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骨髓細胞學檢查的臨床意義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第三章 骨髓細胞學檢查的臨床意義</p><p>  一、骨髓檢查的內容與方法  <大綱要點>  1.骨髓檢查的主要臨床應用   2.檢查的適應證與禁忌證   3.骨髓標本的采集   4.骨髓涂片檢查方法   5.骨髓象檢查的注意事項   6.骨髓象的分析與報告 </p><p>  1.骨髄檢查的主要臨床應用  (1)診斷造血系統(tǒng)疾?。喝?/p>

2、各種類型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巨幼細胞貧血、惡性組織細胞病、戈謝病、尼曼-匹克病、海藍色組織細胞增生癥、多發(fā)性骨髓瘤具有診斷價值,也常通過復查骨髓象來評價療效或判斷預后。 ?。?)協(xié)助診斷某些疾?。喝绺鞣N惡性腫瘤的骨髓轉移、淋巴瘤的骨髓浸潤、骨髓增殖異常綜合征、骨髓增生性疾病、缺鐵性貧血、溶血性貧血、脾功能亢進和原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提高某些疾病的診斷率:利用骨髓液檢驗瘧原蟲、黑熱病原蟲、紅斑狼瘡細胞及細菌培養(yǎng)、染色體

3、培養(yǎng)、干細胞培養(yǎng)等,皆可提高陽性率。</p><p>  2.檢查的適應證與禁忌證 ?。?)適應證:  ① 外周血細胞成分及形態(tài)異常,如一系、二系或三系細胞的增多和減少,外周血中出現(xiàn)原始、幼稚細胞等異常細胞; ?、?不明原因發(fā)熱,肝、脾、淋巴結腫大; ?、?骨痛、骨質破壞、腎功能異常、黃疸、紫癜、血沉明顯增加等; ?、芑熀蟮寞熜в^察; ?、萜渌汗撬杌顧z、造血祖細胞培養(yǎng)、染色體核型分析、微生物及寄生

4、蟲學檢查(如傷寒、瘧疾)等。 ?。?)禁忌證:由于凝血因子缺陷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晚期妊娠的孕婦做骨髓穿刺術應慎重。</p><p>  3.骨髓標本的采集 骨髓標本大部分采用穿刺法吸取。骨髓穿刺部位選擇一般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骨髓腔中紅骨髓豐富。 ?。?)穿刺部位應淺表、易定位。 ?。?)應避開重要臟器?! ∨R床上常用的穿刺部位包括胸骨、棘突、髂骨、脛骨等處。髂骨后上棘處骨皮質薄,骨

5、髓腔大,進針容易,骨髓液豐富,被血液稀釋的可能性小,故為臨床上首選的穿刺部位?!     」撬璐┐蹋ń?jīng)髂骨后上棘)示意圖</p><p>  骨髓取材滿意的指標:   ①抽吸骨髓時病人有特殊的痛感;     ?、诔槌龅墓撬枰褐杏休^多的骨髓小粒和脂肪滴;      低倍鏡下骨髓小粒形態(tài)(瑞-姬氏染色) ?、埏@微鏡下涂片有骨髓特有的細胞如:巨核細胞、漿細胞、造骨細胞、破骨細胞、脂肪細胞、肥大細胞

6、、組織細胞、纖維細胞等; ?、芄撬柚兄行詶U狀核與分葉核粒細胞之比值大于血片中的比值。</p><p>  4.骨髓涂片檢查 ?。?)普通光鏡低倍鏡檢驗:判斷骨髓涂片的質量;判斷骨髓增生程度;估計巨核細胞系統(tǒng)增生情況;觀察涂片邊緣、尾部、骨髓小粒周圍,有無體積較大或成堆分布的異常細胞?! 。?)油鏡:選擇滿意的片膜段,觀察200~500個細胞,按細胞的種類、發(fā)育階段分別計算,并計算它們各自的百分率;仔細觀察各

7、系統(tǒng)的增生程度和各階段細胞數(shù)量和質量的變化(見下表)?! 」求l有核細胞增生程度五級估計標準</p><p>  骨髓增生程度分級      骨髓涂片片尾交界處為油鏡下觀察的適宜部位</p><p>  5.骨髄象檢查的注意事項   確認細胞不能單憑一、兩個特點下結論,應綜合細胞大小、核質比例、核的形狀、染色質結構、核仁、胞質著色和顆粒等條件全面分析判斷;各個系統(tǒng)的原始細胞雖各有特

