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地區(qū)2012-2014年燒傷患者感染細菌的主要種類和耐藥趨勢及環(huán)境細菌同源性分析.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部分2012-2014年燒傷科患者感染細菌的主要種類和耐藥趨勢
  目的:
  回顧性分析無錫地區(qū)2012-2014年燒傷科患者感染細菌的主要種類和變化趨勢以及耐藥情況的變遷,為燒傷患者感染性疾病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依據(jù)。
  方法:
  對無錫地區(qū)2012-2014年燒傷科患者感染和耐藥情況做回顧性分析。
  1.數(shù)據(jù)整理
  利用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數(shù)據(jù)處理軟件WHONET5.6對2012-2014

2、年無錫市第三人民醫(yī)院燒傷科患者所有標本感染細菌的數(shù)據(jù)信息進行整理收集,標本來源包括創(chuàng)面分泌物、血液、導管和中段尿,剔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連續(xù)3日內(nèi)重復的菌株數(shù)據(jù)。
  2.細菌鑒定及藥物敏感試驗結(jié)果收集
  細菌鑒定及藥敏分析儀器為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 Compact30全自動細菌鑒定藥敏儀,利用WHONET5.6軟件對細菌鑒定及藥敏分析結(jié)果進行數(shù)據(jù)整理,藥敏試驗中革蘭陰性菌和革蘭陽性菌各使用20種抗菌藥物(見附表)

3、。
  3.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藥敏數(shù)據(jù)收集
  參照美國臨床和實驗室標準協(xié)會(NCCLS)的方法,根據(jù)金黃色葡萄球菌對苯唑西林的敏感性區(qū)分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黃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sensitiveStaphylococcus aureus;MSSA)菌株

4、。藥敏試驗中使用的藥物為:阿莫西林、青霉素 G、頭孢呋辛鈉、慶大霉素、萬古霉素、利福平、環(huán)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四環(huán)素、紅霉素。利用WHONET5.6軟件對MRSA和MSSA的藥敏試驗結(jié)果進行數(shù)據(jù)整理。
  4.統(tǒng)計分析
  對燒傷科患者感染細菌的種類和藥敏分析使用SPSS19.0軟件統(tǒng)計,?2檢驗中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表示差異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此處附表省略:)
  結(jié)果:
  1

5、.數(shù)據(jù)收集情況
  3年內(nèi)燒傷科患者感染的致病菌共6826株,剔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連續(xù)3日內(nèi)的重復菌株后獲得4624株菌(其中2012年690株、2013年948株、2014年2986株),取自創(chuàng)面分泌物、血液培養(yǎng)、導管培養(yǎng)及中段尿的菌株分別為2366株、1861株、237株、160株。
  2.患者感染細菌種類的鑒定及其變遷
  2012-2014年收集的4624株細菌中革蘭陰性菌占67.8%,革蘭陽性菌占29.4%

6、,真菌占2.8%。革蘭陰性菌中檢出率居前5位的分別為銅綠假單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鮑曼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變形桿菌(Proteus accounting)、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和大腸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革蘭陽性菌中檢出率居前5位的分別為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表皮葡萄

7、球菌(Epidermis staphylococcus aureus)、糞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屎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和溶血性葡萄球菌(Hemolytic staphylococci)(附圖)。其中銅綠假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鮑曼不動桿菌造成的感染最為常見。(此處附圖省略:)
  2012-2014年銅綠假單胞菌的所占比例分別為18.0%、19.6%、25.7%,呈增

8、長趨勢(P<0.05),而鮑曼不動桿菌的感染則呈下降趨勢,2012-2014年的感染率分別為20.1%、18.78%、17.3%(P<0.05),表皮葡萄球菌的感染變化與之相似。
  3.藥敏分析
  3.1細菌的耐藥情況
  2012-2014年檢出率居前3位的病原菌銅綠假單胞菌、鮑曼不動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耐藥情況均非常嚴重。銅綠假單胞菌僅對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環(huán)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丁胺卡那霉素和多粘菌素的耐藥

