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宗教是神圣的,旨在實現(xiàn)超越,這是普遍的共識。但同樣不可否認的是:宗教都存在于具體的社會現(xiàn)實中,任何宗教都不可能超脫其時代和歷史環(huán)境而獲得發(fā)展。道教也是這樣,雖然追求的是成仙了道,但同樣是深深關注現(xiàn)世,是具有積極社會參與意識的宗教。道教神學體系的實際功能是指向社會的,道教在長期發(fā)展歷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社會觀,就怎樣認識紛繁復雜的社會現(xiàn)象,怎樣看待和處理人際關系等,道教都有自己獨特的思想。
本文探討的是道教視域中的社會倫理,是指
2、道教面對世俗社會時要處理的倫理關系,是以道教信仰為基礎的人倫準則和社會行為規(guī)范,也就是道教用以協(xié)調現(xiàn)實社會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行為規(guī)范。論文圍繞道教神仙思想的演變,試圖發(fā)掘不同時期相對突出的道教社會倫理思想,回答道教在面對世俗社會時,有些什么樣的倫理思考和規(guī)范。本文旨在對道教深層價值作重新認識和評價,以向人們展示一個更全面的道教。
道教信仰的終極源頭是現(xiàn)實社會本身。本文研究道教的社會倫理思想,主要是從國家層面上的政治倫理、社會
3、團體層面的社群倫理、以及個人之間的人際倫理三個方面展開論述。除《緒論》和《結語》部分外,論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從仙道到人道:道教的倫理化趨勢,重點論述道教神仙思想的倫理化過程以及從仙道到人道的轉變過程。道教在其歷史發(fā)展過程中一直在不斷修正自己的神仙理論,除了繼續(xù)豐富其神學思想以外,還逐步建構了豐富的人道思想,使道教的基本信仰與現(xiàn)實的社會生活關系越來越密切,顯示了道教倫理化的發(fā)展趨勢。在人道中成就仙道是道教社會倫理思想的主
4、干線索。
第二章:愛民則國安--道教政治倫理思想。本章共分五節(jié),即:“天地大吾身,吾身小天地”--道教修身與治國合一思想;“萬民歸往而不傷害,則國家安寧而致太平”--早期道教“致太平”社會倫理思想;“天地無人則不立,人無天地則不生”--道教“天人感應”的政治倫理;“上無事而民自富,上無為而民自化”--道教“君無為臣有為”的政治倫理;“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道教“以人為本”的政治倫理?!盁o為而治”是道教對于社會政治和
5、處世的基本態(tài)度,是道教政治倫理中的核心理念,表現(xiàn)的是道教“愛民則國安”的政治倫理。道教在政治倫理方面的智慧可以概括為:以“修身與治國同”為理論依據、以“致太平”為終極社會理想,沿用“天人感應”的治世倫理,強力主張“君無為而臣有為”,主張在治國中牢記“民為國之本”,希望在現(xiàn)實的世界而不是在彼岸的世界中實現(xiàn)太平盛世。
第三章:天道助弱--道教社群倫理思想。本章研究的是道教社群倫理中的人人平等思想、承負思想以及道教關注普通民眾的
6、社群倫理。“以道觀之,物無貴賤”是道教極其重要的修煉指導思想,體現(xiàn)的是道性平等,把道性平等落實到社會領域便是人性平等。在“人性平等”的基礎上道教提出了“天道助弱”的社會思想,特別強調幫助窮人和消除貧困,從經濟訴求角度體現(xiàn)了對社會普通民眾的關心。無論是個人的行為,或是國家的政治,都有一個善惡、治亂造成的承負問題。道教獨特的“承負”說涉及代際、代內公平問題,具有明顯的社會倫理的教化意義,體現(xiàn)了一種宗教化倫理的社會責任感。
第四
7、章:沖氣以為和--道教的人際倫理思想。道教教義中有著豐富的“和”的思想。道教針對每個個體的社會成員在與他人交往過程中有豐富的極具操作性的倫理思考,特別是有關自我與他人的和諧共生關系的相關論述可在近代西方哲學“唯我論”的反觀中顯示出它的優(yōu)勢。道教以“我-你”和諧作為人際倫理的思想原則,通過“行善積德”這一有效途徑,把遵循基本道德規(guī)范當作修道成仙的首要步驟,結合積善成仙這一修行思想,勸化人們努力去實現(xiàn)從縱向(上下)的君臣父子關系到橫向(平行
