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齡期女性垂體瘤臨床特征及影響性腺功能的相關因素分析.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8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
  育齡期女性垂體瘤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臨床上卻缺乏大樣本的綜合分析,我們通過分析387例育齡期女性垂體瘤的臨床特點、影像學特征、病理結果、手術效果、殘留或復發(fā)腫瘤進一步治療及術后并發(fā)癥情況,從而進一步指導臨床診斷、治療及隨訪,改善預后。此外,性腺功能的紊亂是困擾垂體瘤育齡期女性一大問題,通過對影響性腺功能相關因素分析,可以對有生育要求及渴望恢復正常月經(jīng)周期的患者早期治療并延緩繼發(fā)性性腺功能減退引起的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及發(fā)展。

2、r>  方法:
  選取自2003-01-01日至2012-03-31日在我院診治且有完整病例資料的15-50歲的育齡期垂體瘤患者,總結并分析其年齡、大小分布特征、首發(fā)臨床表現(xiàn)特征、影像學特征、病理結果、治療方式、常見腫瘤類型的特點及術前激素水平與免疫組化結果之間的關系;其次,評估術后近期并發(fā)癥,如電解質紊亂、多尿或尿崩癥、高熱發(fā)生率及其相關危險因素;最后,隨訪術后常見臨床癥狀、術后激素替代情況、評估部分患者垂體前葉功能、術后緩解

3、、術后殘留或復發(fā)治療情況及影響性腺功能相關因素。應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連續(xù)性變量兩組之間比較采用成組樣本t檢驗、變量轉化后的t檢驗或非參數(shù)秩和檢驗(Mann-Whitney U檢驗),多組間的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ANOVA),相關分析采用Spearman及偏相關分析;分類變量采用 Pearson X2、Fisher精確概率法、配對卡方檢驗及Logistic回歸。
  結果:
  術前診斷為垂體瘤共387

4、例,大腺瘤(69.5%)、30歲以上(60.21%)患者最常見,腫瘤大小與年齡呈正相關(r=0.355,P=0.000),92.95%的患者由月經(jīng)不調、溢乳、不孕、肢端肥大等內分泌表現(xiàn)就診,且年齡越小、術前GH及PRL水平越高越以內分泌表現(xiàn)就診。常見內分泌表現(xiàn)為月經(jīng)紊亂、停經(jīng)及溢乳;常見占位表現(xiàn)為頭痛及視力下降。
  育齡期患者為泌乳素(prolactin PRL)瘤是育齡期最常見腫瘤類型,占34.1%,其次為生長激素(Growt

5、h hormone GH)腺瘤(39,10.1%),PRL+GH混合瘤(31,8.0%),無特征細胞瘤(29,7.5%),促皮質激素(Adrenocorticotropin ACTH)腺瘤(23,5.9%),多激素表達(19,4.9%)。各類型都以大腺瘤最多見,除PRL瘤外,其余各類型垂體瘤發(fā)病年齡多數(shù)都大于30歲。
  58.7%患者為侵襲性垂體瘤,41.3%患者為非侵襲性垂體瘤,腫瘤的侵襲性與術前PRL水平(Odds rare

6、,OR=1.004,P=0.000)、腫瘤大?。∣R=1.121,P=0.000)、術前有無激素過多(OR=24.25,P=0.037)表現(xiàn)有關。術前PRL越高,越易表現(xiàn)為侵襲性垂體腺瘤,中位術前PRL水平為88.8ug/L;腫瘤越大,越易表現(xiàn)為侵襲性,中位腫瘤大小為20mm;無激素過多表現(xiàn)者更可能是侵襲性垂體腺瘤。
  PRL瘤較非PRL瘤腫瘤小、年齡小、術前PRL水平高,中位數(shù)分別為12mm、28歲及181.9ug/L,術前P

7、RL水平與腫瘤大小正相關(r=0.242,P=0.013),與年齡負相關(r=-0.288,P=0.003)。術前PRL水平為112.2ug/L時術后病理診斷為PRL瘤診斷價值最高(靈敏度為78%,特異度為83%)。影響PRL術后緩解率的因素有腫瘤大小、術前PRL水平、術后第一天PRL水平、術后PRL下降率及腫瘤侵襲性。術后PRL水平小于23.46ug/L的緩解率是大于該水平患者的66倍,術后PRL下降大于90.78%是小于該水平的27