8、征,但極相似,甚難鑒別,除應做相應的細胞化學染色協(xié)助區(qū)別外,也可根據(jù)伴隨出現(xiàn)的幼稚細胞或成熟細胞,推測原始細胞的歸屬;  介于兩個階段之間的細胞,不論其來源如何,應統(tǒng)一按成熟方向的下一階段計算;在特殊情況下,光學顯微鏡下個別介于兩個系統(tǒng)之間的細胞,甚難鑒別,可采用大數(shù)歸類法(即歸入細胞多的細胞系列中)。如介于漿細胞與幼稚紅細胞之間的細胞,可歸于紅細胞。介于淋巴細胞與紅細胞之間的細胞亦歸為紅細胞;  若確診為漿細胞性白血病、淋巴細胞白

9、血病或紅白血病時,則應將這些細胞隨確診而劃分其歸屬;實在難以確定類型的細胞,可列為“分類不明細胞”。應通過細胞化學染色、骨髓病理、電鏡或集體讀片等方法弄清楚類別,或作形態(tài)描述記錄、照相記錄、動態(tài)觀察,以待進一步明確。</p><p>  6.骨髓象的分析與報告   包括骨髓有核細胞增生程度、粒細胞與有核紅細胞比例、粒系統(tǒng)細胞改變、紅系統(tǒng)細胞改變、巨核系統(tǒng)細胞改變、淋巴系統(tǒng)細胞改變、單核系統(tǒng)細胞改變和其他血細胞改

10、變?! ≡\斷意見種類分為以下幾種: ?。?)肯定性診斷:骨髓呈特異性變化,臨床表現(xiàn)又典型者,如各種白血病、巨幼細胞性貧血、多發(fā)性骨髓瘤、骨髓轉移癌、戈謝病、尼曼-匹克病等?! 。?)支持性診斷:血象、骨髓象有形態(tài)改變,可解釋臨床表現(xiàn),如缺鐵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溶血性貧血等,同時可建議做相應的檢查?! 。?)可疑性診斷:骨髓象有部分變化或出現(xiàn)少量異常細胞,臨床表現(xiàn)又不典型,可能為某種疾病的早期或前期或不典型病例者,如難治性貧血

11、等,要結合臨床做相應的檢查,并動態(tài)觀察其變化?! 。?)排除性診斷:如臨床上懷疑為原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患者,其骨髓中血小板易見、巨核細胞無成熟障礙,即可排除原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可能性。 ?。?)形態(tài)學描述:骨髓象有些改變,但提不出上述性質診斷意見,可簡述其形態(tài)學檢查的主要特點,并建議動態(tài)觀察,盡可能提出進一步檢查的建議。</p><p>  二、骨髄細胞形態(tài)學  <大綱要點>  1.正

12、常血細胞形態(tài)學(Wright染色)  (1)粒細胞系統(tǒng)形態(tài)  </p><p>  1)原始粒細胞:胞體直徑10~18μm,圓形或類橢圓形。胞核較大,約占細胞的2/3以上,核染色質呈細粒狀,排列均勻,無濃集,核膜較模糊。核仁2~5個,較小,清楚。胞質量少,呈透明天藍色,繞于核周,無顆粒?!   ?)早幼粒細胞:胞體直徑12~20μm,圓形或橢圓形。胞核大,核染色質較原粒粗糙,核仁常清晰可見。胞質量較多,呈

13、淡藍、藍或深藍色,漿內含紫紅色非特異性的天青胺藍顆粒?! ?lt;/p><p>  3)中幼粒細胞: ?、僦行灾杏琢<毎喊w直徑10~18μm,圓形。胞核橢圓形或一側開始扁平,占細胞的1/2~2/3,染色質聚集成索塊狀,核仁消失。胞質量多,內含中等量、大小較一致的特異的中性顆粒?!   、谑人嵝灾杏琢<毎喊w直徑15~20μm,胞核與中性中幼粒細胞相似。胞質內充滿粗大、均勻、排列緊密、橘紅色的特異的嗜酸性

