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研究背景:
1,3-丁二烯(1,3-butadiene,BD)是一種重要的工業(yè)原料,用于合成橡膠、塑料等石油化工和制造行業(yè)。美國將BD列為前40位重要的化學品之一,應用范圍廣,職業(yè)接觸人群多。此外,汽車尾氣、香煙煙霧及食用油油煙中也發(fā)現(xiàn)BD普遍存在,屬于室內具有慢性空氣危害的9種優(yōu)先污染物之一。因此BD不僅是一種職業(yè)暴露污染物,更是一種重要的環(huán)境空氣污染物,其危害范圍已從職業(yè)工人擴展到普通人群。
BD可以誘導嚙齒動物
2、多器官腫瘤的形成,人群研究也顯示出白血病發(fā)病相關的陽性結果,因而被IARC和EPA列為確定的人類致癌物(1組)。BD的致癌效應主要來自于體內代謝產(chǎn)生的環(huán)氧化產(chǎn)物:1,2-環(huán)氧-3-丁烯(EB),1,2-二羥基-3,4-環(huán)氧丁烯(EBD)和1,2:3,4-二環(huán)氧丁烯(DEB)。上述環(huán)氧化產(chǎn)物均能與DNA形成加合物,造成遺傳物質的損傷,其中DEB的活性最強,因而目前對BD致癌機制研究多聚焦于闡明其遺傳損傷效應。
既往研究發(fā)現(xiàn)BD及
3、其代謝物可以誘導DNA雙鏈斷裂和染色體損傷,但是BD誘導DNA雙鏈斷裂損傷后的修復機制并不清楚。本課題組前期在人群研究中發(fā)現(xiàn)BD暴露與核質橋(NPB)比例升高相關。NPB是染色體損傷的標志和細胞癌變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研究BD誘導NPB形成的機制,將為闡明BD的致癌作用過程,預防和減少BD所誘導的染色體損傷和人群腫瘤的發(fā)生提供重要依據(jù)。有研究提示,NPB的形成可能與DNA雙鏈斷裂后,經(jīng)非同源末端連接(NHEJ)等錯誤修復形成雙著絲粒染色體,在細
4、胞分裂后期分別牽引到兩個子細胞核有關。由此我們推測,BD及其代謝物誘導DNA雙鏈斷裂后,可能通過影響主要的DNA雙鏈斷裂修復通路,即HR和NHEJ修復通路,造成錯誤修復效率的提高,從而引起NPB形成。因此,本課題以BD活性代謝物DEB為對象,在明確其誘導人淋巴母細胞DNA雙鏈斷裂和染色體損傷的條件下,研究DEB對DNA雙鏈斷裂修復通路的影響,進一步驗證修復通路在DEB致NPB形成中的作用,為深入探討B(tài)D的遺傳損傷機制提供依據(jù)。
5、 研究內容:
1.DEB的細胞毒性效應研究
建立DEB染毒處理的人淋巴母細胞TK6細胞模型模型。分別采用MTS和EdU方法檢測DEB對細胞活性和增殖能力的影響。采用流式細胞儀分析技術,分別以PI和AnnixⅤ-FITC/PI染色檢測DEB對細胞周期和細胞凋亡的影響。
2.DEB誘導細胞遺傳損傷的檢測
采用胞質分裂阻滯微核試驗(CBMNT)分析DEB對細胞染色體的損傷(微核率、核質橋率、核芽突率及核
6、分裂指數(shù));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熒光技術,檢測DNA雙鏈斷裂標志物(γ-H2AX)的表達情況。
3.DEB對細胞DNA雙鏈斷裂損傷修復的影響
采用含有HR修復效率檢測報告底物的MCF-7細胞,檢測DEB處理后HR修復效率的變化。采用Cell-free方法,提取細胞總蛋白,與32p標記的線性質粒共同作用,檢測DEB處理后NHEJ修復效率的變化。采用Western blot、Slot blot或免疫熒光方法
7、檢測DNA損傷修復通路關鍵分子ATM、p-ATM、γ-H2AX、Ku80、DKA-PKcs、XLF、DNA-ligaseⅣ和BRCA1的表達,以觀察DEB對DNA雙鏈斷裂修復通路分子表達的影響。
4.NHEJ通路基因在DEB所致染色體損傷中的作用研究
采用化學抑制劑Nu7026處理細胞以抑制DNA-PKcs的表達,采用ShRNA轉染細胞以抑制Ku80的表達,通過CBMNT檢測細胞染色體損傷的變化,分析NHEJ通路在D
8、EB所致DNA雙鏈斷裂損傷修復及NPB形成中的作用。
研究結果:
1.DEB誘導TK6細胞增殖抑制、周期阻滯和細胞凋亡
DEB可以抑制TK6細胞的活力,降低DNA的合成,具有劑量效應關系。進一步通過流式細胞儀分析發(fā)現(xiàn),DEB可以抑制TK6細胞的周期進展,使細胞分裂阻滯在G2/M期。同時,DEB處理可誘導TK6細胞凋亡,2.5~10μM DEB處理后48h,細胞凋亡率均出現(xiàn)顯著升高(P<0.01或0.001)
9、。
2.DEB誘導TK6細胞的染色體損傷及DNA雙鏈斷裂
