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作為自然個體,譯者享有與生俱來的創(chuàng)造力和主觀能動性。同時,闡釋學的視域融合理論認為,翻譯是視域二次融合的過程:譯者與原作視域融合;讀者與譯作視域融合。為實現(xiàn)兩次視域融合以達到最好的翻譯效果,譯者需要在翻譯過程中努力使譯作接近讀者視域,使其便于與之達到視域融合;另外,根據(jù)目的論的闡釋,譯者在翻譯過程中為實現(xiàn)其翻譯目的會有意識地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這都為譯者主體性的特性之一——能動性提供了理論依據(jù)。另一方面,勒費弗爾等操縱學派學者認為,譯者作為
2、社會的一份子,原文本的讀者,闡釋者和譯文作者,在翻譯過程中難免受到潛在因素,如當時的意識形態(tài)、詩學觀和贊助人的操縱。??碌臋嗔υ捳Z理論也為其提供了佐證,因而譯者主體性的另一特性——受動性也不容忽視,譯者主體性正是能動性和受動性的統(tǒng)一體,二者缺一不可。
文化意象作為翻譯理論中的新興概念,其重要性尚未得到足夠重視,目前也缺乏對其系統(tǒng)的闡述和探討。文化意象是民族文化的歷史積淀,蘊含了豐富而大量的文化信息以及意義深遠的聯(lián)想,是物質表象
3、,概念意義與內涵意義的有機結合。擁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人只要一提到它們,立刻心領神會,使用文化意象可以達到運用簡潔文字傳達復雜信息的含蓄性效果。然而,由于各文化意象所處的民族文化傳統(tǒng)淵源不盡相同,文化意象的三要素在文化意象的傳遞過程中伴隨產生的文化間的碰撞和融合,難免會在某一層面發(fā)生錯位、扭曲、變形甚至失落。根據(jù)文化意象內涵的錯位程度,可大致將文化意象錯位分為在譯入語文化中不存在對應意向、存在對應意向但不存在對等內涵、存在對應意向且對應內涵
4、部分重合、存在對應意向但對應內涵沖突、不存在對應意向和對等內涵但各自存在語用功效的文化意象等五種情況。若無法盡可能完整、準確地傳達原作特有的文化意象,就會在某種程度上失去翻譯的意義,使讀者感到美中不足,甚至還會產生誤解,因此,探討如何在不同情況下最大限度地傳遞原作中的文化意象對提高文學翻譯的藝術審美質量具有較大參考價值。本研究將譯者主體性的兩種特性——能動性和受動性作為研究視角,探討影響譯者傳遞文化意象過程中策略選擇的主客觀因素,并探尋
5、在特定因素的制約和反操縱力量的影響下,譯者有效傳遞文化意象的方法。
在傳遞文化意象的過程中,首要的是文化意向的內涵的傳遞過程,能否保證盡可能完整準確地傳遞文化意象的內涵是衡量和評價翻譯策略優(yōu)劣的首要準則。此外,文化意象作為文化信息的載體,其從一種語言到另一種語言的轉換過程也是不同文化間文化信息的交流和傳遞過程,任何民族的文化都不可能是孤立靜止的,文化間相互的溝通和借鑒是繁榮各文化體系的重要途徑,故而在傳遞文化意象的過程中,是否
6、能夠貼切地譯介文化信息,是否能夠有效地進行文化傳播也是衡量文化意象傳遞效果的標準。另外,作為完整語篇,若由于過多介紹和解釋文化意象而使其連貫性遭到影響和破壞,無疑是得不償失的。因此在傳遞文化意象的過程中,既要盡量完整地傳遞文化意象信息又要保證語篇的連貫性,這就對翻譯策略的選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還有,各民族讀者由于其特定的社會歷史原因及意識形態(tài)等主客觀因素,也會對外來文化產生陌生感甚至抵觸情緒,如若通篇充斥著陌生怪異、晦澀難懂的異國文化信
7、息,將極難使讀者產生共鳴甚至難以使其繼續(xù)閱讀下去,故在選擇文化意象的翻譯策略時,要兼顧到目標語讀者的閱讀感受,在保證文化傳播效果的同時還要盡量降低讀者的陌生感。只有統(tǒng)籌兼顧、綜合權衡各方面的利弊得失,盡量平衡各方面的功效,才能保證文化意象傳遞效果的最大最優(yōu)化。
據(jù)此,本研究首先將參照翻譯界公認的分類方法對文學翻譯中廣泛運用的翻譯策略進行分類,并將采取區(qū)別性特征分析法,以是否傳遞了文化意象內涵(標記為:+/-內涵);是否有利于文
8、化傳播(標記為:+/-文化傳播);是否有利于保證話語連貫(標記為+/-話語連貫);是否有利于降低或消除讀者的陌生感和抵觸情緒(+/-陌生感),為標準逐一分析評價其翻譯效果,尤其是在文化意象傳遞方面的優(yōu)缺點。通過對辜鴻銘翻譯《論語》時所處的社會歷史背景和意識形態(tài)等影響其翻譯策略選擇的主客觀因素所進行的具體剖析,結合其翻譯理想和翻譯目的,嘗試性提出在當時具體情況下,為實現(xiàn)其翻譯目的,傳遞各類文化意象的較理想方式。如對于在譯入語文化中缺少對應
9、項,需要大量解釋其內涵的文化意象,為不影響語篇連貫并降低讀者陌生感,采用語篇中簡要意譯,注釋中音譯和詳細意譯相結合的策略以保證準確傳達其內涵和文化信息;對于在譯入語文化中存在近似對應項的文化意象,對有些讀者而言理解其內涵難度較小,只需對其差別加以說明,但對于某些讀者而言理解過程亦稍顯困難,故在語篇中采用替換法及簡要意譯相結合,兼顧目標語讀者對本民族文化意向的理解水平,并在注釋中采用音譯和對文化意象內涵錯位部分的補充意譯相結合的翻譯策略,
10、以保證文化交流效果及文化意象內涵傳遞的完整性。
