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論文主要研究了三種黃酮類化合物,即黃酮醇、黃酮苷和黃烷醇,清除DPPH自由基微量模型的建立,大致可分為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為前言,概述了抗氧化和黃酮類化合物的研究現(xiàn)狀,并引進了更為客觀的抗氧化活性評價指標TEAC,即Trolox當量。 第二部分是黃酮醇類化合物清除DPPH自由基微量模型的建立,以槲皮素為研究對象,通過單因素考察,建立Lg(34)正交試驗,對正交試驗結果進行直觀分析和方差分析,確定最適實驗條件是A3B1D
2、2,即DPPH的最佳濃度為200μmol/L,加入量為175μL,反應20 min。驗證實驗RSD為3.17%,說明該方法穩(wěn)定可靠;標準品Trolox、PG、BHA和BHT對照,證明該模型準確可行。實驗結果證明,用槲皮素建立的DPPH抗氧化微量篩選模型快速,準確,用樣量小,且穩(wěn)定可靠,適合于槲皮素類似的天然產(chǎn)物抗氧化活性的快速篩選。 第三部分是黃酮苷類化合物清除DPPH自由基微量模型的建立,以蘆丁為研究對象,通過單因素考察,建立
3、Lg(34)正交試驗,對正交試驗結果進行直觀分析和方差分析,確定最適試驗條件是A3B1D2,即DPPH的濃度為250μmol/L,加入量為150μL,反應40 min。驗證實驗RSD為2.87%,表明該方法穩(wěn)定可靠;標準品Trolox、PG,BHA和BHT對照實驗,表明該模型準確可行。實驗結果證明,用蘆丁建立的DPPH抗氧化微量篩選模型快速,準確,用樣量小,且穩(wěn)定可靠,適合于蘆丁類似的天然產(chǎn)物抗氧化活性的快速篩選。 第四部分是黃
4、烷醇類化合物清除DPPH自由基微量模型的建立,以兒茶素為研究對象,通過單因素考察,建立L9(34)正交試驗,對結果進行直觀分析和方差分析,確定最適實驗條件是A3B1D2,即DPPH的最佳濃度為250μmol/L,加入量為125μL,反應20 min。驗證實驗RSD為1.06%,表明該方法穩(wěn)定可靠;標準品Trolox、PG、BHA和BHT作對照,表明該模型的準確性。實驗結果證明,用兒茶素建立的DPPH抗氧化微量篩選模型快速,準確,用樣量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幾種天然黃酮類化合物清除自由基活性的密度泛函理論研究.pdf
- 棗葉中黃酮類化合物分析及清除自由基活性研究.pdf
- 黃酮類化合物
- 黃酮類化合物.總結
- 43248.黃芩中黃酮類化合物清除自由基機理的密度泛函理論計算
- 黃酮類化合物(flavonoids)
- 黃酮類化合物的合成.pdf
- 中藥化學黃酮類化合物
- 甘草和黃芪中的黃酮類化合物清除自由基機理的密度泛函理論研究.pdf
- 黃酮類化合物的合成研究.pdf
- 幾種黃酮類化合物清除活性氧及抗氧化能力的評價.pdf
- 鹽膚木果實多糖和黃酮類化合物提取及黃酮類化合物抗氧化研究.pdf
- 中藥蔓荊子黃酮類化合物的研究.pdf
- 第五章-黃酮類化合物
- 小葉錦雞兒黃酮類化合物研究.pdf
- 桑樹黃酮類化合物代謝調控研究.pdf
- 蕨菜黃酮類化合物的提取與分析
- 第五章黃酮類化合物
- 1283.幾種黃酮類化合物的抗氧化性研究
- 杜仲葉中黃酮類化合物的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