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本試驗采用小鼠肺癌腫瘤模型為研究對象。取小鼠骨髓細胞體外培養(yǎng)樹突狀細胞(Dendritic cell,DC),用腫瘤抗原活化DC成熟,與小鼠脾淋巴細胞誘導的淋巴因子激活殺傷細胞(L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r cell,LAK)細胞共培養(yǎng),觀察共培養(yǎng)細胞的抗腫瘤能力及回輸體內后的組織器官分布特點。為今后在臨床聯(lián)合應用DC和LAK細胞治療肺癌提供試驗依據。 方法: 1培養(yǎng)小鼠肺癌腫瘤細胞株Le
2、wis lung carcinoma(LLC),收集對數生長期的LLC細胞,調節(jié)細胞濃度為1×107/ml。以C57BL/6小鼠右側前肢腋下為注射部位,皮下注射單細胞懸液0.2ml,以建立小鼠腫瘤模型。 2取小鼠腫瘤組織,應用反復凍融法制備腫瘤抗原,使用考馬斯亮藍蛋白測定試劑盒進行LLC腫瘤抗原蛋白定量。 3.DC與LAK細胞的體外培養(yǎng)。從C57BL/6小鼠脛骨與股骨獲得骨髓細胞,用含有rmGM-CM-CSF 50ng/
3、ml和rmIL-4 25ng/ml的RPMI1640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隔天半量換液,并加相應細胞因子。培養(yǎng)至第七天的DC,加入LLC腫瘤抗原100mg/ml,48h后,收獲懸浮細胞,為活化DC。使用流式細胞儀檢測CD80、CD86的表達情況。于C57BL/6小鼠獲得脾臟,過400目鋼網制備脾細胞懸液。利用梯度離心法收獲脾淋巴細胞。用含rmIL-21000iu/ml的RPMI1640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至第七天,收獲細胞為LAK細胞。 4.DC-
4、LAK的共同培養(yǎng)。收獲的活化DC與LAK細胞,按1:5的比例混合,加入rmIL-2 500iu/ml、rmGM-CSF25ng/ml、rmIL-4 12.5ng/ml培養(yǎng)48h后收集,為共培養(yǎng)DC-LAK細胞。 5共培養(yǎng)DC-LAK體外殺傷實驗。效應細胞為LAK細胞組和與腫瘤抗原致敏DC共培養(yǎng)LAK細胞(DC-LAK),靶細胞為LLC細胞,分別按效靶比20:1、40:1的條件下用MTT法檢測兩種細胞的殺傷活性。 6回輸外
5、源性殺傷細胞。荷瘤C57BL/6小鼠48只,于注射LLC后10天,回輸經CFSE標記的外源性殺傷細胞。荷瘤小鼠隨機分為瘤旁皮下注射和腹腔注射2組,各組再隨機分為DC-LAK組與LAK組,各組再隨機分為4組(1h、4h、24h、72h),每組3只,每只分別經瘤旁皮下注射或腹腔注射CFSE標記的DC-LAK細胞或LAK細胞3×107/0.2ml。7外源性殺傷細胞體內分布的檢測。各組荷瘤小鼠分別于回輸外源性殺傷細胞后1h、4h、24h、72h
6、,取外周血、肝臟、脾臟、肺臟與腫瘤。肝臟、脾臟、肺臟與皮下腫瘤過200目鋼網,加入與原重量相等的PBS重懸。外周血按體積用PBS1:1稀釋。處理好的血,肝臟,脾臟,肺臟與皮下腫瘤各樣本取10μl,滴于載玻片上,上覆蓋玻片,每個樣本滴片3張。激光共聚焦熒光顯微鏡(I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LSM)下觀察成像(激發(fā)波長為488nm,熒光信號的檢測通道為505nm的長通濾光片)。于400倍視野下觀察
7、,每張玻片隨機選取10個視野,采集圖像,計數圖像中綠色熒光細胞。以3張玻片均數記為該樣本陽性細胞數。 結果: 1小鼠骨髓細胞培養(yǎng)9天后表面突起多樣化,細胞呈樹突狀。平均每只小鼠收獲DC6×106個。經LLC腫瘤凍融抗原活化的DC,其表面CD80表達率為42.4%,CD86表達率為75.31%,CD80CD86共表達率為41.36%。 2.DC和LAK細胞混合培養(yǎng)48h.后形成DC-LAK細胞簇,少則數個細胞,多則