在此基礎上,本研究描述性總結辜鴻銘所譯《論語》中所采用的傳遞文化意象(以人名為例)的策略,量化統(tǒng)計各種傳遞方式出現(xiàn)的數(shù)量,最終發(fā)現(xiàn)在其翻譯全書中出現(xiàn)的188個人名(重復出現(xiàn)者一并計入)的過程中,單獨運用意譯法的多達112例;單獨運用省略法的多達38例;采用語篇中意譯,注釋中對其進行音譯結合詳細意譯的僅占l例;采用語篇中替換加意譯,注釋中對其進行音譯外加補充意譯的也僅有1例。故而參
11、照上文提出的較為理想的方式對其所采取的傳遞策略的效力給出評價——參照其翻譯目的等影響和制約其翻譯策略選擇的主客觀因素,辜鴻銘在翻譯《論語》過程中所選擇的傳遞文化意象的策略并非最佳。對其傳遞效果而言,辜鴻銘的《論語》翻譯中對于人名文化意象的處理方法最大的功效是有效地降低或消除了讀者的陌生感和抵觸心理,這對當時西方人普遍對東方存在偏見的特定情形而言,功效卓著。由于其大量省略或簡要意譯人名文化意象,語篇連貫性得到了保證,但此舉在文化內涵的傳遞
12、和文化傳播交流方面的效果還有待進一步斟酌。
本研究旨在強化譯者主體性的地位,突破傳統(tǒng)的“語言學翻譯觀”中以“準確性”和“忠實性”作為衡量翻譯優(yōu)劣的標準,強調以歷史的、動態(tài)的眼光發(fā)現(xiàn)不同譯作在其特定創(chuàng)作背景下的文學和藝術價值,并強調文化意象的重要地位。翻譯不僅是語言層面的語碼轉換,更是兩種文化之間的交流,是文化意象的傳遞。探討如何在特定情況下最大限度地傳遞原作中的文化意象對提高文學翻譯的藝術審美質量具有較大的參考價值。另外,本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On the Two-step Communication in Cultural Transmission.pdf
- A Study on the Image Transmission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ang Poe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mage-Schema Theory_21654.pdf
- Mixed DSPFPGA implementation of an error-resilient image transmission system based on JPEG2000.pdf
- Mixed DSPFPGA implementation of an error-resilient image transmission system based on JPEG2000.pdf
- A Study of Reference in English Conversational Discourses.pdf
- A Comparative Study of Urban Development Discourses.pdf
- Descriptive Studies o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REN in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Exemplified by Six Translations of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_20726.pdf
- An Analysis of Cultural Forces and Cultural Components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pdf
- Lossless Image Compression with Lossy Image Using Adaptive Prediction and Arithmetic Coding.pdf
- Interpersonal Funtion Analysis of English Perfume Advertising Discourses.pdf
- AUTOMATIC TRANSMISSION.doc
- A Report on the Translation of Confucius, the Analects and Western Education (Excerpts)_7498.pdf
- Application_of_Automatic_Manual_Transmission.pdf
- Lossless Image Compression with Lossy Image Using Adaptive Prediction and Arithmetic Coding.pdf
- Application_of_Automatic_Manual_Transmission.pdf
- AUTOMATIC TRANSMISSION.doc
- Breaking the ice [transmission line icing] .pdf
- image.gif
- Analysis of Image Segmentation Techniques.pdf
- On Cultural Misreading in English News Reports from 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