14、顆粒?! 、凼葔A性中幼粒細胞:胞體直徑10~15μm。胞核橢圓形,輪廓不清楚,核染色質較模糊。胞質內及核上含有數(shù)量不多、排列零亂、大小不等的紫黑色特異的嗜堿性顆粒。</p><p>  4)晚幼粒細胞: ?、僦行酝碛琢<毎喊w直徑10~16μm,呈圓形,胞核明顯凹陷,但其凹陷程度一般不超過核假設直徑的一半。核染色質粗糙,排列更緊密,呈小塊,并出現(xiàn)副染色質(即塊狀染色質之間的空隙),核仁無。胞質量多,染淺紅色

15、,充滿中性顆粒?!   、谑人嵝酝碛琢<毎喊w直徑10~16μm,胞核在中央或偏一側,呈腎形或橢圓形。胞質充滿著嗜酸性顆粒?! 、凼葔A性晚幼粒細胞:胞體直徑10~14μm。胞核固縮呈腎形,輪廓模糊。胞質內及核上含有少量、分布不勻的嗜堿性顆粒。</p><p>  5)桿狀核粒細胞: ?、僦行詶U狀核粒細胞:胞體直徑10~15μm,圓形。胞核凹陷程度超過核假設直徑的一半,核徑最窄處大于最寬處1/3以上,形態(tài)

16、彎曲成帶狀,核染色質粗糙呈塊狀,核兩端鈍圓染深紫紅色。胞質充滿中性顆粒?!   、谑人嵝詶U狀核粒細胞:胞體直徑11~16μm,圓形。胞核與中性桿狀粒細胞相似。胞質充滿著粗大的橘紅色嗜酸性顆粒。 ?、凼葔A性桿狀核粒細胞:胞體10~12μm。胞核呈模糊桿狀。胞質內及胞核上含有紫黑色、大小不勻、數(shù)量較少的嗜堿性顆粒。</p><p>  6)分葉核粒細胞: ?、僦行苑秩~核粒細胞:胞體直徑10~14μm,圓形。胞

17、核分葉狀,常分2~5葉,核染色質濃集或呈較多小塊。胞質豐富,漿內分布著細小紫紅色中性顆粒。   ?、谑人嵝苑秩~核粒細胞:胞體直徑11~16μm,胞核多分為兩葉。胞質充滿著粗大呈橘紅色嗜酸性顆粒。 ?、凼葔A性分葉核粒細胞:胞體直徑10~12μm,胞核可分3~4葉或分葉不明顯。胞質嗜堿性顆粒呈紫黑色,大小不一,分布不均,常掩蓋在核上?! ?lt;/p><p>  粒系細胞形態(tài)特點總結:  </p>

18、<p> ?。?)紅細胞系統(tǒng)形態(tài)  </p><p>  1)原始紅細胞:胞體直徑15~25μm,圓形或橢圓形,邊緣常有鈍角或瘤狀突起。胞核圓形、居中或稍于一旁,約占細胞直徑的4/5,核染色質呈顆粒狀,比原始粒細胞粗而密,核仁1~3個,胞質量少,深藍色,不透明,在核周圍常形成淡染區(qū)?!   ?)早幼紅細胞:胞體直徑15~20μm,圓形或橢圓形。胞核圓或橢圓形,占細胞2/3以上,核染色質可濃集成粗

19、密的小塊,核仁模糊或消失,胞質量多,染不透明藍或深藍色,仍可見瘤狀突起及核周淡染區(qū)?! ?lt;/p><p>  3)中幼紅細胞:胞體直徑8~15μm,圓形。胞核圓形或橢圓形,約占細胞的1/2,核染色質凝聚成索條狀或塊狀,其中有明顯空隙,核仁消失。胞質內血紅蛋白形成逐漸增多,可呈嗜多色性。    4)晚幼紅細胞:胞體直徑7~10 μm,圓形,胞核圓形,居中或偏位,占細胞1/2以下,核染色質聚集成數(shù)個大塊或凝縮成

