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癌螺旋斷層調強放療中位移及受照劑量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通過螺旋斷層放療系統(tǒng),觀察宮頸癌治療中,腫瘤及鄰近組織器官移動所導致的受照劑量的改變,以尋找變化規(guī)律,指導臨床。
  方法:選取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在北京軍區(qū)總醫(yī)院放療科進行Tomotherapy的宮頸癌患者12例,其中根治性放療者5例,術后放療者7例?;颊哐雠P位熱塑體膜固定于CT下模擬定位,將定位圖像傳至Pinnacle9.2系統(tǒng)勾畫GTV、CTV、PTV以及危及器官。定位CT圖像及勾畫的靶區(qū)、危及器官傳至Tom

2、otherapy治療計劃系統(tǒng)進行計劃設計。計劃完成并驗證通過后開始放療,每次治療前均進行兆伏級CT(MVCT)掃描,掃描得到的MVCT重建后與定位的千伏級CT(kVCT)圖像進行自動和手動配準,以校正擺位誤差。選取定位時的kVCT圖像及治療開始后的每周一、三的MVCT圖像,在MVCT圖像上重新計算劑量分布,得到當次患者治療的實際受照射劑量。將融合的CT圖像以及對應的單次劑量分布傳輸至商業(yè)軟件(MIM6.0)中,于MVCT圖像上參考初始計

3、劃的靶區(qū),以相同的原則重新勾畫靶區(qū)和危及器官。比較靶區(qū)與危及器官每次的體積、位移與實際受照射劑量。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
  結果:
  1靶區(qū)體積與位置變化
  1.1宮頸腫物退縮與位置變化
  5例根治性患者放療后宮頸腫物體積、最大徑分別平均下降68.90%(P=0.006)、26.91%(P=0.001)。腫瘤質心左右、前后、頭腳方向位移分別為-1.43mm(-6.21~3.92mm)、-7

4、.72mm(-18.07~-0.13mm)、0.02mm(-10.63~3.03mm),向前方向位移明顯大于左右、頭腳方向。
  1.2子宮位置變化
  子宮質心左右、前后、頭腳方向位移分別為0.40mm(-6.66~3.30mm)、-1.24mm(-14.18~12.44mm)、-6.51mm(-48.23~1.34mm),頭腳方向位移大于前后方向大于左右方向。
  1.3 CTV體積與位置變化
  1.3.1

5、根治性放療前、結束時CTV體積分別為776.55±138.87cm3、763.62±136.19cm3,無明顯變化。CTV質心左右、前后、頭腳方向位移分別為為-0.43mm(-4.18~3.50mm)、-1.68 mm(-5.19~1.90mm)、-0.22mm(-5.00~3.62mm),前后方向位移大于左右、頭腳方向。
  1.3.2術后放療者放療前、結束時CTV體積分別為582.81±67.68cm3、576.17±77.8

6、8cm3。CTV質心左右、前后、頭腳方向位移分別為-0.45mm(-3.84~1.78mm)、-0.81mm(-5.18~2.04mm)、-0.09mm(-5.03~2.77mm)。與術后放療者相比、根治性放療者CTV前后位移較大(P=0.030)。
  2靶區(qū)劑量變化
  2.15例根治性放療患者共計50的所有分次中,GTV均接受95%以上的劑量照射。78%(39/50)的分次中CTV接受不足95%處方劑量的照射,中位V9

7、5%為99.40%(95.96%~100%),中位漏照體積為6.94cm3(0.00~32.30cm3)。其中46%(23/50)分次的子宮接受不足95%處方劑量的照射,中位V95%為100%(78.58%~100%),中位漏照體積為0.00cm3(0.00~6.69cm3)。
  2.2術后組中52.94%(36/68)的分次中CTV接受不足95%處方劑量的照射,中位V95%為99.99%(98.13~100%),中位漏照體積為

8、0.06cm3(0.00~13.70cm3)。與根治組相比,術后組漏照體積較小(P=0.000)。
  3 OAR體積與位置變化
  3.1膀胱體積與位置變化
  3.1.1根治性放療者治療期間膀胱體積變化為(149.77±111.22)cm3~(234.93±100.97) cm3。膀胱質心左右、前后、頭腳方向位移分別為-1.37mm(-13.15~1.50mm)、2.39mm(-6.38~13.78mm)、-12.

