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闡釋與文本接受_22512.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8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蕭伯納被稱為英國現(xiàn)代戲劇之父,也是繼莎士比亞之后最偉大的劇作家。蕭伯納一生著作頗豐,包括50多部戲劇和諸多戲劇批評、演講,1925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蕭伯納在作品中揭露了一些重大的社會問題,批評了資產(chǎn)階級的虛偽,提出了自己的戲劇思想。在他看來,戲劇的目的是改變社會,而不是“為了藝術而藝術”,故而創(chuàng)作出“新戲劇”問題劇。蕭伯納及其作品影響深遠,具有深刻的現(xiàn)實社會意義;作為蕭伯納的代表作,Pygmalion語言尖銳潑辣、充滿機智,具有發(fā)人深

2、省的社會現(xiàn)實意義,深深吸引了中國讀者。楊憲益先生分別于1956年、1982年、1987年和2002年推出Pygmalion中譯本。在每次翻譯過程中,楊憲益先生都根據(jù)具體歷史語境相應調(diào)整。譯本的變化彰顯了楊憲益先生對原文的歷史性解讀。“理解的歷史性”和“效果歷史”是解釋學的重要概念。無論是作為認知主體的讀者還是作為認知客體的文本,都內(nèi)嵌于歷史性之中,有其無法擺脫的歷史局限性。不同歷史時期的讀者由于其理解的歷史局限性不可能一次性窮盡文本的內(nèi)

3、涵,對文本的解讀只能是一個逐步接近其審美價值本真的過程,不存在永恒的、一勞永逸的理解。故而,不同時代的讀者甚至同一個讀者對同一文本的理解會有不同之處。處在不同歷史語境中的譯者,對原文本的選擇和解讀會受到不同歷史因素限制。根據(jù)伽達默爾“效果歷史”,歷史是主體置身于其中的、構(gòu)成主體存在并且僅因與主體共在而形成意義的時間性語境。情景和主體之間密不可分,情景不能脫離主體而具有意義,同時主體也只能在情景被考察。理解者和理解客體都處于某種歷史關系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