20、紫黑色團塊狀,胞質量較多,淺灰或淺紅色。    5)網(wǎng)織紅細胞:為晚幼紅細胞剛脫核的分化階段,直徑8~9μm,胞質內仍含嗜堿物質,屬未成熟紅細胞。  6)紅細胞:正常紅細胞平均直徑7.2μm,形態(tài)呈雙面微凹之圓盤狀,中央較薄,邊緣較厚,染色后呈淡紅略帶紫色,中央部分淡染,無核。</p><p>  紅細胞系統(tǒng)形態(tài)特點總結  </p><p> ?。?)單核細胞系統(tǒng)形態(tài)  1)原始

21、單核細胞:胞體直徑14~25 μm,圓或橢圓形。胞核較大,圓形、類圓形。核染色質纖細,呈疏松網(wǎng)狀,核仁多數(shù)1個且大而清楚。胞質較豐富,呈灰藍色,不透明,邊緣不規(guī)則,有時可見偽足狀突出?!   ?)幼稚單核細胞:胞體直徑15~25μm,圓形,不規(guī)則形。胞核圓或不規(guī)則形,呈扭曲折疊狀,核染色質較原單核細胞粗糙疏松,呈絲網(wǎng)狀,無核仁。胞質較多,染灰藍色,可見細小染紫紅色的天青胺藍顆粒?! ?lt;/p><p>  3

22、)單核細胞:胞體直徑12~20μm,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胞核形態(tài)不規(guī)則并有明顯的扭曲折疊。核染色質較細致,疏松呈絲網(wǎng)狀或條索狀。胞質量多,染灰藍色和淡粉紅色,胞質內見細小的、分散均勻的灰塵樣紫紅色天青胺藍顆粒?! ?)巨噬細胞:單核細胞進入組織內變成巨噬細胞?! ?lt;/p><p> ?。?)淋巴細胞系統(tǒng)形態(tài)  1)原始淋巴細胞:胞體直徑10~18 μm,圓或橢圓形。胞核大,位于中央或稍偏一側,圓或橢圓形、核染色

23、質細致,呈顆粒狀,但比原粒細胞稍粗,排列勻稱,核膜濃厚,界限清晰,核仁1~2個,胞質極少,呈淡藍色,透明,核周界明顯,無顆粒?!   ?)幼稚淋巴細胞:胞體直徑10~16μm,胞核圓或橢圓形,核仁模糊不清或消失,核染色質仍較細致。胞質較少,淡藍色,偶有少許天青胺藍顆粒。</p><p>  3)淋巴細胞: ?、俅罅馨图毎喊w圓形,直徑12~15μm,胞核橢圓形稍偏一側,核染色質排列緊密而均勻。胞質較多,呈

24、清澈的淡藍色,可有少量大小不等的天青胺藍顆粒。   ?、谛×馨图毎喊w圓形,直徑6~9μm,胞核圓形或有小切跡,核染色質聚集緊密成大塊狀。胞質量很少,頗似裸核,如可見,呈淡藍色,一般無顆粒?! ?lt;/p><p> ?。?)漿細胞系統(tǒng)形態(tài)  1)原始漿細胞:胞體直徑15~25μm,圓或橢圓形。胞核圓形,占細胞的2/3以上,核染色質呈粗顆粒網(wǎng)狀,核仁1~2個。胞質量多,染深藍色,不透明,核附近較淡染,無顆粒

25、?! ?  2)幼稚漿細胞:胞體直徑12~16 μm,多呈橢圓形。胞核圓或橢圓形,占細胞1/2,核染色質較原始漿細胞粗糙緊密,開始聚集,染深紫紅色,核仁消失。胞質量多,染深藍色,不透明,近核處有淡染色區(qū),有時可有空泡及少數(shù)天青胺藍顆粒?! ?lt;/p><p>  3)漿細胞:胞體直徑8~15μm,圓或橢圓形。胞核明顯縮小,較圓,可占細胞1/3以下,偏于細胞一側,核染色質濃密成塊,常排列成車輪狀,無核仁。胞質豐

