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部分根管內糞腸球菌生物膜的形成研究 目的: 從根管治療失敗患牙的感染根管內分離、鑒定糞腸球菌;建立糞腸球菌根管內感染體外模型,觀察根管內糞腸球菌生物膜的形成。 材料和方法: 1.收集5例臨床根管治療失敗患牙的感染根管樣本,培養(yǎng)后采用全自動微生物鑒定儀鑒定糞腸球菌,比濁法測定生長曲線,與標準菌株ATCC29212的生長曲線比較。 2.收集成人離體前牙12顆,截冠、保留牙根,完成根管預備。將每個牙

2、高溫高壓滅菌后固定在裝滿10ml BHI培養(yǎng)液的無菌玻璃瓶的膠塞上,牙根頂部高于瓶口2mm,對照組置無菌水培養(yǎng),實驗組進行糞腸球菌培養(yǎng),鑒定并以掃描電鏡(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觀察。 結果: 1.1 例感染根管樣本分離到糞腸球菌,糞腸球菌生長曲線可見遲緩期、對數生長期及穩(wěn)定期3個階段,生長期曲線角度較大,與標準菌株ATCC29212的生長曲線相似。 2.實驗組根管內細菌

3、經鑒定為糞腸球菌,6個根管樣本中可觀察到基質包裹細菌形成柵欄樣結構黏附在根管壁,多密集在根管下1/2段。 結論: 1.從根管治療失敗患牙的感染根管內可分離到糞腸球菌。 2.感染根管樣本內分離的糞腸球菌可在預備后的離體牙根管內壁形成生物膜,生物膜多密集在根管下1/2段。 第二部分糞腸球菌生物膜結構的體外觀察研究 目的: 建立體外糞腸球菌生物膜模型,觀察糞腸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及其結構。

4、材料和方法: 在玻片上形成4h、8h、12h、24h、48h糞腸球菌生物膜,各時段生物膜用L-7012 LIVE/DEAD Bacterial Viability Kit熒光染色后,采用激光共聚焦掃描顯微鏡(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觀察生物膜的斷層掃描圖像、生物膜的厚度并進行三維重建,計算活菌百分比和死菌/活菌分布情況。ANOVE方法進行統計分析。 結果:

5、糞腸球菌生物膜具有空間立體結構,形態(tài)多樣,細菌密集,且分布不均勻,由死細菌和活細菌組成,還有豐富的基質和管道系統。24h時平均厚度最大,在48h內各時段生物膜中的活菌百分比由內向外逐漸增加。 結論: 糞腸球菌生物膜有一定厚度,能形成三維立體空間結構,具有多樣、不均質、開放的特點。24h時平均厚度最大,在48h內各時段生物膜中的活菌百分比由內向外逐漸增加。 第三部分糞腸球菌生物膜對氫氧化鈣和洗必泰敏感性的研究研究

6、 目的: CLSM觀察24h糞腸球菌生物膜對10﹪氫氧化鈣溶液和2﹪洗必泰溶液的敏感性,評價兩種藥物去除糞腸球菌生物膜的效果。 材料和方法: 將體外形成的24h糞腸球菌生物膜用10﹪氫氧化鈣溶液和2﹪洗必泰溶液分別處理3 min、10min、30 min,然后進行熒光染色,采用CLSM觀察藥物作用后生物膜的斷層掃描圖像并進行三維重建,計算活菌百分比。ANOVE和SNK(Student-Newman-Keul

7、s)方法進行統計分析。 結果: 1.10﹪氫氧化鈣溶液和2﹪洗必泰溶液處理24h生物膜3 min可滅活外層細菌;作用10min,對中間層和內層細菌的滅活明顯增強;30 min時,大部分細菌被滅活。 2.10﹪氫氧化鈣溶液和2﹪洗必泰溶液處理生物膜3 min、10 min、30 min后,生物膜各層活菌百分比與對照組相比,除氫氧化鈣作用3min其內層和中間層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外,其余各時段、各層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