8、.75倍,術前PRL小于260ug/l及腫瘤小于14.5mm是大于相應水平的8.54及14.92倍;非侵襲性緩解率是侵襲性的3.76倍。育齡期PRL女性經(jīng)蝶手術治療術后緩解率高于文獻報告藥物治療緩解率。
  GH瘤較非GH瘤術前GH水平高、腫瘤大、年齡大,中位數(shù)分別為14.3 ug/L、22.5mm、41歲。術前GH水平與腫瘤大小無相關性,GH水平大于2.6ug/L對術后病理診斷GH瘤價值最高(靈敏度為77%,特異度為83%)。<

9、br>  ACTH瘤中靜止型ACTH瘤占91.3%,活性ACTH瘤僅占8.7%,ACTH瘤較非ACTH瘤腫瘤大、年齡大,中位數(shù)分別為26.4mm及37.6歲,ACTH及F水平兩組無差異。術前診斷活性ACTH瘤6例,但術后病理ACTH陽性僅2例。術前一次ACTH及F水平檢測對術后免疫組化的診斷沒有價值。
  72.4%的無功能腺瘤伴有高泌乳素血癥;94.4%的促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xiàn)S

10、H)瘤伴有高泌乳素血癥,平均值為74ug/L。FSH瘤較非FSH瘤術前FSH高,且當影像學證明垂體占位,PRL水平輕度升高,F(xiàn)SH水平高于6.685mIU/mL時對預測FSH免疫組化陽性有一定價值(靈敏度為72.2%,特異度為79%)。
  手術治療的垂體瘤患者總共369例(95.3%),由同一專家主刀,其中352例(95.4%)行經(jīng)蝶竇切除術,7例(1.9%)行經(jīng)框上鎖孔通路,7例(1.9%)行開顱手術,余3例手術方式不詳。

11、r>  術前繼發(fā)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者61例(16.8%),皮質功能正常87例(23.9%),不能判斷需行興奮試驗者216例(59.3%),22例(6%)繼發(fā)性甲狀腺功能減退,6例(1.6%)為原發(fā)性甲狀腺功能減退(橋本氏甲狀腺炎),甲狀腺功能正常者253例(69.3%),83例(22.7%)甲狀腺功能無法判斷。育齡期女性,排除閉經(jīng),月經(jīng)狀態(tài)是評估性腺功能最好的方式。故術前月經(jīng)正常即性腺功能正常者57例(14.73%),紊亂即性腺功能減

12、退321例(82.95%)。而月經(jīng)紊亂中依據(jù)激素水平判斷術前性腺功能減退者僅145例(37.5%)。可隨訪患者243例(62.79%)。未隨訪垂體前葉任一激素者40例(18%),至少進行一項垂體前葉激素檢查者167例(73%),剩下20例(9%)不能判斷有無行垂體前葉功能復查,術后垂體前葉功能不全發(fā)生的比例為黃體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及FSH占7.5%、ACTH占5.3%、TSH占4.4%、GH占3.1%

13、、PRL占1.8%。
  育齡期女性常見的術后近期并發(fā)癥為:低鈉血癥(64例,17.3%)、高鈉血癥(77例,20.9%)、高熱(19例,5%)及多尿(264例,71.5%)。開顱手術引起術后血鈉<130mmol/l或大于150mmol/l水平者是經(jīng)碟手術路徑的19.7倍。66.9%患者術后24h尿量分布在3000-5000ml之間,年齡越大,術后發(fā)生多尿概率越高(OR=1.032,P=0.032)。
  術后隨訪常見的臨床

14、癥狀為嗅覺減退占22.47%,然后為乏力(19.82%)、性功能下降(16.74%)、陰毛腋毛或胡須脫落(14.54%)、怕冷(12.78%)及便秘(7.49%)等。
  術后隨訪緩解137例(61%),復發(fā)12例(5%),殘留41例(18%),死亡2例(1%),未行影像學及垂體功能檢查者35例(15%)。多因素分析得出腫瘤侵襲程度達Hardy分級Ⅴ級是非Ⅴ級的0.4倍。
  術前月經(jīng)紊亂321例(82.9%),正常57例(

