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社會價值虛無現(xiàn)象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7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價值虛無是現(xiàn)代性背景下彌漫于人們生活中的一種生存態(tài)度或情緒體驗,歸屬于價值觀或人生觀。價值觀是個人生命的支撐點,具體行為選擇的內在依據(jù)。個人一旦陷入行為選擇中的價值困境,就會失去對理想信念和有意義生活的追求。價值虛無的形成,最直接原因是個人內心的價值觀的混亂乃至沖突,價值虛無的直接表征,是個體生活世界的沉淪——在面對和處理諸如“為什么”活著、“如何”活著等人生根本問題時,表現(xiàn)出心理上的無奈和行為選擇中的困惑。價值虛無作為社會負面情緒向更

2、大范圍的人群滋生、傳播和蔓延,會加重人們悲觀情緒和“末世論”情結。失去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理想的支撐,社會發(fā)展的目標就會發(fā)生偏離,人的自由和全面發(fā)展理想就會受到遏制。
  當前,中國社會正處于一個新的階段,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各種問題和深層矛盾日益暴露。由于社會結構、利益關系、分配制度和就業(yè)方式等變化導致個體價值選擇中的矛盾和沖突不斷增多,一些人價值觀扭曲、道德理想失落、信仰發(fā)生危機,身陷“物化”邏輯而不能自拔,不同程度地感受著焦慮

3、、迷茫和痛苦。它表明人們在現(xiàn)代化實踐中并未有效擺脫價值虛無的侵蝕。作為我國現(xiàn)代化事業(yè)的主體,人民群眾的精神狀態(tài)、價值感受、心理體驗和行為取向將直接影響到他們對生活意義的理解,關系到其改革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有效發(fā)揮。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須直面價值虛無問題,深入研究價值虛無發(fā)生的根源,考察價值虛無演化的歷史軌跡,思考價值虛無的種種危害,探索當代中國語境下解決價值虛無的路徑,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形成全社會最基本的價值共識,

4、在充分尊重個體選擇多樣化的基礎上,合理調整和引導個體價值追求,促進精神生活和個人的全面自由發(fā)展,就成為本文研究的主旨和目的。
  本文首先追溯了虛無和價值虛無概念的起源,嚴格區(qū)分作為本體論的虛無和價值論的虛無概念之不同。作為本體論概念的“虛無”是指與“實在”相對應的概念,“虛無”也是一種存在,是不存在的“存在”,即存在的對立物。本文主要是價值論意義上使用價值虛無這一范疇,一般指稱個人的內在感受、情緒體驗。虛無主義是價值虛無的抽象化

5、形態(tài),是價值虛無的理論表達。在西方,虛無主義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tǒng)。它與人們的價值觀、人生觀和歷史觀有密切聯(lián)系。現(xiàn)代意義上的價值虛無現(xiàn)象則是伴隨商品經濟發(fā)展、科技進步和宗教影響力的式微而漸趨強化的。現(xiàn)代性的種種弊端是導致人們價值虛無大爆發(fā)的誘因。如何應對虛無主義對現(xiàn)代生活的侵蝕成為人們面臨的時代課題。
  西方的價值虛無論大體經歷了“三階段”。羅馬帝國滅亡后興起的基督教,宣揚人惟有臣服上帝,膜拜至高無上的神靈,才能從現(xiàn)實困頓中超拔出來

6、,獲得拯救。宗教對現(xiàn)實人生采取了價值虛無的態(tài)度。近代資本主義時期,理性主義獲得了至尊地位,它不僅敵視人,而且形成“無人身的理性”,導致人對自我的否定?,F(xiàn)代性顛覆傳統(tǒng),根本消除了以往的意義世界,人們失去價值依托,走向根本的虛無主義。在中國歷史上,老莊道家價值虛無的核心是“無為而治”。崇尚懷疑,否認社會有統(tǒng)一的價值標準,逃離現(xiàn)實生活的束縛,追求思想自由和消極遁世的“隱者”形象,是其價值虛無論的典范。魏晉玄學時期,社會黑暗、兵亂相尋、物質短缺

7、、精神困頓,加劇全社會的價值虛無情緒。士人消極逃避、明哲保身,形成了學術界濃重的清談之風。20世紀的中國社會,面臨著救亡和啟蒙的雙重任務。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開始向西方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他們大量譯介西方最新社會思潮,尋求文化價值支援,此時無政府主義、虛無主義、自由主義、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相繼進入中國。在如何對待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外來文化的問題上,以胡適為代表的“西化派”與以梁漱溟為代表的“守成派”之間發(fā)生了激烈爭論,從而引發(fā)了整個社會

8、對價值觀問題的思考。無論“西化派”還是“守成派”,其代表人都是有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的知識分子,出于對國家和民族未來的憂患意識和嚴肅思考,通過相互辯駁、詰難,探尋中華民族未來發(fā)展的正確道路,應予以充分的肯定。然而,“西化派”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失望必然導致歷史虛無主義情緒的產生。“守成派”也蘊含著懷疑論和價值虛無情緒。
  在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時代,歷史上的各種虛無主義曾粉墨登場,以不同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始人強調,實踐是價

9、值生成的基礎和發(fā)揮作用的橋梁,人們惟有立足社會實踐,才能明確自己的主體地位和歷史使命。即使是精神世界中的問題,諸如個人生活中的空虛、煩惱和無聊等等,也必須回到現(xiàn)實生活中來,通過對人類生活條件的分析和實踐批判得到科學的說明。從根本上說,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寄托等這些經驗世界的問題,惟有回歸生活本身,在生活實踐中才能得到確切的解釋和說明。在“舊信仰”(包括哲學和宗教)遭遇危機時,馬克思恩格斯以革命家的理論勇氣,對包括宗教在內的各種信仰體系做出了

