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隨著微電子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傳統(tǒng)的Si材料、Si器件受到了諸多挑戰(zhàn),半導體器件的性能因材料和器件物理特性的限制難以繼續(xù)提高,為此,需要采用新型材料與器件結構以獲得半導體器件性能的進一步改善。在此背景下,硅基雙軸應變技術應運而生。隨著應力的引入,Si和SiGe材料的能帶結構發(fā)生了改變,材料載流子遷移率獲得提升,使得基于該技術的MOS器件性能增強,同時,硅基雙軸應變材料容易實現(xiàn)大面積生長,器件的制備技術與傳統(tǒng) Si工藝的相兼容,因此,以應變S
2、i、應變SiGe為代表的硅基雙軸應變技術成為了國內外研究機構的研究熱點,在航空、航天和通訊等領域具有極大的發(fā)展空間和應用前景。然而,由于硅基雙軸應變材料結構的特殊性,在以之為基礎的硅基雙軸應變MOS器件的I-V特性獲得提升的同時,其C-V特性、閾值電壓特性,與傳統(tǒng)Si器件的相比均呈現(xiàn)出新的變化,現(xiàn)有的體Si MOS器件模型難以描述該類器件的新特性,必須開發(fā)新的適用于硅基雙軸應變MOS器件模型。新的模型使得目前通用的MOS器件模型參數(shù)提取
3、與仿真技術無法實現(xiàn)硅基雙軸應變MOS器件的仿真工作,嚴重制約了硅基雙軸應變技術的發(fā)展、推廣。本文重點針對高質量硅基雙軸應變材料制備方法,硅基雙軸應變MOS結構C-V特性及其閾值電壓特性,硅基雙軸應變MOS器件參數(shù)提取與仿真技術進行了系統(tǒng)、深入的研究。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為:
⑴研究了硅基雙軸應變材料的位錯缺陷類型、缺陷行為及其控制技術,采用一種利用漸變SiGe緩沖層及低溫Si緩沖層相結合的硅基雙軸應變材料方法,制備出了高質量硅
4、基應變材料。AFM、TEM和Raman散射等表征結果表明,材料結晶狀況良好,缺陷密度低于105cm-2,滿足器件要求。
?、蒲芯堪l(fā)現(xiàn),硅基雙軸應變MOS結構C-V特性中出現(xiàn)了“臺階”且該“臺階”會隨摻雜濃度的不同而發(fā)生變化。針對該現(xiàn)象,分別揭示了應變Si n/pMOS、應變SiGe pMOS縱向結構的微觀載流子輸運機制,提出了應變 Si nMOS積累區(qū)、應變SiGe pMOS反型區(qū)C-V特性中“臺階”的形成機理,以及應變 Si
5、pMOS結構 C-V特性中“臺階”的轉移機理,并建立了應變Si n/p MOS、應變 SiGe pMOS結構 C-V特性模型,分析了摻雜濃度對“臺階”的影響。模型計算結果與器件仿真結果符合較好,驗證了模型的正確性。
⑶考慮硅基雙軸應變 MOS結構的特殊性,針對容易出現(xiàn)多溝道的應變Si pMOSFET、應變 SiGe pMOSFET,重點研究了其強反型溝道開啟條件,并分別建立了應變Si pMOSFET、應變SiGe pMOSFE
6、T平帶電壓模型、閾值電壓模型;同時,結合“應變工程”與“柵極工程”,提出了異質多晶 SiGe柵應變Si nMOSFET結構,并研究了其閾值電壓特性,建立了相關模型。與器件仿真結果的對比表明,所建模型能較好的反映硅基雙軸應變MOSFET的閾值電壓特性,為硅基雙軸應變MOS器件的制備提供了理論基礎與技術支持。以上研究成果,為硅基雙軸應變MOS器件的設計、制備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指導以及技術支撐,為硅基雙軸應變 MOS器件模型參數(shù)提取與仿真技術的
7、開發(fā)提出了技術需求。
?、仍谏鲜霾牧霞捌骷匦缘难芯炕A上,制備了多組硅基雙軸應變MOSFET。測試結果表明,相同條件下,應變 Si nMOSFET的跨導比體Si的提高了兩倍,而應變SiGe量子阱pMOSFET的跨導比體Si的提高了一倍,呈現(xiàn)出優(yōu)良的器件特性;獲得了器件模型參數(shù)提取與仿真所需的電學數(shù)據(jù)。
?、赏黄屏斯杌鶓僊OS器件參數(shù)提取關鍵技術,提出了硅基雙軸應變MOS器件參數(shù)提取方法;同時,研究了參數(shù)提取軟件架構,
8、以及相關計算機軟件實現(xiàn)算法,開發(fā)了硅基雙軸應變 MOS器件模型參數(shù)提取軟件,成功實現(xiàn)了硅基雙軸應變MOS器件的參數(shù)提取。
?、驶谧灾鏖_發(fā)的應變Si、應變SiGe MOSFET等效電路及其相關參數(shù)模型,采用Verilog_A高級硬件描述語言,研發(fā)了硅基雙軸應變MOS器件的EDA仿真外掛包,實現(xiàn)了與Spice/Spectra資源共享的硅基雙軸應變MOS器件的仿真。通過與器件測試結果的對比,驗證了參數(shù)提取軟件和EDA外掛包的有效性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45納米應變硅MOS器件關鍵技術研究.pdf
- 雙軸應變硅MOS器件的自熱效應研究.pdf
- 應變硅能帶與新型硅基MOS器件結構研究.pdf
- 單軸應變硅MOS器件柵電流研究.pdf
- 應變硅MOS器件的應變特性.pdf
- 應變硅納米MOS器件研究.pdf
- 應變硅MOS器件輻照特性研究.pdf
- 硅基應變引入方法與MOS器件相關基礎研究.pdf
- 應變硅MOS器件閾值電壓模型研究.pdf
- 三軸仿真轉臺關鍵技術研究.pdf
- Si基應變三維CMOS關鍵技術研究.pdf
- 硅光波導及器件結構的關鍵技術研究.pdf
- 應變MOS器件特性研究.pdf
- SOI應變SiGeBiCMOS關鍵技術研究.pdf
- 硅基PLC型無源光子集成器件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pdf
- 采用雙柵MOS結構的抗總劑量關鍵技術研究.pdf
- 應變測試系統(tǒng)關鍵技術研究.pdf
- 雙軸旋轉慣導系統(tǒng)關鍵技術研究.pdf
- 應變硅MOS界面特性研究.pdf
- 硅基毫米波頻率綜合器關鍵技術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