CBMNT檢測結果表明,DEB可誘導TK6細胞的微核率、核質橋率及核芽突率升高,造成細胞的染色體損傷,同時引起核分裂指數(shù)降低,抑制細胞增殖。此外,WesternBlot檢測發(fā)現(xiàn),10μM DEB處理細胞后,DNA雙鏈斷裂標志物γ-H2AX蛋白的表達隨著時間的延長,先升高后降低,總體維持在一個高表達的水平。免疫熒光檢測也證實,10μM DEB處理可誘導細胞γ-H
10、2AX的大量表達。上述結果提示,DEB可造成TK6細胞的DNA雙鏈斷裂及染色體損傷。
3.DEB影響HR和NHEJ修復效率及相關基因的表達
采用含有pDR-GFP底物的細胞檢測DEB對HR修復效率的影響,結果顯示,DEB處理24 h后反映HR修復的熒光陽性細胞比例顯著降低,并存在劑量效應關系,提示DEB可降低細胞的HR修復效率。體外NHEJ修復檢測結果表明,隨著DEB處理濃度增加,線性化質粒DNA連接產(chǎn)物明顯增加,提
11、示DEB可提高DNA雙鏈斷裂的NHEJ修復效率。此外,對DNA雙鏈斷裂損傷修復通路的蛋白表達檢測結果表明,HR通路BRCA1蛋白在DEB處理24 h時出現(xiàn)明顯降低。同時,NHEJ通路蛋白DNA-PKcs、XLF和DNA-ligaseⅣ的表達在DEB作用后4h或24 h后開始出現(xiàn)顯著升高。Westernblot檢測未發(fā)現(xiàn)NHEJ修復通路核心蛋白之一Ku80的表達改變,但是免疫熒光和Slotblot檢測顯示DEB處理細胞后4h,Ku80蛋白
12、形成聚焦灶,同時與DNA結合的Ku80含量顯著升高,并存在劑量效應關系。上述結果提示DEB可降低HR修復通路效率及相關基因表達,但是提高NHEJ修復通路效率,以及相關基因表達或轉移結合到DNA的能力。
4.NHEJ通路參與DEB誘導的NPB形成
采用化學抑制劑和shRNA分別抑制DNA-PKcs和Ku80蛋白,通過CBMNT,觀察NHEJ通路在DEB誘導染色體損傷和NPB形成中的作用。檢測發(fā)現(xiàn),與單純DEB處理組相比
13、,抑制DNA-PKcs表達可使DEB誘導的微核和核芽突比率顯著升高,而NPB比率顯著降低。同時,與轉染陰性對照序列的細胞相比,在穩(wěn)定轉染Ku80 shRNA的細胞中,DEB也能誘導微核和核芽突比率進一步升高,而NPB比率則顯著降低。這些研究結果提示,抑制DNA-PKcs或Ku80蛋白的表達可加重DEB所誘導的微核及核芽突損傷,但減低了NPB損傷的發(fā)生。這一結果也提示NHEJ通路可能參與了DEB所誘導的NPB的形成。
研究結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CUL4B在DNA雙鏈斷裂損傷修復中的作用及其機制.pdf
- DNA雙鏈斷裂損傷及同源重組修復參與人絨癌細胞化療高敏的機制研究.pdf
- 電離輻射誘導的興奮效應及DNA雙鏈斷裂修復動態(tài)研究.pdf
- 香煙煙霧暴露誘導氣道上皮細胞DNA損傷反應及其修復機制研究.pdf
- 44022.細胞極性蛋白par3調節(jié)dna雙鏈斷裂修復的機理研究
- PKB-Akt調控腫瘤細胞DNA雙鏈斷裂損傷修復的分子機制及其靶向小分子抑制劑的研究.pdf
- 以1,2;3,4-環(huán)丁烷-對稱(3,6-氧橋-1,2,3,6-四氫苯-1,2-二甲基甲酸酐(CBTDA)為單體的脂環(huán)族聚酰亞胺的合成及性能研究.pdf
- 乙肝病毒對于肝癌細胞DNA雙鏈斷裂損傷后修復蛋白CtIP功能的影響.pdf
- BMS-345541對急性粒細胞白血病細胞DNA雙鏈斷裂修復的影響.pdf
- 乙肝病毒X蛋白對肝癌HepG2細胞DNA雙鏈斷裂修復的影響.pdf
- 缺血神經(jīng)細胞DNA損傷與修復機制的實驗研究.pdf
- △133p53協(xié)同p73促進DNA雙鏈斷裂修復.pdf
- 內、外照射誘導DNA鏈斷裂與修復在腫瘤治療中的作用.pdf
- 喹乙醇誘導HEK-293細胞DNA鏈斷裂損傷產(chǎn)生氧化應激及溶酶體線粒體相關機制探討.pdf
- 雙酚A誘導大鼠胰島INS-1細胞DNA損傷及機制探討.pdf
- 單細胞氧化DNA鏈斷裂和修復動力學及化學干預的研究.pdf
- 組蛋白去乙?;敢种苿㏒AHA對DNA雙鏈斷裂損傷修復路徑的作用.pdf
- 31873.輻射對枯草芽孢桿菌的損傷效果及dna雙鏈斷裂研究
- 雜色曲霉素、乙醇聯(lián)合染毒致人肝細胞Hep G2 DNA鏈斷裂機制研究.pdf
- 新型陽離子活性單體3,3′-[1,4-丁基雙(氧基亞甲基)]-雙-(3-乙基)氧雜環(huán)丁烷的合成及其應用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