9、率低于50%(其中多粘菌素耐藥率為0),對其余15種抗菌藥物的耐藥率均大于50.0%;鮑曼不動桿菌僅對頭孢哌酮/舒巴坦、丁胺卡那霉素、左旋氧氟沙星、多粘菌素和米諾環(huán)素的耐藥率低于50%(其中多粘菌素耐藥率為0),對其余15種抗菌藥的耐藥率均大于50.0%。兩種細菌中僅對多粘菌素敏感的泛耐藥菌(extensive-drug resistant;XDR)分別為19.4%、30.9%。金黃色葡萄球菌對復方新諾明、利奈唑烷、莫西沙星、替加環(huán)素、

10、萬古霉素、呋喃妥因、喹努普汀/達福普汀的耐藥率相對較低,對其余13種抗菌藥的耐藥率均大于70.0%。
  3.2患者感染的主要細菌耐藥性變遷
  銅綠假單胞菌和鮑曼不動桿菌感染者使用頻率較高的5種抗菌藥物為:頭孢曲松、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旋氧氟沙星、頭孢哌酮/舒巴坦、亞胺培南。銅綠假單胞菌除對頭孢曲松的耐藥性無明顯變化外,對其他4種藥物的耐藥性皆呈遞增趨勢(P<0.05);鮑曼不動桿菌除對頭孢哌酮/舒巴坦和左旋氧氟沙星的耐

11、藥性無明顯變化外,對其他3種藥物的耐藥性皆呈遞增趨勢(P<0.05)。金黃色葡萄球菌使用頻率較高的5種抗菌藥物為頭孢吡肟、苯唑西林、左旋氧氟沙星、復方新諾明、萬古霉素,除對苯唑西林的耐藥性呈遞增趨勢外(P<0.05),對萬古霉素的耐藥率三年皆為0,對其余3種藥物的耐藥性無明顯變化。
  4. MRSA與MSSA的藥物敏感性比較
  MRSA對萬古霉素的敏感率為100%,對利福平的敏感率為83.6%,對其余8種抗菌藥物的敏感率

12、均<20.0%(其中青霉素G和阿莫西林的敏感率為0),MSSA對青霉素G的敏感率為0,對阿莫西林的敏感率為15.1%,對其余8種抗菌藥物敏感率均>60.0%(其中萬古霉素的敏感率為1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第二部分燒傷科病房環(huán)境細菌的同源性分析
  目的:
  對無錫市第三人民醫(yī)院燒傷科病房環(huán)境進行多部位細菌采集,檢測不同來源的細菌是否存在同源性,以判斷是否存在耐藥菌株的克隆性播散,追蹤醫(yī)院交

13、叉感染的可能途徑,為制定積極有效的消毒滅菌措施和控制感染的傳播提供依據(jù)。
  方法:
  無錫三院燒傷科病房于2012年8月底搬遷,對搬遷前后新病房水池、病床護欄、床頭柜臺面、心電監(jiān)護儀按鍵、輸液泵按鍵及病人創(chuàng)面的標本自2012年8月28日至9月5日進行為期5個采集日的采樣分析。
  1.接觸式平板采樣
  按照新版藥品生產(chǎn)質(zhì)量管理規(guī)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GMP)表面微生物取

14、樣的要求,利用接觸式平板在需取樣的各環(huán)境物體表面及住院號為450475的病人腿部創(chuàng)面進行10s按壓采樣,置于37℃孵育箱培養(yǎng)48h。
  2.菌落計數(shù)
  利用公式:細菌菌落計數(shù)(cfu/cm2)=平板菌落數(shù)(cfu)×采樣稀釋倍數(shù)/采樣面積(cm2)
  進行菌落計數(shù)及比較。由于接觸式平板采樣方式的特殊性,采樣稀釋倍數(shù)為“1”,采樣面積即為平板瓊脂的表面積25cm2。
  3.細菌鑒定
  用法國生物梅里

15、埃公司Vitek2 Compact30全自動細菌鑒定儀對所有采集的細菌進行鑒定。
  4.細菌同源性分析
  通過腸桿菌科基因間重復序列-聚合酶鏈式反應(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ERIC-PCR)對分離的主要細菌進行同源性分析。對擴增產(chǎn)物電泳條帶中泳帶位置進行分析,用數(shù)字“1”代表條帶存在,數(shù)字“0”代表條帶不存在,收集所得條帶數(shù)據(jù)組成原始數(shù)據(jù)矩陣,采用

