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部分原發(fā)性失眠患者神經心理及認知能力研究
目的:探討原發(fā)性失眠(PI)患者主觀失眠的嚴重程度與其焦慮狀態(tài)及認知能力改變的相關性。
方法:采用病例—對照研究,符合ICD-10診斷標準的PI患者40名,對照組為正常睡眠者(NS)50名。利用匹茲堡睡眠指數(PSQI)評價失眠患者對失眠的主觀認識、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價患者焦慮程度、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除外抑郁病人、利用WHO-UCLA詞語學習、劃銷實
2、驗量表測定評價患者認知能力,并對兩組結果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結果:PI組PSQI、HAMA、HAMD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詞語學習能力、數字劃銷工作效率下降(P<0.05);PI組睡眠質量下降與焦慮(r=0.692)抑郁(r=0.551)情緒及病程(r=0.648)正相關;詞語學習能力與焦慮情緒(r>0.431)、病程(r>0.409)及失眠程度(r>0.357)負相關,與文化程度(r>0.350)正相關。數字劃銷工作效率與焦慮情緒
3、(r>0.47)、病程(r>0.394)及失眠程度(r>0.555)負相關,與文化程度(r>0.407)正相關。
結論:PI患者睡眠民質量、認知能力下降,焦慮、抑郁情緒明顯。睡眠質量與焦慮抑郁情緒及病程正相關,詞語學習能力及數字劃銷工作效率與焦慮情緒、病程及睡眠質量負相關,與文化程度正相關。
第二部分原發(fā)性失眠患者認知相關前額葉的腦功能連接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研究靜息狀態(tài)下PI患者認知相關的前額背外側區(qū)(
4、DLPFC)和腹外側區(qū)(VLPFC)腦功能連接,探索PI患者DLPFC和VLPFC功能連接的改變,尋找PI認知損害的機制。
方法:符合ICD-10診斷標準的PI患者40名,對照組為NS者50名。利用PSQI評價PI患者對失眠的主觀認識、HAMA評價患者焦慮嚴重程度、HAMD除外抑郁病人、利用WHO-UCLA詞語學習、劃銷實驗量表測定評價患者認知能力。兩組受試者在靜息狀態(tài)下接受全腦磁共振腦功能掃描,分別以左、右DLPFC和VLP
5、FC為種子點,與全腦其他區(qū)域進行功能連接,并對兩組試驗結果分別進行比較。
結果:以右VLPFC為種子點進全腦功能連接,與對照組比較,PI組右VLPFC區(qū)與左額葉、右額葉、左頂葉、右頂、左島葉功能連接減弱(t值分別是:-4.1106、-3.1879、-3.0846、-3.0846、-2.9147,P<0.05);以左VLPFC為種子點進全腦功能連接,與對照組比較,PI組左VLPFC與左豆狀核、右前額連接增強(t值分別是:3.82
6、77、4.0813,P<0.05);以右DLPFC為種子點進全腦功能連接,與對照組相比,PI組右DLPFC與右前額功能連接減退(t=-3.5037,P<0.05);以左DLPFC為種子點進全腦功能連接,與NS組比較,PI組左DLPFC與左島葉、右島葉、右額葉功能連接增強(t值分別是:4.0317、3.3399、3.0374,P<0.05)。
結論:原發(fā)性失眠患者右VLPFC、右DLPFC與頂葉功能連接減弱,左VLPFC和左DL
7、PFC與右額葉及島葉功能連接增強,功能連接下降可能與患者的記憶能力下降有關,功能連接增強可能與患者的焦慮情緒及前額區(qū)興奮性增強有關,前額區(qū)興奮性增強可能是失眠的原因。
第三部分原發(fā)性失眠患者認知相關海馬區(qū)的腦功能連接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研究靜息狀態(tài)下PI患者認知相關海馬區(qū)的功能連接,探索PI患者認知相關海馬區(qū)功能連接的改變,尋找PI認知損害的機制。
方法:符合ICD-10診斷標準的PI患者40名,對照組為