26、富,染藍色或紅藍相混的藍紫色,有泡沫感,核的外側常有明顯的淡染區(qū),漿內常有小空泡,偶見少數(shù)天青胺藍顆粒?! ?lt;/p><p>  (6)巨核細胞系統(tǒng)形態(tài)  1)原始巨核細胞:胞體較大,直徑15~30μm,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胞核較大,圓形,不規(guī)則,核染色質呈粗大網(wǎng)狀,排列緊密,核仁1~2個。胞質量較少,不均勻,邊緣不規(guī)則,染深藍色,無顆粒,核周著色淺淡。  </p><p>  2)幼稚

27、巨核細胞:胞體明顯增大,直徑30~50μm,外形常不規(guī)則。胞核不規(guī)則,有重疊或扭轉,核染色質呈粗顆粒狀或小塊狀,排列緊密,核仁可有可無,胞質量增多,染藍色或淺藍色,近核處呈淡藍色或淺粉紅色,出現(xiàn)少量天青胺藍顆粒?! ?lt;/p><p>  3)巨核細胞: ?、兕w粒型巨核細胞:胞體甚大,直徑40~70μm,有時可達100μm,其形態(tài)不規(guī)則。胞核較大,形態(tài)不規(guī)則,核染色質較粗糙,排列緊密呈團塊狀,無核仁,胞質極豐富

28、,染粉紅色,夾雜有藍色,胞質內含有大量細小的紫紅色顆粒,常聚集成簇,但無血小板形成。   ?、诋a(chǎn)生血小板型巨核細胞:胞體巨大,直徑40~70μm,有時可達100μm,胞核不規(guī)則,高度分葉狀,核染色質呈團塊狀。胞質呈均勻粉紅色,胞質內充滿大小不等的紫紅色顆?;蜓“濉0げ磺逦?,多呈偽足狀,其內側及外側常有血小板的堆集?! ?lt;/p><p> ?、勐愫诵途藓思毎寒a(chǎn)生血小板型巨核細胞的胞漿解體后,釋放出大量血

29、小板,僅剩一胞核,稱之為裸核?! ?  </p><p>  4)血小板:胞體很小,直徑僅2~4μm,呈星形、橢圓形、逗點狀或不規(guī)則形。胞質染淺藍色或淡紅色,中心部位有細小紫紅色顆粒,但無細胞核?! ?lt;/p><p> ?。?)正常骨髓中形態(tài)類似細胞的鑒別(見下表)  正常骨髓中形態(tài)類似細胞的鑒別</p><p>  2.正常骨髓象 ?。?)骨髓增生程度:

30、有核細胞增生活躍,粒/紅細胞比例為(2~4):1?! 。?)粒細胞系統(tǒng):約占有核細胞的40%~60%。其中原粒細胞小于2%,早幼粒細胞小于5%,中、晚幼粒細胞均小于15%,成熟粒細胞中桿狀核多于分葉核。嗜酸性粒細胞小于5%,嗜堿性粒細胞小于1%。 ?。?)紅細胞系統(tǒng):幼紅細胞約占有核細胞的20%,其中原紅細胞小于1%,早幼紅細胞小于5%,以中、晚幼紅細胞為主,平均各約10%?! 。?)淋巴細胞系統(tǒng):約占20%~25%,小兒偏高,可

31、達40%,原始淋巴和幼稚淋巴細胞極罕見?! 。?)單核細胞和漿細胞系統(tǒng):一般均小于4%,均系成熟階段的細胞?! 。?)巨核細胞系統(tǒng):通常在1.5cm×3cm的片膜上,可見巨核細胞7~35個,其中原巨核細胞0~5%,幼巨核細胞0~10%,顆粒巨核細胞10%~50%,產(chǎn)生血小板巨核細胞20%~70%,裸核0~30%。血小板較易見,成堆存在?! 。?)其他細胞:可見到極少量網(wǎng)狀細胞、內皮細胞、組織嗜堿細胞等骨髓成分。不易見到核

32、分裂象,不見異常細胞和寄生蟲。成熟紅細胞的大小、形態(tài)、染色正常。</p><p>  3.異常骨髓細胞形態(tài)變化特點及其意義  (1)胞體異?! ?)大小異常:胞體比同期正常細胞明顯增大或縮小。如:①巨幼紅細胞,直徑22~28μm,見于巨幼紅細胞貧血、紅白血病、急性造血功能停滯;②小型原始紅細胞,直徑10~12μm,見于缺鐵性貧血及感染等;③巨大型原始粒細胞,直徑17~22μm,見于急性粒細胞白血??;④小型原始