16、平方Euclidean距離計算法對樣本進行聚類分析以獲得菌株間的親緣性關系。
  5.消毒劑作用前后致病菌檢出率比較
  在實驗最后一天(9月5日)采樣完成后,隨即用有效氯濃度為500-1000mg/L的次氯酸鈉消毒劑對水池、病床護欄、床頭柜臺面、心電監(jiān)護儀按鍵、輸液泵按鍵等部位進行消毒,消毒后再分別對其表面進行接觸式平皿采樣,37℃孵育48h后同前進行菌落計數(shù)及菌種鑒定。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對消毒劑作用前后的細菌檢出

17、情況做對比分析。
  結(jié)果:
  1.菌落計數(shù)及細菌鑒定
  住院號為450475的病人腿部創(chuàng)面標本連續(xù)5個采集日內(nèi)的培養(yǎng)結(jié)果經(jīng)鑒定均為鮑曼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和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且病人創(chuàng)面上兩種致病菌的菌落計數(shù)均達到1.2cfu/cm2(30個菌落/平皿)及以上。新病房在患者遷入前環(huán)境物體表面均未檢測到鮑曼不動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生長,

18、患者遷入后第2至第5個采集日,新病房中水池、病床護欄、床頭柜臺面、心電監(jiān)護儀按鍵、輸液泵按鍵5處環(huán)境物體表面檢測到的病原菌呈遞增趨勢,經(jīng)鑒定亦為鮑曼不動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
  2.細菌同源性分析
  本研究在燒傷科病房環(huán)境物體表面共分離33株細菌,包括20株鮑曼不動桿菌和13株金黃色葡萄球菌。
  2.1鮑曼不動桿菌的同源性分析
  經(jīng) ERIC-PCR分析,20株鮑曼不動桿菌可分為4個型別,用 A、B、C、

19、D來表示,A型6株、B型12株、C型1株、D型1株。A型與B型的相似性系數(shù)為0.995,與C型或D型的相似性系數(shù)較低,為0.062~0.125,即20株鮑曼不動桿菌中18株同源性為99.5%~100%,與剩余兩株的同源性為6.2%~12.5%。
  2.2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同源性分析
  經(jīng)ERIC-PCR分析,13株金黃色葡萄球菌可分為3個型別,用a、b、c來表示,a型11株、b型1株、c型1株。三型間的相似性系數(shù)均較高,為

20、0.65~0.85,即13株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同源性為65.0%~100%,其中11株的同源性為100%。
  3.消毒劑作用前后環(huán)境細菌的檢出情況
  消毒前水池、病床護欄、床頭柜臺面、心電監(jiān)護儀按鍵、輸液泵按鍵表面采集到的鮑曼不動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菌落計數(shù)均大于或等于0.20cfu/cm2(5個菌落/平皿),消毒后水池、床頭柜臺面、心電監(jiān)護儀按鍵、輸液泵按鍵表面均未檢測到致病菌生長,只有病床護欄檢測出菌落數(shù)為0.04c

21、fu/cm2(1個菌落/平皿)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消毒前后各部位的細菌檢出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結(jié)論:
  1.銅綠假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鮑曼不動桿菌在燒傷患者中造成的感染最為常見。
  2.2012-2014年銅綠假單胞菌的檢出率呈上升趨勢,而鮑曼不動桿菌呈下降趨勢,革蘭陰性菌中的這兩種優(yōu)勢菌耐藥情況相當嚴重,已出現(xiàn)大量的泛耐藥菌,僅多粘菌素對其有效。
  3.金黃色葡萄球菌中 MRSA的

22、檢出率在2012-2014年間呈逐年遞增趨勢,MRSA對臨床常規(guī)使用藥物的敏感率顯著低于 MSSA,對抗菌藥物耐藥性嚴重;MSSA對臨床常規(guī)使用藥物較敏感,但對青霉素G和阿莫西林有較高的耐藥性較高。
  4.感染鮑曼不動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患者入住燒傷科新病房后,使環(huán)境細菌檢測呈陽性結(jié)果,且菌落計數(shù)呈遞增趨勢。
  5.20株鮑曼不動桿菌中18株細菌為同一基因分型或相似基因分型;13株金黃色葡萄球菌中11株金黃色葡萄球菌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