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骨密度、骨強度及血骨代謝指標的相關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部分展開論述:
  第一部分 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與無骨折老年人群的血骨代謝指標對比研究
  目的:測定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的血骨代謝生化指標以期預測骨折發(fā)生的危險性。
  方法:對142例60歲以上的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和141例老年非骨折對照組進行血骨代謝指標測定,包括Ⅰ型前膠原氨基端前肽(PINP)、Ⅰ型膠原羧基端肽(CTX)、骨鈣素(OC)、甲狀旁腺激素(PTH)和25羥基維生素D3{25(

2、OH)D3}。
  結果: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組的血清PINP、CTX、OC和PTH均高于對照組,兩組之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股骨粗隆間骨折組的25(OH)D3低于對照組,但是組間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在老年人群中進行血骨代謝測定,PINP、 PTH、 CTX和OC增高可能預測其股骨粗隆間骨折風險增高,由此可以識別股骨粗隆間骨折高風險人群并給予及時的骨質疏松治療。
  第二部分

3、 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與無骨折老年人群的骨密度及骨強度指標的對比研究
  目的:比較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與無骨折人群的骨密度及骨強度指標,分析導致骨折的可能危險因素,尋找預防骨折發(fā)生的可靠指標。
  方法:將66例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及65例未發(fā)生骨折患者分別納入骨折組和對照組,在其入院后應用雙能X線吸光測定法(DXA)測定其骨密度,隨后應用髖關節(jié)結構分析軟件(HSA)計算所有患者的骨強度指標,應用SPSS18.0統(tǒng)計

4、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結果:兩組間患者除年齡和股骨頸干角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外,其余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在校正了年齡后兩組間的股骨頸和股骨粗隆間骨密度BMD值以及骨強度指標中的橫截面轉動慣量(CSMI)、截面模量Z值、屈曲比率(BR)、皮質骨厚度(CT)以及髖關節(jié)軸線長度(HAL)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繼續(xù)加入相應部位骨密度BMD值校正后兩組間所有的骨強度指標都失去了統(tǒng)計學意義。Logistic

5、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年齡的增加以及(體質指數(shù))BMI指數(shù)、股骨頸截面模量Z值、股骨頸皮質骨厚度的減小和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發(fā)生顯著正相關,各項指標的Logistic回歸P值分別為0.013、0.032、0.001和0.000,其相應回歸系數(shù)分別為-0.086、0.289、14.272和23.755,Exp(B)分別為0.918、1.335、1578338.494和2.073×1010,回歸方程的常量為-11.108。如果用X1代表年齡,X2代表

6、BMI,X3代表股骨頸截面模量Z值,X4代表股骨頸皮質骨厚度,P代表患者發(fā)生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概率,可得到預測公式: ln(P/1-P)=--11.108-0.086X1+0.289 X2+14.272 X3+23.755X4,該公式的預測骨折發(fā)生的準確率為88.78%。
  結論:骨強度指標聯(lián)合骨密度對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風險預測有重要意義。年齡的增加以及BMI指數(shù)、股骨頸截面模量Z值、股骨頸皮質骨厚度的減小會增加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

7、發(fā)生的風險。
  第三部分 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圍手術期血骨代謝指標的自身對比研究
  目的:觀察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圍手術期血骨代謝指標的變化規(guī)律,從而指導術后骨質疏松的治療,促進骨折愈合。
  方法:入院后次晨及術后三個月對47例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進行Ⅰ型前膠原氨基末端前肽(PINP)、Ⅰ型膠原羧基末端肽(CTX)、血清骨鈣素(OC)、甲狀旁腺激素(PTH)及25羥基維生素D3{25(OH) D3}含量測定

8、,應用SPSS18.0分析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結果:PINP、25(OH)D3和OC術后較術前分別增加了75.4%、46.2%和12.9%,CTX和PTH分別減少了23.7%和41.6%,其中PINP和PTH的變化具有顯著性差異(P值分別為0.005和0.0001,均小于0.05)。
  結論: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的血清骨代謝不僅反映了骨質疏松的骨轉換,也反映了骨折愈合過程中成骨與破骨的偶聯(lián),有必要針對PTH降低,針

9、對性給予間歇性PTH注射,既能有效治療骨質疏松,又能促進骨折愈合。
  第四部分 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圍手術期骨密度的自身對比研究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行PFNAII內固定術后髖關節(jié)骨密度的變化情況,為防止術后內固定失敗和再發(fā)骨折提供理論依據(jù)。
  方法:對40例符合條件的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在術后1天應用雙能X線吸光測定法(DXA)分別測定其健側和患側髖關節(jié)骨密度,囑患者術后6周開始在助步器輔助下

10、功能鍛煉并堅持服用鈣劑和維生素D3。對術后3個月按時到診隨訪的患者再次測量雙側髖關節(jié)骨密度,應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結果:術后3個月較術后1天的患側髖關節(jié)分區(qū)BMD除了粗隆間內區(qū)(R3)、粗隆間外區(qū)(R4)和全患側髖關節(jié)區(qū)(RG)無顯著性差異外,其余各區(qū)(R1、R2、R5、R6、R7、R8、R9)均有顯著性下降,其下降幅度分別為6.982%、4.447%、10.483%、11.810%、8.624%

11、、8.017%和8.342%,下降速度的順序依次為R6>R5>R7>R8>R9>R1>R2。健側髖關節(jié)除Ward's三角區(qū)(Ward's)的BMD值有顯著升高外,股骨頸區(qū)(Neck)、股骨大粗隆區(qū)(Troch)、股骨粗隆間區(qū)(Inter)和健側全髖部區(qū)(Total)的BMD值均無顯著性改變。
  結論:PFNAII術后可能由于應力遮擋造成了髓內釘周圍骨量丟失,積極地預防和治療骨質疏松癥并根據(jù)患者個體情況指導其在術后盡可能早地開始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