33、粒細胞,直徑8~12μm,與淋巴細胞相似,見于急粒;⑤大小不勻。    視野中央為巨幼紅細胞</p><p>  2)形態(tài)異常:①幼稚細胞形態(tài)畸形顯著,不規(guī)則,多形性,瘤狀突起。如幼稚單核細胞,原始粒細胞、惡性組織細胞,見于急粒、急性單核細胞白血?。ê喎Q急單)、惡性組織細胞?。ê喎Q惡組)。②成熟的細胞,如紅細胞呈橢圓形、口形、球形、靶形、鐮刀形、淚滴形、盔形及不規(guī)則形等?!     「黝惍愋渭t細胞形態(tài)示

34、意圖</p><p> ?。?)胞核異?! ?)數(shù)目的異常:正常時只有一個核的細胞在異常時變?yōu)槎鄠€核。見于各系統(tǒng)白血病細胞、嚴重貧血。    多核幼紅細胞</p><p>  2)形態(tài)異常:奇形怪狀,極不規(guī)則,可呈凹陷、分葉、切跡、折疊、扭曲、筆架狀,S、W、V形,腎形等。如白血病細胞、惡性異常組織細胞,變化顯著異常,各階段紅細胞的核本為圓形,異常時也可成為分葉或其他不規(guī)則狀,像晚幼

35、紅細胞核呈花瓣樣,中性粒細胞胞核分葉困難,出現(xiàn)粗桿狀、花生狀或眼鏡樣的Pelger-Hut異常?!   ∽鬄橹行粤<毎薖elger-Hut異常,右為晚幼紅細胞核碎裂呈花瓣狀  3)核染色質異常:疏松、粗糙如巨幼紅細胞或巨幼粒細胞?! ?)核仁異常:大小不一、數(shù)目增多、色澤改變等見于急性白血病的原始細胞、惡性組織細胞病的異常組織細胞?! ?)異常核分裂:正常血細胞核分裂數(shù)目約為1‰~5‰。在白血病、惡性組織細胞病易見異常核分

36、裂,即分裂體大小不等,數(shù)目多少不一,形態(tài)不規(guī)則,排列紊亂。</p><p>  (3)胞質異?! ?)胞質量異常:較正常減少或增多?! ?)內容物異常:出現(xiàn)Auer小體、Phi(Ф)小體、中毒顆粒、空泡、Dhle體、Chediak-Higashi畸形、Alder-Reilly畸形、May-Hegglin畸形。紅細胞出現(xiàn)Cabot環(huán)、Howell-Jolly小體、嗜堿性點彩、變性珠蛋白小體。漿細胞可見Russe

37、l小體?!   ∽鬄锳uer小體,右為中毒顆?!   DA:Howell-Jolly小體;圖B: 嗜堿性點彩紅細胞  圖C:嗜多色性紅細胞及Cabot環(huán)</p><p>  3)著色異常:如成熟的紅細胞出現(xiàn)嗜多色性紅細胞、嗜堿性紅細胞、高色素大紅細胞、低色素小紅細胞。常見于溶血性貧血、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缺鐵性貧血?! ?)顆粒異常:顆粒大小異常,增多或減少。如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早幼粒細胞天青胺藍顆粒明

38、顯增多,巨幼紅細胞貧血者有的中、晚幼粒細胞顆粒減少。  5)內外質現(xiàn)象:指胞質內外帶發(fā)育不平衡,在色澤、顆粒大小及分布方面有明顯差別,見于白血病細胞?!   。?)核質發(fā)育不平衡:核發(fā)育落后于胞質,即幼核老質;胞質發(fā)育落后于核,即老核幼質??梢娪诎籽 ⒕抻准t細胞貧血及缺鐵性貧血等。這種發(fā)育不平衡在各系統(tǒng)各階段細胞均可出現(xiàn),巨核細胞白血病可見產(chǎn)血小板型的幼巨核細胞。先天性Pelger-Hut異常也屬此類。 ?。?)特殊異常細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