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自1987年《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試行)》頒布和實施以來,中國基層社會的治理成為學術界關注的焦點.但大多關于鄉(xiāng)村治理的研究都存在一共同的問題,即是以傳統形態(tài)下的農村為其研究對象,而那些非農化的村莊似乎并不在這些研究者的視線范圍之內,少有的一些研究也大多數側重于描述問題.表面上,"城中村"只是個暫時現象,但如以城市化程度為變量對中國農村進行排列的話,我們會發(fā)現,在農村城市化的連續(xù)譜中,"城中村"是最后的一環(huán),它不僅有著"有農"村莊所存在的矛
2、盾,而且還由于快速城市化出現了新的矛盾和沖突.為深入思考基層社會治理的未來走向,筆者將研究主題定位為"非農化村莊社區(qū)治理機制研究",并將研究對象鎖定在京郊四環(huán)與五環(huán)之間正處于非農化時期的村莊一寶山村.采用鄉(xiāng)村政治中的經典理論框架"國家與社會二分框架"作為論文主要理論框架,但對其有所發(fā)展,將國家與社會兩個變量具體操作為城市、鄉(xiāng)鎮(zhèn)、村莊三個變量,并在分析方法上采用了"過程/事件"方法,試圖從村莊的焦點事件中揭示非農化村莊的治理現狀.
3、 研究發(fā)現多數城中村是在城市化過程是屬于被動角色.即,村莊城市化過程中,城市始終作為一個強勢角色主導著村莊變遷.像寶山村這樣臨近城市的村莊比別的村莊更易受到城市政策的影響,從解放初期的普通村莊到公社時期的"菜籃子"、再到"綠谷氧吧"時期的城中村,村莊的每個時期的變化都受到城市的總體規(guī)劃及相應政策影響.當然村莊也并非完全被動,突出表現為村民對拆遷的抵制.城市對村莊舉動的反應一是通過控制經濟實權將村委會虛置;二是將村民安排進各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造成
4、村莊單位化、減弱村莊的凝聚力;三是直接進入村莊干涉,突出表現為派出所的駐村工作.由此造成了城中村治理上的主體多元化和復雜化、農居管理體制混合、單位趨勢明顯等特點.此時寶山村,現行的農村管理體制已經不適應其村莊的具體情況.但如何進行改革,并不是簡單的"撤村改制"所能解決,寶山村的轉型尚在路上. 文章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闡述選題的背景、意義,研究現狀、相關概念和主要分析框架、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在對村莊治理機制
5、歷史回顧的基礎上,著重分析了以公社制度為主要特征的有農時期的村莊治理機制形成及存在的原因.分析發(fā)現,高度集權的組織形態(tài)與溫情脈脈的村落相結合構成了公社存在和維持的基礎.第三部分:對北京的城市化擴張歷程進行了簡單梳理,并描述城市擴張對鄉(xiāng)鎮(zhèn)和村莊的影響,以及寶山村作為"城中村"與傳統村莊的不同特征.在此基礎上,選取二個焦點事件,從事件中分析寶山村的治理格局.分析中發(fā)現,由于受到城市化和國家制度的影響,寶山村的治理機制開始多元化和復雜化,村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城市“有農社區(qū)”研究.pdf
- 試析從永佃權到農育權
- 從貧困村到“花鄉(xiāng)農居”
- 崇左從“無”到“有”的創(chuàng)舉
- 北京郊區(qū)村莊社區(qū)化管理策略研究.pdf
- 從“半儂”到“半農”——劉半農對中國現代文學的貢獻.pdf
- 無農的村落——一個壯族傳統村落從“守土”到“失土”的轉折.pdf
- 從文壇先鋒到學界名流——“五四”以后的劉半農研究.pdf
- 有農都市建筑集成設計研究.pdf
- 從“抽農”到“補農”——新中國工農業(yè)關系和城鄉(xiāng)利益協調理論與政策研究.pdf
- 湖南湘農集團治理方案研究.pdf
- 農網低電壓治理策略研究.pdf
- 從課役農到依附民——戰(zhàn)國秦漢農民身份的演變
- 三農有哪些扶持政策
- 縣域農商銀行服務“三農”機制創(chuàng)新問題研究——基于慈溪農商銀行的實證研究.pdf
- 城市化時期北京郊區(qū)農村新農居設計研究.pdf
- 再設計從有到“有”.pdf
- 農八師農業(yè)產業(yè)化企農利益聯結機制研究.pdf
- “新農合”政府監(jiān)管機制研究.pdf
- 農網低電壓綜合治理.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