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t-off系統調控人IFN-γ基因在小鼠骨髓基質細胞中的表達.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IFN-α在慢性粒細胞白血病(CML)中療效顯著,可使50﹪-70﹪的CML患者獲得血液學完全緩解、10﹪-26﹪獲得主要細胞遺傳學緩解。IFN-γ在多種實體瘤及某些血液腫瘤的臨床試驗中治療效果令人失望;但對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有肯定的療效。體外IFN-γ能顯著地抑制CML骨髓來源的Ph+原始干(祖)細胞增殖,為Ph-造血祖細胞騰出生長的空間<'[8]>;臨床試驗中,IFN-γ也能使部分CML患者獲得完全血液學緩解及細胞遺傳學改善<'[9]

2、>。 臨床上,IFN治療CML需長期維持治療,治療非常不方便;我們實驗室既往開展了重組腺病毒IFN-γ基因修飾的骨髓基質細胞抗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研究,體外實驗及動物實驗均獲得了良好效果。證實了IFN-γ基因可借助于骨髓基質細胞載體的歸巢特性和靶向作用,在造血組織和腫瘤組織中持續(xù)表達,發(fā)揮抗慢性粒細胞白血病作用。 過量的IFN-γ在抗CML同時能明顯抑制和損傷正常造血干細胞,而且基因修飾的骨髓基質細胞在骨髓中原位產生的IF

3、N-γ比外源注射IFN-γ所致骨髓毒性更明顯。1996年Selleri等<'[29]>使用逆轉錄病毒把IFN-γ基因轉染到骨髓基質細胞中,發(fā)現內源產生20 u/ml IFN-γ就有相似于隔天200 u/ml或每周1000 u/ml外源IFN-γ的抑制長期培養(yǎng)起始細胞(long-term culture-initiming cells,LTC-IC)生長和抑制集落(CFU-GM或BFU-E)形成的作用。因而我們既往開展的這種抗白血病基因治

4、療可能導致大量IFN-γ在骨髓原位產生,而導致嚴重的骨髓抑制,需建立調控式表達才能試用于臨床。 Tet-off系統具有高效、特異、低毒和能嚴密開關目的基因的特點,在體內也具有良好的調控基因表達效果,該系統并不存在于天然的真核細胞中,可能適合于用來調控人IFN-γ基因在骨髓基質細胞中的表達。 在本研究中,我們構建質粒pTre-IFN-γ,使用脂質體將質粒pTet-off和pTre-IFN-γ共轉染小鼠骨髓基質細胞,RT-PCR及E

5、LISA法檢測IFN-γ的表達,初步探討Tet-off系統介導的人IFN-γ基因在小鼠骨髓基質細胞中可調控式表達;達到防治基因治療中IFN-γ的骨髓毒性的目的。 2.實驗方法 2.1 pTre-IFN-γ的構建和鑒定PCR法擴增獲得帶酶切位點的人IFN-γ基因,SacⅡ和Xba Ⅰ酶切質粒pTre和目的基因,T4連接酶連接酶切產物獲得重組體pTre-IFNI-γ。雙酶切和測序鑒定重組體。 2.2 小鼠骨髓基質細胞

6、的分離和培養(yǎng)無菌條件下取BALB/C小鼠脛骨,使用1ml注射器以DMEM-LG培養(yǎng)基沖洗骨髓腔,常溫下以900RPM/分,離心分離,以DMEM-LG完全培養(yǎng)基(含15﹪胎牛血清,2 mM L-谷氨酰胺,100 units/ml青霉素,100 μg/ml鏈霉素)重懸細胞,按1×10<'6>細胞/cm<'2>密度接種于25 cm<'2>組織培養(yǎng)瓶中,置于37℃、5﹪CO<,2>細胞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每天倒置顯微鏡下觀察細胞生長情況,培養(yǎng)3~4天

7、后,全量換液去除懸浮細胞,貼壁細胞繼續(xù)培養(yǎng),每3天半量換液1次。約12-18天左右培養(yǎng)至達80﹪融合時,以0.25﹪胰酶(含0.1﹪EDTA)在37℃消化3~5分鐘,倒置顯微鏡下觀察,待細胞變?yōu)槎趟笮?、類圓形,大多從壁上脫落時中止消化。重懸細胞,接種濃度為2×10<'5>/ml,將獲得的2~3代骨髓基質細胞用于下一步實驗。 2.3 脂質體介導pTet-off與pTre-IFN-γ共轉染鼠骨髓基質細胞及檢測IFN-γ表達規(guī)律取2

8、×10<'6>個對數生長期小鼠骨髓基質細胞接種于75cm<'2>的培養(yǎng)瓶中,24 h貼壁后用PBS液洗滌兩遍,加5 ml無血清LG-DMEM培養(yǎng)液;用250 μ l無菌生理鹽水稀釋24 μ l HifectinⅡ真核細胞轉染試劑,pTet-off和pTre-IFN-γ各6 μg溶于250 μl無菌生理鹽水中,混合HifectinⅡ和質粒,室溫放置15 min,加入上述準備好的細胞中搖勻;4 h后吸去轉染物,PBS液洗滌細胞兩遍,加入3