15、14.7%),明確有婦科本身疾病9例(2.3%),單因素分析顯示術前月經(jīng)紊亂組較正常組術前PRL高、術前E2水平低、年齡小,中位數(shù)分別為98.36ug/L、7.43pg/mL、32歲,而多因素分析僅顯示術前PRL水平及年齡與育齡期垂體腺瘤女性月經(jīng)狀況有關,相關分析顯示PRL水平與E2呈負相關(r=-0.172,P=0.001)。
  術后63.39%(142例)的患者月經(jīng)周期正常,32.59%(73例)的患者術后月經(jīng)紊亂。配對卡方

16、檢驗顯示手術治療可使患者月經(jīng)周期得到恢復(P=4×10-3)。多因素分析顯示,ACTH瘤、PRL瘤、既往無垂體瘤治療史、腫瘤越小的患者,術后月經(jīng)周期越容易是正常,OR值分別為1.205、1.19、2.7、1.09。
  術前月經(jīng)紊亂患者中大腺瘤+泌乳素正常或降低(Hu+NPRL)組較大腺瘤+泌乳素升高(Hu+HPRL)組術后月經(jīng)周期難恢復(OR=0.13,95%CI:0.03-0.48)、Hu+HPRL組比微腺瘤+泌乳素升高(Sm

17、+HPRL)組術后月經(jīng)周期難恢復(OR=0.34,95%CI:0.13-0.89)。
  結論:
  育齡期女性大腺瘤、30歲以上患者常見,腫瘤大小與年齡正相關,多由于內分泌表現(xiàn)就診,且年齡越小、術前GH及PRL水平越大越以內分泌表現(xiàn)就診。多為侵襲性垂體瘤,且術前PRL水平越高,腫瘤越大及沒有內分泌表現(xiàn)侵襲性可能性越高。育齡期最常見腫瘤類型為PRL瘤及GH瘤。
  PRL瘤以大腺瘤及30歲以下患者占多數(shù),術前PRL水平

18、與腫瘤大小正相關,與年齡負相關。PRL瘤較非PRL瘤腫瘤小、年齡小、術前PRL水平高,術前PRL水平為112.2ug/L時術后病理診斷為PRL瘤診斷價值最高。影響PRL術后緩解率的因素有腫瘤大小、術前PRL水平、術后第一天PRL水平、術后PRL下降率及腫瘤侵襲性,其中術后第一天PRL水平小于23.46ug/L預測緩解率價值最高。育齡期PRL女性經(jīng)蝶手術治療術后緩解率高于文獻報告藥物治療緩解率。GH瘤以大腺瘤及30歲以上患者為主,較非GH

19、瘤術前GH水平高、腫瘤大、年齡大,術前GH水平大于2.6ug/L對術后病理診斷GH瘤價值最高。ACTH瘤中靜止型ACTH瘤多見,主要為大腺瘤?;钚訟CTH瘤罕見,為微腺瘤,病理可為ACTH表達陰性,術前ACTH及F水平對術后免疫組化的診斷沒有價值。無功能腺瘤及促性腺激素腺瘤以大腺瘤為主,多數(shù)伴有高泌乳素血癥。
  術后多尿、低鈉及高鈉血癥發(fā)生概率高,年齡大與多尿有關,開顱手術術后出現(xiàn)血鈉紊亂概率高。基礎水平激素的測定對判斷繼發(fā)性皮

20、質功能不全及繼發(fā)性性腺功能不全有限,應行興奮實驗。
  腫瘤侵襲程度沒有達Hardy分級Ⅴ級是預測術后緩解的一個良好指標。
  術前PRL水平及年齡是影響未治療育齡期垂體腺瘤女性性腺功能的主要因素,且PRL水平主要是通過降低E2的水平來影響性腺功能;手術治療可使患者性腺功能得到恢復。ACTH瘤、PRL瘤、既往無垂體瘤治療史、腫瘤越小的患者,術后性腺功能越容易為正常。術前性腺功能紊亂患者,大腺瘤且泌乳素不高的患者較大腺瘤泌乳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