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關節(jié)軟骨損傷一直是骨科面臨的難題之一。關節(jié)軟骨本身缺乏營養(yǎng)血管,再生細胞和體液因子少,軟骨的細胞/基質比低,一旦關節(jié)軟骨損傷,其再生能力十分有限。此外,再生軟骨的生物化學和機械性能不等同于正常軟骨,容易退變和侵蝕。組織工程修復軟骨手段的目的是將修復物質運送到受損部位并且固定于該位置以達到有效的修復。從研究結果來看,雖然研究者們應用了多種研究方法、生物材料、種子細胞和修復方法,但修復關節(jié)軟骨的長期效果并不令人滿意,存在著組織工程軟骨中心強
2、度低、難以和宿主正常軟骨整合、軟骨和軟骨下骨的斷裂分層問題等難題[1-3]。 研究目的: 通過最近新興的模擬微重力技術,將軟骨組織工程中應用廣泛的膠原、殼聚糖與β-TCP有機復合,模仿體內關節(jié)軟骨的分層結構,構建層狀梯度復合材料,并將擴增的兔擴增的經成骨誘導的兔骨髓間充質干細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和關節(jié)軟骨細胞植入其中體外培養(yǎng),觀察軟骨細胞在膠原/殼聚糖/β-磷酸三鈣層狀
3、梯度修復體中的黏附、增殖、生長情況及生物學性狀變化,以評價微重力培養(yǎng)方法在軟骨組織工程的實用性及該復合材料作為關節(jié)軟骨組織工程支架的可行性。 研究方法: 以細胞和支架材料為實驗對象,以普通培養(yǎng)和微重力培養(yǎng)分兩組對照。MTT實驗分組:7個時間組:1天、4天、7天、10天、13天、17天、19天;8個平行孔/組,兩培養(yǎng)組共112孔。 1.成骨細胞的誘導和軟骨細胞的培養(yǎng):用全骨髓貼壁篩選法培養(yǎng)新西蘭兔原代BMSCs,體
4、外擴增后進行成骨誘導,3周后檢測細胞堿性磷酸酶活性和鈣結節(jié)生成情況:取新西蘭幼兔的關節(jié)軟骨消化培養(yǎng)軟骨細胞體外培養(yǎng)擴增,取2、3代細胞行s-100細胞免疫化學染色。 2.種子細胞和材料復合:將誘導成功后的成骨細胞和前4代軟骨細胞作為種子細胞與修復體復合體外普通培養(yǎng)和旋轉培養(yǎng)儀模擬微重力培養(yǎng),進行MTT檢測比較兩組細胞增殖情況并觀察模擬微重力對細胞的影響;培養(yǎng)3w后行掃描電鏡檢查觀察軟骨細胞在修復體材料內黏附生長情況;3w后,細胞
5、和材料復合物進行脫鈣、石蠟包埋、切片,行蘇木精-伊紅染色、Ⅰ型膠原及Ⅱ型膠原免疫組織化學染色,觀察成骨細胞和軟骨細胞的生物學性狀變化及模擬微重力對復合物的力學影響。 統(tǒng)計學分析:MTT實驗中,相同時間點兩組之間的比較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同組不同時間點比較采用完全隨機設計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兩組整體之間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數據的方差分析。α=0.05為統(tǒng)計學檢驗水準。 研究結果: 1.細胞形態(tài)
6、:初接種時BMSCs呈球形,懸浮在培養(yǎng)液中,24h后開始貼壁,細胞呈長梭形,少量多角形,約1周左右細胞鋪滿培養(yǎng)瓶。加入成骨誘導培養(yǎng)液后細胞生長相對緩慢,其形態(tài)發(fā)生了改變,細胞逐漸增大,進而出現重疊生長。2周后細胞間可見圓形或卵圓形的鈣化結節(jié),結節(jié)周圍細胞呈放射狀分布。堿性磷酸酶染色陽性,Von Kossa法檢測出鈣化結節(jié)。體外單層培養(yǎng)的軟骨細胞呈球形,懸浮在培養(yǎng)液中,5h后開始貼壁,細胞呈扁平狀,大多數三角形,少量多角形,約1周細胞鋪滿
7、培養(yǎng)瓶,呈“鋪路石”樣。第2、3代細胞S-100免疫細胞化學染色胞漿內呈陽性反應。 2.細胞/支架光鏡下觀察:細胞懸液滴加于經預濕處理的復合支架材料上,支架材料迅速膨脹,證明細胞擴散到支架內。接種24h后,倒置顯微鏡下見材料不透明,無法觀察其內細胞生長情況,但可見大量成骨細胞和軟骨細胞貼附在材料旁培養(yǎng)板內。 3.MTT檢測:種子細胞和材料復合后,除第1天兩組之間無顯著性差異外(P=0.878),其余時間點兩組之間有顯著性
