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民居(俗謂家屋)是在實踐基礎上的文化建構,闡釋其物質表象背后的豐富隱義早已成為一種良好的學術傳統(tǒng)。作為一種文化的解釋方法,學術界從象征人類學的視角解讀民居所蘊含的文化意義也已取得豐碩成果,并且在民居的文化內涵、空間布局與空間意義、建造儀式、象征符號等內容的闡釋上都有了較好進展??墒乾F(xiàn)有關于民居文化意義的研究對象仍然不夠全面,研究范疇局限于民居中單個或某一類組成部分或構件,理論深度、研究方法與調查基礎也相對薄弱,而且存在重應用、輕理論的傾
2、向,看重民居文化的現(xiàn)代應用價值卻忽視民居文化演進脈絡的深度挖掘,從而限制了在整體與宏觀層面深刻把握民居建造與使用背后的文化邏輯,以及民居演進與社會文化環(huán)境變遷之間的互動關系。本文以侗族傳統(tǒng)民居的文化闡釋為切入點,選擇侗族傳統(tǒng)民居從建造到使用全過程所隱含的象征表達作為研究內容,采用象征人類學研究范式與分析框架,通過對核心田野點——廣西桂林市龍勝縣樂江鄉(xiāng)寶贈村的深入調查,以及其他侗族聚居區(qū)的廣泛考察,分別從建造儀式、空間格局、象征符號、象征
3、秩序和觀念意象等多個層面,全面系統(tǒng)地闡釋了侗族傳統(tǒng)民居表征空間形成的實踐脈絡,以及民居空間意義的表征方式,并在最后反思了現(xiàn)代背景下侗族民居空間文化表征的演化趨勢與重構價值。論文的邏輯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十個部分。
導論部分為后續(xù)內容的展開提供引導,主要介紹論文的選題背景、研究意義、研究對象、借鑒理論、研究方法與創(chuàng)新之處等內容,對論文中涉及的關鍵概念進行辨析,并詳細介紹了論文寫作的田野調查經(jīng)歷。
第一章是國內外研究回顧與文
4、獻綜述。分別從象征人類學、符號學、空間與家屋、侗族傳統(tǒng)民居四個方面,對與論文研究主題密切相關的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進行系統(tǒng)梳理與概括提煉,既可以作為本文研究必要性與重要性的一個基礎,也可以視為對本文研究對象選擇與研究內容確定的一種理論和實踐支持,從而為后面的研究內容展開與邏輯框架構建提供理論鋪墊。同時,本章的內容也具有承上啟下和拋磚引玉的作用,為后續(xù)研究主題的展開提供相互關聯(lián)的邏輯主線。
第二章是寶贈侗族傳統(tǒng)民居概述。通過對寶贈侗族
5、聚落與傳統(tǒng)民居的介紹,詳細闡述了寶贈侗族的村落概況與聚落模式、村落布局與居住格局、民居類型與建筑形式等內容。通過本章的介紹與分析,可以大致對侗族傳統(tǒng)民居的物質形態(tài)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從而為后面不同角度的傳統(tǒng)民居象征人類學解讀提供堅實的實踐基礎與現(xiàn)實支持。
第三章是建造儀式與象征表達。首先對寶贈侗族傳統(tǒng)民居建造過程及其當中的儀式活動進行了詳細描述,而且將建造儀式過程中最具特色的上梁儀式單獨抽出進行全面描述,并簡要探討了其中所蘊
6、含的象征意義。然后借鑒儀式過程理論,深入闡釋了儀式背后隱含的深厚而豐富的象征意義。分析發(fā)現(xiàn),就整個傳統(tǒng)民居建造儀式而言,“分隔—閾限—聚合”的經(jīng)典演進路徑依然存在,然而其中也包括了兩個類閾限狀態(tài)和一個以上梁慶典作為表達形式的閾限嵌套過程,而且所有的這些階段性儀式過程其目的都是一致的。之后還著重探討了儀式過程中閾限階段的共睦態(tài),以及儀式場域中所蘊含的結構隱喻。本章的分析不僅將現(xiàn)有儀式象征研究中以人為焦點對象的探討拓展到了物的分析范疇,而且