10、有力的批判,并適應時代進步的要求,為人類提供了科學的信仰——共產主義,它從根本上解決了人“為什么”活著以及“如何”活著的價值觀問題。共產主義科學信仰的合理性在于,它與人的全面和自由發(fā)展的訴求是內在一致的,反映了人類社會進步的普遍規(guī)律和基本要求。
  新中國建立初期,黨領導人民確立了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的價值觀,充分發(fā)揮愛國主義的凝聚功能,在文化建設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改革開放新時期,隨著我國社會轉型步伐的加快,尤其

11、是經濟全球化的深刻影響,發(fā)生在宏觀、微觀領域的價值沖突、價值困境異常突出。主要表現(xiàn)為為人民服務與追求自我利益的矛盾、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的內在沖突、愛國主義與世界主義的較量等。從潘曉《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的無奈到萬元戶的尷尬;從“雷鋒出國了”的驚嘆到電視劇《河殤》引發(fā)的廣泛爭論,等等。人們從未像今天這樣感到價值選擇中的迷茫和困惑。在轉型期的社會價值觀嬗變中,發(fā)生價值虛無現(xiàn)象有其必然性,同時也有過渡性和暫時性。事實上,價值虛無現(xiàn)象的

12、發(fā)生既有全球性,也有地域性。伴隨中國現(xiàn)代性進程的加快,價值虛無表現(xiàn)出兩個主要特征,一是由于社會價值觀嬗變所導致的選擇困惑;二是人們對社會進步論的信念發(fā)生認同危機。即由于發(fā)展道路上的某種曲折,反映在人們的觀念上出現(xiàn)的暫時性選擇迷失。
  中國當下社會的價值虛無現(xiàn)象及危害,主要有四點。(1)定向危機——失掉生活的支點。價值是人們據(jù)以確定生活目標的向導和指針。當價值虛無情緒發(fā)生時,個人的價值定向機制就會錯亂或失靈。中國傳統(tǒng)社會,家庭是生

13、活的寄托和價值來源,個人情感的歸宿?,F(xiàn)代化導致家庭的瘦化、核心化,個人從家庭中孤立出來,失去安全感,導致心理失調。社會結構的變化,大量農村人口涌入城市,面臨新的角色定位和適應問題,這些未曾遇到過的問題均導致個人價值虛無情緒的爆發(fā)。(2)意志頹廢——喪失前進的動力。精神空虛時需要填補心靈的空白,此時極容易導向對物欲的追逐。面對眼花繚亂的世界,個人極容易沉湎于物欲和感性生活難以自拔,失掉評判是非的價值標準。在多變的生活中,沉湎于流行文化,追

14、求新奇和刺激,附著在生活的表層,不思進取。一些人的欲望無法滿足,強烈的挫敗感會襲上心頭,悲觀失望情緒必然萌生?!吧耨R都是浮云”、“哥只是個傳說”、“世紀末日情結”等表明這種心態(tài)的存在。(3)吞噬效應——腐蝕正確的價值觀。一些人崇尚“游戲人生”的態(tài)度,強調金錢萬能論,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盛行,取消是非、善惡等確定標準,使一切變得模糊不清,表現(xiàn)為價值多元主義和相對主義,以此消解愛國情感,腐蝕正確的價值觀,瓦解和顛覆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15、消解核心價值觀的凝聚力。(4)瓦解群體——加劇社會的原子化。文化認同是群體對個體的情感和價值意義?,F(xiàn)代性導致認同危機,個人生活選擇喪失文化定位,產生心理和行為的沖突及焦慮評價,致使公共價值認同趨于分裂,集體主義價值觀被否定。由于“普世價值”的宣傳,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劇,公民在不同國家之間的流動頻繁,導致民族虛無主義情緒泛濫。社會的原子化趨勢與價值虛無情緒交互作用,互為因果。
  終結價值虛無侵害的路徑:(1)反思和改進價值觀建設,提

16、升個體價值自覺。針對市場經濟社會,人為“物”役的現(xiàn)實,認真反思價值觀建設之得失,回歸生命本位教育,消除“物”對“人”的遮蔽,關懷人的精神需求和精神成長,提升個人對價值的充分自覺。(2)借助“價值澄清理論”,探究價值虛無的根源,辨析多元化時代各種價值觀的優(yōu)劣,取其精華,博采眾長,通過實踐批判的方式,逐步消除價值虛無造成的危害,需要通過分辨一些價值虛無情緒的病理或心理根源,有針對性地采取相關措施解決問題。反思和改進全社會的思想政治教育,采納

17、新材料和生活化內容,探索新鮮有效的教育方法,注重批判精神的培養(yǎng),引導人們理智地選擇人生信仰和價值追求。(3)發(fā)揮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功能,有效探索基礎價值觀的傳承機制,科學布局,合理安排,按照不同價值序列的要求,引領社會公眾的價值選擇,以實現(xiàn)價值觀建設的科學化。(4)立足時代和改革實踐,推進全民族的價值創(chuàng)新工程。惟有投身火熱的改革開放實踐中,才能最終消除價值虛無的侵蝕,創(chuàng)造自己有意義的人生。在新的實踐中,必須依據(jù)時代特點和未來要求,推進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