8、差異(P<0.05),模擬微重力組明顯比培養(yǎng)板組細胞增殖力高。兩組之間整體比較也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0),證明模擬微重力對成骨細胞在修復體內的增殖比普通培養(yǎng)起到了更好的促進作用。 4.掃描電鏡:培養(yǎng)3w后,普通培養(yǎng)組軟骨細胞成團地吸附于支架表面,從切開的材料上可以觀察到有部分細胞吸附于空隙內,細胞間通過突起相互連接,或伸出偽足貼附于支架孔隙壁上;模擬微重力培養(yǎng)組中細胞在修復體上分布更加均勻,且其中心部位軟骨細胞數量明顯比普
9、通培養(yǎng)組多。 5.HE染色和免疫學檢測結果:3w后,HE染色顯示培養(yǎng)板組的細胞多聚集在修復體表面,細胞數量明顯多于修復體內部,而模擬微重力組材料表面和材料內部細胞數量相差不大,分布較均勻,修復體內部細胞數量明顯比普通培養(yǎng)組多。兩組免疫組織化學染色顯示:細胞團中有基質分泌,沉積于細胞周圍;含有β-TCP端Ⅰ型膠原免疫組織化學染色陽性,不含有β-TCPⅡ型膠原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示胞漿內呈陽性反應。免疫熒光染色檢測顯示同一層狀修復體上成
10、骨細胞和軟骨細胞同時增殖,無明顯分界。 結論: 1.成功培養(yǎng)出兔原代軟骨細胞和BMSCs,并成功誘導BMSCs為成骨細胞,為進一步的細胞和材料的接種提供了數量充足和生物學性能良好的種子細胞。 2.膠原/殼聚糖/β-TCP層狀梯度復合體模擬了正常關節(jié)軟骨分層結構,細胞相容性好,能提供細胞生長的三維環(huán)境。 3.軟骨細胞和成骨細胞聯合種植在同一修復體上,體外構建骨軟骨復合體,為進一步動物實驗提供的基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模擬微重力下構建組織工程化軟骨修復軟骨缺損的實驗研究.pdf
- 一體化快速成形骨—軟骨復合物修復兔關節(jié)骨—軟骨缺損的實驗研究.pdf
- mba論文模擬微重力下構建組織工程化軟骨修復軟骨缺損的實驗研究pdf
- 模擬微重力下膠原-殼聚糖-β-TCP修復體復合兔成骨細胞和軟骨細胞體外培養(yǎng)的實驗研究.pdf
- 模擬微重力對改良纖維蛋白膠軟骨細胞復合物培養(yǎng)影響的研究.pdf
- 模擬微重力下改良纖維蛋白凝膠復合軟骨細胞修復兔關節(jié)軟骨缺損的實驗研究.pdf
- 體內構建骨軟骨復合體修復骨軟骨缺損的實驗研究.pdf
- 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復合“雙相”骨基質明膠體外構建骨軟骨復合物.pdf
- 組織工程骨軟骨復合物修復兔關節(jié)骨軟骨缺損及其相關研究.pdf
- 新型多孔PVA及其復合物修復兔膝關節(jié)骨軟骨缺損的實驗研究.pdf
- HAB-DBP復合物修復骨缺損的實驗研究.pdf
- 幾丁糖復合物修復骨缺損的實驗研究.pdf
- 松質骨-水凝膠支架構建類骨軟骨復合物.pdf
- 模擬微重力培養(yǎng)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定向誘導復合支架修復兔關節(jié)軟骨缺損的實驗研究.pdf
- 體外培養(yǎng)骨軟骨復合組織修復關節(jié)軟骨損傷的動物實驗研究.pdf
- 轉瓶中組織工程骨軟骨復合物的動態(tài)構建.pdf
- 應用微重力旋轉培養(yǎng)系統(tǒng)構建組織工程軟骨的實驗研究.pdf
- PRP-BMP-PLGA復合物修復骨缺損的實驗研究.pdf
- bFGF-PRP膠原支架復合物修復骨缺損的實驗研究.pdf
- 體外構建組織工程學骨-軟骨復合組織修復兔關節(jié)軟骨缺損的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