8、數十個細胞。 3外源性殺傷細胞對小鼠LLC肺癌細胞的體外殺傷活性。效應細胞與靶細胞為40:1時,單純LAK細胞組殺傷活性為(63.45±2.46%),而經LLC細胞抗原致敏的DC能誘導出LAK.細胞對LLC肺癌細胞更強的殺傷活性(81.02±2.18%)。兩者相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1)。當效應細胞與靶細胞為20:1時,DC-LAK細胞對LLC細胞的殺傷活性(75.10±3.68%)仍明顯高于LAK細胞的殺傷活性(57.9
9、2±2.11%)(p<0.01)。4外源性殺傷細胞回輸荷瘤小鼠體內的分布。 (1)外源性殺傷細胞經腹腔注射途徑回輸荷瘤小鼠體內后,標記的DC-LAK細胞于回輸后1h時,在肺臟內的分布達到峰值;4h時,肝臟和脾臟內的分布達到峰值;24h時,腫瘤內的分布達到峰值,此時腫瘤內的分布高于其他臟器(p<0.05)。72h時,此時脾臟內分布最多(p<0.05)。在整個觀測過程中,外周血中的分布始終很低。與LAK細胞組相比,在1h、4h、24
10、h時腫瘤內的分布DC-LAK組高于LAK組(p<0.05)。在72h時腫瘤內的分布兩組無統(tǒng)計學差異。 (2)外源性殺傷細胞經瘤旁皮下注射途徑回輸荷瘤小鼠體內后,標記的DC-LAK細胞于回輸后1h時,在肺臟內的分布達到峰值;4h時,肝臟內的分布達到峰值;24h時,腫瘤脾臟內的分布達到峰值,此時腫瘤內的分布高于其他臟器(p<0.05)。72h時,腫瘤脾臟內分布最多。在整個觀測過程中,外周血中的分布始終很低。與LAK細胞組相比,在1h
11、、4h、24h時腫瘤內的分布DC-LAK組高于LAK組(p<0.05)。在72h時腫瘤內的分布兩組無統(tǒng)計學差異。 (3)兩種回輸途徑回輸的比較。腹腔注射途徑回輸荷瘤小鼠體內后,DC-LAK細胞主要分布于肝臟和脾臟中;瘤旁皮下注射途徑回輸荷瘤小鼠體內后,DC-LAK細胞主要分布于腫瘤中。在各觀測時間點,DC-LAK細胞在腫瘤內的分布瘤旁皮下注射組均高于腹腔注射組(p<0.05)。 結論: 1.小鼠骨髓細胞體外聯(lián)合應
12、用rmGM-CSF和rmIL-4培養(yǎng),經腫瘤細胞凍融抗原致敏,可以誘導擴增出較多數量、較高純度的樹突狀細胞,可滿足一般試驗的要求。 2.腫瘤凍融抗原致敏DC誘導的LAK細胞對小鼠LLC細胞具有高效的特異性殺傷作用。 3.DC-LAK細胞經腹腔注射途徑回輸荷瘤小鼠體內后,主要分布于肝臟和脾臟中;經瘤旁皮下注射途徑回輸荷瘤小鼠體內后,主要分布于腫瘤組織中。DC與LAK細胞共培養(yǎng)后經兩種途徑回輸荷瘤小鼠體內后,均可提高LAK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不同途徑和時段輸注BMMSC對臍血CIK-NK細胞在荷瘤小鼠體內抗腫瘤效應的影響.pdf
- 樹突狀細胞的培養(yǎng)和不同回輸途徑治療大鼠膀胱腫瘤的研究.pdf
- DC與CIK共培養(yǎng)細胞的腫瘤殺傷作用研究.pdf
- 穿心蓮內酯對肝癌(H22)荷瘤小鼠的體內抗腫瘤作用機制的研究.pdf
- DC與CIK共培養(yǎng)后對腫瘤細胞殺傷活性的研究.pdf
- 裙帶菜多糖對荷瘤小鼠抗腫瘤及抗轉移作用的研究.pdf
- 硒抗腫瘤作用機制研究及前列腺癌小鼠荷瘤模型的建立.pdf
- 腫瘤細胞來源鈣網蛋白誘導荷瘤小鼠體內MDSCs富集的機制研究.pdf
- 經靜脈途徑移植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后在慢性心肌梗死大鼠體內的分布.pdf
- 調節(jié)性T細胞在肝癌荷瘤小鼠體內表達情況的研究.pdf
- 紅樹植物角果木dolabrane型二萜對Lewis荷瘤小鼠的抗腫瘤作用.pdf
- 刺參多糖對荷瘤小鼠抗腫瘤及免疫調節(jié)功能的研究.pdf
- 溫通法對S180荷瘤小鼠抗腫瘤作用的免疫機理研究.pdf
- OK--432腫瘤細胞疫苗對DBA-2荷瘤小鼠抗腫瘤效應影響的實驗研究.pdf
- 人MDS荷瘤小鼠模型的建立及砷劑、沙利度胺在荷瘤小鼠體內抗瘤作用與機制的研究.pdf
- 99mTc-NGR-IFN-α2a在荷瘤小鼠模型體內分布及顯像的研究.pdf
- HIFU治療后荷瘤鼠外周血淋巴細胞的特異性抗腫瘤效應.pdf
- 胚胎干細胞在Lewis肺癌中的體內外抗腫瘤作用研究.pdf
- 抗腫瘤化合物MINS小鼠體內分布及Caco-2透過性研究.pdf
- 黃芩苷元抗腫瘤作用的體內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