9、ml全培養(yǎng)液。每天定時更換和收集培養(yǎng)液,實驗重復3次。ELISA法檢測每天收集的BMSCs培養(yǎng)上清中IFN-γ的分泌量。另外實驗組共轉染后48小時提取細胞總RNA,行RT-PCR檢測IFN-γmRNA在BMSCs中的表達。 2.4 不同濃度鹽酸四環(huán)素對IFN-γ蛋白分泌的影響取5×10<'5>個對數生長期細胞每孔接種于6孔板中,24 h貼壁后按pTet-off、pTre-IFN-γ各2 μ g和Hifectin Ⅱ8 μ l每孔

10、共轉染骨髓基質細胞,4 h后吸去轉染物,PBS液沖洗2遍,加入1 ml分別含0、1、5、10、100、1000 ng/ml鹽酸四環(huán)素的全培養(yǎng)液,每種濃度重復3孔,48 h后收集培養(yǎng)液,儲存于-20℃?zhèn)溆?,作為ELISA法檢測IFN-γ分泌量的標本。 2.5 鹽酸四環(huán)素在不同時間階段對IFN-γ蛋白分泌的影響取5×10<'5>個對數生長期細胞每孔接種于6孔板中,24h貼壁后按pTet-off、pTre-IFN-γ各2 μg和Hif

11、ectin Ⅱ8 μl每孔共轉染骨髓基質細胞,4h后吸去轉染物,PBS液沖洗2遍,加入1 ml無四環(huán)素的全培養(yǎng)液,培養(yǎng)48h待有一定基礎量IFN-γ蛋白表達后,開始分別使用含0、5、100ng/ml鹽酸四環(huán)素的全培養(yǎng)液,每種濃度同時做4孔,然后每隔8h換液和收集培養(yǎng)上清;鹽酸四環(huán)素添加前48h的培養(yǎng)上清、添加四環(huán)素后緊接著的3個8 h的培養(yǎng)上清為ELISA法檢測IFN-γ分泌量的標本。統計采用SPSS10.0軟件包,單處理因素三組方差分

12、析。 3.結果 3.1 酶切電泳鑒定及測序結果重組體雙酶切后見3.1 kb的載體和527 bp的目的基因條帶,測序顯示重組體中人IFN-γ基因序列完全正確,并已定向插入載體質粒pTre,證實重組成功。 3.2 RT-PCR結果共轉染組電泳見約527 bp的IFN-γ基因條帶及245 bp的β-actin基因條帶,非轉染組電泳僅見245 bp的β-actin基因條帶;證實了共轉染的骨髓基質細胞表達IFN-γmRN

13、A,未轉染的骨髓基質細胞無表達。 3.3 IFN-γ蛋白的分泌規(guī)律每1×10<'6>個骨髓基質細胞共轉染后前7天的IFN-γ蛋白24 h分泌量(均數±標準差)分別為85.23±52.04 pg、621.95±1 81.39 pg、720.09±241.51 pg、115.79±59.10pg、59.96±31.98 pg、19.93±12.54 pg、1.21±3.32 pg。第3天為分泌高峰,第7天可判斷為無IFN-γ蛋白分泌

14、,7天以后和未轉染組未檢測到IFN-γ蛋白分泌。 3.4 不同濃度鹽酸四環(huán)素對IFN-γ蛋白表達的調控效應按0、1、5、10、100、1000 ng/ml濃度添加鹽酸四環(huán)素,5×10<'5>個骨髓基質細胞前48 h中IFN-γ蛋白分泌量(均數±標準差)相應分別為:274.93±32.20 pg,186.49±68.69 pg,81.35±22.42 pg,25.60±9.89 pg,6.06±3.49 pg,1.72±2.60

15、pg??梢?8 h蛋白分泌量隨四環(huán)素增加逐漸減少至接近零。 3.5 鹽酸四環(huán)素不同作用時間對IFN-γ表達的影響5×10<'5>個骨髓基質細胞轉染后添加鹽酸四環(huán)素前的48 h所有孔中均有一定量的IFN-γ基礎表達。在含0 ng/ml鹽酸四環(huán)素的孔中隨后3個8 h均有一定量表達;在含5ng/ml鹽酸四環(huán)素的孔中隨后的第1、2個8 h仍有表達,但量較含0 ng/ml四環(huán)素組低,第3個8 h表達量更低;在100 ng/ml鹽酸四環(huán)素的

16、孔中接著的第1個8 h表達量與含0 ng/ml四環(huán)素組相比明顯降低,后2個8 h基本沒有表達。方差分析示0、5、100ng/ml三組比較,無四環(huán)素時前48h p>0.05;添加四環(huán)素第1、2個8h三組間p<0.05;但第三個8h三組間p=0.055無統計學意義。 4.結論 4.1 Sac Ⅱ、Xba Ⅰ雙酶切和測序結果證實質粒pTre-IFN-γ構建成功,人IFN-γ基因成功地插入到質粒pTre中的TRE元件下游。

17、 4.2 脂質體介導pTet-off和pTre-IFN-γ共轉染骨髓基質細胞后RT-PCR可檢測到IFN-γmRNA表達,ELISA法檢測到第三天的IFN-γ分泌高峰為約720pg每10<'6>個細胞,分泌持續(xù)6天,分泌量較少,但能滿足進行四環(huán)素的調控實驗。 4.3 隨添加的鹽酸四環(huán)素濃度增加,共轉染后IFN-γ前48 h分泌量下降,10-100ng/ml的鹽酸四環(huán)素可接近完全地關閉IFN-γ的表達,抑制效應是高效和嚴密的;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