,也受到來自左室增大程度的影響,而左室主要受到來自于左室本身結構的影響,一定程度上,術前心腔增大程度越明顯,恢復得也就更加顯著。
5.此外,年齡、性別、導管本身結構特點以及是否合并心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成人動脈導管未閉amplatzer封堵器封堵術后左心功能的變化
- 動脈導管未閉合并肺動脈高壓封堵術后隨訪研究.pdf
- 動脈導管未閉介入治療后心肌損傷、炎癥反應及心功能變化的臨床研究.pdf
- 動脈導管未閉封堵術的護理
- Amplatzer封堵器治療動脈導管未閉對左心大小與功能的影響.pdf
- 動脈導管未閉封堵術后血小板減少10分析
- 動脈導管未閉封堵術后重度肺動脈高壓持續(xù)加重例
- 動脈導管未閉封堵術電子臨床路徑研究.pdf
- 新型動脈導管未閉封堵器的實驗研究.pdf
- 動脈導管未閉
- amplatzer方法介入性治療動脈導管未閉
- 動脈導管未閉
- 國產(chǎn)封堵器介入治療小兒動脈導管未閉并發(fā)肺動脈高壓的臨床研究.pdf
- 動脈導管未閉課件
- 不同封堵器介入治療動脈導管未閉的安全性和臨床療效.pdf
- pda動脈導管未閉
- 動脈導管未閉簡介
- 新型動脈導管未閉封堵器的研制及實驗研究.pdf
- 動脈導管未閉的分型及介入治療研究.pdf
- 小兒動脈導管未閉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