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目的:
1.探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R)濃度與α-L-巖藻糖苷酶(AFU)及甲胎蛋白(AFP)的相關(guān)性。
2.探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標志物表現(xiàn)模式與AFU、ALT、GGT的相關(guān)性。
3.探討肝臟疾病中血清α-L-巖藻糖苷酶(AFU)與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ST)、L-γ-谷氨?;D(zhuǎn)移酶(GGT)和堿性磷酸酶(ALP)的相
2、關(guān)性。
方法:
1.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濃度與α-L-巖藻糖苷酶(AFU)及甲胎蛋白(AFP)的相關(guān)性研究:收集240例HBsAg陽性病例的血清,根據(jù)HBsAg定量的不同濃度分為1組(0.5ng/ml~150ng/ml)、2組(151ng/ml~300ng/ml)、3組(301ng/ml~450ng/ml)、4組(>450ng/ml),每組60例,正常對照組60例,分別檢測AFU、AFP,對其結(jié)果進
3、行相關(guān)性分析。AFU檢測采用速率法,HBsAg檢測采用時間分辨免疫熒光法,AFP檢測采用化學發(fā)光法。
2.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標志物表現(xiàn)模式與AFU、ALT、GGT的相關(guān)性分析:收集570例HBV感染者,按不同表現(xiàn)模式分為4組,其中:HBsAg、HBeAR和HBcAb三項陽性者138例為1組,HBsAg、HBeAb和HBcAb三項陽性者138例為2組,HBsAg和HBcAb兩項陽性者1
4、45例為3組,HBsAb陽性者149例為4組。另收集150例陰性對照組,用速率法分別檢測AFU、ALT和GGT的活性,對各組之間的差異進行評價。
3.肝臟疾病中血清α-L-巖藻糖苷酶(AFU)與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ST)、L-γ-谷氨?;D(zhuǎn)移酶(GGT)和堿性磷酸酶(ALP)的相關(guān)性分析:收集肝癌患者、肝硬化患者、肝炎患者和正常對照組血清各91例,分別檢測AFU、ALT、AST、GGT和AL
5、P,對其結(jié)果進行分析。檢測方法均采用速率法。
結(jié)果:
1.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濃度與AFU及AFP的相關(guān)性研究
1.1各組AFU與AFP的相關(guān)性:1組AFU與AFP呈正相關(guān)(r=0.310,P<0.05),2組AFU與AFP呈正相關(guān)(r=0.298,P<0.05);3組及4組的AFU與AFP之間均無相關(guān)性(P>0.05)。
1.2各組間AFU、AFP與對照組的關(guān)系:各組與對照組的AFU
6、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F=1.719,P>0.05);各組與對照組AFP比較,其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3.000,P<0.05)。
1.3各組AFU、AFP陽性率情況,以AFU>30U/L、AFP>9ng/ml為陽性。各組AFU陽性率隨HBsAg濃度上升無升高趨勢(X2=1.44,P>0.05);各組AFP陽性率隨HBsAg濃度的上升呈升高趨勢(X2=8.28,P<0.005)。
2.乙型肝炎病毒標志物表現(xiàn)模
7、式與AFU、ALT、GGT的相關(guān)性分析
2.1 HBV不同表現(xiàn)模式的AFU、ALT、GGT與對照組比較,t檢驗采用雙樣本方差假設(shè),以P<0.01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jié)果顯示:1組、2組和3組的AFU、ALT、GGT與對照組比較,均為P<0.01,其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第4組的AFU、ALT、GGT與對照組比較,P>0.05,其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2.2各種表現(xiàn)模式的AFU活性與ALT、GGT之間的相關(guān)性:1組、
8、2組和3組的AFU與ALT、GGT之間的變化均存在正相關(guān);而第4組的AFU與ALT、GGT之間的相關(guān)不明顯。
2.3不同表現(xiàn)模式血清酶活性升高的分布情況:參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中AFU、ALT和GGT提供的參考區(qū)間,3項血清酶參考區(qū)間的高值分別為AFU:30U/L,ALT:40U/L,GGT:50U/L。從超過參考區(qū)間高值所占比例可知:1組、2組和3組的AFU與ALT、GGT均有不同比例的升高,而第4組AFU無升高病
9、例,只有個別病例出現(xiàn)ALT和GGT的升高。
3.肝臟疾病血清AFU與其它酶活性的相關(guān)性分析
3.1各組間各血清酶活性的比較:所有肝病組中血清AFU、ALT、AST、GGT和ALP活性均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5)。肝病組中,肝癌組血清AFU、GGT和ALP活性高于肝硬化組、肝炎組和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肝癌組、肝硬化組和肝炎組的血清ALT和AST活性均明顯高于