8、)的“我-你”關系的協(xié)調統(tǒng)一,要求人們在“仁愛”、“禮讓”中追求一種秩序,從而維護國家的安寧,社會的太平和家庭的和諧。
第五章:道教社會倫理思想的實踐性。道教社會倫理一大顯著特點應是它的實踐性,所以論文最后探討了道教社會倫理的實現(xiàn)渠道以及所取得的一些實踐性成果。在道教歷史上的大多數時期,道教實踐并引導著社會倫理,對現(xiàn)實生活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道教界人士在踐行其社會倫理思想方面采取了不少濟世利民舉措,在維護社會太平,維護家庭和
9、諧,促進個人品德升華等方面,不但對中國歷代社會產生過深刻而廣泛的影響,即使在今天作為與社會主義建設相協(xié)調的宗教力量,道教繼續(xù)發(fā)揚著關注社會、關愛人生、利益眾生的光榮傳統(tǒng),是和諧社會不可或缺的積極力量。該章在結尾部分還剖析了道教社會倫理思想能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哪些思想資源,以及對和諧社會構建的借鑒意義。
道教是漢末社會治世張力緊張狀態(tài)下的產物,從社會倫理角度來看,它一開始就整合了先秦傳統(tǒng)文化中的各種社會倫理資源,特別是對儒、
10、法、道、墨等各家社會倫理思想進行了融攝,并加以超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社會倫理思想。本研究在論述中著重通過詮釋學來轉化中國古人的思想、智慧,希望借此方法把原始的道教材料中或明或暗的、與其他思想混在一起的、萌芽狀態(tài)的社會倫理思想凸現(xiàn)出來、分離出來、生發(fā)出來,用道教社會倫理這個框架把存在于道教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關懷資料統(tǒng)率起來,通過現(xiàn)代闡釋讓人們認識到道教思想的豐富性和實踐意義。所以論文不僅是整理和發(fā)掘道教社會倫理的優(yōu)秀成分,同時還要探討如何
11、利用這些有益思想為現(xiàn)代社會服務。
道教社會倫理是在汲取儒釋二教文化資源的基礎上形成的,它借助神道設教,促使人們自覺棄惡從善,這種修道必須積德的要求顯示出道教對儒家道德倫理的融攝和鮮明的社會倫理傾向,在引導世人信仰神仙、與人為善的時候,產生的效應就是有利于社會,造福于人類。道教之所以能夠成為古代統(tǒng)治者的治世工具,其核心原因就在于它能夠為統(tǒng)治者的權力和社會秩序提供合理的解釋,從而維護整個社會及其治世權力結構秩序的穩(wěn)定。道教的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道教社會倫理思想之研究.pdf
- 漢晉道教財富倫理思想研究.pdf
- 成玄英道教倫理思想研究.pdf
- 梁漱溟社會倫理思想研究.pdf
- 霍布斯政治倫理思想之研究
- 霍布斯政治倫理思想之研究.pdf
- 孔子社會治理倫理思想研究.pdf
- 生命與道——論早期道教生命倫理思想
- 生命與道——論早期道教生命倫理思想.pdf
- 《管子》經濟倫理思想與現(xiàn)代經濟倫理之建構.pdf
- 病態(tài)社會的倫理診斷——弗洛姆《健全的社會》的倫理思想研究.pdf
- 818.孔子社會治理倫理思想研究
- 松下幸之助企業(yè)倫理思想研究
- 管子經濟倫理思想與現(xiàn)代經濟倫理之建構
- 松下幸之助企業(yè)倫理思想研究.pdf
- 儒家社會保障倫理思想探究.pdf
- 病態(tài)社會的倫理診斷——弗洛姆健全的社會的倫理思想研究
- 儒家社會保障倫理思想探究
- 先秦倫理思想研究.pdf
- 南懷瑾倫理思想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