8、NS者50名。利用PSQI評價PI對失眠的主觀認識、HAMA評價患者焦慮程度、HAMD除外抑郁病人、利用WHO-UCLA詞語學習、劃銷實驗量表測定評價患者認知能力。上述受試者在靜息狀態(tài)下接受全腦磁共振掃描,分別以左、右海馬為種子點,與全腦其他區(qū)域進行功能連接,并對兩組試驗結果進行比較。
結果:以右海馬為種子點進全腦功能連接,與對照組相比,PI組右海馬與左緣上回、右丘腦、左腦干連接增強(t值分別是:4.6167、3.2574、3
9、.4679,P<0.05);以左海馬為種子點進行全腦功能連接,與對照組比較,PI組左海馬與左丘腦、右丘腦功能連接增強(t值分別是:5.3436、4.9798,P<0.05)。
結論:PI患者出現海馬區(qū)與腦干、丘腦功能連接增強。可能與患者失眠多夢有關。
第四部分原發(fā)性失眠患者前、后扣帶回腦功能連接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研究靜息狀態(tài)下PI患者前、后扣帶回腦功能連接,探索PI患者默認網絡節(jié)點前、后扣帶回腦功能連接
10、的改變,尋找PI發(fā)生的神經生理機制。
方法:符合ICD-10診斷標準的PI患者40名,對照組為NS者50名。利用PSQI評價PI對失眠的主觀認識、HAMA評價患者焦慮程度、HAMD除外抑郁病人、利用WHO-UCLA詞語學習、劃銷實驗量表測定評價患者認知能力。上述受試者在靜息狀態(tài)下接受全腦的磁共振掃描,分別以前扣帶回(ACC)、后扣帶回(PCC)為種子點,與全腦其他區(qū)域進行功能連接,并對兩組試驗結果分別進行比較。
結果
11、:以ACC為種子點進行全腦功能連接,與對照組比較,PI組ACC與腦干、右枕、左額葉功能連接增加(t值分別是:3.9989、7.4771、4.1686,P<0.05)。ACC與左、右頂葉功能連接減弱(t值分別是:-4.2397、-4.7527,P<0.05)。以PCC為種子點進全腦功能連接,與對照組比較,PI組PCC與右頂、右邊緣葉功能連接增強(t值分別是:3.5446、3.8934,P<0.05)。
結論:PI患者與正常人相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原發(fā)性失眠患者腦結構及靜息態(tài)腦功能連接的磁共振研究.pdf
- 原發(fā)性失眠患者腦靜息態(tài)功能磁共振研究.pdf
- 原發(fā)性失眠的靜息態(tài)腦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pdf
- 原發(fā)性失眠患者數字工作記憶的功能磁共振研究.pdf
- 原發(fā)性失眠伴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的腦部磁共振研究.pdf
- 慢性原發(fā)性失眠的靜息態(tài)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pdf
- 失眠障礙患者腦半球間功能連接的靜息態(tài)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pdf
- 原發(fā)性失眠患者注意網絡功能的研究.pdf
- 特發(fā)性震顫靜息態(tài)功能磁共振成像腦功能連接網絡研究.pdf
- 基于磁共振成像的腦功能連接網絡研究.pdf
- 原發(fā)性失眠不同頻段低頻振幅的功能磁共振及基于體素形態(tài)學測量的腦結構研究.pdf
- 針刺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太溪穴fcMRI腦功能連接研究.pdf
- 纖維肌痛患者的靜息態(tài)磁共振全腦功能連接研究.pdf
- 原發(fā)性失眠患者記憶功能和睡眠腦電圖研究.pdf
- 原發(fā)性失眠患者睡眠知覺和日間功能 的研究.pdf
- 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的面癱腦功能和效應連接研究.pdf
- 海洛因成癮者腦功能連接異常的功能磁共振研究.pdf
- 基于靜息態(tài)功能磁共振的肝性腦病患者腦功能網絡連接.pdf
- 多發(fā)性硬化患者默認網絡的靜態(tài)功能連接與結構連接的磁共振研究.pdf
- 首發(fā)驚恐障礙患者腦結構和腦功能的磁共振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