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過表達鉬輔因子生物合成蛋白GmCnx1增強大豆花葉病毒抗性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大豆是我國重要的油料作物和高蛋白糧飼兼用作物。但目前大豆已經成為國內供需缺口最大的農產品,我國的大豆產業(yè)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大豆生長發(fā)育期間常受到病蟲害的危害,大豆花葉病毒病是我國南方地區(qū)常見的葉部病害之一,生產上常采用農業(yè)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等方法,但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育成抗花葉病毒病新種質。采用常規(guī)育種方法常受種質資源及時間長等限制,基因工程技術作為一種相對簡便、快捷、高效的育種手段。GmCnx1是從接種大豆花葉病毒抗病和感病品

2、種經微陣列分析后克隆得到的與鉬輔因子合成相關的基因,與擬南芥AtCnx1基因相似。鉬輔因子生物合成蛋白,可與許多鉬酶結合發(fā)生生理和抗逆作用。本研究擬利用農桿菌介導法將GmCnx1(cofactor for nitrate reductase and xanthine dehydrogenase)基因轉入大豆中,明確GmCnx1的功能及抗花葉病毒病作用。本研究主要內容包括:
 ?、臛mCnx1轉化植株的獲得。以大豆子葉節(jié)為外植體,b

3、ar基因作為篩選標記基因,采用農桿菌介導轉化法將目的基因GmCnx1轉入大豆中,進行4個批次實驗,分別轉化外植體113、194、181和238個,獲得生根苗2、20、6和6株,共34株。批次生根率分別為1.77%、10.31%、3.31%和2.52%,平均生根率為4.68%。
 ?、艷mCnx1轉化植株的鑒定。采用草丁膦涂抹法、bar試紙條法、PCR法對34株T0代生根苗進行鑒定,其中轉基因陽性植株有27株,陰性植株為7株,進一步

4、對T1代10株獨立的轉基因植株進行Southern雜交檢測,結果表明除1號株系外,其余株系均為單拷貝株系。
  ⑶GmCnx1基因功能分析。選取10株獨立的轉化株系對T1代轉基因株系GmCnx1基因表達量進行qRT-PCR測定,結果表明,GmCnx1在T1代轉基因植株葉部和根部表達量均有所上調,葉部GmCnx1基因表達量上調1.04-2.12倍,根部GmCnx1基因表達量上調1.55-3.89倍,其中轉基因10號和22號株系在兩個

5、部位的表達量上調幅度最大。對T1代轉基因和非轉基因株系進行硝酸還原酶(nitrate reductase,NR)、乙醛氧化酶(aldehyde oxidase,AO)、黃嘌呤脫氫酶(xanthine dehydrogenase,XDH)和亞硫酸鹽氧化酶(sulphite oxidase,SO)活性檢測表明,NR在轉基因植株葉片中的活性(4.25μg g-1 h-1)約為非轉基因植株(1.62μg g-1 h-1)的2.6倍,AO在轉基因

6、植株葉片中的活性(30.00 pmol L-1)約為非轉基因植株(7.71 pmol L-1)的3.9倍,其中轉基因10號株系兩種鉬酶活性最高;XDH和SO與GmCnx1表達量無明顯關聯(lián)。此外,超表達GmCnx1基因還增強了大豆花葉病毒(soybeanmosaic virus, SMV)的抗性,摩擦接種SMV G1和G7不同株系花葉病毒表明,與非轉基因植株相比,超表達GmCnx1基因植株對兩種株系SMV的抗病性均有所提高;接種3周后D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