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S患者植入窗口期子宮內膜CD44v6、E-cadherin和Ang-1的表達及意義.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是育齡期婦女常見的生殖功能障礙和代謝紊亂性疾病。PCOS患者雖然經過藥物治療糾正內分泌紊亂,恢復正常排卵,但是仍會出現低妊娠率高流產率的現象。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PCOS患者長期內分泌紊亂導致造成子宮內膜容受性的異常可能是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之一。
  胚胎成功的植入不僅需要發(fā)育良好的胚胎和容受態(tài)的子宮內膜,并且與兩者是否同步發(fā)育也有密切的關系。子宮內膜接受胚胎植入的能力稱為子宮內膜容受性。在正常月經周期中

2、,月經周期的第20-24天(排卵后的6-10天)被稱為子宮內膜“植入窗口期”,只有在這個時期子宮內膜可以接受胚胎的植入。近年來,植入窗口期子宮內膜容受性的研究成為國內外研究的熱點和難點。大量研究表明,激素、基因、分子等均與子宮內膜容受性有密切關系。目前研究發(fā)現,基質金屬蛋白酶、同源框基因10、骨橋蛋白、整合素等均被認為子宮內膜容受性的標志物,但是仍不能完全解釋并分析子宮內膜容受性建立的分子機制。CD44分子是一種細胞表面的跨膜糖蛋白,屬

3、于黏附分子的一種。其基因位于21號染色體短臂上,分為標準型CD44(eCD44s)及變異型eCD44(eCD44v)。CD44分子主要參與細胞與細胞以及細胞與基質之間的特異性黏連的過程。近年來國內外對CD44分子的研究很多,特別是腫瘤方面。CD44有介導淋巴細胞穿梭和參與淋巴細胞激活的作用,并且與腫瘤的分化、擴散及轉移密切相關。目前有新的研究發(fā)現,CD44分子可在子宮內膜特異性表達,在生殖過程中發(fā)揮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由此推斷,CD44可能

4、參與胚胎植入過程,為子宮內膜容受性的標志物之一。促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 Ang)家族是新發(fā)現的一種血管內皮細胞特異性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家族,其中Ang-1是血管生成素家族的一員。近年有學者研究發(fā)現,Ang在胚胎、成人的血管組織中均有表達,在腫瘤、炎癥、創(chuàng)傷等多種病理條件下也會表達。粘附-侵襲-血管形成的機制是胚胎植入過程所必須的。Ang-1可能通過與細胞外基質協同作用,促使子宮內膜局部微環(huán)境改變利于胚泡植入。大量研究表明,

5、Ang-1可能參與子宮內膜容受性分子機制的建立。鈣黏附蛋(cadherin)主要是介導特定器官和組織同型細胞之間的。根據其基本特征可以分為四個家族:經典cadherin,橋粒cadherln,原始cadherin和其他cadherin相關蛋白。E-cadherin屬于經典cadherin的一種,介導上皮細胞間連系和參與組織器官發(fā)生、分化。國外有學者研究顯示,E-cadherin在子宮內膜上皮有表達并呈周期性變化,并且E-cadherin

6、可能與胚胎著床和滋養(yǎng)細胞發(fā)生,分化相關。
  本課題利用免疫組化S-P法進行檢測CD44v6、E-cadherin及Ang-1在經過藥物治療后恢復正常排卵的PCOS患者及由其他原因所致的不孕患者植入窗口期子宮內膜的表達,分析探討糾正內分泌紊亂恢復正常排卵后的PCOS患者仍存在低妊娠率、高流產率的可能原因。
  目的:
  1.研究CD44v6、E-cadherin及Ang-1在實驗組和對照組植入窗口期子宮內膜的組織表達

7、及與子宮內膜容受性的關系。
  2.探討CD44v6、E-cadherin及Ang-1與糾正內分泌紊亂恢復正常排卵后的PCOS患者仍存在低妊娠率、高流產率現象的關系。
  材料與方法:
  1.研究對象
  實驗組隨機抽取:2012年8月~2013年2月在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門診就診的已婚15例PCOS患者(診斷標準按2003年“鹿特丹”標準),年齡23~35歲,平均年齡(26.73±2.84)歲,符合下列條件:

8、患者經過3~6個月治療內分泌測定正常,月經規(guī)律,自然排卵或經促排卵治療后可以正常排卵,行陰式B超檢查未發(fā)現卵巢、子宮器質性病變,丈夫精液檢查未見異常。
  對照組:隨機抽取2012年8月~2013年2月在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門診就診,18例因男方因素或輸卵管因素導致不孕的患者為對照組,年齡23~35歲,平均年齡(27±3.12)歲。符合如下條件:月經規(guī)律,內分泌測定正常,正常排卵,近3個月未用過激素類藥物,無其他內科疾病及并發(fā)癥,

9、陰道B超檢查未發(fā)現子宮、卵巢等器質性病變。
  兩組標本均是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后進行采集樣本。
  2.樣本收集及實驗學方法
  于排卵期行B超檢測確定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卵泡發(fā)育正常并排卵。于排卵后8-11日清晨空腹抽取肘靜脈血4mL,測定血清中血促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值和雌、孕激素(E2、P)水平。若血中HCG數值<30IU/L時,則可認為本月經周期沒有妊娠的可能。在患者知情同意下,于確定血HCG數值(□)3

10、0IU/L當日下午在無菌操作下用一次性子宮內膜吸管進行取材。子宮內膜組織分別行HE染色并按照Noyes標準來進行組織學分期,免疫組織化法進行定性及半定量的測定子宮內膜組織中CD44v6、E-cadherin及Ang-1的表達。
  3.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7.0統計分析軟件,定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定性資料比較采用卡方檢驗及Fisher's精確概率法,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檢驗水準α=0.05。

11、  結果:
  1.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基本情況比較:兩組患者基礎內分泌水平、體重指數(BMI)及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植入窗口期血清E2、P水平對比:兩者患者血清E2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PCOS組血清P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植入窗口期子宮內膜厚度比較:實驗組植入窗口期子宮內膜厚度低于對照組,兩組相比差

12、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4.CD44v6在實驗組與對照組植入窗口期子宮內膜的表達:CD44v6在兩組子宮內膜腺上皮及間質細胞均有表達,以腺上皮為主。在實驗組植入窗口期子宮內膜腺上皮表達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5.E-cadherin在實驗組與對照組植入窗口期子宮內膜的表達:兩組子宮內膜均有E-cadherin的表達,在實驗組植入窗口期子宮內膜腺上皮表達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13、<0.05)。
  6.Ang-1在實驗組與對照組植入窗口期子宮內膜的表達:Ang-1在實驗組和對照組子宮內膜的基質細胞及腺上皮細胞中均有表達,以腺上皮表達為主,并且在實驗組的表達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7.在PCOS患者子宮內膜中CD44v6與E-cadherin,E-cadherin與Ang-1以及CD44v6與Ang-1表達均呈正相關(P<0.05)。
  結論:
  1.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