7、對儀式過程理論的實踐解釋與應用也起到了一定的深化作用。
第四章是家屋格局與象征蘊義。在詳細描述寶贈侗族傳統(tǒng)民居空間布局的基礎上,以獨立式家屋為例,對家屋中四種主要的空間區(qū)隔及空間意義的傳遞進行了深入解讀。研究表明,寶贈侗族獨立式傳統(tǒng)家屋中,存在四個最為重要的細分空間——堂屋、伙房、主屋和谷倉,不同的細分空間傳遞了構成家屋空間的不同功能意蘊,而且每一個細分空間都藉由一個物質性的意義媒介物(分別對應為神龕、火塘、主床、糯谷)來實現(xiàn)
8、空間意義的傳遞,并最終依靠它們分別表達的空間意義(共魂、共食、共居、共財),完整地體現(xiàn)了家屋的物質與精神內涵。
第五章是民居建筑與符號象征。在比較現(xiàn)有象征符號分類理論基礎上,提煉出適合侗族傳統(tǒng)民居的三類象征符號——關鍵性、工具性和指涉性象征符號,并對不同類型符號的象征意義進行了深入闡釋。具體到寶贈侗族傳統(tǒng)民居上,屬于關鍵性象征符號的只有寶梁一種;體現(xiàn)工具性象征符號內涵的有四種——中柱、瓜柱、大門和主門;可以歸入指涉性象征符號范
9、疇的也有三種,即數(shù)字、語言(包括文字)和色彩。進一步分析表明,寶梁的象征意義涵蓋了福、祿、壽、喜、財?shù)任鍌€方面的內容;中柱體現(xiàn)為家屋支撐與神佑象征;瓜柱借用葫蘆來傳遞對家屋多子的祈盼;大門表達了主人對家屋招財、聚氣和得水的愿望;主門則凸顯了對家屋人丁興旺的一種祝愿。不同種類、不同含義指涉性象征符號的運用,不僅豐富了侗族傳統(tǒng)民居的物質與精神內涵,也使得民居建造的意義更加完整。
第六章是二元對立與秩序象征。分別從對立產(chǎn)生的秩序根源
10、、秩序的象征表達形式和秩序的維持三個角度,得出由潔凈與骯臟二元對立表征的三個秩序空間形式,即宗教活動、儀式空間和世俗生活,以及為了維持這種秩序結構而采取的兩種常見手段——設立禁忌規(guī)則和對污穢進行凈化。然后以此為基礎,分別從上述空間視角,詳細闡釋了寶贈侗族傳統(tǒng)民居建造與使用上潔凈與骯臟兩種不同秩序體系的物質與精神構建、秩序體系的維持與秩序規(guī)則遭到破壞后的補救措施。分析顯示,無論哪一種空間類型,都存在與潔凈和骯臟二元對立相似的象征表達,表達
11、了不同空間對秩序維持與觀念強化的目標追求。然而,無論潔凈與骯臟的區(qū)隔界限、行為規(guī)則如何嚴格,對秩序的威脅和破壞總是難以避免,因此,建立針對污染和危機的化解原則及行動方案,對維護秩序結構的穩(wěn)定性同樣不可或缺。具體到寶贈侗族傳統(tǒng)民居上,也有兩種常用的秩序重構方式——凈化和禳解,前者起到預防污染和化解危機兩種功效;而后者則通過安神和除祟兩種不同方式起到危機消解的作用。
第七章是象征淵源與觀念意象。本章的主要目的,在于系統(tǒng)總結和概括侗
12、族傳統(tǒng)民居的象征淵源與觀念意象。結果表明,寶贈侗族傳統(tǒng)民居的象征表達既吸收了漢族的風水五行和陰陽八卦思想,也秉承了侗族傳統(tǒng)文化中的詩性智慧和巫術信仰精髓,并在長期的采借與融合過程中演化出豐富的象征意義。對寶贈侗族來說,傳統(tǒng)民居象征意義的表達雖然有多種媒介,如空間結構、建造儀式、符號使用等,可是如果從整體上考察,民居中傳遞的象征內涵事實上可以歸納為一個觀念體系,它涵括了寶贈侗族傳統(tǒng)文化中的自然觀、空間觀、時間觀、宗教觀、階序觀、倫理觀、生
13、育觀和幸福觀等八種觀念意象,而且每一種觀念意象也分別能夠從傳統(tǒng)民居的物質、儀式、使用規(guī)范等方面找到對應的傳遞媒介。它們與民居建造和使用上的宗教—巫術儀式相結合,共同構成了寶贈侗族的整體幸福觀念表達圖式。