10、對照組,但3組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2各組的AFU與其余四個血清酶之間的相關(guān)性顯示:肝癌組AFU與GGT、ALT、AST、ALP均無相關(guān)性(分別r=0.159,r=0.093,r=0.178,r=0.137,均P>0.05);肝硬化組AFU與ALT、AST、GGT、ALP均呈正相關(guān)(分別r=0.772,r=0.737,r=0.502,r=0.389,均P<0.05);肝炎組AFtJ與ALT、AST、G
11、GT、ALP均呈正相關(guān)(分別r=0.361,r=0.283,r=0.361,r=0.246,均P<0.05)。
3.3各組間各血清酶陽性情況,肝癌組、肝硬化組和肝炎組的AFU、ALT、AST、GGT、ALP的陽性例數(shù)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肝癌組除了ALT外,其余各血清酶的陽性例數(shù)均高于肝硬化組和肝炎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肝癌組AFU的陽性例數(shù)分別是肝硬化組的四倍和肝炎組的兩倍多。
結(jié)論:
1.乙
12、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濃度與α-L-巖藻糖苷酶(AFU)及甲胎蛋白(AFP)的相關(guān)性分析
1.1 AFU和AFP在HBsAg較低濃度(0.5ng/ml~300ng/ml)時,呈現(xiàn)一方隨另一方上升而升高的關(guān)系,而在HBsAg較高濃度(>301ng/ml)時卻不存在這種關(guān)系。
1.2 AFP陽性率隨HBsAg濃度的升高呈升高趨勢(X2=8.28,P<0.005),提示高HBsAg濃度與高AFP陽性率之間存在
13、相關(guān)性,表明HBsAg濃度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肝細胞的炎性病變及癌變程度。
1.3對HBsAg高濃度的HBV感染者同時檢測AFP和AFU對觀察肝臟損害的演變過程,特別是PHC的早期發(fā)現(xiàn)和早期治療至關(guān)重要,對人口普查和PHC高危人群監(jiān)測也有重要意義。
2.乙型肝炎病毒標志物表現(xiàn)模式與AFU、ALT、GGT的相關(guān)性分析
2.1在HBsAg、HBeAg和HBcAb三項陽性,HBsAg、HBeAb和
14、HBcAb三項陽性以及HBsAg和HBcAb兩項陽性的HBV感染表現(xiàn)模式中均表現(xiàn)出AFU活性比對照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這可能與肝組織受損時AFU釋放過多有關(guān)。
2.2在HBsAg、HBeAg和HBcAb三項陽性,HBsAg、HBeAb和HBcAb三項陽性以及HBsAg和HBcAb兩項陽性的HBV感染表現(xiàn)模式中AFU的活性隨ALT和GGT活性的改變而變化,說明肝細胞損害引起ALT和GGT改變的同時也會引起AFU的改變。
15、> 2.3對含有HBcAb陽性表現(xiàn)模式的HBV感染者,同時檢測AFU、ALT和GGT的活性,有助于評價肝細胞的損害程度及預測肝炎病情的發(fā)展。
3.肝臟疾病血清AFU與其它酶活性的相關(guān)性分析
3.1不同肝臟疾病患者血清中表現(xiàn)出AFU活性比對照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表明各種肝臟疾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受損。
3.2肝癌組AFU與GGT、ALT、AST、ALP均無相關(guān)性(均P>0.05),可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a-L-巖藻糖苷酶與甲胎蛋白在肝癌診斷中的系統(tǒng)評價.pdf
- 腸球菌中α-L-鼠李糖苷酶的分離純化及酶學性質(zhì)研究.pdf
- 聯(lián)合檢測血清前白蛋白、a-L-巖藻糖苷酶、膽紅素與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謝及糖尿病腎病的相關(guān)性.pdf
- 產(chǎn)α-L-鼠李糖苷酶菌種的篩選及其制備橙皮素單葡萄糖苷的研究.pdf
- 關(guān)鍵詞α-l-巖藻糖苷酶(afu)甲胎蛋白(afp)胸苷激酶1(tk1)原發(fā)性肝癌聯(lián)合檢測
- α-l-阿拉伯糖苷酶對全麥饅頭粉面團的影響
- 檢測堿性磷酸酶與α-巖藻糖苷酶活性水平對正常孕婦的臨床意
- 柑橘中糖苷香氣前體物質(zhì)及β-葡萄糖苷酶活性變化相關(guān)性研究.pdf
- Bacillus litoralis C44α-L-鼠李糖苷酶基因的克隆、表達及酶學性質(zhì)研究.pdf
- L-巖藻糖衍生物的合成研究.pdf
- 基于宏基因組學方法挖掘新型α-L-鼠李糖苷酶資源.pdf
- 抗腫瘤藥物的酶法鼠李糖基化修飾及α-l-鼠李糖苷酶的分子改造.pdf
- 半乳糖苷酶
- 江蘺屬α-1,4-葡聚糖苷酶和α-半乳糖苷酶的研究.pdf
- 巖藻糖苷貯積癥
- α-糖苷酶抑制性復方組分降糖中藥的研究.pdf
- 甜瓜α-甘露糖苷酶和β-氨基己糖苷酶基因的克隆及表達分析.pdf
- 魷魚肝臟蛋白α-葡萄糖苷酶抑制肽的制備及性質(zhì)研究.pdf
- 糖苷酶抑制劑活性研究.pdf
- β-葡萄糖苷酶水解大豆異黃酮糖苷的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