9、01mm(-43.00~5.64mm),頭腳方向位移大于前后方向大于左右方向。
  3.1.2術后放療者治療期間膀胱體積變化為(103.22±35.06)cm3~(298.82±205.39)cm3。膀胱質心左右、前后、頭腳方向位移分別為-1.48mm(-8.64~5.57mm)、4.66mm(-5.72~14.57mm)、-3.67mm(-39.67~38.86mm),頭腳方向位移大于左右、前后方向。
  3.2直腸體積與

10、位置變化
  3.2.1根治性放療者治療期間直腸體積變化為(42.55±3.58)cm3~(77.22±15.06) cm3。直腸質心左右、前后、頭腳方向位移分別為-2.25mm(-6.43~3.49mm)、-2.54mm(-9.44~3.62mm)、-1.05mm(-9.42~8.73mm)。
  3.2.2術后放療者治療期間直腸體積變化為(65.00±19.72)cm3~(163.40±25.78)cm3。直腸質心左右、

11、前后、頭腳方向位移分別為-2.63mm(-12.50~3.36mm)、-1.26mm(-7.41~5.58mm)、-1.60mm(-7.05~5.25mm)。
  4 OAR劑量變化
  4.1膀胱劑量變化
  根治性放療、術后放療者膀胱V45超過計劃中劑量的分次分別為34%、99%,V45大于50%的分次分別為16%、7%。
  4.2直腸劑量變化
  根治性放療、術后放療者直腸V45超過計劃中劑量的分次

12、分別為68%、81%,V45大于50%的分次分別為54%、62%。
  5相關關系分析
  5.1根治性放療患者
  5.1.15例患者中膀胱體積與V45之間呈正相關者1例,負相關者1例,無相關者3例。
  5.1.2膀胱體積增加與GTV質心向后方向位移呈正相關(r=0.491,P=0.001);與子宮質心向前后方向位移呈負相關(r=-0.377,P=0.01),與頭腳方向位移呈正相關(r=0.493,P=0.0

13、00);與CTV質心前后方向位移呈正相關(r=0.488,P=0.001)。膀胱體積縮小與CTV V95%的下降呈正相關(r=0.313,P=0.034)。
  5.1.35例患者中直腸體積與直腸V45之間呈正相關者3例,無相關者2例。
  5.1.4直腸體積增加與GTV質心向前方向位移呈正相關(r=0.649,P=0.000);與子宮、CTV質心各方向位移、CTV V95%未見相關性(P>0.05)。
  5.2術后

14、放療患者
  5.2.17例患者中膀胱體積與V45之間呈正相關者1例,負相關者2例,無相關者4例。
  5.2.2膀胱體積增加與CTV質心前后、頭腳方向位移呈正相關(r=0.390,P=0.012; r=0.528、P=0.000)。膀胱體積縮小與CTV V95%的下降呈正相關(r=0.351,P=0.024)。
  5.2.37例患者中直腸體積與V45之間呈正相關者5例,無相關者2例。
  5.2.4直腸體積與

15、CTV質心各方向位移、V95%未見相關性(P>0.05)。
  結論:
  1宮頸癌患者放射治療中,靶區(qū)和OAR的體積、位移、實際受照射劑量與初始計劃存在一定差異。
  2在IGRT基礎上,采取靶區(qū)上下外擴10mm、余方向均勻外擴5mm的標準,也將有部分靶區(qū)漏照,但漏照體積較少。這種照射方式是否能夠滿足臨床的要求,還需療效、生存的隨訪觀察。
  3膀胱和直腸的充盈度影響靶區(qū)和OAR的劑量。建議治療前應排空直腸,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