結語部分從實踐的層面提煉上述不同視角有關侗族傳統(tǒng)民居象征意義闡釋的主要結論。指出侗族傳統(tǒng)民居是實踐基礎上的一個表征空間,民居空間意義的形成與演化是實踐基礎上文化建構的結果。在意義的形成過程中,儀式實踐發(fā)揮了關鍵作用,同時,其他
14、象征要素如親屬實踐、符號實踐和秩序實踐等也有重要的貢獻,而且總體來說,這些象征要素都指向一個共同的目標,即侗族整體的幸福觀念表達。
最后是余論部分。結合前述內容,探討在文化涵化與政府政策雙重作用下侗族民居的現(xiàn)代變遷,以及民居象征意涵消褪帶來的消極和積極影響,并反思現(xiàn)代語境下侗族民居象征意義重構的價值所在。
作為民族文化中一個重要的構成要素,傳統(tǒng)民居是社會文化實踐的場域,因而傳統(tǒng)民居的物質表象背后,普遍隱含著豐富而深刻
15、的文化意義,并以一種可見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侗族傳統(tǒng)民居就是這樣一個載體。本文以寶贈為田野點,揭示了侗族傳統(tǒng)民居背后的深層次文化邏輯及其表征方式。從民居建造過程和使用方式來看,侗族傳統(tǒng)民居并不冗長和復雜,可是幾乎在每一個操作步驟、物質準備和行為規(guī)范上都蘊含著深厚的象征意義,并且由人及屋、由屋及寨,經(jīng)過民居所扮演的中介角色,很好地詮釋了侗族文化傳統(tǒng)上“人—家—社會”之間的緊密關聯(lián)及其互動影響。也正是藉由這種聯(lián)系與互動過程,侗族文化中別具一格的
16、自然、宗教、倫理等觀念得以呈現(xiàn)和強化,并逐漸上升為本民族共同遵守的行動邏輯和集體意識。盡管傳統(tǒng)民居提供了了解侗族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良好窗口,然而作為一種更具現(xiàn)實意義的日常生活必需品,傳統(tǒng)民居的變遷也是一種難以避免的自然邏輯和文化結果,而且變遷的總體趨勢是民居的實用功能增強而象征意蘊弱化。這種變遷有其積極的一面,可是消極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對侗族而言,文化涵化和政府政策的雙重作用嚴重壓縮了民居中象征意義的生存空間,并已威脅到民族文化傳承與弘揚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空間與政治:岳廟文化的景觀人類學研究.pdf
- 信仰空間中的人與社會——迭部藏族宗教的象征人類學研究.pdf
- 韶山傳統(tǒng)建筑的文化人類學考察——以民居和祠堂為例.pdf
- 同樂侗族刺繡的藝術人類學初探[①]_剪紙
- 三江侗族建筑的科技人類學考察.pdf
- 儺文化的象征人類學闡釋——黔東北思南儺儀度關研究
- 費孝通-論人類學與文化自覺
- 《異域錄》的文化人類學研究.pdf
- 儺文化的象征人類學闡釋——黔東北思南儺儀度關研究_12247.pdf
- 物質文化與人類學
- 《春香傳》的文化人類學解讀.pdf
- 鄂南傳統(tǒng)民居的建筑空間解析與居住文化研究.pdf
- 文化人類學概論講義
- 基于文化人類學的方法對榆林四合院民居的研究.pdf
- 歷史人類學的理論與在中國的實踐
- [學習]文化人類學與中國的文化建設
- 信仰、儀式與象征——臺旗龍王神信仰的人類學考察.pdf
- 抉發(fā)人類文化的本質——試論錢鐘書與文化人類學.pdf
- 文化人類學復習題
- [學習]文化傳播主義與功能主義人類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